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车神养成日记 第89节

  那么一个正常的成年男性标准的数值有多少呢?王杰克当即从摄影师里面拉了一个倒霉蛋出来,最后耻辱地测出了21kg的数据。

  前面先铺垫了这么久的悬念,当终于轮到束龙的时候,弹幕里直接现场开盘。

  有猜50的,有猜60的,当然也有满嘴跑火车直接猜半吨的。

  刨除那些过于浮夸的答案之后,基本上弹幕里最大胆的也就猜了一个90kg。

  然后画面里就出现了极其滑稽的一幕,堂主憋得面红耳赤,跟教主和王杰克一起轮番上阵,甚至两个人一起抓着绳子拉,结果最高扯出了一个95kg的数据之后就没了下文。

  正常来说一个没有经历过系统性锻炼的人,可能垂直硬拉的水平还不到八十公斤,像这样没有直接借力点的水平发力,如果还不知道发力技巧的话可能都很难发挥出力量极限的一半。

  当然无论理论上如何辩解,至少这一刻的视觉冲击力是极大的。

  两三个身形还算健硕的成年男性,用手和全身发力与另一个只用脑袋发力的人拔河,结果用头的束龙除了脖子上青筋暴起之外根本就像个没事人一样,另外那几个手脚并用的反而给累得气喘吁吁。

  “卧槽太变态了!”

  “纯牲口!”

  “钛合金嘴还是够硬啊,就这种强度还只是脖子疼一个星期吗?我觉得我上去开一圈能直接把脑袋给留赛道上!”

  弹幕实在是太过于嘈杂,已经有点吵到眼睛严重影响观感了,束龙抬手把那密密麻麻飘过的字幕屏蔽掉,结果反而在手机屏幕上留下了几点拉丝的水渍。

  “啧~别乱弄!看看挺有意思的。”

  甘梦宁把束龙的手拍开,随手在一旁的被子上把屏幕擦了干净,转头又把弹幕给重新打开了来。

  大部分可能都是些没有什么意义重复的废话,不过对于其中几条,早已深有体会的甘梦宁由衷地表示赞同。

  尤其是“变态”啊、“牲口”啊这一类的。

  将前面那些乱七八糟的力量器械撤走之后,王杰克终于又在此时提到了另一个F1深度车迷们最为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束龙三次正赛三次变态的发车离合反应。

  “相信一直在关注F1比赛的车迷们也注意到了,那就是束龙的发车反应不仅快到离谱,关键是三场比赛的发挥都还稳定到可怕,简直像是身体里被植入了既定发车程序一样!”

  “那今年的早些时候呢,有一篇报道里提到有记者质疑你的发车其实是靠预判蒙的,你当时的回答是.”

  “我说可以尽情期待之后比赛里的发挥。”

  “没错,经过已经结束的两场比赛结果来看,你当时确实所言非虚!那么我们可以好奇的问一下你究竟是怎样做到的吗?平时又需要进行哪些锻炼呢?”

  画面里的束龙稍微正了正神色,尽量让自己看起来不要太嘚瑟。

  “这个嘛肯定是有一部分天赋的关系,当然平时我们也确实会做不少锻炼集中力和反应力相关的训练,像是垒球掉落测试,拍灯和拳击闪避训练都是有的。”

  王杰克也适时从裤兜里掏了俩个网球出来,当场就想测试一下束龙的反应和手眼协调的能力。

  “其实这个我也很久没做了”

  “没关系没关系,万一因为紧张丢脸了的话,我们的后期会把失败的这一段给剪掉的!”

