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渊问道 第144节

  分别为一株水行木、一株灵柳树、一株灵桃树,这三株灵木是叶临渊多年以来耗费精力最大的三株,如今都晋升成为了二阶上品灵木。

  除此之外,还有几株玄元母株,血玉草、皎月花都培养到了二阶上品,只不过比起灵树来说这些灵药的价值低了不少。

  “晋升二阶上品之后,这些灵植成长速度慢了很多。”

  “接下来,想要晋升成为二阶稀世灵植,就需要运数和机缘了。”

  叶临渊心中缓缓低语,想要较大把握晋升二阶稀世灵植,一般最好需要三阶上品的灵植夫出手才行。

  他只是二阶超品灵植夫,虽然也有可能培育出稀世灵植,但需要运数和机缘才有成功的可能。

  “若是能在血狱禁地之中,寻到培育灵药的稀世灵水或者旷世宝物,或许就能大幅度增加成功的把握。”

  叶临渊心中低语着,培育高品灵植仅靠灵植技艺是不够的。

  最好的办法,还是给灵植合适环境,或者属性契合的稀世之物才行。

  比如若能寻来大量的血玉土,那么必定能够培养出大规模的血玉草,养出高品血玉草自然就是水到渠成。

  “血玉草是妖族至宝,也是培育灵兽的不二之选,若是有机会必须要大规模储备血玉土。”

  叶临渊心中沉吟着,随后又将一切念头收回。

  他平静的看向了那玄元母株,随后将其中三株采摘了下来。

第177章 玄魄碟

  玄元母株价值珍贵,能够不断孕育出玄元果种子。

  叶临渊直接将其砍伐采摘,实际上是暴殄天物的行为,不过仍然选择了这么做。

  因为他如今的修为,距离筑基中期圆满还有一段距离,他必须要尽快修至筑基后期,为探索血狱禁地做准备。

  修炼沧海明月功,他在筑基中期的法力是普通修士的四倍,也就是需要修炼四百三十二道法力才能积累圆满。

  如今还差了大概接近三十道法力,按照正常的速度至少还要五六年才能修至圆满。

  可五年之后,就是血狱秘境开启的日子,叶临渊已经有些等不及了。

  “以上品玄元丹修行,应该能够大幅度提升修炼速度。”

  叶临渊心中斟酌着,随后便去了一趟天星剑派,开始悄无声息的炼制上品玄元丹。

  这一次,叶临渊将三株玄元母株分为了三炉,集中全部精力来炼制玄元丹,最终一共成丹了十六枚。

  “我的炼丹术,应当恢复前世水平了。”

  叶临渊心中低语,前世他身为准三阶炼丹师,炼制三阶丹药的成丹率其实跟今日也是相差无几。

  言归正传,在炼成了上品玄元丹之后,叶临渊顿时服用了一枚,顿时一股雄浑药力充斥体内,这股药力居然比起灵珍玄元丹还要强大三倍有余。

  “好强大的药力。”

  “若是能长年服用此等灵丹修炼,我就算没有炼灵奇术相助,我也有把握在两百岁前修至筑基大圆满。”

  在这一刻,叶临渊总算明白了,为何沧海明月功会在上古时期流行了。

  沧海明月功的法力浑厚度虽然惊人,但只要常年服用同阶丹药修行,那么顶多也就是修炼进度慢一些而已,并非无法修炼到金丹、元婴之境。

  而到了高境界之后,那些法力单薄的修士就会后继乏力,冲击元婴元神之时可能会因为法力不足而难以突破。

  但沧海明月功特性是境界越高法力越浑厚,一位元婴大圆满的沧海明月功修行者,将会拥有同阶三百倍的法力。

  彼时的沧海明月功修炼者,便是如同一座汪洋大海一般法力取之不尽,一旦催动阵法庇护自身,便是元神大能都难以奈何他们。

  从如今遗留的资料来看,上古时期几乎没有听说过什么元婴逆伐元神的案例,两者的差距是不可逾越的鸿沟。

  但以沧海明月功修至元婴大圆满的存在,似乎曾经有过抗衡元神道君的传说。

  “水之一道,初时如晨露,朝升而逝。复成溪流,涓涓不绝。再聚江河,滔滔而下。”

  “若是百川归海,便是浩瀚无垠,些许波澜便是惊涛骇浪。”

  “厚积薄发,越到后期越强大,这便是沧海明月功的玄妙。”

  叶临渊缓缓低语,对于沧海明月功有了更深层次的明悟。

  这沧海明月功不追求法力质量,一味的追求那如渊似海的法力浑厚程度,甚至不惜消耗远超同阶的资源,这其实已经有些陷入魔怔了。

  但其根本目的,便是为了修成那如渊似海的雄浑法力。

  这也是叶临渊选择沧海明月功的原因,沧海明月功虽然前期战力较弱,但却日后的修炼之路却好走很多。

  突破元婴之时,沧海明月功凭借三十倍法力加持,至少能在冥冥之中增加一两成的成功率。

  按照沧海明月功的记载,修炼此功日后突破元神之时,凭借沧海明月功的无边法力,至少也要凭空增加三成成功率。

  这是一种越到后期,就走的越稳,也走的更好的功法。

  一滴晨露,面对朝霞会顷刻消逝,可一旦化作汪洋大海便可直面那浩瀚天日。

  “有了这上品玄元丹,大约三年之内我便可修至筑基中期圆满了。”

  叶临渊将一切念头收回,随后将那枚玄元丹收了起来,回到了叶家岛开始了深度的潜修。

  “……”

  时间不语,但会告诉你一切答案。

  叶临渊苦修三年,终于在一百一三岁这一年,完成了筑基中期的真元积累,修至了筑基中期圆满之境。

  “也该突破了。”

