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被邀月捡到,成移花宫少主 第321节

昨天他们还在想着如何对付赵辰,好让整个儒家能够真正在大秦立足,本来已经制定好了一切,但是今天这么一出,昨天的所有计划算是彻底流产。

不仅如此,大秦建立运朝之后,整个大秦就真正成为秦皇的一言堂了。

稍有不合秦皇心意,那么就有可能丢了官职。

那么他们在运朝加持下得到的好处就失去了,这绝对不是他们想要看到的。

因此,他们必须更加小心翼翼,迎合秦皇。

虽然知道3.3秦皇英明神武,不会做出那些昏君才做的事情,但他对儒家本身没有多少好感也是事实。

而且儒家先前那种若即若离的态度本就让秦皇很不喜,等到真正建立运朝,那儒家就真的要做出抉择了。

是献上忠诚,还是离开大秦。

亦或者直接被灭掉。

全在秦皇的一念之间了。

赵辰也注意到淳于越那有些难看的神色,作为儒家在大秦朝堂的代表,赵辰自然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心里不由的冷笑起来。

说不得这一次要来个焚书坑儒了。

求自动订阅………………………….

第四百九十七章 留给儒家的时间不多了

可以说,赵辰对于儒家很不喜欢。

前世新思想解放就是很好的例子,以唯物主义和现代汉语教育、简体字、拼音标注,这样才使得那个时候的文化普及率达到新高也懂了更多的道理。

当初汉武帝刘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为了愚民,禁锢思想,巩固他的政权。

而且看看儒家在后来都做了什么,儒家在大宋发展到了巅峰,可是推崇儒学的宋朝,社会环境成了什么样子。

犯罪率极高,四大名著中的浒传就是以宋朝为背景,由于儒家从来没有进行科学文化覆盖底层,只是作为做官和贵族阶层士大夫的统治工具,为绝大多数百姓提供的是奴性社会框架,宗族礼教,哪有国的概念,本来孔圣人待的年代就是秦之前纷争乱打的时候.儒家子孙自(汉代)宋朝开始被封“王”爵供养一千多年,哪怕是如此,在儒家⑦⑥③④⑧〇①⑤⑦看来根本没有什么忠君爱国的思想。

他们一直把持朝政国家治29理,改史书把锅全让上一个朝代皇帝背锅,都是一个调调都是失德东西,可以说流的皇朝,铁打的儒家啊。

什么忠君爱国,在他们哪里就是一坨狗屎。

诚然,儒家文化确实也有好的一面,它是属于整个华夏文化的瑰宝。

儒家文化的缺点和优点,就是儒家文化“太正义”了。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儒家将正义置于首要的位置,高于生命,而将“利”置于次要位置。

但是,世界其余国家,甚至华夏许多文化中,很多都倾向“征服”、“暴力”、“奴役”,都将“强大”“利益”置于首要的地位,而将“正义”置于次要地位。

为了神、民主、自由,真理,反对“封建“”落后”、的利益,都可以“流血牺牲”,杀人放火。

之所以儒家为何这么受欢迎,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儒家即正义。

但是那些不喜欢儒家的人最为有名的一句话是: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儒家提倡仁义道德,是公认的。儒家提倡正义,也是无可辩驳的。

虽然,没有多少人能够做到“仁义道德”,但是,就要“满口男盗女娼”,“一肚子仁义道德”吗?

文化,反对暴力、反对征服,不扩张,虽然有点保守。

但是,至少更加正义。

如果不能正义,即使能够暂时的成功,征服、奴役他人,强大一时,能够持久吗?

正义,虽然有很多的缺点。但是,反对正义,问题更多。

儒家文化,最大的特点是:反对暴力,主张“文化”。

秦皇统一天下、汉武帝开疆扩土,在“儒家文化”的背景下,都是“暴君”。

儒家文化认为,只有反对暴力,才可以使用暴力,最好是“文化”。

对于好战的蛮夷,暴虐的统治者,是可以使用暴力的,最好也要“不战而屈人之兵”,减少伤亡。

但是,对于其它“文化”常见的征服、奴役、屠杀,儒家文化是反对的。

儒家文化有很多的缺点,但是主张“文明”,反对“暴力”,却是儒家文化最为光辉灿烂之处,是儒家能够得到整个汉人的接受、认同的原因,也是儒家文化必然被全人类接受的重要原因。

儒家=正义。

强盗,可以快乐一时,毕竟不能为业。

正义,有时的确会饱受磨难,但是,的确可以长久。

这就是儒家“舍生取义”的原因。

但是儒家的这种伟大文化却被他们的后人误解,并且根本没有秉持所谓的正义,成为皇帝奴役百姓的工具。

这样的儒家文化自然是不可取的。

不仅如此,在后来的发展中儒家的文化出现了偏差,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讨厌儒家的原因。

儒家的仁,衬托了小人的不仁。

儒家的义,衬托了小人的不义。

儒家的礼,衬托了小人的无礼。

儒家的智,衬托了小人的邪念。

儒家的信,衬托了小人的无耻。

这就好比在所谓的丛林法则或者说野兽法则与人类道德文化法则共存的情况下,有人选了野兽法则,有人选择了野兽法则但社会自然赋予了它道德文化法则难以抛弃,有人选了道德文化法则。

这样一来,就像两只野兽争斗过程,一只完全野性,没有束缚,一只也有野性,但嘴上绑了绳子,又束手束脚,但无法抛弃绳子,你说它该不该讨厌绳子?没绑绳子的野兽该不该喜欢绳子?仁人该不该讨厌野兽法则?

