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800节

将领们大多垂头丧气,接连两次战斗都失败了,还是败在双方的实力之下。远道而来的希腊人采取堂堂正正的正面作战,塞尔维亚人除了正面作战,还利用熟悉地理的优势派出侧击部队。没想到用尽手段还是没办法击败希腊人。这对于塞尔维亚人的自信心是沉重的打击。

看着霜打茄子般的手下,杜尚阁下自信地说道:“你们忘记了么,我们的主城是铁堡,而不是这里。这座城堡本来就是希腊人建立,甚至不用我们攻打这里,他们自己就放弃了。希腊人不可能在这里长期驻扎几万人马,等他们大队撤回希腊,我们就可以派兵再夺回这里。”

如果没有之前的失败,这番‘存地失人’的观点应该可以得到将领们的大力支持。即便是遭遇失败,也没有将领要求坚守这里。塞尔维亚军很快开始准备全面撤退。

那些提前离开的小部族并没有机会染指这里的存粮,这也是先打发他们离开的原因。杜尚阁下命令部队将所有物资装好,趁着东罗马军队主力没有赶到之前撤离城市。东罗马主力赶到城下之后也没有采取激进的战术,尤利西斯将军采取稳扎稳打的战术,先在城外建立营垒。这就给了杜尚阁下更充分的时间将城堡内所有物资带走,趁着夜色,杜尚阁下派去骚扰部队吸引东罗马军的主力,自己带领部队撤出了城堡。

第二天白天,东罗马军队也发现了问题。进入空空如也的城内,有人欢呼,有人则露出不安的神色。军事会议上,大宋教导队就表示了担心。这座城堡地理位置很重要,位于东西罗马交通线上。但是这里距离东罗马都城君士坦丁堡一千多里,派遣军队驻守此地需要大量物资供应。后勤压力很大。

监军宦官的脸色阴沉下来,他正在构思如何写一份热情洋溢的报告,让东罗马朝廷感受到夺取要地的欢喜。没想到大宋教导队如此不解风情,竟然提出这么尖锐的问题。便是说这些,好歹也等捷报送回到君士坦丁堡,皇帝下达嘉奖令之后再说。难道连短暂沉浸于胜利的欢喜时间都不能有?

教导队的理工男们并没注意到监军宦官的表情,而是看向远征军统帅尤利西斯将军。不过即便他们看到了,大概也不会在意建军宦官的想法。这帮理工男们成长的岁月是大宋崛起的岁月,他们所听到的,所学到的,都是大宋都一个胜利到另一个胜利,踩着前面的基础毫不姑息的前进。

停顿,迟疑,故步自封,这些都是负面词汇。向前、进步,才是大宋的主流。以这样的立场,夺回一个城堡不过是漫长征途中一个小小的阶段而已。

尤利西斯将军沉声应道:“后勤是个问题,制作地图也需要时间。今年只能发动试探性进攻,所以诸位不用着急。”说到这里,他忍不住苦笑起来,“呵呵,我本以为两万军队加上西罗马的援军可以完成,现在看帝国的常备军数量需要达到十万甚至更多。”

理工男们立刻不吭声了。尤利西斯将军的话如同一瓢冷水让他们有些激动的情绪得到了降温。将军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东罗马帝国疆土上山区很多,想在山区长期驻扎的难度太大。

监军宦官听着这番交谈,心里面一时不明白所以然。不过让帝国增加常备军的话他能听懂,于是宦官心里面掀起了不少的情绪。几百年的东罗马历史就是一部由背叛、政变书写的历史。每一个拥有权力的将领都是逆贼的预备军。即便现在东罗马皇帝对尤利西斯将军信任有加,可将军方才那番话就让他看上去心怀不轨。

与会的人都有各种不同的想法与看法,但是他们都没有说出来。军事会议上商议的都是军事的事情,尤利西斯将军就询问起大宋面对这样的局面会怎么做。

大宋的解决办法和尤利西斯将军的看法很类似,以阴山战区为例。大宋就在阴山以北建立起军队,定期剿灭。东罗马帝国如果想解决巴尔干地区,貌似也没有更有效的办法。而且这一路上大家都见识到了巴尔干地区的地形,这里不是没有盆地,却被山脉切割的零零碎碎。与之相比,大宋的燕山阴山山脉反倒更容易通行。

会议结束时也没讨论出什么来。大宋教导队的成员自己又开了个小会,结果众人的结论是尤利西斯将军是个很稳健的将军,利用手里的优势去获得胜利。这种做法在比较容易施展兵力的地区还算好,但是在这种山区就未必合适。山区不适合几千上万人作战,只能由数量更少的小部队实施作战。

此时需要的是准确的地图,精干的小队,还有熟悉当地情况的向导。东罗马远征军一项都不占。讨论出这么个结果,理工男们心情都有些失落。在出战前,他们并没有想到这些。

副队长问:“长期维持两万人的驻扎,对现在的东罗马是不是太难了。”

