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法则 第60节

  当然,林奇有理由怀疑萨姆.普雷斯蒂那小子当了回双面间谍,根据自己的特点给邓肯开了小灶。

  狼狈的不仅仅是林奇,在布鲁斯.鲍文的防守之下,马布里的进攻同样举步维艰。

  马刺最会惩罚的就是马布里这种攻框后卫,鲍文死咬住你步子,即使你借掩护他也能迅速贴回到你身边。

  他会把你逼入禁区,让你直面马刺队史上最伟大的那个人。

  当然,考虑到邓肯的防守范围不像KG和林奇那么变态,如果你有在高速对抗中持球中投的能力,你也可以把马刺杀穿。

  但很可惜,就和罗斯、威少等突破型后卫一样,马布里的持球投篮就是一坨。

  马布里唯一优于其他突破型后卫的特质是定点接球投篮很准,可他打无球的频率不高,这让他的优点彻底沦为摆设。

  马刺取胜,为了惩罚萨姆.普雷斯蒂这个双面间谍,林奇让他请自己吃了顿饭。

  一天后,尼克斯又败给三分全线爆种的超音速,赛季首次连败,战绩变成6胜3负。

  然后,媒体们找到了一个极具看点的叙事角度——克利夫兰骑士与纽约尼克斯的开局都是6胜3负,实力接近的骑士和尼克斯会为季后赛名额争破脑袋,这种竞争从赛季初就会开始,从11月29号的首次相遇就会开始!

  骑士这个赛季的轨迹和尼克斯略有不同,LBJ先是开局三连败,但紧接着是一波华丽的六连胜。

  六连胜期间LBJ证明了他的实力,他如同装甲车般碾碎对手防线的场景已然成为ESPN每日五佳球的固定画面,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他和骑士已经为季后赛做足准备。

  耐克媒体也开始发动舆论战,他们没有忘记夏天时锐步的挑衅式广告。

  看着赛程表上即将在11月底首次相遇的两队,《克利夫兰老实人报》王牌记者大卫.麦克梅纳明终于开火。

  “当真正的单挑来临,希望林奇还能像广告上那样从容。毕竟勒布朗的追身大帽,可不会像摄影棚里的广告那样提前写好剧本。”

  而在这场对决来临之前,勒布朗.詹姆斯先书写出了一篇恢宏序章——在对阵卫冕冠军底特律活塞的比赛中,面对另一个命中注定的对手甜瓜,他全场43分率队取胜,队友合计则只有44分。

  他拯救了球队,战胜了卫冕冠军,个人英雄主义的光环在他脑袋顶上闪闪发亮。

  赛后ESPN记者将话筒对准骑士控卫杰夫.麦金尼斯时,抛出了那个全联盟都在等待答案的问题:“击溃活塞之后,9天后在篮球圣地麦迪逊广场花园,你们准备如何对付林奇?”

  “拜托”,麦金尼斯轻蔑的咧开嘴角,“勒布朗今晚可是刚刚把甜瓜都装进冰柜,林奇不会直接和勒布朗对位的,他没有勒布朗快,没有勒布朗壮,他防不了勒布朗。当勒布朗启动死亡冲锋时,可怜的老头格兰特.希尔会被连根拔起,可能又躺到病床上去,林奇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场天赋处刑发生。”

  麦金尼斯的话让所有媒体都相信,无论结果如何,那都将是格兰特.希尔职业生涯悲剧性的一夜。

  这个赛季的LBJ实在太难以阻挡了,对伤病缠身的格兰特.希尔而言更是如此。

  唯独格兰特.希尔自己不那么觉得。

  他不会自诩比现在LBJ更强,但林奇不会让他成为悲剧的。

  他对那个18岁队友的信任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高度。

  然而,林奇的反应比格兰特.希尔想象的还要更激烈。

  第二天训练结束后的更衣室采访中,林奇生气的冲镜头大吼。

  “这是他最后一次不尊重格兰特,我保证!”

