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823节

之后两天,西塞留斯勉强开始接受自己的新家。这座房子主建筑有三层,半层在地下。三楼上面一半是阁楼,一半是阳台。以前的二层小楼和新家相比起来太小了。此时屋里面还有不少工作要做,和弟弟一起运东西的时候,西塞留斯问弟弟,是不是知道希拉为什么不高兴。弟弟想了一阵说道:“姐姐也许是在为建新房的钱为难吧。”

西塞留斯没明白怎么回事,连忙询问:“快告诉我怎么回事,说的细点。”

到了下午,西塞留斯前去见父亲。这几天父亲一直在书房里面布置,现在也是如此。新家的居住楼层各房间墙壁上贴了壁纸,地面铺设橡木地板,每个房间都有玻璃窗与窗帘。和父亲一样,西塞留斯最喜欢的就是书房。一进门就能看到宽敞明亮的房间中摆放着好几排书架,曾经只能靠墙摞起来的藏书在书架上整整齐齐的竖直排放。书房墙边是漂亮的橡木书桌,烛台、墨水瓶、钢笔等整齐摆放。精致的竹筐里面放上厚厚一叠白纸,这就是学者们梦寐以求的书房。看着老爹在椅子上坐下时脸上欣慰严肃的表情,西塞留斯心中也生出庄严的感觉。

老爹正坐在书桌旁,仔细整理着他的藏书。西塞留斯拉了把椅子在旁边坐下,问了个与学术毫无关系的问题,“父亲,这房子是希拉出钱盖的吧?”

父亲的脸色变的阴郁起来,他沉默一阵才开口,“西塞留斯,你妹妹为家里出力很多。但房子我们会留给你。”

西塞留斯听出父亲声音里那种受伤害的情绪,心中竟然有些同情,同情之余又生出些感慨。父亲的收入没变,只是从曾经的全家支柱变成了全家第三。罗马军团的俸禄即便只比父亲高了那么一点点,却胜在收入稳定,而且西塞留斯对自己很有信心。但是父亲好像对这种变化不太能接受……

正在此时,母亲上楼叫西塞留斯一起去接待客人,见父亲挥手让自己离开,西塞留斯只能跟着母亲下楼。本想说点什么,他还是忍住了。这两天不停的安排会客。客人大多是西塞留斯不熟悉的贵族,从服装上看,那些夫妻两人一起来的看着身份比西塞留斯家高。和西塞留斯家身份差不多的则是夫妻带着女儿。摆明是相亲。

这次来的也是身份更高的家庭,来者与财政大臣有着同样的姓氏。客人对房子很欣赏,两层居住楼层各有一个厕所,厕所中设有淋浴设备。厕所与厨房的生活污水通陶瓷管道通入街道旁边君士坦丁堡地下排水管道。便利的难以形容。

不过客人更关心的是西塞留斯在罗马军团的情况,西塞留斯的上司是谁,西塞留斯在军团中的战功,以及西塞留斯的职位,都仔细的问了个清楚。对于最后一点,不用西塞留斯自己开口,老娘带着矜持的得意告诉客人,西塞留斯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战场上表现出色,已经分配到工程兵部队。按照古罗马军团的光荣传统,军队在和平时代会承担起罗马市政建设,工程兵部队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很辛苦,却不是一般士兵能进的部队。因为牵扯到很多军事技术,招收的都是有文化的罗马军人。重建的罗马军团规定,军官必须在工程兵部队有过服役经验。

贵客微微点头,询问起西塞留斯接下来有什么打算。西塞留斯表示自己想在军团里面继续好好干,据说在军团服役十年就可以考博士。通过博士入学考试,就能到大学学习深造。这是西塞留斯所期待的人生轨迹。

“嗯。成为博士之后就有机会做官。”来访的女贵客对西塞留斯的远景做了个评价,男贵客微微点头表示同意。

西塞留斯没有顺杆爬的附和贵客的说法,而是沉默不语。他个人希望能够继续当学者,进而成为一位历史学家。看着儿子竟然不说话,老娘则顺杆爬地说道:“我非常希望西塞留斯能够为朝廷效力,这就需要贵人相助。”

听到这话,西塞留斯觉得一阵不快,倔脾气忍不住就发作出来,他带着担心母亲不高兴的心情地说道:“我想当个历史学家。”

