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于剥皮之刑。
朱居赶到的时候,他的尸体正被吊在一根长杆上,经受烈日暴晒。
明明已经死了,还如此做,显然就是故意为之。
“好惨!”
“据说冷师弟被剥皮的时候还保有理智,眼睁睁看着自己的皮被人剥下来。”
“没错,他被人施了醒心咒,就算是再痛苦的折磨也不会晕死过去。”
“为什么?”
有人音带不解:
“冷邢这人我认识,平时很低调,为一些内门弟子打理花花草草,按理来说不该受这等酷刑才对。”
“听说他把某位内门弟子的灵花种死了,惹怒了那位,才遭到报复。”
“呵……”一人冷哼:
“内门弟子杀外门,最多受些惩罚,像冷邢这般更是不会有什么处罚。”
“死了也就死了!”
朱居混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只是抬头看着上面的尸体,眼神略显暗淡。
他见多了生死,对于冷邢的死也不觉意外。
更不会怪罪周元彤。
合欢宗同样有权利倾辄,如果周元彤给冷邢提供庇佑,定然会有敌对方故意报复。
不理会,
其实是一种保护。
多年来一直都是如此。
“查清楚了。”
齐瑶挤进人群,低声道:
“杀死冷邢的内门弟子名叫萧承载。”
“萧承载?”朱居缓缓点头,前不久才见过的一人他当然不会忘记:
“我记得他。”
第203章 混乱
雪花纷飞。
大地银装素裹。
周元彤专门缝制了两件蓝色披风,两人携手迎着飞雪沿山间小路闲逛。
“嘎吱……嘎吱……”
脚踏积雪,声音节奏分明。
“听齐瑶说,风月谷很少下雪,上一次下雪还是十年前。”周元彤抬头,任由飞雪飘落面颊,长长的睫毛挂满雪花,融化后化作泪水滑落:
“冷邢的事怪我。”
“那萧承载曾有机会成为我的双修伴侣,只不过被我觉得不合适拒绝,后来你成了我的炉鼎,他因此厌恶你,又连累了与我们有关系的冷邢。”
“不怪你。”朱居负手踱步:
“旁人做了错事,没必要在自己身上找问题,只是有些对不住冷邢。”
“他有没有后人?”
“没有。”周元彤摇头:
“不过在乐平县的时候,冷邢、万京等人结为异姓兄弟,其他几人有后人。”
冷邢、万京、何乐山、花文华……
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让朱居不知不觉间放慢了前行步伐。
“我虽然不敢明面上照拂冷邢,但也托齐瑶悄悄打听过他的处境。”
周元彤开口:
“当年乐平县被血蛟匪摧毁,冷邢进了合欢宗,其他几人也各有机缘。”
“其中万京拜了一位后天圆满的武者为师,并与对方女儿成了婚。”
“另外几人则在京城安了家。”
“冷邢有时候会接任务离开风月谷,通常会给他们几人带一些东西。”
朱居缓缓点头。
作为合欢宗的外门弟子,冷邢在风月谷的地位极低,但终究成了先天,放在外面就是一方高手,足可照拂其他几人的后代。
他在风月谷苦苦煎熬,外出执行任务见见亲朋好友,怕是唯一的念想。
其实正道宗门弟子也是如此。
很多人熬不下去,最终还是回了凡人世界享人间繁华,可惜合欢宗没有退路。
“有时间我们去看看。”
“嗯。”
说话间,齐瑶匆匆奔来,带来一个消息。
“舒迎死了!”
嗯?
朱居挑眉。
风月谷经常有弟子因各种各样的原因身死,或者说没有一日不死人。
但接连死两个自己认识的人,倒是颇为罕见。
“舒迎死了?”
周元彤则是面露不解:
“舒迎在宗门人缘不错,与几位真传都能攀上关系,谁会对她不利?”
“走,我们过去看看。”
朱居点头。
像舒迎这种很会处关系的人,不论到哪都吃得开。
“听说……”齐瑶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开口:
“是正道宗门的卧底动的手,发现她的时候尸体早已僵硬,不知死了多久。”
“卧底?”周元彤挑眉:
“风月谷竟然有正道卧底?”
“这有什么好稀奇的。”齐瑶耸肩:
“正道、魔门相互安插卧底是常事,只不过这次竟然会因舒迎暴露。”
“也是奇怪。”
说话间。
三人来在舒迎洞府附近。
这里已经聚集了不少合欢宗弟子,可以看出舒迎此女的交游广阔。
“有宗门前辈过来了,说是中了某种奇毒,所以可能查不出来什么。”
“这个疯丫头,干嘛招惹玄清宗的人?”
“玄清宗?”
“嘘……”
得益于周元彤核心弟子的身份,三人来到洞府见到了失去的舒迎。
死状凄惨,整个人都成了一具干尸。
不止她。
洞府内的炉鼎尽数死绝,无一人幸免于难。
“师姐。”
一位处理现场的内门弟子开口:
“这边死的两人就是正道宗门玄清宗的弟子,有着先天二窍修为,被舒师姐买下准备当做炉鼎助益修行,结果遭到正道宗门的报复。”
“唉!”
“先天二窍,却只卖五个大功,想想也知道不对劲,舒师姐偏要买。”
“玄清宗虽是正道,却以睚眦必报出名,就算是我们也是能不招惹就不招惹。”
“嗯。”周元彤点头,伸手往舒迎尸体上一指:
“她的发簪能不能给我?”
“啊……”处理现场的内门弟子闻言一愣,急忙拿起那发簪递来:
“当然可以。”
“不过这只是一件凡物,师姐您要它做什么……,是师妹失言了。”
出了洞府。
朱居看向周元彤手上的发簪:
“为何讨它?”
“舒迎的洞府前一任主人与我相熟,是个好人。”周元彤叹气道:
“那位师姐与自己的炉鼎相爱,不忍心杀他,最终两人服毒自尽。”
“这发簪是那位师姐的。”
“相公。”
转过身,周元彤表情复杂:
“你就没有什么想说的吗?”
“殉情的那位师姐?”朱居想了想,道: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