咒禁山海 第102节

  虽说最多只过一两天就会渐渐恢复原样,也足以证明地祇之尊伟力惊人了。

  事实上,这位云绡姐姐才是王澄掌控月港,不用担心会被人鸠占鹊巢的最大底气。

  “行了,完美!”

  王澄以【观星】之术感应到气机变化,笑着拍拍手掌,在法坛上布置好了最关键的符应镇物【匠班银】。

  头顶雷鸣越发急促,候应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雷乃发声”为春分第二候。

  时间大约在春分时节的五天之后,在这段时间随着气温的进一步回升和气候变化,在下雨时渐渐可以听到雷鸣声。

  这标志着自然界中的昆虫等生物开始苏醒并活跃起来,代表万物竞发,生机盎然。

  神州在《二十四节律》统治下,节气和候应都十分精准,在对应的时间节点就一定会发生相应的候应。

  如果没有,就说明出了大事,天象示警,某人需要下罪己诏,当然把过失推给内阁首辅也行。

  万幸,今天候应依旧来的很准时。

  王澄确认候应没有出错,又从四海通宝的钱眼里倒出一堆这段时间“赚”来的金银财宝、香火法钱。

  起码价值三万两。

  对王澄来说,【朝奉郎】的晋升科仪比需要当天下海打渔的【白水郎】还要简单。

  要求:不管做什么生意,只要通过公平公正的买卖交易攒够一万两白银,或者等值的财富就可以开启科仪。

  反正王澄做的“买卖”到现在为止都是零差评,零投诉,就连哪怕只是在心里想一想他哪里做的不好的劣质客户都没有。

  理所当然公平又公正,还体贴入微,服务到家呢!

  这还是王澄从师父那里得来的不传之秘,晋升窍门。

  不管是什么科仪,只要人心没有反馈,就不会产生正面、负面的应激反应,只要客户人没了,就不会出现差评。

  因此,“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说整整齐齐就整整齐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诚信”呢?

  王澄又将陆云尘给的那块门板取出来盘坐其上,大脑瞬间一片空明,除了知识和感悟之外再无其他杂念。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诗人贾岛在骑驴构思这句著名的诗句时,对“鸟宿池边树”后一句的动词反复斟酌。

  因为专注推敲而冲撞了时任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被押至韩愈面前解释原委。

  韩愈听后认为“敲”字更符合意境,遂定下此字。

  两人因此结缘,成为忘年之交。

  最终借着流传千年的典故,这首诗也成了“推敲”这个词的出处和源头,获得了奇特的功效。

  只要坐在这块门板上学习、研究、推敲,便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堪称求道至宝。

  陆云尘这位鬼神妒本就天资横溢,即使主业放在神道修行上,其他地方只是稍微露出一点,也远超其他天才。

  加上“推敲”这种天赋放大器,那可当真是“以我全部感悟,以我一生积累,以我通天智慧,以我无敌资质,成就我之无上神道!”

  简直是一点水分都没有。

  王澄没有这种资质,但他有挂。

  焚香叩拜,口中诵咒:

  “天辅无私,乾象通微。无幽无冥,无感不知。佩带符图,神兵任呼。我道上皇,位登仙都,敕!”

  匠班银身上青光大盛,席卷了周遭的金银财宝香火法钱,但并没有把它们收走,而是抽离了它们身上通过一次次交易积累的“市易通宝炁”。

  剩下的物质存在还可以继续当钱花用。

  华光混合青烟没入虚空,又一次帮助王澄在天人之间搭起一条袅袅香路。

  不出意外,【四海通宝】再次跟着半路横插一脚,带着王澄的意识穿过了山海咒禁,看到了墙外的世界。

  跟上次一样,什么都看不清,只有无数道奇货可居持续刷屏。

  【西岭有鬼焉,形如人,目赤而生獠牙,昼伏夜出,好食人血,食之延年益寿.】

  【狄山有离朱、视肉,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复更生如故】

  【白民之国在龙鱼北,白身披发。有乘黄,其状如狐,其背上有角,乘之寿二千岁】

  可能是近距离接触了前段时间引起大乱的不死药,这次出现的事物全都跟延年益寿有关系。

  似乎这种外界连皇帝都求之不得的东西,其实在墙外根本就不算是什么稀罕物。

  王澄紧守灵台不为所动。

  他虽然主张走出去,却不会盲目动手。

  一个人有多大胃口吃多大碗饭,不入上三品在世鬼神境,他绝不会主动离开山海咒禁探索墙外的世界。

  等我修身齐家有了本钱之后,再去治国平天下,你们一定要等我!

  很快,王澄的视野就被重新拉回现实,回归体内。

  头顶一道“天一生水金蟾炁”降下,在特定的科仪和雷乃发声的候应作用下扭曲着化作一道金色符箓。

  ——【金蟾镇宝箓】!

  王澄心中一动。

  “这次果然又变了!

