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赤仙门 第437节

  这一道灵器混着清炁和辛金之意,造就出一股玉雾,重如山岳,裹在这扁担之上,对准许玄肩头敲去。

  眼下马上就能取来这道兑金,许玄哪里肯让。

  他不闪不避,催动巽风,可那一阵玉雾却不为所动,轰然砸下。

  猛烈的藏金之光暴起,将这一阵玉雾瞬息裹挟,消融殆尽。

  寒辰子面色急变,只见一只血肉销尽的金铜之手伸出,正死死握住那青玉扁担。

  许玄的右手持剑,将这一道兑金夺来,收入雷池镇压,而左手则撑起那青玉扁担,伪装的血肉散尽,露出其中的金人之躯。

  “大夏金人!”

  寒辰子面色骇然,此物威名赫赫,大凡是传承古老的仙道都有听闻,修士催动,可发挥出堪比紫府后期的威能!

  可转瞬之间他就回过神来,这一道金人的威能似乎不全,渐渐在宇清之光下扭曲变形,镇压不住那青玉扁担。

  “来!”

  许玄锁住对方灵器,同时用雷霆锁链绞缠,将对方捆住,使其不得走脱。

  他则张口一吹,滚滚风雷呼啸而出,雷风二灾齐显!

  神妙【长风】,可纳天风于法躯,承载水火金煞,雷霆寒燥,最后借着这一道天风鼓动,呼啸往来,威势浩荡。

  风雷大作,颇有几分舟游真人催动神通的气象,让寒辰子面色急变,催动神通,身形虚幻,变得透明,可还是在风雷下一阵动摇。

  宙辰神通,【溯虚廓】!

  对方化身虚空,骤然脱身,又驾驭起阵阵星光,阻住许玄去路,使其不得走脱。

  许玄抖落左臂上的青色玉雾,金铜之臂在天光下泛着晃眼的光彩,此时默默感应体内的【大风振巽扇】。

  这一道灵宝威能极强,共有四道神妙,以社雷去御,借着同为灾劫的联系,统共能显化三道。

  最为厉害的一道【飓灾】需要木气滋养方能驱使,眼下能用的便是【飙行】和【长风】。

  社雷孤悬,并无喜厌,但借着几分位格之妙也可催动大多灵器。大致能发挥起码一半以上的威能和神妙,若想完全催动却极难。

  如太阳驾驭丙、离、真之物,往往十成威能可发挥十二成,但用起寒阴就适得其反,社雷算是颇为中庸,不好不差。

  真正擅长使器的道统,一在紫炁,二在藏金,各有玄妙。

  “哪里走!”

  一身金翠法衣的萧点青杀出,手持丙火法剑,上有明耀天光生起。

  甲木亲近太阳,和合丙火,这一道丙火法剑落在她手中,威能大涨,灼灼吐光。

  许玄一口雷池轰然拍下,黑白雷霆交错,惊得这女子如飞雀一般避开。

  那一阵阳丙之光落在许玄身上,却被眉心天眼吸纳许多,威能减损,剩下的都被雷光打散,未造杀伤。

  天陀见此,幽幽说道:

  “太阳为第一光,是诸光之本,但凡法光,都难脱其制,不单单是火光,电光也逃不脱。”

  许玄心思急转,眼下真切体会到太阳一道的高贵,但凡入了阴阳,化了法光,就注定低上此道一头。

  ‘即便是当初的虚挚龙王,若是面对一位太阳高修,恐怕都极难应对。’

  寒辰子再度杀来,自天穹中显出一片片灿然星辰,最为耀眼的便是南斗六星,有总控气数,调令玄妙之用,使得天地换位,五感颠倒。

  宙辰神通,【凭南斗】!