  自那次云层之上的推心置腹后,希尔早已被林奇划入“不可侵犯”的领域,就像中世纪领主将家徽烙印在骑士的铠甲上。

  林奇已经把格兰特.希尔当作自己的人。

  他会永远将他保护在羽翼之下。

第61章:有时候,他确实是个表演者

  林奇怒斥杰夫.麦金尼斯的画面被《纽约时报》冠以“领袖的咆哮”标题登上头版。

  在全美范围内,林奇的回应都得到了媒体的一致赞誉。一个愿意为队友出头的领袖,这种血性故事满足了媒体叙事的浪漫想象。

  在更衣室林奇也得到了所有人的支持,毕竟一个愿意为其他人站出来的领袖注定得到尊重。

  这让林奇增加了自己在更衣室的声望,甚至让更衣室变得更加团结。

  可这一切并非林奇刻意为之,对18岁的林奇而言,他的逻辑很简单:希尔为球队做了这么多,球队自然也得为他站出来,他们是一体的。

  格兰特.希尔加盟尼克斯以来,带来的都是正面影响,他的价值早已渗透在每处细节之中。

  无论是场上还是场下,他都让这支球队变得更好,他的职业素养是重塑球队文化的关键。

  对林奇而言,这就他在NBA的阿尔贝托.埃雷罗斯。

  这样一个球队的关键人物被其他人不尊重,林奇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而且,格兰特.希尔从来不像沙克那样咄咄逼人。他只是低头在做自己的事情,结果就成了麦金尼斯这种无聊之人口中低级玩笑的素材。

  这是林奇不可接受的。

  在全美媒体的赞誉下,唯独克利夫兰媒体对林奇的反应冷嘲热讽。

  伊利湖畔,克利夫兰的专栏作家们并没有对林奇客气。

  “等等,这小子把格兰特当成他的私人财产了?”

  “幼稚的炒作。”

  “杰夫.麦金尼斯只是说了些实话,格兰特确实会被勒布朗摧毁,说实话就是不尊重?”

  克利夫兰媒体自然会维护他们的球队,最重要的是,林奇和克利夫兰积怨已久。

  夏天詹姆斯对锐步的攻击,锐步对詹姆斯的攻击,以及林奇那句“皮肤上刻着邱生旺的表演者”,都让林奇早早成为了克利夫兰的全民公敌。

  在这样的氛围下,这场本就备受瞩目的比赛变得更加火热。

  耐克总裁菲尔.奈特都已经透露,他会亲自到麦迪逊广场花园看这场比赛。

  在对阵克利夫兰骑士之前,尼克斯队还有几场比赛要打。

  但媒体和球迷已经迫不及待,就连系统也迫不及待。今天在林奇早上醒来的瞬间,系统突然跳出来丢给了林奇一个任务。

  【32岁的你即将面对全美最备受瞩目的年轻天才,搞定勒布朗,告诉这个世界你依然能和19岁的小年轻一样坚挺!】

  【新目标:下一场比赛中不能让勒布朗.詹姆斯的得分高于自己,且赢下比赛。】

  【奖励:永不走步的灵活进攻步伐天赋。(包括面框与背身)】

  林奇:???

  这个奖励是他妈的怎么回事?

  欧洲青训出身的林奇在这种基础问题上本来就不会犯错。

  而且都打上NBA了,你给我说想打球不走步居然还需要天赋?

  但很快林奇发现,即将与詹姆斯的对决影响了他的判断。

  会不会走步其实压根不是奖励的重点,更灵活的进攻步伐,意味着林奇可以开发出更好更复杂的背身进攻,攻框衔接欧洲步时也可以更加敏捷和多变。

  不愧是被媒体大肆宣传的宿命之战,仅仅一场比赛就能获得如此丰厚的奖励。

  但即使没有奖励,林奇也会在那场比赛中全力争胜。

  在全美瞩目之下,“最后一次不尊重格兰特.希尔”这种话绝不能只是说说而已。

  光说不做就不是“领袖的咆哮”了,而是“小丑的哀嚎”。

  接下来几天,尼克斯保持住了不错的胜率。

  球队两次击溃亚特兰大老鹰,安托万.沃克的投篮选择在林奇和格兰特.希尔这两个高球商球员面前简直像个弱智。

  西部之旅,尼克斯又顺利拿下快船。

  达科.米利西奇和林奇的对决仿佛也成了29号那场比赛的预热,因为这是林奇在遇见LBJ之前的另一场宿命之战。

  达科.米利西奇来到快船后更多的出现在五号位上,四号位得让出来给99年状元埃尔顿.布兰德。但对身高213公分以上的米利西奇而言,打五号位完全不是问题。

  在场均36分钟的出场时间里,达科展示出了全明星级别的实力,场均可以贡献18.2分10.1个篮板3.2次助攻3.1次封盖的数据,他是一个出色的防守者,拥有顶级的风格嗅觉。

