西游:长生仙族从五行山喂猴开始 第121节

  “我去看看灶房里还剩些什么,给你备点干粮,路上带着吃。”

  话音才落,人已出了门。

  脚步不急不缓,也未曾回头。

  她晓得,这孩子如今不是当年村口追鸡撵狗的小儿郎了。

  披了甲,带了兵,走的就是另一条路。

  娘亲嘴上唠叨几句也就够了,至于正事,终归还是要让父子两人去说的。

  堂中光影昏黄,炉里茶烟未尽,袅袅升起,在梁柱间缠来绕去。

  姜义落座主位,没吭声。

  姜亮自觉斟了盏茶,放得稳稳当当,才开口道:

  “文雅上月产下双胎,一儿一女,母子安稳。三小子唤作姜钦,四丫头唤作姜锦。”

  话说得平平静静,不带起伏,可眼角那点笑意却收不住,往外溢着。

  姜义闻言,眼神轻轻一动,心头那口沉着多日的老气,也像落了地。

  他“嗯”了一声,眉梢舒了几分,眼角拂过点笑意。

  也没多说,只顺手把话接下去:

  “这一年多,你人去了哪儿?”

  姜亮在父亲面前,自是没什么遮掩,答得也爽利:

  “先去了趟鹤鸣山,后来随天师道一行,转了张掖属国,清了一处养尸之地。”

  姜义闻言,眉头微微一拢,指尖轻敲着茶盏,语气也沉了几分:

  “天师道如今……连这等事,也要借外人之手了?”

  姜亮忙摆了摆手,口中解释得利落:

  “不是他们没法子,是那地儿太大,生人都快看不着了。”

  “若是全靠符箓香灰来熬,怕得拖上一两年,耗费甚巨不说,还不见得收得住。”

  说着,他一把从背后抽出那根长棍,往地上一点,发出一声轻响。

  人也笑得轻松,道:

  “爹也晓得,孩儿这棍干那种活儿……又快又狠,还不用本钱。”

  语气听着吊儿郎当,眉眼却压着点得意,

  姜义没接他话头,只点了点头,语气听不出起落:

  “结果如何?”

  姜亮一滞,眉眼轻轻动了动,方才开口:

  “也算不辱命。跟天师道的人折腾了小半年,总算把那地儿封住了……”

  话说得轻巧,语尾却略顿了顿,眼角掠过一丝沉色:

  “只是当中,有具最凶最煞的黑尸……被人抢先移走了,背后主使的踪迹也没摸上。”

  这话说得平平,语气里却闷着几分不甘。

  他也晓得这等事不宜细说,略一转口,神情便轻了些:

  “后来回凉州复命,捞了个秩四百石的右校丞……再听羌人闹得凶,便快马加鞭赶了回来。”

  姜义听他提到“黑尸”二字,眉梢未动,眼底却沉了些。

  忽地起身,语声平平:“你先坐着,哪儿也别去。”

  话落人已迈步而出,头也不回,脚下倒不显慌,步子却快。

  院里一时静极,只余茶烟一缕,盘旋梁下,时缓时急。

  姜亮在屋门口站定,眼光扫过山下的瓦檐屋角,果林药地,神情欣然,尽是怀念。

  不多时,姜义便拎着个布包折了回来,肩不耸、眉不动,一身沉沉地落了座。

  那布包随手搁在桌上,指头一挑,解了外头包布。

  层层油纸裹得紧,压着一个铜镯。

  姜义指尖一点,那镯子才方离纸面,一股冷意便扑了出来,凉得直往骨头缝里钻。

  他也不忙,油纸一层层拨开,手法细致如剥笋,不带半分拖泥带水。

  直到最里头,方才露出一截漆黑指骨。

  那骨乌得发亮,如墨如漆,静静卧在纸上,既不动,也不响,却冷得令人心头发紧。

  仿佛看久了,连魂都要沾上几丝凉意来。

  姜亮乍一瞧见那截指骨,眼皮便不由自主地跳了跳,嗓音也紧了几分:

  “这……爹是从哪儿得的?”