  北斗为诸雷汇集之所,南斗为观星监天之司。

  这一道神通正是宙辰一道观星之妙,测算之本,属于意神通,用在斗法中便是扰乱天机,使得对方灵识大乱,难以观察方位。

  清气涌动,自然化解了这一阵纷乱,可许玄表面上还是装作受了神通,眼神迷惑,失了方位。

  他体内的那一道北斗破军星此刻有了呼应,灿灿生光,而寒辰子已再度持着青玉扁担砸来,正对许玄首级。

  若是寻常紫府受了此法,必然寻不到这寒辰子冲杀来的方位,但许玄却是看的一清二楚。

  待到那青玉扁担将落,他才瞬间拔剑,身形如白虹拔地而起,让手中的兑金有感。

  一剑挑飞对方的青玉扁担,同时有一阵灿烂的银白雷光暴起,天律当空,雷霆再显。

  许玄一剑钉穿寒辰子,剑上深邃黑律如同活物,开始让此人的气数一再跌落,天上的南斗诸星尽数失辉。

  内景之中,那一颗破军之星越发凝炼,却始终差了一丝火候,有些可惜。

  “黑律?”

  寒辰子眼神一惊,身形再度变得虚幻,只是位于洞天之中太虚不显,他这一身宙辰神通玄妙大减,不然当能逃出此剑。

  一旁的萧点青见着这摘星原的紫府受伤,这才悠然出剑。

  甲木参天,玄枝横空,为凌云之高木,无数青叶自空坠落,若万千利剑,直刺而来。又有滚滚木气摩擦爆发,催生出一片浩瀚紫雷,摇动山岳,威能骇人。

  许玄此刻不再留手,收起法剑,眉心中有一道金赤之光灼灼跃动,浓重至极,为焜昱之明,为六合之光,为正仪之尊。

  【崇玄彻光天眼】!

  历经三道堪称顶级的灵光叠辉,这一道法术的威能远胜往昔。

  甚至他内景中那一道对应恒仪的道标也有神异显化,又有加持。

  霎时间好似一轮金日自空升起,撑开天宇,虚白日焰焚尽甲木,包揽那寒辰子和萧点青。

  二人皆都受创,伤势颇重,法躯之中先后腾起日焰、赤火和戊光,自空坠落。

  一击建功,许玄顿时觉得内景之中法力一阵枯竭,消耗极多,眼下不敢停留,就要驾驭起巽风遁走。

  可此时一阵阵元磁神光骤然暴起,将他环环锁住,连那一道金石都被拘走!

  骑着牛首怪鱼的少年行出,披银鳞锁子宝甲,正是向芒,他借着元磁隐光之用,在这一片金山中藏匿至今,终于出手。

  此人面带笑意,将那道【天讨五刑金】拘走,遥遥行礼,朗笑道:

  “谢过道友。”

  许玄神色如常,抓紧时间恢复法力,挣脱镇压,嘴角亦多出一丝笑意:

  “久候道友了。”

  他此言一出,向芒脸色急变。

  【天讨五刑金】上不知何时多出一道赤金纹路,骤然活化,变作一赤色蜈蚣,狠狠咬向其手。

  这一道赤蜈可化为器,毫无性命,灵识不察,被许玄一直藏匿于兑金之上。

  此物沾了几分巫毒之妙,自带位格,具有祸祝一道的藏匿性灵之用,竟是让向芒都一时不察,遭了火毒。

  许玄有天陀施法查看战场,自然早就发现隐身的向芒,早有防备。

  少阳为第一感,乃是消阴启阳之机,最重感应,就是霄雷也难及。

  也只有太阴、闻幽能在这少阳感应下隐踪,剩下的祸祝、癸水、藏金和元磁的隐匿之法皆都不可!

  这位海外来的真人此时真正显出几分凶性,将被咬之手斩下,不使那火毒扩散,笑道:

  “就这?”

  元磁神光横扫而过,将这赤蜈扫飞。他驾起坐骑,就欲逃离,可却见那赤蜈吐出一口彩霞,化作宝塔镇来。

  “不长记性。”

  向芒目光稍凝,催动神通,一座元磁之山骤然落下,压得这宝塔遥遥欲坠。

  元磁之道,本就对兵器有克制,眼下这一道宝塔怎能拦他?