  上次就职白水郎的时候,一道正常的【河图保命箓】变成了更高一级的【四海诛邪箓】。

  正常朝奉郎应该是得授一道【招财进宝箓】,这次受到四海通宝影响又变成了【金蟾镇宝箓】。”

  心田之中,在白水郎的【四海诛邪箓】之外,一道【金蟾镇宝箓】缓缓降临。

  两者以最根本的执念:“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为核心,一左一右共同拧成了一条全新的灯芯。

  心灯光芒在原本的赤红中多出一丝淡青,又扩大到了超过三分之一,渐渐逼近二分之一。

  别人晋升朝奉郎时费尽千辛万苦,多年打拼才能勉强凑够一万两。

  王澄靠着干净利落的无本买卖,短短几个月就轻松甩出三万两,加上云绡日进斗金的吉龙气相助,道气给予的反馈奖励也格外强烈。

  此时两大职官法位的命数、气象叠加,赫然已经超出了正常七品职官的范畴。

  王澄在“推敲”门板的帮助下,智慧通达,心境清明。

  静静看着灯芯底部两道法箓上的云篆雷文出现了一丝重合,突然福至心灵,伸出手去,朝着心中无形之物虚虚一推。

  轰隆!

  头顶突然传来一声惊雷,与心底的惊雷发生和鸣。

  两道法箓的底部蓦然融合到了一起!

第114章 一朝破六品,清风揽月明

  王澄大脑一片空白,好像在这一瞬间触摸到了高远的大道本身。

  神道职官体系的本质和一系列感悟从心底浮现:

  “.先贤与道气显化的天、地、水三官在鹤鸣山建立的第一次盟约,以及后来不断重复举行的立盟授度仪式,帮助虚无缥缈的‘道’通过贯穿盟约之中的‘信’而被赋予重量。

  最终,超脱一个个孤立的国家,成为了在人间永远流传的‘法’!

  《二十四节律》不是《周礼》不是《秦律》,不因王朝更迭,地域变化而破灭,自成一体。

  仿照先秦天子向诸侯册封建立起的‘神道符箓体系’,就是天、地、水三官为神道职官授予的符命”

  这一刻,处于一种奇异出神状态的王澄,仿佛切身感受了“信”的重量。

  因为【朝奉郎】本身求的并不是一个“财”字,而恰恰便是一个“信”字。

  一切交易的基础都是诚信!

  王澄甚至觉得,比起最强职官【社稷主·真龙天子】手中那一份至高无上的“赏罚”权威。

  朝奉郎一直恪守的这一份“信”,或许才更接近三官盟威的力量本质。

  只是【朝奉郎】这种被广泛默认为商铺掌柜的职官法位,在本质上实在是有些太弱了,这才远远无法与天班职官相提并论。

  现在。

  随着被四海通宝加强后的【四海诛邪箓】和【金蟾镇宝箓】相遇,似乎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和更近一步的可能。

  王澄兴奋地看着法箓中不断融合又冲突的云篆雷文,对两个职官法位渐渐产生更多的认识:

  “身兼数职拼凑出新的职官法位思路显然是对的。

  但是有一个前提,不仅选择的职官法位要契合某一道更上层的道炁,还要有【四海通宝】这等本质契合的符应镇物相助。

  至少也要引动法箓蜕变,超越同职业的其他人,才能争取到一丝形成新职官法位的可能。

  代表水班职官基础的白水郎和凝聚着三班盟威一丝力量本质的朝奉郎本质契合,算是初步走对了路子。

  我有预感,将来两者融合后的职官法位,应该代表了一国至高的经济权力。

  历史上曾经担任这个官职的人虽然是个反派丑角,却也鼎鼎有名,做下过捅破天的大篓子。

  只是,想要真正完成蜕变,形成全新的法位似乎还差着一点点契机。”

  两道法箓的融合在中途就渐渐停滞,似乎还缺少了某种关键要素,不能化腐朽为神奇。

  不过,质变虽然暂时不足,量变却已经悄悄发威。

  王澄本能的呼吸吐纳没有停下。

  头顶一丝没有散去的“天一生水金蟾炁”化作长龙没入他的口中,一呼一吸,在雨中形成三尺白练。

  四海诛邪箓和金蟾镇宝箓只是初步拼合,便与“天一生水金蟾炁”产生强烈共鸣,在吞吐之间熬煮灯油,一点心光越烧越亮。

  福、禄、寿三火烈焰熊熊,王澄头顶上方的空气都随之扭曲,细雨中白雾升腾,衬得他宛若一位随时都会乘云归去的神仙。

  食草者善走而愚,食肉者多力而悍,食谷者智而不寿,食气者神明不死。

  此时的王澄竟是本能开始食气餐霞,无意间就用出了中三品的入门功夫!

  职官到了中三品时就会主修“气”,当初那位粪霸钱五爷的【五谷轮回气】就是触摸到了这一层。

  他们通过吐纳食气调和身体内外,一步步跨过三关:装神脏,供阴身,直到五庙神藏。

  需以【食气餐霞】之法吞吐自身职官法位对应的道气:龙虎炁、血煞炁、沉尸炁、桃花炁给心灯添油。

  一点点烧开五脏庙,在自己的肉身之中开府建牙。

  扩展大道吏兵的行政体系,打造自己的“五军都督府”。

  并在府中将一点性灵供奉成“泥塑神胎”,为其装脏,打下晋升上三品的雄厚根基。

  “呼———吸—”

  王澄感觉自己似乎悄然进入天人合一的状态,与道气融为一体。

  对周围事物的感应远胜过了平时,感官延伸,整个凤麟斋内的事物无论远近都如同掌中观纹。

首节 上一节 102/17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