  进攻端虽不复欧洲时期的统治力,但仍保持着稳定的火力输出。

  有趣的是,再次在赛场上看见林奇,达科.米利西奇却并不愤怒。

  这两个在欧洲篮坛掀起斗殴浪潮的家伙之间并没有人们想象中的剑拔弩张。

  来美国两年,米利西奇已经彻底变了个人。

  林奇的篮球哲学是:冠军是一种综合体验,不享乐为什么要夺冠。

  而米利西奇现在的篮球哲学是:打NBA就是为了享乐。

  洛杉矶的璀璨霓虹与豪宅派对取代了米利西奇的胜负欲,他不是NBA赚钱最多的球员,但赚到的钱也已经足够让他奢侈的生活,足够支撑他纵情享受加州的阳光,第六顺位才被选中的遗憾早已在富足的生活下成为过往云烟。

  他对竞争已经没那么多的渴望,反正他在一支不怎么能赢球的烂队里,即使输了很多场也没人会说什么。

  洛杉矶人谁他妈在乎快船?

  他甚至在中圈带着笑意用塞尔维亚语和林奇这个“宿敌”打招呼:“神啊,在这鬼地方能找个人说说家乡话还真是奢侈,你还好吗林奇?”

  “很好,你看上去也挺享受,淦了几个好莱坞大屁股?”

  “哈哈哈哈,我不会干那种事情,我有家室。”米利西奇虽然这么说,但坏笑显然已经出卖了他。

  两人没再寒暄,比赛开始后,林奇察觉到空气中漂浮着某种异样的倦怠感。

  身着快船球衣的米利西奇仿佛置身于训练场上,那双曾闪耀欧洲的眼睛黯淡无神。

  达科.米利西奇就只是在工作,他没有故意摆烂,但也打得毫无激情。

  面对那些五五开的篮板,这位213公分的巨人只是象征性的抬抬胳膊,任由林奇如猎鹰扑食般将球收入掌中。

  不仅仅是米利西奇,整支快船都是这样。

  持球者懒洋洋地传导着注定无果的进攻回合,防守端球员的横移如同灌了铅的牛皮靴般沉重。

  他们没有血脉偾张的拼抢,没有孤注一掷的防守,没有激情四射的强攻,有的只是计时器上不断跳动的数字与队友之间的沉默。

  林奇意识到,一支球队没有赢球文化是多么的可怕。

  当全队都不在乎胜利,天赋也将一文不值。

  还好,自己和希尔让纽约尼克斯的球队文化从根基发生了改变。

  最终,米利西奇依然交出了不错的数据,15分8个篮板2次封盖。

  林奇17分12个篮板4次封盖,得分不过20不是因为米利西奇防守太强,而是比赛提前进入了垃圾时间。

  比赛结束,塞尔维亚人整理着纹丝不乱的美式油头走向尼克斯队替补席与林奇握手:“再见林奇,很高兴见到你。我有个约会,否则肯定请你吃饭,再介绍几个好莱坞大屁股给你认识,下次一定。”

  他的影子被斯台普斯的金色灯光拉得很长,却再也不是当年那个令全欧洲痴迷的巴尔干雄鹰了。

  宿命对决,哈?

  林奇摇摇头,这和他想象的可完全不一样。

  米利西奇对篮球已经无欲无求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兰特.希尔,这个已经五次入选最佳阵容,两次成为全明星票王的家伙认为,篮球场上还有他可以追求的东西。

  “怎么看待29号的比赛?噢,那注定会是艰难的一夜,注定是场淬炼。或许人们都在等着看我被撞飞到担架上的模样?哈哈哈哈,在那之前,我会用最后一根能用力的骨头阻止他。”

  米利西奇和希尔之间的巨大区别,就是为什么林奇尊重希尔的原因。

  这几乎就已经是格兰特.希尔能说出来的最锋利的话,这位杜克高材生惯常以谦和示人,将骨子里的胜负欲深埋在儒雅外表之下。

  林奇走上去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说得那么悲惨格兰特,206块骨头对一场篮球比赛来说太多了。”

  一天后,背靠背作战的尼克斯败给东部豪强步行者。只要不在奥本山宫殿体育馆上演传统节目,步行者就是东部的一座大山。

  至此,命运再次神奇交汇,骑士与尼克斯的战绩依然相同,都是6胜4负。

首节 上一节 60/13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