  姜义却不忙答话,只将那只铜镯捏起,往指骨旁轻轻一送。

  原本扑面而来的寒气,竟像遇上老祖宗,倏地收了回去。

  他这才慢条斯理开口,将几个月前村里遇袭一事,从头到尾细细道来,语气平平,听着却句句渗人。

  说完,他站起身,去屋角翻出个陈年破匣子。

  匣盖一揭,里头几块旧令牌,已落了些尘灰。

  他抬手一吹,灰尘纷飞,啪的一声,几块令牌落在桌上,铜声脆响,带着点子沉意。

  姜义将令牌往前一推:

  “这几人,来路怕不简单。你带回去,看看能不能换点功勋。也不枉他们死一趟。”

  姜亮听着,袖子一收,将那几块令牌尽数收入袖中,动作干脆,面上却凝着神色。

  他指头还扣在桌面上,叩得不急不慢,眼神却始终没离开那截指骨。

  眉头蹙着,像是也有些拿不准。

  半晌,姜亮才出声,语调里带了点掂量未定的味道:

  “孩儿赶回陇西后,倒听了点风声。”

  “说那边羌人,这回闹得不比寻常,像真摸着点驱邪唤鬼的门道。要不然,边防也不至于破得那般干脆。”

  “只是还未打过照面,一时也说不准,跟那养尸地是不是搭得上茬儿。”

  他说着,手指在下巴处来回一抹,眉头时松时紧,像在心里翻着账。

  姜义没接话,只端着茶盏倚在椅里,眼皮微垂,听他慢慢说去。

  屋里一下安静下来,只余那截指骨边,丝丝寒意如雾未散,似有似无地缠着人衣角。

  忽地,姜亮眼神一动,像是冷不丁给什么念头点了一下,低声道:

  “这东西……若真是跟那具黑尸一脉同源,说不定骨殖之间,还真能起些感应。”

  说到这儿,姜亮身子坐得直了些,眼中光一亮,声调也低了半分,像怕惊了什么:

  “若果真如此,将此物植入体内,或可借尸索魂,逆追其主,寻出那羌部背后指使。”

  话音未落,他啪地一拍大腿,喜色几乎从眼底直冒出来,

  仿佛那一堆白花花的军功,已堆到了脚边,只差他俯身一抱。

  旁人听着“鬼神”二字,尚且避之不及。

  他却神情不动,眉眼间还透着点兴奋劲。

  手中那根老棍子,打尸撵鬼多年惯手,如今更有五枚铜环随身缠绕,挡煞护命两不误。

  此时非但无惧,反倒摩拳擦掌,神色跃跃。

  姜义瞧着他那副模样,眉头不挑,眼也没翻。

  只抬起一指,啪的一下敲在他额头,声音不重,却脆生生落地有声。

  “胡闹。”

  语声不高,却带着压不住的沉意。

  “此物阴气逼人,底细都未理明白,你倒好,张口便想往身上栽?”

  姜亮被那一指敲得生疼,脑门一跳,热劲儿也随之一哑,像冷水泼头,登时清醒了几分。

  他摸着额角,眼珠子滴溜溜一转,还是不死心,嗓子压得低低地探了句风:

  “那……若是寻个旁人来试?”

  话音未落,便觉父亲那道眼神落了下来,沉得像铁锚压舱,直直钉在脸上,一点不偏。

  姜亮脖子一缩,话咽了回去,只敢用眼角余光偷瞥那截指骨,不敢再吭声。

  屋里静了几息,姜义这才慢慢收回眼神。

  举盏抿了口凉茶,眉眼淡淡,水面无波,心底却泛起一圈细涟漪。

  这些年家里家外精耕细作,好容易熬出点亮光。

  长子虽无明确门户师承,却踏得稳,走得正;

  小闺女定了刘家那小子,背后那道气运,说不定也能借来些福泽。

  眼看才转了点运气,怎能容得这小子一时贪功,就去做那等折德损寿的腌臜事。

  不过适才姜亮那话,倒叫他提了个醒。

  这截指骨,邪气虽重,却也正因如此,才足以牵引同源之物。

  若是用得其法,倒真有可能寻到那幕后主使。

  再配上亮儿克制邪祟的本事。

  若能顺藤摸瓜,一举拿下,说不得,便是一桩不世之功。

  姜义心下琢磨,指间轻轻叩着茶盏,声细如雨打青瓦,眼神也深了几分。

  这念头才刚刚绕到一半,院外忽地传来一串鸡鸣,清亮利落,直透入屋。

  他眉尖一动,似有所感。

  没再说话,站起身来,径直朝屋后那间鸡窝去了。

  不过片刻,姜义便折了回来,步子依旧不紧不慢,神色间却添了几分深不可测的味道。

  在他身后,那鸡窝里头的老把式也跟着迈了出来。

  一只通体乌亮的大公鸡,尾羽拂地,鸡冠高耸,眼神生风。

  此鸡乃院中几只开窍灵禽中,最得他欢心的一个。

  素日里不爱争食,偏爱蹲在石墩上听人说话,时常听得脑袋一点一点,像是在点头附议。

首节 上一节 121/258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