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492节

如此一来,皇帝就成了被动重立太子。

并且这样的情况在九州大陆也是最普遍的情况。

而想要主动废太子重立,也要同时满足有更合适的继承人和足够废太子的理由这两点。

皇帝废太子的首要条件就是,有预备太子人选。

但是心中有了合适的继承人,仍然不足以废太子,还需要有废太子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多种多样了,太子失德,太子无能等等都能成为理由。

但是这种理由有时候并不好找,它需要足够的大,能说服群臣。

所以太子的废立无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很少有不流血的情况出现。太子的重立,往往伴随的是父子争斗,兄弟争斗。

权力和欲望往往能让很多人迷失眼睛,更别说是皇位这种天下第一人的标志。”

闻言,李世民默默点头。

说的很不错。

当初的李建成就是很好的例子。

还有大汉刘邦,他当初想要废立太子只是找了一个太子无能的理由,结果就是群臣反对。

自己的父皇,哪怕李建成做了很多过分的事情,他也没有被废。

“承乾,你说的很好,那么你现在为何要曝光自己做出的事情呢?难道真的不担心父皇废了你吗々~ ?”

“父皇,这个妹夫也跟儿臣说了,儿臣才做出这样的决定。

说起来,不论妹夫说多少皇帝的缺点,但是在九州大陆还是最让人向往,但是,对比皇帝,太子也不差。

而且压力更加巨大,太子是皇帝的储君,将来的皇帝。

看似距离皇帝只有一步之遥,但是古代许多太子最终没有成功登基,甚至有不少太子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太子这个职业比皇帝的危险程度要大得多。

