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英超造豪门 第1185节

  国际足联的下一步该怎么走?

  改革,要怎么改?

  在2011年,国际足联其实有过一次重大改革。

  就是布拉特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所提到的IGC国际足联独立治理委员会。

  IGC的成员有来自国际足联内部,也有来自外部,其中最有名的就是瑞士的反腐败专家马克·皮斯。

  马克·皮斯是巴塞尔治理研究所的创始人,这是一家专门从事白领犯罪和瑞士刑法的高级国际律师事务所,总部位于巴塞尔。

  马克·皮斯拥有三十多年的法律经验,职业履历非常辉煌,在经济犯罪如腐败、洗钱、欺诈等领域,还有国内国外诉讼的瑞士法律等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他在巴塞尔大学当了27年的刑法教授,先后在很多国际组织当中扮演重要法律角色。

  国际足联在2011年聘请他担任IGC主管,跟其余的12名成员一起,对国际足联进行机构改革。

  但IGC仅仅只存在了一年。

  在这一年时间里,他们对国际足联内部做出的一项重大改革就是,把成立于2006年的道德委员会进行分拆。

  这时候就有必要提到很重要的一个前提,那就是在国际足联内部,包括各大洲足联和各国足协,都有一条共同遵守的潜规则,那就是不诉诸各国法律。

  简单点说,内部矛盾内部解决。

  这其实也可以理解。

  各个成员之间的矛盾冲突一旦公开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很容易演变成国家之间的矛盾,这就直接上升到政治层面,就会非常麻烦。

  甚至完全有可能失控。

  毕竟这个世界并不太平,依旧还有很多国家与国家之间存在着历史矛盾和仇恨。

  如果深陷其中,那国际足联根本无法持续。

  既然要内部解决,就要有内部的司法机构。

  国际足联内部的司法机构有3个,分别是纪律委员会,主要是针对成员协会、俱乐部、官员、球员、经纪人和比赛参与方等等。

  还有就是上诉委员会,主要就是负责处理对纪律委员会决定的上诉。

  虽然上诉委员会的最终决定对各方具有约束力,但如果不认同,可以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上诉。

  第三个,同时也是权力最大的就是道德委员会,成立于2006年,主要是负责对违反国际足联道德准则的行为进行调查和审判,里面就包括了反腐败调查。

  从2006年到2012年,道德委员会是形同虚设的,因为它大权独揽,只听命于国际足联主席,自己本身就深陷腐败。

  所以,在2011年后,国际足联受到了外部的压力之后,邀请了马克·皮斯等人,组建了IGC,而他们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将道德委员会分拆。

  道德委员会的职责不是调查和审判吗?

  那好,把两大权责分开,变成了调查庭和审判庭。

  按照马克·皮斯等人的想法,分拆道德委员会只是第一步,目的就是为了内部反腐。

  下一步就是要确定一套全新的治理架构。

  另外,站在2015年回头去看,IGC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的成果。

  加西亚报告!

  美国人加西亚也是IGC的13名成员之一,是马克·皮斯引进到国际足联的。

  结果,这条鲶鱼将国际足联搅得天翻地覆,折腾出了一份加西亚报告。

  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IGC对当时国际足联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那为什么这个机构只存在一年就被撤销了呢?

  因为IGC提出的第二阶段改革里,非常重要的一项举措就是,对国际足联所有人的年龄和任期进行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他们要对国际足联内部各个执委会的官员进行尽职调查。

  在马克·皮斯等人看来,这是所有大型跨国公司都会做的很正常的一件事情。

  你国际足联这么大的一个组织,你不进行内部尽职调查,你怎么知道,组织内的谁会做事,谁不会做事?

  但国际足联明显是不正常的。

  好家伙,这就直接捅了马蜂窝了。

  布拉特第一个不干!

  限制年龄和任期,那不就是限制我自己?

  我特么又不傻!

  IGC在国际足联内部引起了很大的争论,反倒是在外面,舆论真没什么人注意。

  有很多国际足联高层,甚至是执委,都认同IGC的改革方案。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本本。

  例如,马克·皮斯的鼎力支持者,前国际足联执委、德国足协主席西奥·兹万齐格。

  这位德国老头到现在还经常跑到媒体上去发表评论。

  包括最近,他就经常站出来说,当年他是如何如何支持改革,结果被人诬陷之类的。

  实际上呢?

