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时赛,洛杉矶湖人果然气势如虹。
刚刚开场,贾森.基德就助攻切入的凯文.加内特双手暴扣得分。
这记雷霆万钧的灌篮如同重锤砸在尼克斯球员的心理防线上,湖人队展现出的必胜信念仿佛在宣告:这不是属于尼克斯的夜晚。
替补席上的帕特里克.尤因深知这种感受——当对手被逼入绝境爆发出的逆势狂潮,是世上最难抵御的力量。
林奇会怎么做?
他刚刚试图唤醒全队,但失败了。
接下来他要怎么办?又一次让球队陷入抢七噩梦吗?
林奇给出了别样的解决方案。
见队友犹疑,他决意独揽重任!
林奇在进攻端更积极地要球,跑动。此时的加内特体能告罄,步履沉重,而林奇油箱的最后一滴油,仍在熊熊燃烧!
他如同挣脱枷锁的猛兽,连续两个回合切出接球,手起刀落——三分线外,剑光闪烁,两记空心入网!
这两记致命的远射瞬间逆转颓势,尼克斯重夺领先。更重要的是,冰冷的投篮仿佛点燃了队友眼中熄灭的火焰。
“做好防守就行,其他的交给我!”命中第二记三分后,林奇奋力挥拳,声震全场。
湖人当然不会坐以待毙,科比招牌的后仰跳投稳稳命中,基德机警的抛投也得手。
但在已经脚步虚浮的凯文.加内特面前,林奇已入无人之境!
犀利的切入攻筐、飘忽的跑位跳投、沉稳的背身单打林奇没有继续用空洞的口号鼓舞队友,他用一次又一次洞穿篮网的得分,化作最嘹亮的冲锋号角。
所谓超级巨星的价值,远非指间的冠军戒指可以衡量,而是由一次次将球队扛在肩上、拖出深渊的辉煌时刻铸就。
加时赛最后45秒,林奇,再一次。
“晃过凯文,面对肯德里克的及时协防,他转身勾手.球进了!林奇已经在加时赛拿下了15分!他包揽了尼克斯队从加时赛开始到现在的所有得分!”
看台上,无数球迷举起林奇的20号球衣,脸上的反光不知是汗水还是泪水。
尼克斯领先到了5分,比赛时间只余30秒。
林奇轻轻挥拳,继续大喊:“防守伙计们!防守!你们只需要做好这个!我们会赢的,我们所有人都会有一个冠军之夜!”
这沉稳而充满力量的声音,仿佛定海神针,稳住了整个尼克斯舰队。
这位纽约队史最伟大的领袖,用他独特的方式,将那支同样不屈的紫金军团死死压制。
帕特里克.尤因的手不再颤抖,他觉得自己的担心有些多余。
因为林奇是一个比他好数百倍的领袖。
关键防守回合,湖人队的传球线路被尼克斯严密封锁,战术运转艰难。进攻时间迫近最后4秒,加内特情急之下只能将球塞给勉强跑出空当的科比。
科比做好了准备,但他没想到,那个长发飘飘的家伙再次选择了他。
史蒂夫.纳什知道,他对冠军13年的期待,需要勇气去兑现。
常规时间,他因为轮换协防科比而放空基德导致被绝平。
但此时,他还是决定选择相信自己的勇气。
“KG传给科比,不!史蒂夫.纳什劫杀传球!他还是选择了科比,但这一次他没有犯错!史蒂夫把球抛向篮板,科比没能成功犯规。林奇跟进跃起,接到反弹球.Bang!!!双手砸扣,打板空接!加时赛独揽17分,林奇是NBA历史上加时赛得分最高的球员了!”
球进,现场沸腾。
比赛只余4秒,尼克斯领先7分。
林奇落地后几乎没有任何停顿,如一道闪电般径直冲向史蒂夫.纳什。两人紧紧相拥,将所有的狂喜、释怀融入这个有力的拥抱中。
拉加.贝尔仰天发出胜利的长啸,积压在职业生涯中的那份沉重包袱,在此刻终于被彻底地、痛快淋漓地卸下。
特雷沃.阿里扎欣慰的微笑,他终于伴随林奇,完成了自己最后的使命。
本.戈登在替补席上鼓掌,对他而言,这也许会是他职业生涯最梦幻的一年。
在他身旁,尼克斯队中锋教练帕特里克.尤因因巨大的情感冲击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着。
这一次,噩梦没有再次侵袭麦迪逊广场花园,他真的要触碰到冠军奖杯的纹路了!