先前也说过了,太子不仅要面临着来自于其他皇子的威胁,还要应对来自于皇帝的种种猜忌。

本来呢,太子迟早要登基当皇帝,太子登基之后,自然也需要自己的文武班底。

但是呢?皇帝却非常忌讳太子结党。既然太子早晚都要登基当皇帝,为何皇帝不让太子结党,这就是妹夫告诉孩儿的。

说白了,皇帝禁止太子结党营私与亲情无关,而与权力有关。

九州大陆,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任何人都想当皇帝,任何皇帝都怕失去权力。

不少皇帝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力,不惜残杀自己的妻儿。

一般情况下,皇帝选定太子以后,会为太子培养一套文武班底。

皇帝会从各个方面锻炼太子的执政能力。

皇帝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太子日后能够顺利登基。

但是皇帝做这些有一个大前提,太子绝对不能威胁到皇帝的权威。

一旦皇帝觉得太子有可能威胁到自己,便有可能对太子痛下杀手,或者是改立太子。

妹夫说过,皇帝培养太子文武班底,和允许太子结党是两码事。

皇帝培养太子的文武班底,是正常的程序,在皇帝的容忍范围之内。

而太子私自结党,则超出了皇帝的容忍范围,甚至有可能威胁到皇帝的权威。

即使太子不结党,皇帝也会为太子培养相应的人才。

太子结党的目的,极有可能是壮大自己的势力。

在皇帝看来,是一种犯上的行为。

只要皇帝发现太子有结党行为,基本上都会予以制止,甚至有可能废除太子,诛杀太子所结党之人。

虽然太子是未来的皇帝,但是太子也不能威胁到现皇帝的权威。

结党势必会壮大太子的势力,有可能削弱朝廷或者皇帝的权威。

一旦太子的权力过大,极有可能威胁到皇帝。

皇帝不仅痛恨太子结党,也痛恨其他皇子结党,更痛恨大臣们结党。

一旦出现结党的情况,有可能形成一个利益集团。

皇帝拔除一个利益集团的时候会非常困难,实行的一些政策也要顾及某些利益集团。

如果太子或者皇子结党的话,会造成皇权旁落,皇帝在行使权力的时候,有可能受到太子的牵制。

皇帝希望太子做好接班人,依附于自己,而不是影响自己的权威。

皇帝希望所有的人都忠于自己,唯自己马首是瞻,包括他为太子所选择的后备人选。

如果太子结党的话。

太子所结交之人,极有可能只效忠于太子,而不效忠皇帝。

这是皇帝难以忍受的。皇帝希望大臣们有争斗,这样自己才能从中平衡。

但是皇帝又不希望大臣结党营私。

大臣们一旦结党,极有可能不会全心全意忠于皇帝,而是忠于自己的团体。

某一团体的领导人,极有可能对皇权造成影响。

甚至有可能将皇帝拉下马。

如果太子是某个团体的领导人的话,对皇帝的影响则更大。

古代皇帝的儿女非常多,但是当皇帝的人只有一个。

所有的皇子都对皇位虎视眈眈。

太子也必将竭尽全力保全自己位子,甚至出现残杀兄弟的情况。

太子结党极有可能,过早形成自己的势力团体,登基之后对其他皇子进行铲除。

皇帝为了自己其他儿子着想,也要限制太子结党。

当然,皇帝也会限制其他皇子结党,以避免其他皇子影响太子的权威。

皇帝虽然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但说到底,皇帝也是人。

皇帝也希望自己能够做到父慈子孝,也希望能做到父子同心。希望儿子孝顺自己。

皇帝认为太子结党,有可能挑战自己作为父亲的权威。

皇帝作为父亲,要保证自己的儿子绝对顺从自己,永远听自己的话。

皇帝希望自己儿子的翅膀能硬一点,但是不希望硬到能够接管家业。

这可能就是皇家的悲哀之处吧。父亲与儿子之间都要留着心眼,也会出现父子相残的情况。

皇帝希望太子能够继承发展自己的事业,但是又怕儿子威胁到自己。

皇帝对自己的儿子都要留一手,太子对自己的父亲也要多方提防。

说白了就是一句话,皇帝希望太子和自己一条心,妹夫如此说也让我囫囵灌顶,豁然开朗,因此我才回来向父皇坦白。”

李承乾一口气说完,再次朝李世民请罪。

求自动订阅………………………………父.

第七百六十九章 看到李承乾如此,高兴无比的李世民

这一下,李世民倒是沉默了。

不是李承乾说的不对,而是说的太对了。

这也侧面反应赵辰对于太子和皇帝之间的矛盾关系说的一清二楚。

难怪承乾变化这么大。

一回来直接自爆,请罪。

只是这样一来倒是让李世民不好办了。

一方面,他是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够自己领悟,而不是别人告诉他的,不过,现在好像也不错。

至少承乾醒悟了。

李世民对于李承乾也是下了很大的心血~。

他是自己的长子,自幼聪明可爱,自己对他也是百般-疼爱。

在承乾八岁的时候,自己将他册封为-太子。

对他也是以未来君主的标准去要求他。

而负责为承乾传道授业解惑的也是陆德明和孔颖达之类的儒学大师,以及像房玄龄、魏征这样的朝廷重臣。

由此可见,在培养李承乾成为未来君主的问题上,自己是十分上心的。

可是,这一切在后来,自己发现,承乾竟然出现了逆反心理。

折让自己头疼无比。

本身自己对他寄予厚望,从小就有人告诉他,他是太子,什么事情是他应该做的,什么事情又是他不应该做的。

这也让承乾不能像寻常人家的孩子一样生活,这让承乾过得也比较压抑。

就像他若是一时贪玩,负责教他的老师就会上书给自己,让自己批评他。

甚至他和宦官们一起玩,又会遭到老师的批判,而在他的老师当中,孔颖达是最为严厉的。

有时候承乾只是犯了一点小错误,也会遭到孔颖达极为严厉的批评。

现在看来,恐怕自己也是对承乾过分的严厉才导致他出现了逆反心理。

但是,当初自己也是没办法,本身自己算是抢了自己兄长的太子之位,并且逼迫自己父皇退位。

所以,他也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自己和儿子身上,老师们对李承乾严厉,其实出发点都是好的。

毕竟身为太子的李承乾是将来的一国之君。

唐朝的整个江山都是要交到他的手上的。现在对李承乾严厉一点,是对李承乾的未来负责,是对唐朝的江山负责,更是对唐朝的百姓负责。

而且因为自己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一向都度量比较大。

自己也经常鼓励大臣们对自己直言不讳,虽然说忠言逆耳,但是这样也保证了只能够从大臣们的口中及时的发现自己的错误。

大臣们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所以在对待太子李承乾的时候,依然采取直言不讳的方式。但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严格要求,让李承乾变得越来越叛逆。

还有一点,自己为了能够督促李承乾,让他危机感,还对利泰表现出无比的疼爱,作为李承乾亲兄弟,本来疼爱自己的儿子李泰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可是自己对于李承乾的性格一清二楚,所以,在李承乾眼中,恐怕会变一番味道,他会认为自己对他的严厉,极有可能是在故意刁难他,其实是有心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

甚至让他产生把李泰当做继承人,是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改立李承乾为太子的一种表现。

而且本身李泰也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对皇帝之位也是充满野心的。

首节 上一节 492/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