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欧洲金童,耐克峰会新宠“,库普切克转动着万宝龙钢笔,“听说他跳投美得能让德克都流泪,是个会传控的佩贾,保底全明星我听过太多他的事情了。“
米奇.库普切克本以为马塞拉斯是带来的是卢卡.博格丹诺维奇的资料,结果马塞拉斯却话锋一转:“没错,他名气很大,但他在一场青年队比赛中被锁死了。”
说完,马塞拉斯就只是盯着库普切克,不说话也不动。
库普切克愣了几秒,疑惑的摊开双手:“然后呢?你在等《洛杉矶时报》的记者来按快门吗?”
“快问!快问我是谁干的!“马塞拉斯突然激动的拍桌子,惊飞了办公室外窗台上的鸽子。
库普切克:.
不是长话短说吗!?
这就是为什么他不喜欢安东尼奥.马塞拉斯,这个白痴业务能力没问题,但说话方式简直是白痴行径。
若他不是全联盟仅次于伊万卡.杜坎(公牛球探主管)的海外球探,若不是国际球员开始在NBA崭露头角,库普切克早就让这个弱智滚了。
没办法,库普切克只能陪他玩这无聊的游戏。
“好吧,那么是谁防住了我们的小佩贾?”
“林奇,FMP青年队的一个中国球员。他的天赋是无与伦比的,这个世界上有他那种运动能力的人都已经在打NBA了,他有机会成为斯科特.皮蓬,拥有肖恩.坎普运动能力的斯科特.皮蓬!”
说完,马塞拉斯又盯着库普切克,不再说话。
“然后呢?”
“快问我,快问我这孩子现在多大!”
库普切克捂住额头:“行吧行吧,这孩子多大?”
“还不到17岁!想象一下,你老婆的瑜伽教练都能当他妈,而这孩子已经能把欧洲天才防到回家找奶嘴!卢卡.博格丹诺维奇已经能在成年队打比赛,且打得不错,可我们的中国天才却锁死了他!让他全场8分,下半场直接零封!”
“所以你手上这是他的资料?”
“没错。”
终于,在经历了那么多回合无聊的问答游戏后,米奇.库普切克从马塞拉斯手里接过了牛皮纸袋。
林奇基础资料那一页就让库普切克相信,“他能成为下一个斯科特.皮蓬”这句话并不是空中楼阁。
以林奇的静态天赋,他确实有机会。但凡是在篮球场上能用到的长度,他差不多都达到了斯科特的级别。
而且他才不到17岁,说不定还能再长。
除此之外,马塞拉斯还在球探报告里用了很多个“不可思议”来形容他的运动能力和防守嗅觉。
虽然进攻技术简单粗暴,但切入时机上,马塞拉斯也用了“不可思议”来形容。
这份报告让米奇.库普切克脑中对林奇有了一个大概的判断。
首先,他是一个运动达人,拥有天生就该打篮球的身材。
得益于欧洲青训体系,他拥有出色的篮球智商,只是技术暂时跟不上球商。
所以,他不是简单的糙哥。即使不能持球,他聪明的切入也能威胁篮筐,在进攻端做出贡献。防守端,他已经能够随心所欲的惩罚所有人。
当然,他无与伦比的篮板拼抢能力是宝贵的,不到206公分的身高却抢爆了一众210公分以上的大白熊。
这是一个强硬的,任何球队都渴望拥有的那种前场球员。(考虑到这个时代并不看重投射,确实是这样的)
米奇.库普切克对林奇很有兴趣,而现在他只有一个问题。
“这个家伙.他打得过达科.米利西奇吗?他们都在塞尔维亚,对吧?”
“很遗憾,他们没有交手过。”马塞拉斯摊开手,然后似笑非笑的盯着库普切克,仿佛在说:“快问我他们最近会不会交手”。
“好吧,该死的,他们最近有比赛吗!?”
“有,就在下个月,需要我回去吗?”
“明天就走。”
“这么急?比赛下个月才开始啊。”
“我不仅仅要你看这一场比赛,我要你跟踪他的训练,搞清楚他的家庭背景,他的性格,我需要知道有关他的一切。如果他真的像你说的那么优秀,那我们绝不能在2004年夏天错过他。”
当然,库普切克没有说出着急让他走最重要的原因:老子不想在洛杉矶看见你这个蠢货!
“行吧米奇,你知道,为了湖人国度我愿意牺牲。”
“很好,去找财务部门的人拿你的经费,我会给他们打电话的。”
马塞拉斯走出办公室后,米奇.库普切克将林奇的资料放进了抽屉内。
这份资料还会不会再拿出来?那就得看林奇能不能搞定达科.米利西奇了。
关于林奇,这是库普切克现在唯一关心的事情。
——
林奇和特奥合力干掉了卢卡.博格丹诺维奇,这让他俩成为了整个塞尔维亚家喻户晓的篮球偶像。
现在所有人都有一个疑问:他们何时会出现在一线队的比赛中?
而林奇和特奥知道,他们距离一线队只有最后一个目标了。
随着名气增大,林奇和特奥多西奇的名字也传到了达科.米利西奇耳中。
这位14岁开始在塞尔维亚成名,现如今在美国也几乎锁定今年选秀前五的年轻王者和之前的所有人都不同。
无论是亚历山大.加伊奇、布拉戈塔.塞库利奇还是卢卡.博格丹诺维奇,他们就只是安安静静的打球而已。
他们和林奇以及特奥是对手,但从未产生过任何私人恩怨。
但达科,这个自认已经是世界级巨星的天才明显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
当记者询问他如何看待林奇和特奥时,达科.米利西奇将铂金发丝甩向脑后,耳垂上的钻石耳钉折射出寒光,脸上带着桀骜不驯的微笑。
“我就是很好奇,他们的教练是不是得在更衣室陪着自己最好的两个球员看尼克儿童频道的节目?”