主教练菲利普.桑德斯带着欣慰的笑容,轻轻拍了拍尤因因激动而颤抖的肩膀,半开玩笑道:“帕特里克,当心别把你的漂亮西装弄皱了,你还得上领奖台呢。”
积压了数十年的遗憾、不甘与等待在这一刻轰然爆发。他猛地张开双臂,一把将菲利普.桑德斯紧紧抱住,用尽全身力气嘶吼出那句压抑已久的心声:
“去他妈的西装!我们是冠军!”
第217章:尼克斯的根基,稳如磐石
德维恩.韦德盯着球场,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
愣了几秒后,他一边摇头,一边鼓掌。
他赛前的预测没有错,科比.布莱恩特那个好胜如狂的家伙不会投降。
但他没想到,林奇居然用如此爆裂的方式,硬生生反杀了黑曼巴。
45分17个篮板6次助攻2次抢断3次封盖。
林奇在总决赛G6拿出了极为夸张的数据。
如此震撼的总决赛表现,人们只在世纪初巅峰时期的“大鲨鱼”奥尼尔身上得见。
如何才能在G6压制住对手近乎疯狂的反扑?林奇给出的答案简洁而粗暴:大力出奇迹。
言语的激励效果有限?那就得分!
队友士气受挫变得消沉?那就送出大帽!
对手因绝境逢生而气势如虹?那就让他们抢不到一个篮板!
无论是对付男人还是女人,当口头上的技巧已经起不到作用时,肉体上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往往最为有效。
林奇正是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带领这支尼克斯挺过了总决赛最艰难的一晚。
比赛结束的瞬间,林奇高举双臂。
而另一边,在加时赛中被他彻底打爆的凯文.加内特,只能精疲力尽地瘫倒在地,用双手紧紧捂住了自己懊丧的面庞。
无数记者按下快门,捕捉到了这对比鲜明、极具冲击力的一幕。
这一幕肯定会让无数人想起2004年,当凯文.加内特在西部半决赛抢七用32分21个篮板4次抢断5次封盖的夸张数据率队晋级时,他就是如此高傲地举起双臂,俯视着在他脚下痛苦倒地的克里斯.韦伯。
仅仅五年后,命运的轮回便猝不及防地降临。
曾经意气风发的狼王在加时赛耗尽了全部力气,却仍难阻挡纽约20号将他彻底击垮,将他与湖人的冠军梦彻底碾碎。
科比.布莱恩特没有忘记与林奇拥抱,即使那个男人让他建立第二个王朝的梦想轰然碎裂。
“你说得没错,”科比拍了拍林奇后背,脸上并无半点笑意,“第二名就是他妈的头号输家,恭喜你,这个夏天属于你。”
科比说完后直接转身离开,但却留下一句话:“明年,该轮到我让你尝尝王朝崩塌的滋味了。”
科比坦然接受了这场失利,但这绝不意味着认输。因为他心知肚明,在未来数年间,自己与林奇的较量仍将持续。
NBA每年都会诞生一个新的冠军,每年都会有一个新的赢家。所以,仅仅只是赢得一次竞争并不能代表什么。
想成为这个时代最好的球员,甚至是历史最佳,你必须彻底统治你的对手。
如果整个职业生涯都举不出一个被你完全压制的宿敌,又有什么颜面自诩GOAT?
