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853节

“吃饱穿暖,有无限未来?”杨耀问。

不等赵嘉仁说话,罗义仁开口了,“哼哼!怎么可能!他们一辈子都没有吃饱穿暖过,一辈子都没有自身提升过,怎么知道什么叫做吃饱穿暖,怎么可能知道什么叫做自身提神!”

杨耀眉头一皱,看向罗义仁的目光中充满了不满,他问罗义仁,“你觉得他们知道什么?”

罗义仁满脸都是嘲讽,语气中也都是嘲讽,“他们在缴纳地租的时候知道身为地主就可以剥削别人。想获得人生的提升,就是当了地主,按照地主阶级定下的秩序去剥削其他佃户。”

“他们难道不知道土地私有制就是造成他们痛苦的原因么?”杨耀声音里面都是诧异。

罗义仁声音里面依旧充满了嘲讽,甚至嘲讽的味道更重了点,“没吃过猪肉,哪怕每天都和猪住在一起也不会知道猪肉什么味道。别说那些佃户,便是我们自己又是什么时候懂得这个道理的。我想杨耀处长家里只怕不是大地主吧。”

赵谦没想到来听课的这九个人之间也会爆发争论,看着罗义仁的傲慢,赵谦又去看杨耀,只觉得他此时被气得要爆发了。赵谦并不想去调和矛盾,这样的争论也让赵谦突然明白了许多。老爹前面讲过,有背叛阶级的个人,却没有背叛利益的阶级。在地主阶级作为统治阶级的大宋时代,佃户们所知道的唯一提升办法就是成为剥削者中的一员。

从人类的角度来看,这没错。荀子说过,学莫便乎近其人。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老娘爱读《老子》而老爹爱读《荀子》与《韩非子》,荀子告诉他的弟子与追随者,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礼经》《乐经》有法度但嫌疏略;《诗经》《尚书》古朴但不切近现实;《春秋》隐微但不够周详;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问,既崇高又全面,还可以通达世理。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赵谦知道自己能走到今天,只是因为他身在老爹身边,看着老爹的言行,看着老爹是如何改造大宋,赵谦才能追随着老爹脚步走到现在。如果没有老爹,赵谦相信他自己会是另外的一个人。

佃户也是如此。他们看到地主们耀武扬威作威作福,看着仔细辛苦耕作的收成被无用劳动的地主豪强们以地租的名义收走一半。在这样的耳濡目染之下,佃农们相信成为地主才是唯一正道。至于土地国有和土地私有,这些人并不懂,也没打算去懂。

想到这里,赵谦忍不住叹口气。杨耀与罗义仁都转过脸看向赵谦。罗义仁眼中是赞许,杨耀眼中是不满。然后就听杨耀问道:“不知太子为何叹气?”

赵谦被这质疑弄到心中跃跃欲试,几次想按捺显摆,却还是没忍住。赵谦说道:“想成为社会主流,第一是有人教,第二是输得起。佃农们又具备哪一条?我在地方工作的时候曾经为派遣人到一些所谓肥差上颇为花费心思。数次试验之后发现那些出身叫比较穷的人却比出身富贵的人更贪。出身富贵的人是想借着完成差事立下功绩,晋升到更高地位。穷困出身的想到的多数都是现在捞够,先把他们自己从穷困中解放出来。有没有人教,他们都知道有御史台严查,凡事之后那些穷出身的都会哭诉说,他们不知道这么会初犯朝廷法纪。可他们不知道么?我看他们想方设法做的隐秘,岂止是知道,他们知道的非常清楚!”

“说得好!”罗义仁拍案赞同。

杨耀怒道:“你这么说岂不是人天然就有高低贵贱么?不识好歹只是因为他们真的被迫?”

“杨耀同志挺适合去御史台。呵呵呵呵!”赵嘉仁笑道。

赵谦见老爹发话,也就不再多说。他自己甚至有些后悔自己忍不住逞能,不过此时他却只是后悔了三秒,就把此事放下了。赵谦看向老爹,等着老爹分说。

“我们的世界观到底是什么,这才是关键。人生而平等,但是他们生活的环境并不平等。孟子生有淑质孟母三迁,幼被慈母三迁之教。昔孟子少时,父早丧,母仉[zhǎng]氏守节。居住之所近于墓,孟子学为丧葬,躄[bì]踊痛哭之事。母曰:‘此非所以处子也。’乃去,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舍市,近于屠,学为买卖屠杀之事。母又曰:‘是亦非所以处子矣。’继而迁于学宫之旁。每月朔(shuò,夏历每月初一日)望,官员入文庙,行礼跪拜,揖[yī,拱手礼]让进退,孟子见了,一一习记。孟母曰:‘此真可以处子也。’遂居于此。孟母三迁,为天下称赞。若没有孟母的努力,孟子又如何成材。”

