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你也收了个新徒弟?世上竟有这么巧的事!”
洪七公拍了拍杨过的肩膀,说道:“我这些天也才将降龙十八掌传给了这小子,现下他已学全了,不如改天让咱们各自的新徒弟切磋切磋?”
这些天?
从归云庄的丐帮大会到现在,才过去了不到七天时间吧?
这小子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学全了降龙十八掌?
黄药师有些讶异地看向杨过,见他相貌不凡,眉露傲骨,不卑不亢,一表人才,也是相当看好:“恭喜七兄,喜得佳徒啊!”
说罢,又在心里默默补充了一句:比当年那个傻小子强多了!
沉吟了几秒后,才回复道:“当年我们四人谁也不服谁,如今让各自的徒弟比试一番,倒也有些意思。”
洪七公知道黄药师说的‘四人’是谁,叹了口气道:“咱们两个倒是后继有人了,就是可惜了老毒物和一灯,没有留下传人……”
黄药师想了想,说道:“大理段氏皆修习一阳指,想要找个优秀的后辈,应该不难。”
“……也对,那就只剩老毒物了。”
洪七公说着面露惆怅:“也不知道这么多年来,他的疯癫好了没有?蛤蟆功没有传人,虽是可惜,但也不能怪我们……”
不,蛤蟆功是有传人的,而且就站在你们面前。
杨过心中暗忖一声,不过却没有开口,只听着洪七公和黄药师一人一句接着说道——
“决斗之日,选在何时为好?”
“三个月后如何?”
“有些太急了吧?对一灯来说……”
“那就先不用管他们,只让我们两人的徒弟先比,等以后他们有了徒弟再补上就行……”
“那地点呢?”
“就在归云庄吧。”
“可以。”
很快,两人就将‘徒弟之比’定了下来。
“对了,你不是说新收的徒弟养在身边,人呢?”
“放她游历江湖去了……”
随即,两人又谈及各自为何会出现这里,洪七公这才知道,原来黄药师也是正好游历到此,然后被方才的动静吸引过来的。
“你既没事,不如来帮帮我们……”
当黄药师得知了梁山贼寇意图袭击归云庄,甚至曾绑架了自己的外孙女郭芙之后,顿时大为恼怒。
“贼子实在猖狂!”
“此番必须要狠狠收拾他们一顿才行!”
“不然江湖人只当我黄药师老得吹不动萧了……”
……
次日,风云镇往北二十里的大叶林内。
一支队伍护送着三辆马车,装载着十几个大木箱,朝西缓缓而行。
队伍大约五百来人,各个持兵着甲,正是朝廷派出运送‘花石纲’的队伍之一。
所谓花石纲,就是官员们从各地搜罗奇花异木、嶙峋美石,供大人物们赏玩的队伍。
这些队伍从地方辗转运到大宋二十四路的各处结点,再从结点运到皇城。
因南、北宋皇帝各有所好,其中北宋皇帝偏爱木石,而南宋皇帝更钟情于花草,是以双方在自己的国界之内,为彼此的花石纲队伍开了绿灯,以彰显两宋和睦的情谊。
经过风雨镇、大叶林的这支队伍,是从地方运到附近路结点的,所以才只是一支五百人的小队。
当然,地方的官员们都很懂事,所以运输的东西不止有搜罗到的花草木石,还往里面添加一些古董字画、金银财宝。
不但单靠木石奇玩,是吸引不了山贼们的。
“都认真点,小心戒备!”
“这里离梁山不远,也靠近连云寨,是这一路上最凶险的路段,若是不想丢掉小命,就给老子打起十二分精神来!”
队伍的领队长官持鞭吆喝,警告手下士兵的同时,一双眼睛不断打量着四周的动静,精神紧绷,只要看到有一丝风吹草动,就立刻派人上前查探。
这并非他有多么忠心,只因这运送花石纲的差事,实在责任重大。
但凡护送有失,轻则丢掉职位、问罪入狱、发配他乡,重则连累亲友、满门抄斩、家族荣誉受损。
哪怕它们这一支队伍只是小队伍,一旦弄丢了东西,那也就只剩下落草为寇或者加入丐帮这两条路了。
若是家里条件好一点的,或许还能花钱打点上下,在问罪时得到个体面;若是差点的,只怕连死后买草席扔去乱葬岗的钱都没有。
兵法有云:逢林莫入。
这领队的长官没读过几年书,更不用说懂兵法了,他只知道往这个方向走是通往目的地的捷径,可以省去两天的路程。
护送花石纲这种事,他当然想着最早结束越好,所以毫不犹豫选择了走捷径,而在这条捷径当中,枝繁叶茂的大叶林,就是队伍的必经之地。
一行队伍就这样小心翼翼地穿梭在林中。
行至中途,突闻林中深处传来一声长啸!
随即便窸窸窣窣的动静,从四面八方传来。
“戒备!快列阵!!保护好东西!!!”
