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931节

“以前大宋通航税收的那么重,最后是大家一起吃亏。官家不许在长江等水道上设卡收费,国家税收反倒大幅度增加。物价也下降许多……”

萧美美打断了赵谦的话,“这两码事。破坏制度和减轻税收能一样么?”

“我说治标不治本就是指这个。”赵谦耐着性子继续讲,“明明有好路,却偏偏要走近道的,这是刁民,要打击。但是眼下的局面是官道真的拥挤不堪,堵在路上无法通行,搁谁都忍不住想当刁民啦。这得从根子上解决,增加运力,提高出行方便。我不反对严格管理,能严格管理是管理水平提高的表现。但是管理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更方便,而不是为自己找借口。我觉得……”

说到这里赵谦突然想通了一件事,立刻陷入沉默。萧美美等了一阵,见赵谦不说话,她问道:“你觉得怎么了?”

“我这次出去就是解决这件事。你对此事千万什么都别说,我只怕有人想做什么文章。”赵谦觉得自己有点明白了什么,老爹通过电信部的整改开始推出‘为人民服务’的观点,推行过程中反对者很多。现在已经有人公开喊出‘道路需保护,刁民需严打’,赵谦觉得这很可能是争论的延续。

大宋的言论一直很开放,特别是在士大夫与皇帝共治天下的时代,言论开放尺度是格外的大。又通过制科大量培养出一群理工男,把他们提拔到了各个重要位置上。所以‘官家钳制言论’的观点这几年是喊得越来越响。甚至有不少人都到赵谦这里说项,希望赵谦能够倡导礼贤下士,广开言论的风气。让赵谦来反对老爹,那些人当然被赵谦毫不迟疑的怼了。现在看那帮人并没有因为受挫而收敛,老爹是个坚持自己观点的人,那些人也有同样的坚持。

“你能解决这种事?”萧美美对丈夫的话有了极大兴趣。

赵谦只能用最后的耐心解释了铁路的作用。如果没有铁路技术,这种事情就非常难解决。早在南北朝(420~589)时,已有车船的记载。唐代李皋对车船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制造的车船用人力踏动快速前进。大宋的车船盛极一时,绍兴二年(1132)王彦恢制的战舰,旁设4轮,每轮8楫(桨片)。赵官家在近千年的车船技术上增加了蒸汽机动力技术,引发了划时代的进步。短短二十几年时间,大宋的水上运输能力增加了几百倍。

进步会造就繁荣,也会造成更多新问题。交通越发达,出来的人就会以超出交通承载上限的速度增加。大家不是不肯出门,只是以前不方便出门才不得不停在家里。面对进步带来的问题,赵官家的看法是‘用更进步来解决这些进步带来的问题’。

铁路这种新运输方式让新增的出行人员有了更便捷远行的选择,能坐火车就有更多赚钱的机会,赚到更多钱才能让大家有钱买得起车票,这才会有更多人出行运货。几千年前大禹就说‘堵不如疏’,带着部下和受灾人民疏通了黄河堰塞湖。这就是华夏进步精神的代表,这才是进步的具体表现。

听了赵谦的解释,萧美美有些憧憬地叹道:“真能这么厉害,我都想和你去看看。”

“你……我安排一下,让学校集体出去长长见识。你带着孩子一起去。”赵谦下了决心。老爹说过,但凡是新事物与旧事物的斗争,从来不是信奉新事物的那些人最终从道理上压倒了坚持旧观念的人。而是随着时间,坚持旧事物的人老死,新事物才取得了最终胜利。那就不妨让祖国的未来们先看到这种进步。特别是那些正在教育祖国未来的老师更需要开阔眼界才行。

这次出行允许家长陪同,几艘船装载了七千多人从开封抵达徐州。一节客运车厢挤了九十号人,一辆火车拉八节车厢。火车采取分区间理制度,每个行车区间上只允许有一辆火车开动。两地铁路距离190公里,经过一天时间的运输,七千多人就全部运抵目的地。

同车的军方人员大赞,“太子,火车实在是太方便了。不管是船还是马车,一天跑这么久大家都要累死啦。你看着帮孩子,真有纪律。”

赵谦看着整齐列队的娃们,心中也很是感叹这几所学校的确有老爹赵嘉仁要求的风气。孩子们个个都整齐列队,家长们甚至都没办法相比。当然了,交头接耳不断惊叹也是必然的。孩子们么,还能咋样。

这样规模的远行已经堪比作战,赵谦专门请了部队派来七百多人,按照每十名家长和孩子配备一名班长的比例搭配。不少娃从未见过大海,到了海州自然要去看看海。还有当年赵官家建设舰队后战斗过的地方。

远足完毕,七千多号人再次乘坐火车离开。赵谦送了萧美美和娃们上车,萧美美叮嘱道:“早些回来。”