  “我不是说.唉行吧。”

  然后观众很快就明白了束龙刚才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了。

  通常来讲这个训练游戏的流程是这样的,由一个人握着网球,另一个人掌心向下,在没有产生直接接触的前提下悬于持球者的双手上方。

  接下来持球者会随机释放手里的网球自由落体,而测试者要做的事情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反应,将掉落过程中的网球给精准接到手中。

  束龙说这个训练自己很久没做,不是担心自己失误出糗,只是这项训练在大概两年前就对他彻底宣告无效了。

  大部分的人都是根据持球者松手的动作及时作出反馈,并不完全依赖于球下落的动态。

  然而对于甚至可以捕捉到起跑信号灯在电容放电延迟下导致的亮度渐变衰减过程的束龙来说,持球者无论再怎么减小自己的动作幅度,再怎么突施冷箭,他们肌肉启动的迹象在束龙眼里还是太过于明显了一些。

  所以拍摄出来的效果就成了这样——不是束龙做出反应及时去接下落的小球,反倒更像是束龙直接去抢持球者手里的小球一般。

  “不对啊,这个练习这么没有难度的吗?我真的可以跟观众朋友们当面发誓的!刚才我真的是有了松球动作束龙才把网球给接了过去,不存在为了搞节目效果故意配合这样!”

  “你们知道我刚才甚至产生了什么想法吗?我有那么一瞬间居然觉得要成为F1车手得先学会读心你们知道吗?真的太夸张了!”

  王杰克简直就是屏幕对面观众的嘴替,直接把大伙的心中所想给喊了出来,然后又把另外那几位给叫过来测试了一遍。

  事实证明这件事真的挺不容易的,只是某个人太过于变态了一点。

  表现稍好一些的还是NANA和璇姐,两人在一开始掉了几次球之后,稍微适应了一点网球下落的节奏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相反教主和堂主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在搞人情世故,偶然成功了几次之后就是频频地掉球,气急败坏的同时也钓出了一大堆懂哥。

  大概是终于见到一个自己有条件可以完成的动作,一连串的窒息之后好不容易逮着一个宣泄点可以释放一下。

  一大堆“有手就行!”、“不会真有人做不到吧?”还有“真没看起来难,稍微练一下就能练出来”这样的弹幕层出不穷。

  然后接下来的项目一出,这一类的言论直接跟死了一样偃旗息鼓。

  王杰克的震惊是真的,因为事先他只是跟束龙简单说了一下流程,并没有提前排练过什么的。

  不过他现在的反应确实多少也浮夸的一点,主要也是为了接下来的项目做一点情绪铺垫。

  这是一个专门做反应力测试的小道具,主要原理就是九个小灯会随机亮起,测试人员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小灯拍灭,一分钟过后电脑会计算平均反应时间。

  像是其他几个人做出来的结果基本上都在0.3到0.5之间,束龙噼里啪啦地一顿打平均反应耗时居然只有0.17。

  之所以比起跑的离合反应慢,那还是因为离合反应只有一个比较固定的抬手指动作,这个测试还得需要束龙先判断灯亮起的位置后才用手去现场定位。

  当然,如果说这个道具因为隔着屏幕的原因让少部分人还能继续嘴硬的话,那么接下来的这个测试就是可以直接与屏幕前的观众产生高度互动的项目了。

  简单地说就是屏幕上播放了一段画面,画面分为了两个相邻的区块,里面分别有复数的几何图形在快速无序地于各自的区块中旋转和移动。

  而束龙的任务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分别说出两个区块内各自有多少个和多少种几何图形,并且还得准确的分辨出每种几何图形有几个。

  这个项目的难度都不用堂主他们来形成对比,不用说他们肯定是做不到的,因为同步在观察画面的观众九成九成九的人也做不到。

  “卧槽兄弟们,0.75倍速宣布挑战失败!”

  “0.5也不用试了,挑战失败!”

  “你们还开倍速?我特么暂停着都数得眼睛疼!这个人有桂!”

  然而束龙呢?他只是定睛瞪着屏幕看了那么一两秒,直接当场就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左边7右边9,左边四个正方形一个三角形和两个五边形,右边五个三角形和四个六边形。”

  “怎么说对不对?”