“为什么?”贵客饶有兴趣的问。

也不管老娘不快的神色,西塞留斯讲出了自己的理想。他从小就喜欢看书,父亲是他的启蒙老师,进入少年时代就被父亲推荐给君士坦丁堡的学者门下。他的授业老师不是神学家,研究方向是历史。向学生们讲述了古希腊与罗马的历史之时,老师对于修昔底德与塔西佗极为推崇,这让西塞留斯从少年时代就对历史有了深厚的兴趣。

贵客听了这个充满了文人气息的志向,忍不住笑道:“哈哈,原来如此。西塞留斯,想当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可就要做将军呢。”

西塞留斯一愣,心中随即猛然有所感悟。不管是修昔底德或者是塔西佗都曾经从军,特别是写下《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修昔底德曾经被选为希腊将军,奉命驰援被斯巴达人包围的城市,因为驰援不利而遭到流放。20年后才被解除流放回到雅典城。恩师说,这次战败是修昔底德生平遗憾,然而在整个《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的记录平和公正,竟然看不出他偏向任何一方。恩师多次感叹,“这样的客观严谨才是我等楷模!”

然而西塞留斯此时却有了新感悟,这两位伟大的历史学家都是贵族出身的军人,他们能够记录历史正是因为他们深刻的参与到他们记载的历史之中,站在时代舞台中央的他们比其他人看到更多历史的真相,才能写下那种震动后世的著作。如果想达到那些前辈的高度,西塞留斯要做的可不是只待在书房里看书,这和他以前的直观期待好像大相径庭……

贵客们没有借题发挥,他们又谈了片刻就起身告辞。送走贵客,老娘埋怨道:“西塞留斯,你也太任性了!”

西塞留斯没说话。他觉得老娘才是任性,怎么也不该让希拉一个人承担起房子的花费。只是西塞留斯也能理解老娘的难处,她太想越过小贵族与贵族之间的那条线。没有土地和庄园,没有独享的航运权,就不是真正的贵族。拥有自己的宅子只是迈向贵族的第一步,这一步已经是小贵族们一代人只怕都无法完成的目标。

傍晚前,希拉回到家。西塞留斯赶紧把希拉偷偷叫到自己屋里,把一只钱袋交在希拉手里。从军之后家族每个月都能领到的补助都由母亲负责领。这些钱是西塞留斯这几个月的俸禄以及胜利后发的奖励。把这些交给妹妹,西塞留斯口袋里可只剩了一点点零用钱。看着妹妹不惊讶不欢喜,打开钱袋看了看就把钱揣进兜里,西塞留斯知道妹妹是真生气了,他劝道:“我每次回来就把我拿到的钱都给你,母亲那边要照顾全家生活,咱们两个靠自己尽早把钱都还上。”

“大哥,你要是真这么想,就帮我个忙。”希拉有些气馁地说道。

“什么忙?”

“怎么才能把阿卡拉附近的辣椒……粮食运到君士坦丁堡。”

“从安卡拉把粮食运到君士坦丁堡?”西塞留斯重复一遍,却发现自己根本没有思路。

“你们军团里面应该有安卡拉人,问问他们啊。他们是本地人一定有办法。”希拉向大哥求助。她这两天一直在努力想法办,但是怎么都想不到。想出来的最靠谱的办法只有前往安卡拉,亲自看看一路上都会遇到什么。可希拉很清楚,就算是办事处派一群人去,希拉也不会报名离开君士坦丁堡。想来想去,大哥是家里人脉最广的人。如果大哥都帮不上忙,希拉就真的没办法完成辣椒生意。

“给我讲讲你怎么想到安卡拉了?”

听大哥提问,希拉就把自己面对的问题讲给大哥听。说完基本情况,希拉强调:“大哥,我很想挣到那一厘的提成。每年交易一万贯,我就能拿到一百贯。交易金额上十万,我就能拿到一千贯。大哥,我真的很想挣到这笔钱。”

说完,希拉眼巴巴的盯着大哥,见大哥微微皱眉思考,就静静等着大哥能想出个办法来。过了一阵,希拉听大哥西塞留斯说道:“我的确有安卡拉的战友,我记得他说过,是坐船来的君士坦丁堡……我帮你问清楚。”

“大哥,你确定是坐船?”