队长点点头。大宋的北方战区几万里,最精锐的北方军区总兵力也不到三十万。大宋的军队的战斗力大概是东罗马帝国的五倍左右,在这穷山僻壤维持两万军队的压力实在太大。

“进入山区的追击危险多大?”司马荣问。

副队长答道:“不是危险,而是守不住。那些蛮族们撤退的这么果断,说明他们的首领是有脑子的。咱们大宋扫荡北方已经扫荡了十几年,到现在也没有收获全功。东罗马就算是这么干,也得十几年。一旦收成不好,就得削减在山区的驻扎部队。那时候就给蛮人机会。”

年轻的理工男们看上去更加垂头丧气,队长笑道:“你们能从中学到知识,这就很好。很多时候不是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我是觉得尤利西斯将军是个合格的将领。”

这个答案得到了众人的认同,能把手里的实力发挥出应有的水平,这从公式上看是应该的,在实际操作中恰恰是最难的。如果是理工男们领兵,他们此时早就开始随着自己的心意去做。

经过这么一番讨论,大宋教导队内部倒是消除了冒进的心思。众人开始期待西罗马帝国能否出兵相助。便是没办法一举荡平蛮族,至少给他们沉重打击,让他们短时间内无法威胁交通线。

伯颜接到消息后,第一感觉却不是想出兵。倒是玛利亚公主对此颇有兴趣,鼓起勇气向伯颜进言。自家老婆的那种急切心情伯颜能理解,身为最高权力者,谁不想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所以伯颜就耐心给玛利亚公主做了解释。

西罗马帝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贸易并不依赖陆路,而是靠海路。大宋欧罗巴行省的舰队则独霸东地中海,这是个威胁,也是个保障。西罗马帝国刚建立,哪里有那么多闲钱去派遣军队参加远征。

更何况现在东罗马军队刚获得胜利,此时还是让他们去解决东罗马帝国面对的问题。如果局面出现变化,西罗马帝国再出兵相助。

即便知道丈夫的话没错,玛利亚公主也费了很大力气才让自己的思路能够偏移到西罗马帝国的利益上。对于她来说,故乡并非罗马,而是君士坦丁堡。以前之所以对东罗马帝国能够保持待搭不理的心情,那是因为东罗马帝国除了求助之外一无是处。此次东罗马帝国终于表现出足够的能力,玛利亚公主就不自觉的想相助一把。

这边刚安定住心情,新的情报就传到了罗马城。这是发生过无数次的事情,东罗马境内的贵族对东罗马皇帝实施了暗杀,皇帝没有受伤,但是参加会议的东罗马帝国大牧首膝盖上中了一箭。刺客在箭上涂了毒药,大牧首生死未卜。东罗马的内战又爆发了。

比玛利亚公主更早两天,这个消息也传到了尤利西斯将军这里。监军宦官立刻要求尤利西斯将军回去相助皇帝镇压叛乱。尤利西斯将军并没有立刻答应。

见到将军居然如此,宦官大怒,喝道:“尤利西斯,你这是要造反么?”

在作出这样的话回答之前,尤利西斯已经猜到宦官会这样质问。他沉声应道:“此次远征之前我们就已经做了计划,计划里面有这样局面的应对。如果皇帝下令召我回去,我当然会回去。但是皇帝陛下没有下旨,在君士坦丁堡有八千禁卫军,还能再征集超过一万的临时军队,你认为逆贼能够攻下君士坦丁堡。”

宦官脸色通红,却没有再发怒。他也参加过军事会议,知道尤利西斯将军所说的没错。出兵前的约定中,是否回军完全看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陛下认为有危险,就可以下令。如果皇帝认为叛军并无威胁,尤利西斯将军就要继续在塞尔威亚地区讨伐当地蛮族。

这么考量虽然没错,但是宦官与将领不同。将领们得到提拔,在保证基本忠诚的情况下看重的是他们的能力。宦官能否得到皇帝的认同,完全依靠的是他们能否忠于皇帝的差遣。这时候若是没有任何应对,皇帝会怎么想?

第133章 刺客(十四)

清晨,东罗马皇帝醒来。沐浴更衣,皇帝陛下走上了面对皇宫广场的阳台。旁边的主教们侍立,皇帝站在阳台上,对着下面的信众招手示意。没有任何人下令,信众们纷纷跪倒,收手合十低头聆听圣训。

在东正教的教义中,罗马皇帝作为上帝在人间的代表,具有至高无上的神圣性。皇帝可以召开宗教大会,任免教会领袖和高级教士。教皇只是教会的领袖,是皇帝的部下。这与罗马教廷的教义完全不同,罗马教廷的核心理念是教皇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表。这也是西罗马皇帝伯颜为何要用暴烈的手段清洗罗马教会的原因。

东罗马皇帝念起了祈祷经文,广场上大部分信众都能听到皇帝的声音。这不是因为皇帝拥有什么超凡脱俗的能力,作为文明国家,从一千多年前的希腊时代,广场的回音技术就是建筑师们的研究方向。继承了希腊语罗马文明的东罗马帝国依旧保有这个技术。