  王杰克的问话根本就没人搭理,因为现场的人没人能马上给出回答,他们也得先把画面暂停了才知道束龙回答的对不对。

  结果就是,分毫不差!

  这个测试考验的是反应力,动态视力和大脑处理信息等等的综合能力,别说还限时了,普通人就算放着给他看半个小时一个小时的估计都数不清楚。

  其实到这里为止,许多观众对于到底是不是有钱就能成为F1车手在心里就已经有答案了。

  但是这么一个半个多小时的长视频如果仅仅只有这么点内容的话,那就多少会稍微显得有那么些乏味.

  “好的观众朋友们,可能有人又想问,说好了这期节目要做关于‘疾速’的内容呢?”

  “那先别着急!毕竟我们开场的那两台花大代价借来的福特野马可是直到现在都还没有戏份呢,所以接下来的环节,才是大家期待已久真正的重头戏!”

第95章 这种差距已然不可名状(5K1)

  “相信有不少喜欢赛车文化的小伙伴呢,在第一次接触到正式的场地铺装赛道比赛时都会有一个疑问,那就是这些车手为什么不会像藤原拓海那样选择漂移。”

  “当然随着现在网络也越来越发达,很多答案其实可能大家都有所耳闻,比如漂移浪费动力、调整车身姿态耗时长还有胎耗高等等。”

  “所以近些年就有了一个很奇妙的现象,从十年前大家都用一个车手到底会不会漂移来衡量他到底厉不厉害,到现在只要谁一提到赛车漂移就好像突然变成了歧视链底端一样。”

  “那么今天呢我们刚好也是借这个难得的机会,将我们的这四位up嘉宾分为两组,他们将分别驾驶一台车况和调教都差不多的福特野马,在麻涌赛道上进行一场追走的比赛!”

  束龙当时手里拿着王杰克在事前交给他的节目流程表,却完全不知道自己在这个环节中要负责什么样的项目,直接在镜头外举手问了一句:“那我呢?”

  “你是高手啊,当然要作为对照组了!”

  那还好那还好

  束龙当时愿意接受这一次的拍摄邀请,除了这是自己老爸那边的人情关系之外,最主要的就是听说有这样可以霍霍别人车子的赛道活动。

  从今年作为小红牛的正式车手参赛开始,束龙就在红牛和车队的要求下开始为自己营业个人的账号。

  只不过WB那边让他一度感到非常不愉快,为了应付掉车队布置下来的宣传任务,他一般都只在自己的阿B个人空间里上传相关的动态。

  因为没有认证,事实上就连偶然会刷到的粉丝都分不出这究竟是本人还是搬运号,而直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投稿的束龙自认为自己也不能算正儿八经的UP主。

  所以刚才王杰克只说了几名UP主嘉宾,束龙的第一反应就是他是不是被活动给排除在外了。

  毕竟不管保护措施有多么到位,下赛道这个行为本身就是有一定风险的,而下个星期就是在中国主场的F1第1000次大奖赛,万一他们准备把束龙给当做玻璃大炮给保护起来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

  其实王杰克确实有过类似的担忧,但这种程度的赛前风险就连束龙所属的F1车队本身都不会有太多的顾虑,要不然像是赛前的Hotlaps活动也根本不会让车手们亲自上场。

  都是全球最顶级的车手之一了,这点事情都掌握不住那还玩个屁啊?