“我帮你问清楚。”

第二天一上班,希拉就去找了阿尔泰,询问安卡拉水运的问题。阿尔泰没想到希拉一个君士坦丁堡本地女子几天已经了解到这种程度的消息,心中更是不爽。他有些不耐放的告诉希拉,安卡拉的水运并不是四季通航,很多河段也没办法通航。希拉阿尔图说的话仔细记在心里,谈完之后出来先找个小花亭坐下,掏出小本本将阿尔泰所说的话都记在上面。确定自己没弄错,这才去办自己的日常工作。

阿尔泰当天就离开了君士坦丁堡,等他走了几天,希拉去见谢松,开始和谢松谈起有关安尔泰的事情。东罗马帝国东部是安纳托利亚半岛,半岛多山,降水比较多。安卡拉附近有条萨卡里亚河,这条河有相当一部分河道能够通航。

讲完了自己通过大哥收集到的情报,希拉非常不甘心的对谢松说道:“就我得到的情报,没办法和阿尔泰达成合作。我请求退出这项工作。”

“真的?”

“是的。我要退出。”强行逼着自己说出退出的话,希拉带着强烈的不甘心告退。她担心自己多留一会儿后还是会想要继续那不可能的合作。现在赶紧离开,至少不会自己出尔反尔。

谢松没挽留希拉,他有更重要的事情。若不是关于阿尔泰的事情,谢松根本不会见希拉。等希拉离开,谢松站起身去了电报室,看着那些发报机以及准备好的发报员,谢松忍不住用手敲了敲桌面,提醒发报员打起精神,“准备发第一份电报。”

“是!”发报员摆好姿势。

“大宋欧罗巴行省驻东罗马办事处全体人员,向欧罗巴行省节度使以及全体人员的艰苦努力表示祝贺!”谢东大声讲出了电报内容。

刷刷点点的写好电报稿,交给谢松审核。等谢松签字后,哒哒哒的电报敲击声响起。

六个小时之后,电报员送来了回电。“电报已经受到,办事处再讨论一次关于使用蒙古人的提议。”

第159章 大锅饭(八)

“上头怎么想的?蒙古人不能用!”

“我们不要蒙古人!”

办事处的会议上很快就得出了结论。谢松和大家的看法完全一致,蒙古人代表着野蛮、杀戮、抢掠。得出结论,谢松在发报前稍微迟疑了一下。办事处上一次的报告已经说的够清楚了,上头现在要办事处重新开会,大概希望看到不同的结论。

考虑上层想法的时间比开会时间都长,谢松将反复修改之后得出的最终稿交给通讯科,“把电报发出去。”

几个小时之后,电报就抵达了雅典。看完了电报,杨从容节度使对于电报的速度感到满意,对内容颇为无奈。谢松的电报很简短,‘办事处全体一致,反对给蒙古人员任何机会’。杨从容相信电报内容并无夸大之词,雅典的讨论得出同样结论。越是下层反应越是简单明快,宋人完全不想给蒙古人机会。

一个挑头的都没有,杨从容只能自己上阵。参加会议的包括核心上层与钱庄专家,杨从容开门见山,“和蒙古人打交道算是一个选择,和蒙古人打仗是另一个选择。你们选哪个?”

话音方落,立刻有人答道:“打仗。”“我也选打仗。”

毕竟是上层,大家见识多,有些人就忍不住发出杠铃般的爽快笑声,那是对杨从容的同情。杨从容不为所动,他继续问没有表态的人,“怎么想就怎么讲,赶紧弄完这一步,就可以进行下一个流程。”

“我选打仗。”“我也觉得打仗比较好。”其他没表态的人讲述着自己的想法。那些已经表过态的则饶有兴趣的看着杨从容,希望能够从杨从容的神情中看出点什么。

所有人的看法完全一致,宁肯和蒙古人打仗也不愿意和蒙古人打交道。杨从容继续说道:“诸位,我的看法和大家一样。我认为蒙古人和东地中海各国迟早要打起来,蒙古人这些年始终无法攻下天竺的邦国,更不敢对大宋动手。他们打不下元国,剩下的只有向东地中海国家发动进攻。与其被动的等着战争爆发,还不如利用东罗马地区与蒙古人的合作来了解蒙古情报,影响蒙古局面。”

这话里面的逻辑言简意赅,便是核心人员也并非人人都了解各个知识点的逻辑。有人思索一阵后问道:“打探情报直接派遣人打听不就好了么?”

钱庄专家对此表示反对,“官家说有多大锅做多少饭,我们深以为然。想组建一万人的骑兵,就得有能最终产出一万匹马的生产链。马匹也得吃喝拉撒,草场,养马人都缺一不可。若是再能知道卖马给蒙古的部落以及卖马数量,不用直接从蒙古朝廷获得情报,我们掌握的蒙古国内情报就可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要是想获得如此大量的情报,还真得和蒙古人有许多往来才行。”

首节 上一节 823/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