对科比而言,除非林奇彻底地、无可争议地统治了他——否则,这场竞争就远未终结。
林奇欣赏科比的不屈精神,但此刻胜利的狂欢中,他无暇为对手送别。
很快,林奇便被蜂拥而上的队友们淹没。
他不知是谁给自己戴上了冠军球帽,又是谁跳到了自己背上,更不知是谁塞来了象征荣耀的雪茄。
他眼中只剩下整座球馆为他沸腾的呐喊,心中只确定一点:第二次冲击王朝的征途,已然跨出坚实的第一步。
狂欢暂歇,帕特里克.尤因走到林奇身旁,亲手为他点燃了那根胜利的雪茄。
林奇深吸一口,暗红色的火光明亮地燃烧着,映入场旁观战的德维恩.韦德眼中,他看得入迷。
这是胜者才配享有的荣光,其他所有人在此刻都只能羡慕的仰望。
环顾陷入疯狂的麦迪逊广场花园,林奇内心感到一种奇异的平静,这正是他拼尽全力追求的一切:
为球队带来胜利,为城市赢得荣光。
让支持他的球迷纵情欢呼,让并肩作战的队友付出终有回响。
林奇的目光转向尤因,那位曾遭纽约人冷落的名宿,此刻正怔怔地望着搭建颁奖台的工作人员,仿佛灵魂出窍。
“你很快也能站上那个领奖台了,”林奇笑着对他说,“想亲手举起总冠军奖杯吗?和我们一起。”
帕特里克.尤因摆摆手:“不了,这是属于你们的荣耀,我连一分钟时间的比赛都没有打过。”
“可你每天早上八点就出现在训练馆布置计划,”林奇立刻反驳,话语清晰有力,“是你教会了泰森和德安德烈真正的防守。在训练场上你与他们搏斗的每一个回合,远超联盟任何一位中锋对他们的‘教训’。训练衫浸透了你的汗水,球馆的每一寸地板上都有你付出的印记。帕特里克,冠军不是靠一个人赢得的,也绝不只属于场上这十几个人的。你,是这个冠军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帕特里克·尤因脸上挂着笑容,但态度依然坚决:“在全世界的瞩目下,这份荣耀只属于你们。”
很快,在震耳欲聋的“MVP”欢呼声中,林奇登上了颁奖台。
NBA总裁大卫.斯特恩满面红光,看上去甚至比新科冠军还兴奋。因为今年的总决赛创造了21世纪的新纪录:收视率首次突破15点,全美观赛人数首次跨越2000万大关。
尽管这与1998年总决赛那恐怖的18.7收视率和近3000万观众相比尚有明显差距,但大卫.斯特恩坚信,这无疑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开端。
事实清晰地证明,联盟没有选错门面球星——林奇强大的号召力与纽约、中国大市场的影响力相得益彰,正推动NBA重新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还有什么能阻挡这个联盟继续蒸蒸日上呢?
除非他内心一个略带嘲讽的念头一闪而过——除非有三个20来岁、正值巅峰期的最佳阵容巨星,在这个夏天主动抱团扎堆,让联盟的竞争精神彻底沦为笑柄。
否则,没有什么能阻挡NBA的复兴之路。
当然,在大卫.斯特恩看来,这种荒谬的事情是绝无可能发生的。
联盟里可能出现像洛杉矶湖人这样的老将抱团球队。
也可能出现像迈阿密热火那样通过球队精妙运作形成的三巨头阵容。
但三个正值当打之年的巅峰巨星放弃相互竞争而选择主动联手?
谁他妈会这么不要脸啊。
林奇接过FMVP奖杯的瞬间,代表着他成为了历史唯一能打出两个大满贯赛季的统治级球员——与2007年的那次大满贯相比,林奇本赛季更添了一座得分王和一座全明星MVP奖杯。
他已经是一个时代的标志,现在,他唯独需要用连续冠军来使自己成为整个历史上的永恒。
尽管林奇的话确有道理——教练组同样是冠军团队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尤因觉得,聚光灯下真正的主角永远是场上奋力拼搏的球员。
他不想在直播镜头下抢球员的风头
回到更衣室后,林奇熟练的带领大伙儿疯狂喷洒香槟。
史蒂夫.纳什和拉加.贝尔表现得尤为狂放。
一个平时无比自律,风度翩翩。
一个平时浑身带刺,与所有队友都谈不上亲近。
可今晚,他们却展现出了极致的反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