老爹赵嘉仁开口就将这段背诵出来,赵谦不得不佩服大宋进士们的学问真的无可指摘。前一段赵谦与老爹用‘不可说’打机锋,状元文天祥立刻说出《大方广佛华严经》的名称。赵谦时候专门去看了这经文,就发现这部经书果然讲的是‘不可说’。光是身处这帮进士旁边,就能深刻感受到学问果然博大精深。赵谦甚至觉得天份这种东西真非人力能及,老爹能驾驭那么多怪物,那是因为老爹的学问比怪物还要怪物。那么多人坚信赵嘉仁是星宿下凡,不是因为他们眼昏耳聋。

就听老爹继续说:“诸位看到了问题,却得分清问题所在。不懂得不是错,我们从小什么都不懂,后来是通过学习才走到今天。而那些百姓们的观点只是他们不懂。这时候就格外需要我们自己能看清楚关键,有些人是无知,有些人是蠢,有些人则是坏!那些感受到痛苦并且想解决痛苦的人,大多数是我们的朋友。那些别有居心妖言惑众之辈,则是我们的敌人。佃农们那么多年承受痛苦,他们的经验都让他们认为靠劳动致富是不可能的。至少他们不太可能。朝廷各个部会的工作就是普及农业技术,推广良种、化肥、农药。包括如何认知气候,包括各种作物在不同温度之下会有什么反应。这都是朝廷要做的。这是我们的义务也是我们的责任。但是那些抓住一点问题就无限扩大,进而想推翻土地国有制度的人,就是我们的敌人。如何分辨敌人和朋友,这是我们的必须明确并且非得极为用心的事情。”

赵谦只觉得心中敞亮,他曾经觉得很多人是敌人,却又发现很多敌人的表现与大多数人的错误却如出一辙。到底要打击谁就变得扑朔迷离。此时赵谦才明白主观与客观的分际。赵谦突然想起学过的法律中的案例。

某个人种了蔬菜,邻居总到那人家偷菜。这位兄台解决不了,就怒在蔬菜中下毒。结果邻居又来偷菜,食用之后中毒身亡。从这个案例上,赵谦非常同情这位被盗蔬菜的户主。但是法律学讲述的非常清楚,这位户主犯下了‘故意杀人罪’。原因非常简单,这位户主的目的就是要杀人,而不是制止偷盗。

虽然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有解释,想解决这种偷盗问题,得由国家出面来维持法律与秩序。但是维持法律与秩序,就得处决故意杀人犯。哪怕是再可怜,也不能放过。

第190章 砸锅(十一)

头四天讲述了世界规律,第五天一开课,赵嘉仁就开宗明义,“想提高自身认知水平需要渡过许多阶段,其中一个比较关键的阶段是追求正义。我们追求正义,我们反对邪恶。却很容易陷入以反对为出发点的误区。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办法跨过的问题,这种出发点又很容易造成激烈的结果。反对是人类最常见的本能反应,反对最容易让我们兴奋起来。”

众人前几天有诸多提问,听到这个问题则默不作声,有人困惑,有人不爽,有人反对,就是没人说话。

“想达到这个境界很困难,因为有前置条件。首先要求自己的理解档次位于自己所在的一方与对立另外一方之上。譬如说,我们与蛮夷的战争,我首先得去理解蛮夷的想法,而不是去反对蛮夷。这就有一个结果,我理解了蛮夷,但是我不会因此改变我的立场。站在我的立场上,我热爱中华,以中华利益为最优先。所以我实在没办法给大宋土地上的蛮夷、汉奸、宋奸留下任何生路。你们能明白这个先后顺序么?”

还是没人说话。这个话题太实际,那些不明白就是不明白,那些明白的则不愿意说话。赵谦就明白,他最初和敌人厮杀的时候靠激情,战争激烈的消耗着赵谦的精神力,包括赵谦在内的很多人都生出对战争的强烈不满。支撑着赵谦渡过战争的就是军队里面请汉人进行诉苦会。诉苦会内容很多,宋军中大部分指战员都找到了要和蒙古战斗到底的原因,士气也很快得到恢复。确定蒙古在占领区推行三等人制度之后,赵谦也完成了这个思想过程。虽然坚信自己不是个种族主义者,赵谦却承认自己就是歧视蛮夷。

“我当年刚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只觉得我掌握了道理,便认为自己可以无往而不利。后来我做到了什么那就任人评说,我后来认为,那时候的我太傲慢了。傲慢也是人本来就拥有的肉体反应,傲慢本身没什么好羞愧或者后悔。等我好些年后开始反思,只是觉得我当时还没成长到更唯物的程度。这些道理不是在其他人之上,而是在我之上。我刚明白这些道理的时候是把这些当成我的武器,用来杀人放火!”