  叶临渊心念浮动着,随后带上了寒螭和水寒清,架起青玉破空舟往海外荒岛而去。

  他们一路飞遁了数日,最终来到了那荒岛之畔,却意外发现此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了。

  但见那刘玄恒守在洞府之外,面上还有几分沉凝之色。

  “叶贤弟。”

  眼看叶临渊抵达,那刘玄恒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道,微笑着与叶临渊打起招呼。

  叶临渊颔了颔首,顿时微笑着说道:“我观刘兄法力圆融,看样子已经臻至筑基大圆满了。”

  刘玄恒颔首,随后微笑着道:“叶贤弟法力充盈,看样子也要突破筑基后期了。”

  叶临渊点了点头,看向洞府之中。

  那刘玄恒会意,当即笑着说道:“在下的灵虫正在突破筑基后期,如今算算时间也快要出结果了,还请道友稍稍等候一二。”

  正说着,那洞府之中微微一颤,随后一两只布满了寒霜的蝴蝶振翅飞出,落在了那刘玄恒的手中。

  那两只蝴蝶害羞的看了叶临渊一眼,随后就悄无声息的钻入了刘玄恒的储物袋之中。

  “玄魄蝶。”

  看到这只蝴蝶的第一时间,叶临渊不由微微一愣。

  玄魄蝶是一种稀世灵虫,乃是由二阶异种灵蚕玄霜蚕破茧而来。

  此等灵虫拥有极其强大的玄霜之力,战斗力在灵虫之中都算极为强大,最关键的是眼前这两玄魄蝶的修为。

  如果叶临渊没有看错的话,这两头玄魄蝶的修为,都已经臻至筑基大圆满之境了。

  “道友好眼力,这正是玄魄蝶。”

  似乎注意到叶临渊的诧异,刘玄恒开始解释起来。

  原来这刘氏本就擅长培育灵虫,有着完整的二阶灵蚕培育之法。

  后来刘玄恒又闯荡血狱秘境,从其中又得了一套更高深的传承,进而培养出了两只二阶上品灵蚕。

  如今刘玄恒准备突破结丹之境,还要探索那血狱秘境,为了提升自己的护道手段了,他用特殊秘法提前催化了两头灵蚕,消耗潜力使其蜕变成战力更强大的玄魄蝶。

第178章 筑基后期

  “有这玄魄蝶作为底牌,道友此番踏入秘境之中,怕是把握必定能再增几分。”

  “他日便是突破金丹,都能增添几分把握。”

  叶临渊缓缓开口,不由露出了一抹笑容。

  对于刘玄恒拥有底牌,叶临渊其实也是有所预料的。

  毕竟有志突破金丹的存在天之骄子,绝对不是那些普通的筑基大圆满能够媲美的。

  这等人物往往都会准备多重后手,有大量护道之法庇护自身,如此才有可能成功突破那金丹之境。

  阵法、傀儡、灵兽、灵虫、道友,这些本就是最常见,也是最可信的护道手段之一。

  换句话来说,若是没有这些后手和底牌,贸然去冲击金丹之境,跟送死没有任何区别。

  那些金丹大能们,也许会忌惮被毒虫咬伤,但不会介意顺手碾死一只蚂蚁。

  想要活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变成一个毒蚂蚁,让金丹大能们感觉到一丝危险,如此才有可能让他们感到忌惮而不出手。

  “叶贤弟。”

  刘玄恒突然开口,看向叶临渊道:“他日突破筑基之时,说不得还得请道友帮忙。”

  叶临渊没有立即回答,他明白刘玄恒的意思。

  假丹傀儡是叶临渊手上最强的手段,也是他们手上唯一能对金丹大能带来些许威胁的底牌。

  可这也是非常危险的,一旦祭出了假丹傀儡仍然无法成功,叶临渊很可能会彻底失去假丹傀儡。

  所以叶临渊还是没有给他承诺,而是沉吟了许久之后说道:“此事还得见机行事,等血狱禁地出来之后再做打算。”

  “好。”

  刘玄恒颔了颔首,没有再多说什么,他拱了拱手便就此抽身道别。

  而刘玄恒离去不久,水寒清看着那刘玄恒的背影,若有所思的说道:“这刘玄恒底牌不少,不知道能否突破成功?”

  叶临渊微微沉吟,却没有开口说什么。

  其实他对于刘玄恒的突破金丹,是不抱太多希望的。

  也许刘玄恒或许还有更多的底牌,但突破金丹乃是生死大劫,需要面对的劫数实在太过恐怖了。

  首先,突破金丹本就有失败的概率,其次刘玄恒的仇敌不会允许他突破,再者金丹大劫也是非常凶险。

  就算渡过如此三关,刘玄恒还得面临那深不可测的同参之敌。

  前世的叶临渊何其惊艳,一招伪神通万化剑诀杀遍同阶无敌手,在筑基大圆满之时曾正面击败过假丹真人。

  面对金丹大劫他筹备了近百年,可最终却也只能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才勉强逃脱了强敌的追杀。

  当然,前世叶临渊的同参之敌是金丹中期,这刘玄恒的同参之敌修为更弱一些,难度或许会更小一些。

  但叶临渊始终认为,除非刘玄恒在血狱秘境之中寻到类似假丹傀儡的机缘,否则他最后成功的希望应该也不算太大。

  “人族突破,太过借助天地环境,动静实在是太大了。”

  “好在妖族靠着血脉之力,突破金丹之境的动静要小得多,或许可以在此地秘密突破。”

  叶临渊感应了一番寒螭,脑海之中不由泛起了一抹念头。

  按照他的估计,如果是人族在这荒岛之中突破,那么方圆十几万里之内的金丹妖族都能感应到。

首节 上一节 144/5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