“嗯。”赵谦应道。看着火车启动,赵谦直奔海州城外的收容区,几万倭国家庭开始在那边集结等船回故乡。

四国镰仓幕府足利家都派来了使者,大宋铁道部可不会恶搞,让他们三方同时出现。此时是四国以及足利家的使者觐见。足利家的使者见到赵谦立刻跪倒在地谦卑的行礼。这可是大宋的太子,光是一睹圣荣就足够他回去吹一年。能亲自和大宋太子对话,半辈子都不缺吹嘘的资本。

赵谦也不在乎对面的身份,四国那边好说,都是用惯的,早就有了制度和规矩。足利家的人是不是可靠,赵谦心中没底。让使者坐在身边,赵谦开始询问使者具体问题。足利家使者最初完全受不了这种殊荣,思路非常混乱。四国使者还算能稳得住,看足利家的人失态,就靠过来用倭国话恶狠狠地说道:“早给你说过大宋的规矩,他们问你的话就要兑现。若是你再这么胡言乱语不说怎么执行,等我回去就告诉足利阁下。你是想切腹谢罪不成?”

这话让足利家的使者登时清醒了,事关自己的小命,他连忙理顺思路,非常谨慎的回答了赵谦的问题。人员运输有大宋,进入濑户内海之后有四国水军接应,要是再出事就只能怪那帮劳工命不好。上岸之后足利家已经准备好了引领队伍,有四国军的人负责跟队。这些都是安排好的。

“这些人回去的时候携带的东西是他们在大宋办事的赏赐,你们不能抢。若是你们抢了,我也不能派兵杀去倭国。不过我把话说在这里,你回去的时候转告足利阁下,若是四国不出售东西给你们,也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

听着这温和坚定的威胁,足利家的使者完全不觉得过份。四国这边早就说过此事,大宋这么干的目的也告知给足利家,大家看到在大宋干活不仅不会送命还有东西可赚,以后当然乐意来。等人数多了,每个人随便收点就能赚到盆满钵满,就不要在此时找不痛快了。

所以使者连忙起身答道:“太子殿下,我们一定不会动大宋给这些人的东西。”

大宋军方的礼数是立正,足利家的使者把腰杆挺的笔直,正好与坐着的赵谦能平视。使者赶紧低下头,在倭国这么直视大人物很可能就要被砍头。然后就听赵谦说道:“你们知道就好。准备登船吧。”

倭国劳工们以家庭为单位排顺序,经过两个月的训练,他们都能排队了。丈夫背着装了装着食物和厨具以及农具的沉重行李箱,一大袋大米放在他们脚边。女人背着较轻的衣物包裹,除了身上由铁道部提供的服装之外,他们都得到了另外一套衣服和一些布料。有些是连孩子都被抓来,孩子们也穿着新衣服,紧挨着父母站立。

一声令下,队伍分队行动。倭国人开始列队上船,这队伍和大宋学校的小朋友相比完全不能看,却至少有了队列。赵谦看这帮人算是有了集体行动力,这才离开前去铁道部在海州的分局。

进了分局,铁道部的人立刻上来焦急地说道:“太子,下一批劳工啥时候到。”

赵谦忍不住打趣,“先别问这个,倭国劳工走了,你们算出来到底花了多少钱么?”

铁道部的人马上掏公文包,边掏边说:“是大宋劳工同等工作量的四成。报告书我们都准备好了。”把文件递给赵谦的时候,这位强调道:“这样的劳动越多越好,越多越好啊!”

第288章 联动(十七)

“从海州到徐州190多公里,从徐州到开封320公里。这条铁路线会继续向西延伸到洛阳。从直沽寨到幽州城的铁路也已经开始修建,修成之后会从幽州一路延伸到张家口。连接这两条东西向铁路的是从幽州城修到郑县的南北铁路。只是在黄河上假设铁路桥的技术现在还没完成。一旦完成,黄淮平原与河北平原就会连接成一体……”

旁边赵官家的神色很淡定,铁道部长并不在乎。听讲述的更多人对铁路规划并不了解,要给这帮家伙好好展示一下铁道部的宏伟蓝图。对赵官家这位真正的推动者,铁道部长本来也没有班门弄斧的打算。

朝廷大臣们中有一半都懵了,他们的子弟在几所管教格外严格的学校上学,突然就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远足。回来之后娃娃们激动的语无伦次,陪同家长的激动也不亚于娃娃们。谁也没想到半天时间就能跑190多公里。按照这个速度,火车一天起码能跑800里。跑1000里也不稀奇。日行千里是传说中的神驹才能达到的速度,一众娃娃和陪同的女性家长坐在那里日行千里,这冲击比他们第一次坐蒸汽车船还大。

等铁道部长讲完,大臣们的情绪反倒被更加激发起来。民政部长对于里面关乎民政部的问题提问:“如果发生大灾,几天就能把几十万人的口粮送到灾区?”