老爹的声音很平淡,赵谦能从其中感觉到一种比较低沉的感觉。看向老娘,赵谦就见到母亲的神色有些变化。这让赵谦心念一动。不等他细想,就听老爹继续说道:“大家都会遇到一个问题,因为你们这些人有底线,有死也要维护的理念,和你们底线立场对立的那些人,你们的容忍度会非常非常低。这种绝不能妥协的立场决定了你们很可能会选择肉体消灭的手段对付敌人,因为人类本身的生理构造就决定了我们不接受威胁。”

赵谦正在听,就听到老娘微不可闻的叹口气。然后就见老爹也有些意兴阑珊,说到这里已经看着没了心气。“先休息一会儿,今天就是这一轮里面最后一天课。你们有什么问题就准备一下。”说完,老爹起身就走。

听课的众人都起身,赵谦跟在母亲身后离开。没人跟着他们两人,进了一间休息室,赵谦给老娘倒杯水,等母亲喝了两口放下杯子,他就问道:“母亲,我想起你经常提起的那个偈子。”

“嗯。”秦玉贞很随意的应了一声。她看着也很疲惫,眼睛却依旧有神。

“母亲,那个偈子是三十多年前的事情吧。”

“三十六年前。”秦玉贞给出了准确回答,接着幽幽的叹口气。

“那是鄂州之战后的事情吧?”赵谦根据记忆想到了那件大事。

“鄂州之战震动天下,大宋转危为安。你爹那时候还不到二十岁,以鄂州之战的功绩闻名天下。贾似道更凭借这场胜仗成为了左丞相。你爹去庙里感谢僧人相助他修建灯塔,庙里的方丈正是你曾外叔祖,试探你爹志向之时,你爹就写了那篇帖子。三十六年了,呵呵,我没想到今日竟然能明白你爹当日心境。”

听着母亲讲述过往,赵谦知道那是自己出生前大概两年的事情。那篇偈子据说是写在墙上的,到现在都没人涂去。此时天下已经广为传播。赵谦心中默念,‘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忽地顿开金绳,这里扯断玉锁。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

早些年赵谦读起来只感觉杀气直冲云霄,结合了今天老爹所说,再读起来却觉得杀气什么反倒不再重要。倒是‘今日方知我是我’这句好像在强调自己是煞神的话,此时读来完全不同。当年的大宋面对的就是战争,战争只是实现和平实现华夏复兴的手段。‘今日方知我是我’该是老爹贯通了道理之后的感悟,而不是煞气附身的自觉。

正在想,就听老娘说道:“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这段乃是《道德经》里面的话。连老爹都说老娘乃是《道德经》的大家,赵谦仔细听着,期待老娘的讲解。

“原本我觉得你爹有才、有智、有力。乃是英雄。更难得的是他对家人极好。他很多事情我也就忍了。却没想到你爹竟然已经成长为道德之士。真真意外!”

听了老娘的评价,赵谦不得不瞠目结舌。他一直觉得老爹在家里是顶梁柱,老娘则是持家的女主。两人相濡以沫,非常亲密。没想到老爹这般人物竟然‘刚入老娘法眼’。

正在诧异,赵谦就见老娘看了看自己,然后有点不屑地说道:“哼!男人就是靠不住,这么点事就能让你大惊小怪。你爹便是大英雄,我又为何一定要对他五体投地。我便告诉你,我若是那般没见识之人,你爹怎么会对我死心塌地。”

赵谦更是懵了。不过老娘所说的却是事实,官家有几个宠妃,有一堆女人乃是常态。哪怕是与皇后十分和睦,嫔妃也不能少。如老爹这般只有老娘一个女人,外面的评价其实非常不正面。许多人都说皇后善妒,不许官家有其他女人。还有人说,官家孩子太少,至少多找几个女人,生十几个娃才好。从赵谦的角度,这话才是真正的胡说八道!

正在胡思乱想,就听老娘说道:“大郎,你真的是个好孩子。我不担心你听不懂你爹说的这些。不过我要告诉你,道乃是世界的规律世界的本质,德乃是为了解决问题不得不拥有的能力。你爹驾驭这么多道,拥有如此多的美德,乃是因为他够强!尽信书不如无书,这才是弱者保命之道。你没有你爹的能耐,可千万不要什么都学。你非得和你爹现在一样,那就是害了自己。”

“我明白。”赵谦发自内心的应道。老爹说过类似的话,只是切入点没有老娘这样犀利无情。老爹说记不住就不用记,该用的时候自然会想起。爹娘都认识到这点,所以才会如此亲密吧。想到这里,赵谦问老娘:“娘,你觉得我何时能到我爹的境界。”

“每天的日升月落,风云变化,有哪一点是只给你爹看的?”

“呃……没有。所有人都在一样。”

“你爹学的乃是大道,你为何放着大道不学,却去学你爹?”

“学了他就更快明白大道。靠我自己无论如何都走不到今天。”赵谦说的是心里话,所以他自己都讶异自己竟然没有感觉羞愧。

“你能走到今天,你爹已经把他所知道都告诉给你。你接下来要走的就是你的路,而不是你爹怎么走,你就怎么走。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赵谦默念这段话,只觉得妙不可言,却感觉自己总是差口气。

“你爹说的是真悟道。他以前够强,然而恃才自傲,居高临下。只是他真的强,强到天下无人能及。这天下一人只有一力。俗话说一力破十会,你爹才智绝顶,一人有别人十力。上哪里去找有百智之士。可时代在进步,你爹所学的东西都教给追随他的英雄豪杰,那些人哪怕只有你爹一半能耐,若是你爹易地而处,也是赢不了。大郎,你看着你爹风光无限。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你周围都是通过学习变得更强的豪杰,你要比他们更强,那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首节 上一节 853/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