  2002年德国在申办2006年世界杯时,兹万齐格就采取了贿赂的手段,包括给亚足联主席哈曼1000万瑞士法郎。

  关键是,事情败露之后,他还不主动辞职,最后连德国足协都看不下去,要求他主动辞职。

  总而言之,这也是一场闹剧。

  所以,国际足联内部对于改革,其实也有各种不同的声音。

  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利益诉求。

  过去这段时间,杨诚其实也一直都在思考这件事情。

  事实上,不仅是IGC的改革失败。

  在杨诚前世,布拉特和普拉蒂尼下台后,因凡蒂诺异军突起,执掌了国际足联。

  当时的因凡蒂诺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改革,包括年龄限制,包括任期,包括各种改革。

  看似很有魄力,可实际上呢?

  这不过就是因凡蒂诺的缓兵之计。

  到了2021年,等到因凡蒂诺站稳脚跟,大权在握之后,他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撤掉了道德委员会的最高检察官汉斯·约西姆·埃克特。

  转而让哥伦比亚律师玛利亚·克劳迪娅·罗哈斯接任。

  通过这种人员的任命来把控道德委员会,进而把自己的意志投射到了这个内部反腐机构当中,这极大扩张了因凡蒂诺的权力。

  从这一连串的种种行为看来,杨诚认为,国际足联的反腐最大的问题就是机构缺乏独立性。

  例如道德委员会。

  国际足联总是在说,四个独立委员会里面,有三个是司法机构。

  道德委员会更是屡屡被拿出来说事,以证明国际足联内部反腐的决心。

  可再仔细看看,这个机构的一把手,主席说撤就撤,说换人就换人。

  正如罗锤子所说:都是被包养的,哪来的独立客观第三方?

  现在,大卫·吉尔没法更进一步,杨诚则是顺水推舟地给出自己的一个建议。

  “暂时先不去管布拉特等人的事情,直接拿住大义,借助外面舆论的压力,对国际足联的章程进行改革!”

  “首先就是改革24人执委会,扩军成一个36人的理事会,从209个代表当中选出来。”

  大卫·吉尔愣了一下,“不可能,他们不会同意的。”

  杨诚笑了笑,“你再想想,24人执委会里,现在还剩下几个?扩张成36人的理事会,有多少个代表有机会进去?”

  大卫·吉尔愣了一下,立马就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了。

  英格兰人一想明白这里面的关窍,立马拍案叫绝!

  天才啊!

  经过美国和瑞士政府这么一折腾,24人执委会去掉一大半。

  剩下的这些人里,谁不想要进入36人理事会?

  这些人就一定会支持改革!

  “管办分离,理事会负责国际足联总体经营策略、发展方向、官员选拔和财务审批等,下面的各个执委会由专业人士来负责。”

  如此一来,原本24人组成,大权独揽的执委会,立马被一分为二,虽然扩大到了36人,但执行的委员会也被剥离出去了。

  “成立监事会,跟理事会平行,完全独立,两者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监事会列席理事会会议,并拥有调阅文件、审计财务报告、对官员进行尽职调查等合规性监督权”

  “监事会不参与理事会决策和执委会的运营,但拥有调查官员违规行为,提议罢免失职官员等权力。”

  如果说,之前的理事会改革,大卫·吉尔还没看出来,那到了监事会,英格兰人就彻底明白了。

  这是要分化国际足联主席的权力啊!

  虽说不参与具体的决策和执行,但理事会有质询和弹劾权,还能监督官员。

  这不就等于是在国际足联主席的头顶上悬着一把剑?

  这就有点离谱了!

  “这个恐怕有点难,在国际足联的现行章程里,没有监事会和理事会。”

  “所以才说要对章程进行改革。”

  杨诚也看出了大卫·吉尔的那点小心思。

  说穿了,有机会当上国际足联主席,谁愿意跟别人分权?

  “当然,监事会的权力也不能过大,否则也会加剧组织内耗,所以监事会最好由国际足联以外的人来担任,有点类似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

  大卫·吉尔听到这里,彻底明白杨诚所勾勒出来的这套机制的好处了。

  从组织架构来说,这样的改革可谓是伤筋动骨,魄力绝对是前所未有的。

  但这里面最关键的就是监事会的设立。

  理论上,监事会主席几乎可以平行于国际足联主席,也就是理事会主席。

  但他又独立于国际足联之外。

  这不就是外界一直都在呼吁的外来监督吗?

  对于国际足联来说,现在也非常迫切地需要一个强而有力的“独立董事”来为国际足联的信用背书,让全世界的媒体和球迷都相信,国际足联改革的决心和魄力。

  这能够帮助国际足联度过眼前的信任危机。

  正如杨诚之前所说,国际足联这种机构最大的问题就在于信任。

  他必须要取信于全世界的球迷!

  而综合来看,现如今,还有谁比杨诚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大卫·吉尔甚至在想,杨诚是不是从一开始就设计好了?

首节 上一节 1185/1289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