“是送到距离灾区核心附近的火车站。从火车站把粮食送到灾民手里还需要地方提供运输工具。”铁道部长早就把这些研究透了,回答的非常规范。

“正常年景里面把粮食运输到外地也没问题了?”民政部长继续问。

“对,可以靠铁路进行粮食运输。以后收粮就不用费那么大力气靠车辆运到几百里外,运到火车站就好。”铁道部长继续规范回答。

“铁路线就这么几条……”民政部长提出了看法。

“现在开始施工的有这几条,已经在勘测中的还有七条,进入规划阶段的更多。”铁道部长立刻为自己的部门正名,“我们先在黄淮平原与河北平原地区建设铁路,把这两大平原地区和海边的港口城市连接起来,建成大宋核心铁路网。以后我们继续把这个铁路网扩展,最终会覆盖整个大宋领土。”

民政部长觉得这说法没啥问题,他本想就这样了,却觉得不批评两句心中不快。便说道:“如此工程修几万里,未免劳民伤财旷日持久。”

铁道部长眉毛一立,正准备反驳,财政部长说道:“我以为不然。铁路虽然看着耗资巨大,收益也定然巨大。看现在的局面就说未来之事未免太武断。”

本以为财政部长会很批民政部长,听到的却是这么不温不火的发言,铁道部长怒道:“这和赚钱不赚钱无关!修了铁路之后许多原本根本做不到的事情就能做到了,这是进步。岂能用单纯的花钱不花钱来判断!”

民政部长立刻回怼,“要是能按你这么讲,当年汉武帝和杨广也是进步。”

“够了!”赵嘉仁将必然激烈的争论先给按死,也不管两边怎么想,赵嘉仁说道:“既然大家已经知道了现在的铁路发展规划,我以前觉得要在修完徐州到开封的铁路之后才说的事情现在就说一下。第一是铁路要招人,这个部分关乎国家根本,铁道部本身就是准军事单位。自然希望从退役军人中优先征召。而且这个部门堪比运河航运局,招人的时候必须谨慎,须得挑选平日表现平实可靠的退役人员。既然是这样的招人,我允许这个部门的人员采取接班制,尽量内部招人。但是话说到头里,甚至可以写到文件里。铁路是准军事单位,用的是军法。也就是说铁路没有推诿这一回事,遇到了问题就得把责任给弄清楚,搞清楚了就要有相应章程。相应章程执行起来有问题,不用讲制订章程的人脸面问题,继续修改,改到能良好执行为止。必然有人大概会觉得可以推诿给下属,有人觉得可以用意外来作解释。铁道部……没……有……意……外!”

听着老爹最后一字一句的说出‘没有意外’四个字,赵谦看到重臣中的表情可真精彩。铁道部长早就知道这些,虽然看着有些气鼓鼓的,却不是针对赵嘉仁。其他的军事单位准军事单位露出很能理解的表情。军法如山,大宋军队内部管理理念并不算苛烈,但是军队里面容不下敷衍。就如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与其说是歌曲,不如说是将可操作的条例用容易记得的方式让所有军人都记住。不仅仅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军队的法令就是必须遵守,毫无姑息苟且的空间。

老爹把话讲到这个程度,赵谦心里面是很佩服的。许多部门的人脸色相当不好看,这说法对他们非常不友好,却又没撕破脸面。

正在想,就听老爹继续说道:“各部门也可以考虑自己部门与铁路的合作事项,如果准备好了就可以交给赵谦。”

赵谦一愣,他知道这天必然会来,大宋的权力要从老爹手里向赵谦手中转移。没想到这天就这么来了,赵谦震动之余只觉得压力好大。

晚上回家后赵嘉仁把白天的事情告诉给了老婆,秦玉贞听到关键处,脸色立刻变了。惊讶之后是欢喜,欢喜之后是忧虑,忧虑之后是不解。秦玉贞问道:“你告诉我这些,想来是让我有所准备吧?”

“是。你《道德经》学的好。若是大郎遇到不解的问题,你就多给他讲讲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被丈夫说《道德经》学的好,秦玉贞一点都不觉得有负面的意思。她见过不少对道德经的翻译,大部分对这段的解析令她发指。就秦玉贞的感觉,这段话如皓月千里,宁静质朴。她觉得这段话翻译成普通人的话大概应该是,万物按照自己的规律生长而不自我表白,不是从一开始就以据为己有的目的而发动行动,拥有却不以此自恃,完成整件事后并不将其当做自己的功劳而背上包袱。正因为不背包袱,所以拥有的一切都不会失去。

从做人的角度来看,简直是完美。所以秦玉贞有点困惑的问赵嘉仁,“大郎还年轻,你让他做到这样?不太现实。”

“现实不现实,他都得去做。以后他遇到的问题中很大一部分再不是低层次的问题,小胜靠智,大胜靠德。教育大郎的时候我也不得不经常反思自身,我觉得我从不觉得这个国家是我的,我只是在做认为我要做的事情,做完一件再接着下一件。我这么做的理由是我就是这样的人,我从来没想过要把什么东西据为己有。”

首节 上一节 931/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