“若是这几个箱子被抢,别说咱们自己的命保不住,就连全家老小,也都得死啊!”
领队军官大汗不止,脸色苍白,心脏狂跳,口中连声疾呼,指挥着手下士兵排列成阵,将三辆马车和马车上的箱子护在阵列中间。
这一刻,他后悔自己抄近道这个举动了。
士兵们收到军令,纷纷拔出刀剑,朝外凝神戒备。
不多时,一个个凶神恶煞、手持兵刃的汉子从林中蹿了出来,他们脸上挂着狰狞的笑容,如群狼环伺在侧,像看待宰羔羊一般盯着眼前的士兵们。
纵使知道在自己身旁还有五百名兄弟,但这样的底气,仍不足以让他们在面对山贼袭击的时候,继续保持镇定。
故而各个未战先怯、战战兢兢、胆魄俱丧、没有多少战意,甚至连武器都拿不稳,满脑子就只剩下‘保住自己小命’这个念头。
就在这时,一道身影在山贼们的拱卫中走了出来。
第461章 黄雀在后
埋伏在林中的贼寇,自然就是梁山之人。
经过易容的阿朱、慕容复等人,也在其中。
十个梁山头领,每人统率五十人,共计五百人,阿朱甚至还以吴用的身份担任着总指挥。
她本就聪慧,又在这些天里恶补了许多知识,所以如今扮演起吴用,倒也有模有样,一开口,那股匪气就出来了。
“这位军爷,给兄弟们留下点钱吃酒如何?”
吃酒钱是没有的,士兵们能够招呼的,只有手中的兵刃。
“杀!”
背水一战,领队的军官终于镇定下来,随即指挥士兵们战斗。
军队作战,想要围住敌人,在不考虑其它条件的情形下,起码得有三倍以上的兵力差距,才能有胜算。
领队军官并不知道这个道理,他只知道,眼前敌人的数量和他们差不了多少,而论及武器、装备,却是他们更加精良。
虽然现在被围住,但若是放手一搏,未必没有胜算。
一时间,林中厮杀声起。
为了钱财、为了性命,双方,山贼和军队陷入混战。
喊喝声、兵刃交击声、拳脚搏斗声,齐声而发,眨眼上演起了一场千人大混战。
不多时,双方的实力差距就显现出来了。
大宋重文轻武,故而军队中的士兵们,平日里多游手好闲,疏于训练,此时与贼寇交锋,立刻弊端尽显。
反观梁山贼寇们则全然不同,自晁盖入主梁山至今,贼寇们已经在吴用、林冲的训练下,被调教了好几年。
吴用熟读兵法,林冲又曾是京中禁军教头,在这两人配合之下,梁山贼寇们不说个个精壮,但也绝对比那些尸位素餐的士兵们强得多。
加上此时梁山贼寇是进攻方,士兵是防守方,在士气上也有很大差距。
于是不到一时半刻,军队便被打得节节败退。
不少士兵见势不妙,纷纷弃械投降,或者转身往林中深处逃窜而去。
半个时辰后……
“军师,已清点完毕,这次我们……”
一个头领来到阿朱面前,开始汇报这次袭击的战果——
梁山方面,死了二十来名兄弟、一个头领,还有五十来人受伤;
敌军方面,百来人伤亡,二百来人投降,剩余百来人跑了;
缴获三辆马车,以及车上装载着货物的十五个大箱子,更有制式兵器数百、甲胄三副。
这样的战果,可谓大获全胜。
阿朱看了不远处的慕容复,见他面含笑意,似乎相当满意,心中顿时也放松了不少,不过面上却是装出一副沉痛的模样。
“把兄弟们的尸体收一下,就地焚烧,然后咱们准备回去。”
“……是。”
很快,一众梁山贼寇将今天死在这里的人,不分敌我,全都堆积在一起,随后放了把火烧掉。
梁山的规矩,若是普通兄弟死了,只有两个处理方式,要么曝尸荒野,要么当地焚烧;而若是头领死了,就得把尸身带回去厚葬。
现在他们选择的就是当地焚烧。
只有一人除外,那就是那个梁山的头领。
按理说,能做到头领的位置,实力应当不弱,至少也得是‘一双拳头打起来,三、五人近不得身’的程度。
望着那头领的尸身,贼子们面露感慨,议论不断——
“没想到,竟然连十七头领也死了,这只是一场千人级别的战事啊。”
“不是我故意说闲话,只是十七头领的本事确实比不得其他头领,甚至连我都打不过,死了也正常。”
“噤声!万一被其他头领们听到了,能有你的好?”
“你们说,现在十七头领死了,咱们有没有机会……”
贼子们的低声议论,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始终关注着他们的慕容复。
他的目光越过周围一众贼人,最后落在那位在山贼中排行第十七的头领上,嘴角泛起一丝冷笑。
事实上,诚如贼子们所说,那十七头领本事虽不济,但也好歹是个头领,断不会轻易在这种级别的战事上牺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