这是一句不带脏话的嘲讽。
再过几个月达科.米利西奇就要去NBA拿百万年薪的合同了,他知道他可以。
所以他对塞尔维亚的一切都已经充满不屑。
无论是这儿的篮球还是人,他都不屑一顾。
(求票票求追读,跪谢!)
第13章:赢家的母亲才会是那晚最漂亮的人
十几年后,媒体叙事习惯将达科.米利西奇塑造成一个悲情的被加害者。
一个怀揣梦想的懵懂天才少年自信满满的来实现美国梦,却遇见一个戴着厚厚眼镜,愚蠢又固执的恶魔教练。
他发现,篮球似乎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美好。
从此,天才变成了庸才,跌落万丈深渊,再也无法爬起。
他本该成为传奇,至少成为一个出色的首发。
可因为错误的球队和错误的教练,让人们永远看不到最好的达科.米利西奇是什么样子。
这无疑是媒体最喜欢的剧本,这个剧本成功的在历史上最重要选秀之一的03一代中塑造了一个悲情的天才。
可这个剧本却选择性忽略了硬币的另一面。
诚然,拉里.布朗确实是个十足的,在球员圈子里口碑非常糟糕的混蛋教练。他在底特律拿了冠军,但那支活塞的球员几乎没一个喜欢他。
回到2003年的选秀大会开始之前,拉里.布朗希望球队选择卡梅隆.安东尼,可我们都知道活塞队总经理乔.杜马斯最终摘下了达科。
因此,你很难说拉里.布朗不让达科这个“老乔的人”上场,是不是一种抗议和示威。
以他的口碑和德行,这像是他能做出来的事情。
无论什么理由,把一个榜眼当边缘人一样摁在板凳席上,都是不可原谅的。
但达科.米利西奇真的就是朵白莲花吗?真的就只是拉里.布朗固执统治下的牺牲品吗?
不,他自己也不是个善茬。
训练前喝酒、打架、情绪崩溃而把家里砸得乱七八糟,还将这一切怪罪于除自己以外的所有人。
他曾经在2017年接受ESPN专栏作者萨姆.博登的专访时透露过当时的心态。
“我可以说自己没有得到应有的机会,但这其实只是个借口而已。
一个年轻球员,他想要证明自己,必须要努力训练,努力打球,耐心等待自己的机会。
但我当时反其道而行之,作为一名来自欧洲的榜眼秀,我傲慢的认为自己是上帝派来的,傲慢的认为自己会理所当然的取得成功。
当现实击碎幻想,我选择用酒精和暴力宣泄而非直面困境。
事实上,我从未认真思考和规划过自己的篮球生涯。
我个子高,所以打了篮球。我打得很好,所以去了当地的俱乐部。我受到了关注,所以去了美国。我需要一个偶像,所以编了一个。(米利西奇曾在接受美国媒体采访时说自己的偶像是KG,但实际上当时他没看过KG哪怕一场比赛)
进入NBA之前,我经历的一切成功都是顺其自然。到了NBA我依然认为可以这样,没有做出一丝努力和改变。
说实话,我恨那时候的自己。”
这番忏悔揭开了一个真相:拉里.布朗匪夷所思的用人决策固然摧毁了新秀的成长环境,但米利西奇自我放逐式的堕落同样是天才陨落的推手。
当媒体将聚光灯聚焦在教练的暴政与球队的决策失误时,那个在贝尔格莱德街头酗酒闹事、对着摄像机竖中指、在底特律也依然不知收敛的叛逆少年,同样需要为亲手葬送的职业生涯承担罪责。
而此时此刻的达科,他不会料到未来的他会憎恨现在的自己。
此时的他非常享受扮演一个塞尔维亚混蛋。
今天早上,混蛋达科登上了全塞尔维亚的报纸。
他嘲讽林奇和特奥还是个需要看儿童频道的幼儿让每一个贝尔格莱德的球迷愤怒。
于是,贝尔格莱德的清晨被怒火点燃。
这个赛季,FMP、红星和游击队三方经常上演得比大战,三方球迷在比赛中也是针锋相对。有好几次,他们甚至差点在体育馆门口打起来。
可如果有外来者胆敢不尊重这儿的球员,那所有贝尔格莱德的球迷都会一致对外。
今天电视台记者的街头采访就证明了这一点。
“这杂种忘了自己姓什么!“北郊工厂的老焊工激动的对着记者镜头怒吼。
咖啡馆中,年轻女孩儿们将土耳其咖啡泼在了达科.米利西奇的海报上:“谁才是我们的偶像?这么说吧,如果林奇在我后面,那达科只配在林奇后面推!”
就连路边卖报的老太太看见记者镜头后都碎碎念:“我会杵着拐杖亲自走到球场,看着林奇和米洛斯把达科的骨灰撒入多瑙河!那孩子太没礼貌了!“
林奇坐在自家餐馆内看着报纸,只觉得达科.米利西奇脑子有问题。
“我们见过吗?我也从来没有在媒体面前提过他啊,一条疯狗。”
吴岚端着牛奶、鸡蛋和几片烤吐司坐到林奇身旁:“别管这黄毛崽子了,你看看他的发色和耳钉,典型的东欧小混混。对了林奇,下一场比赛球队还有赠票吗我想比赛那天关店休息一晚,去现场看球。”
林奇略显惊讶的抬头,自从他为青年队打比赛到现在,小半年时间了,吴岚从未去过比赛现场。
不是她对林奇漠不关心,她当然也很想在现场为自己的骄傲欢呼。
可她需要谋生,所以不得不放弃一些东西。
“怎么突然想去?”林奇一边叼着面包片,一边随口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