祈祷经文念完,东罗马皇帝转身离开。信众们目送皇帝的背影,不少人已经在划十字或者为皇帝的健康祈福。这些人并不知道四方同盟的建立,更不知道四方同盟到底签订了什么协议。他们所知道的只是几十年吃不饱的肚子,在过去几年里吃饱了。君士坦丁堡以及重归皇帝正式统治的城市中粮食价格低到想都想不到的水平。

只要在帝国兴办的工厂中劳作,就可以得到购买粮食所需的交钞。如果肯当兵,军人自己再也不用担心食物,军人家属每个月都可以到军人家庭登记造册的帝国管理机构领取粮食。

广场上听圣训的不仅有君士坦丁堡本地的居民,很多信众是从外地赶来,抱着还愿的心情来亲眼看一看皇帝的圣容,听一听皇帝的声音。在他们心中,皇帝就是上帝派来的人。将他们从饥饿与穷困中解救出来的人,无疑是上帝的代言人。

皇帝并没有听到这些发自内心的祈福,他回到餐厅吃了早饭。又去书房研读了一阵关于罗马五贤帝事迹的书稿。这些是由重建的君士坦丁堡大学的博士们献上。每次看这些记载,皇帝都会心生感慨。

五贤帝(5 Good Emperors),又称五贤君,是在西元96年至180年期间统治罗马帝国的五位皇帝。

他们分别为:涅尔瓦(Nerva,96年—98年)、图拉真(Trajan,98年—117年)、哈德良(Hadrian,117年—138年,“勇帝”)、安东尼·庇护(Antoninus Pius,138年—161年,)以及马可·奥勒留(Marcus Aurelius,161年—180年,“哲学家皇帝”)。

五人先后相继,使罗马帝国得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与安定,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人民富裕,与之前一百年的腥风血雨成很大的对比。

这五位皇帝宽厚谦虚,施行“仁政”,深受臣民爱戴。这段时期也是自奥古斯都(Augustus)之后罗马帝国最强盛的时期。这段时期被称为罗马帝国的“黄金时代”,又叫作五贤帝时期。

博士们都认为,五贤帝时期的文治武功,在罗马帝国其他时期也是难得一见的。他们用热情洋溢的文笔写下对五贤帝时代的歌颂。

如果让一个人说出,在世界历史的什么时代人类过着最为幸福、繁荣的生活,他定会毫不犹豫地说,那是从图密善去世到康茂德继位的那段时间。那时广袤的罗马帝国按照仁政和明智的原则完全处于专制权力的统治之下。接连四代在为人和权威方面很自然地普遍受到尊重的罗马皇帝坚决而温和地控制着所有的军队。涅尔瓦、图拉真、哈德良和两位安东尼全都喜爱自由生活的景象,并愿意把自己看成是负责的执法者,因而一直保持着文官政府的形式。如果他们那一时代的罗马人能够安享一种合乎理性的自由生活,这几位君王是完全可以享有恢复共和制的荣誉。

带着每次诵读五贤帝故事的那种激动,东罗马皇帝又念诵了一段圣经。他感觉神的光辉仿佛穿透皇宫的穹顶,让他感受到了神圣与升华的感觉。站起身皇帝吩咐御林军统领,他要去大牧首那里探望。

得知皇帝前来,大牧首没有出来迎接。过去几年中,每天皇帝做晨间祈祷,大牧首都会陪同在旁边。现在大牧首膝盖中了刺客的毒箭,毒药正在侵害着他的身体,让大牧首动弹不得。

看到侍卫和高级主教鱼贯而入,大牧首艰难的抬起头,阳光从敞开的大门射入,明亮的让大牧首无法直视。然后就见到有人从正中走进来,阳光照射在那人背上,华丽紫袍的金丝反射出明亮的光,好像天使光芒四射的翅膀。

虚弱的大牧首心中却生出莫名的惶恐,他突然想起了死亡天使。难道是上帝要派遣天使迎接自己不成?

直到皇帝坐到身边,那光芒才消失了。感到皇帝握住自己的手,大牧首吃力的转过头,艰难地说道:“我……要……忏悔。”

“不,我的朋友。你不要觉得这是临终的忏悔,当你重回上帝身边,将你的心情告诉给上帝听就好。你现在依旧在人间,你需要的只是好好休息。”东罗马皇帝声音深沉柔和。

在这样的安慰下,大牧首觉得心情好了很多,他松了口气,“但是,我只怕已经撑不过去了。陛下……”

刚说到这里,发自体内的寒意与热气同时升起。这几天大牧首每天都要承受着如此折磨,让他感觉仿佛身陷炼狱。他紧紧握住皇帝的手,惊恐地说道:“陛下!陛下!我又感觉到毒药正在我的身体中发作了!啊!陛下,请拯救我,让我摆脱这样的痛苦。如果这是我曾经罪孽的报应……陛下,救救我!”

首节 上一节 800/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