  可彩霞宝塔中却陡然升起黑白雷霆,化作一剑,玄珠转动,斩开磁山,丝毫不受元磁扭曲,瞬息将他钉穿,使其气势一落。

  【长宿寄妙器阵】,传承自乙木魔宫,有保存法术神通于器,暗中祭出杀伤之用。

  心剑本就是类似法术凝结之物,无形无质,不受磁控,此时藏匿在【神霞昭彩塔】中,一击建功。

  罡风奔涌,许玄驾驭羽扇,此刻化作一线雷光,直直撞上对方,反手将那一道金石收入雷池镇压。

  他的法躯上腾起一阵阵藏金之光,坚韧至极,直撞得向芒骨断筋折。

  可这位紫府却是眼神一亮,元磁落下,感应起金人之躯!

  “用的金躯,还来同我——”

  向芒还未来得及得意,忽见这对方金躯之上渐渐腾起一阵明光,太阳清世之性昭然,化作金乌,挣脱磁束。

  “帝器!”

  这位紫府受了惊吓,不再纠缠,当即离去,奔向远处。他在一片金光中也飞遁自如,不受制约,霎时就将许玄甩在身后。

  其余四座玄台的金石也大都争出主人,许玄一眼扫去,庚金正是让万金真人得去,对方见着许玄,目有异色,遥遥示意。

  藏金却是让那位海外的宝秋真人夺去,颇为轻松写意。

  这位出身多宝宫的高修再度入洞天,孤身一人,压得诸修低头,不能接近,手中青布宝袋有万道刺目光华射出,一扫便让一人坠空。

  辛金玄台上离火腾跃,灵物让那杏攸夺走,她神通强横,是紫府中期的佼佼者,较之先前的寒辰子还要强上不少。

  至于最后一道胜金,许玄目光稍凝,见着一位熟人。

  赤电贯空,真火喷涌,巨大狰狞的龙躯横空,金石大角冲撞不止,赤色鳞甲中雷火激射,更有一对双翼撑开,遮天蔽日。

  此龙驾驭赤雷,凝如一桥,在诸修之间腾挪,赫然是紫府初期,已成神通!

  龙口之中正衔着一五色玄晶,有胜金盈满之气四散,不断修复龙身法躯之伤,让其能抗住围困。

  纵然如此,这一条龙种也渐渐不支,此刻见着远处的许玄,龙瞳大明,忙呼道:

  “许雷判,搭把手,我是西无涯,是灵雷使,莫忘了我!雷判,雷判,不对,大人,速速来援!”

  许玄不紧不慢,拔剑而出,劫法之上有着道道璀璨雷光生发。

  他持剑杀去,心中却有古怪。

  ‘竟然让他修成灵雷,东海给了功法,还是宋氏私藏?’

  天陀此时却是注意起那龙种口中的五色玄晶,悄声道:

  “【补天盈乾晶】,好灵物,至少拿他一半!”

第514章 居位北斗

  赤电贯空,灵雷跃动。

  西无涯如今已修成神通【度极桥】,此法为灵雷极动之道,有横渡穿梭之妙,和宙辰一道颇为类似,但在斗法之中的威能更强,穿梭太虚之妙却不足。

  这龙种出身西泱,肉身本就是一等一的强横,借着灵雷暴动之性,一口吞下那晶石,此时却是走不脱。

  【补天盈乾晶】,所应神通为【补玄穹】,乃是胜金一道的玄石!

  此物单是含住,就有一阵阵胜金之气弥散周身,修补法躯,结合他龙躯之威,勉强挡住诸修。

  可这阵阵胜金之气,也让他法躯有金化的趋势,渐渐滞涩,若不是灵雷为极动之道,眼下恐怕要化作一尊金像坠空。

  许玄驾驭巽风飞遁许久,这才落下,正踏在这西无涯的龙首之上,扶住金角,悄然道:

  “你来冲杀,我助你突围!”

  他选择帮这龙种一手,自然也有考量,眼下他经过一番连战,他体内的法力消耗极多,若是再叫人盯上,恐怕难走。

首节 上一节 437/506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