  不过那天在赛道边,束龙确实也从王杰克那里得到了一点坦白,那就是这种安排的形式确实有对束龙保护的考量在里面。

  作为现在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的F1车手,束龙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赛道跑不过这些地头蛇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的事情,这对于他的车手声誉和商业价值都会造成一定的打击。

  所以原本节目安排的流程就是由堂主他们先轮着分组比一遍,得到一个漂移就是不如抓地跑的既定结论,再由束龙上去单独做一个示范圈。

  毕竟都把F1车手给请到现场了,前期做了那么大的噱头的和铺垫,不然束龙上手跑一圈也确实说不过去,弄不好还会彻底引起公愤。

  但这又得确保束龙不能出糗该怎么办呢?所以王杰克就只能在规则上动一点歪脑筋。

  前面的对比都是同时上赛道以追走的形式进行的,无论怎么样至少在初期肯定都会有一些赛车在线路上的对抗,这么一来圈速肯定或多或少会受到一些影响。

  反观束龙全程都只用在干净的赛道条件下做圈速,这要是还跑不过地头蛇那王杰克自己都不信。

  然后束龙对此作出的回应是——“你在逗我?今天我要是跑不过谁下周我把小牛让给他开!”

  陌生的赛道对于束龙来说从来都不是问题,哪怕没有【过目不忘】的存在,束龙也有自信能在一个暖胎圈内完成对赛道最基本的快速解读。

  尤其是像这样普通的街车,想要压榨出它的性能极限根本都不怎么需要提前的熟悉和磨合,几个弯道、几脚刹车、几脚油,就差不多够他摸个九成以上了。

  即便没有外挂,这也是他身为一个F1车手对自己能力最基本的了解与自信!

  在束龙的强烈要求下,最后将由这四位UP中圈速表现最快的那一位来直接和他在赛场上竞争。

  而前期在这些UP赛道追走的时候,束龙的任务就是和王杰克跟小乔一起充当画外音的解说,期间用更通俗的方式和观众借着那两台野马的表现把抓地跑和漂移的优劣给解释清楚。

  “所以束龙,你站在一个职业赛车运动员的角度来看,是不是漂移本身在这样的铺装路面就真的一无是处?”

  “如果抛开长距离的胎耗节奏只考虑单圈的话,其实也不尽然,尤其是在麻涌这样只有1.8公里短距离赛道上,轮胎温度的影响其实也不会有想象中那么大。”

  “但是我们现在看到教主抓地跑的野马已经把璇姐给远远抛在身后了,要知道璇姐可是正儿八经的漂移赛职业车手,那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王杰克举得这个例子非常刁钻,因为这已经是目前能证实铺装路面抓地跑全面优于漂移最有力的证据了。

  说是让他们两两分组,分别用漂移和抓地跑做一个圈速对比,事实上也只有NANA和高璇可以正儿八经地用漂移的跑法做完全程的圈速。

  堂主和教主抓地跑的基本功还行,漂移的话一两个弯甩一甩也成,但车身的姿态又不稳定又不好看就不说了,真的单纯就是在甩尾而已,轮胎抓地力丢失得一塌糊涂。

  一个只能算是业余级别的赛车爱好者,一个是职业级的正经漂移车手,可是抓地跑对漂移的优势只要不是瞎子都能看得出来了,就连王杰克都想看看束龙能回答出一朵什么样的花来。

  “璇姐这样的跑法很明显是属于靠动作拿分的比赛跑法,赛车整体的姿态很漂亮但是过于夸张,这对于圈速其实是没有太多好处的。”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NANA在漂移时对于车身的掌控很明显可以看出不如高璇,但是她对于后轮转向过度的滑移角输入比较克制,所以整体的漂移圈速做下来其实比璇姐更快。

  不过这种解释对于一个面向更广受众的视频来说不太合适,束龙挠着眉头斟酌了一下,突然想到了一个很贴切的台词。

  “我们都知道漂移这项赛车的技术之所以会诞生并不仅仅只是帅而已。”

  “在大多数抓地力上限不高的赛车上,这样的跑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将赛车旋转到正确的出弯角度上,同时也能在让赛车充分制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维持引擎的转速。”

  “但看过龙珠的小伙伴应该对里面有一句话很熟悉,那就是不论悟空他们到龟仙人、天神还是界王那里进行进阶修行的时候,总会得到‘你无谓的小动作太多了!’的评价。”

首节 上一节 89/2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