如此,不过选择不同而已,社会自然便是这样,隐像为本,表像为镜,表像照出来的便是隐像的现实。

喜欢人类道德法则的一定是想要成为仁德君子的人,喜欢用人类道德法则的人一定是彻彻底底的野兽,讨厌人类道德法则的人一定是被道德法则套住的野兽。

这样一来,讨厌人类道德法则的人越多,823说明野兽越来越多了,也说明越来越多的人想挣脱人类圈变成野兽了,可以预想人类文明的发展受阻,文明与文化的矛盾必将浮出面。

但是,在现在这种封建制度下,儒家文化也只能作为工具存在,想要做到超然物外,当初的孔圣人都没有做到,现在这些儒家后人怎么可能做到。

就如同现在的大汉一般,虽然汉武帝推崇儒家,但那也只是汉武帝将儒家文化当成治理国家的工具,用来控制人的思想,道德绑架各阶层,甚至汉武帝自己都愿意绑架自己换来一个统治者的位置和稳定。

这也是为什么儒家没有前往大汉的原因。

现在的儒家还算比较清明,但是这不是你们能够伸手如大秦的原因。

也不是你们儒家能够超然物外的理由。

要么臣服大秦,要么立刻离开大秦爱去哪去哪,要么死!!

想到死,赵辰再次看了一眼脸色难看的淳于越。

淳于越蓦然感受到一股无边的寒意,抬眼就看到赵辰冰冷的笑意,顿时打了个寒颤。

赶紧低头不敢再看。

心里确实翻江倒海,不知道该如何做。

求自动订阅…………………….

第四百九十八章 李斯的高兴,扶苏的不满

很多人注意到赵辰的动作。

看到赵辰看淳于越冰冷的眼神,顿时知道赵辰并不是针对淳于越,而是他背后的儒家。

看到淳于越被吓到瑟瑟发抖样子,他们明白恐怕太子殿下很不喜欢儒家。

淳于越作为儒家代表,还是大公子扶苏的老师,但却让赵辰很不喜欢。

所有人虽然不知道赵辰为何不喜欢儒家,但也知道在他治理的丰州那些学院教授孩子的知识中基本没有儒学,不是没有,而是儒学竟然只是作为选修课来让众人学习。

这当初还真是让各国皇帝大吃一惊。

真不知道赵辰为什么这么做。

但是在随后他们深入调查之下再次惊呆了。

很多在学员毕业的孩子已经在丰州各地独当一面,做官什么的根本不在话下,甚至还将属地管理的井井有条不说,更是能够让自己的属地发展起来,因为他们学习的都是最接近民生的东西,自然的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这个时候各国皇帝才明白原来做官不一定非要懂得各种学说,非要引经据典,尤其是除了秦国之外的各大皇朝都主修儒学的情况下,更是让他们震惊不已。

儒家自然也知道这些。

也是因此,在秦皇册封赵辰为太子之后,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想要改变。

不惜鼓动扶苏争夺太子之位。

还派人前往丰州联合各国刺杀赵辰。

因此,赵辰现在回归了,怎么可能放过儒家呢?

以后儒学就作为大秦思想教育的课程存在吧!在这一方面赵辰还是无比佩服儒家的洗脑能力的。

此刻李斯心里很高兴。

虽然他曾经是从荀子,但他可是法家传人,而且赵辰对于法家还是很在意的,甚至还有专门的法律课程,那些法律条例就连他都感到醍醐灌顶。

也是因此,秦皇才支持重新修改大秦律法,让大秦百姓对于秦律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自然的百姓也就不再认为秦皇是什么暴君了。

现在看到赵辰如此不待见淳于越,李斯怎么可能不高兴呢?

扶苏心里也有些不舒服,在怎么说淳于越都是自己的老师,七弟这般对待他是不是有些太过分了,而且这淳于越可是代表儒家。

你这样岂不是让儒家厌恶吗?

直到此刻扶苏还是对儒学推崇备至,认为儒学提到的仁义礼智信就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这也是为何儒家选择扶苏的原因。

在赵辰身份没有公布之际,儒家在大秦其实真的很不好过,在其余皇朝儒家都很不错,受到的待遇都是最好的,但是在大秦,皇帝嬴政和丞相李斯镇压了勋贵们一次又一次恢复旧时代的旧制度地反扑。

坚持分封制,反对郡县制的这些人不仅仅是恐惧新事物,担心帝国动荡,主要还是他们有私心。

分封只是他们的借口,他们真实目的是借恢复分封制撕开法家大一统的格局,弃法引儒,利用儒家思想重新改造大秦帝国。

那么经过儒家改造后的大秦帝国,就不是秦始皇理想中那个新帝国了,只能是周朝的翻版。

因此原本的大秦帝国就有了两条路线的斗争:

以秦始皇嬴政和丞相李斯为代表的法家路线;

以勋贵旧族为代表的儒家路线。

秦始皇和李斯为了延续法家制度,制造了历史上的「焚书」事件,目的就是进行一场文化清理运动,在文化领域也来一次大一统。

管住这一代的嘴,等下一代成长起来,法家思想和制度就能够落地了。

作为帝国最高统治者,秦始皇明白如果不把群臣心中分裂的种子彻底清除,那么大秦帝国大一统的成果只会流于表面。

一旦有了合适的机会,这些勋贵们必然会反扑,到时候统一的帝国又会面临分裂的危险。

当他和李斯联手镇压了一次又一次旧势力反扑后,秦皇忽然发现他培养的帝国接班人、帝国长公子扶苏竟然走了和他不同的路线。

首节 上一节 321/54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