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723节

几次前去拜见郝仁王爷,始终没能如愿。大汗亲军的人喝多了在街头闹事,基辅这边的人对这群混账小子也不客气,发生了大规模的斗殴。之后大汗亲军被抓了几十号人。铁鹰想去求情,郝仁避而不见。虽然铁鹰很生气,但是基辅这边彪悍的民风也让铁鹰印象深刻。那帮侥幸没有被抓的家伙,个个都鼻青脸肿。

就在铁鹰百无聊赖的在屋内喝酒之时,突然有侍卫请铁鹰去见郝仁。被带进普通富户大宅子般的元国的宫廷,就见好多人一并出来,都是元国的大臣。进屋之后,就见会议桌上摆放了不少茶杯,明显是刚开完会。

郝仁喝完水,把杯子随手放在长条木桌上。铁鹰本以为郝仁要说打架的事情,却听郝仁说道:“铁鹰,仗打完了。不过我这边很忙,暂时没办法前去巴格达。”

“哦。”铁鹰也不觉得郝仁有什么忙的,不过是些公务而已。铁鹰见到他的表哥铁穆尔大汗处置公务,并不见得有多忙碌。但是该说的还是要说,铁岭问道:“王爷,难道你不去巴格达了么?太后还在巴格达等着你上任呢。”

“我知道太后的期盼。所以我让你先回去向太后禀报。我本来就说明年前去赴任,此时看起来明年也未必能够成行。”郝仁讲述着对铁鹰的安排。

“这……我觉得还是请王爷尽快去巴格达上任。”铁鹰说出他能想出的最有力的劝说。

“呵呵。”郝仁干笑两声。铁鹰的任务之一其实是来亲自看元国的实力,郝仁还不至于幼稚到连这个都看不明白。

就他派人的打听,包括铁鹰在内的大汗亲军都觉得元国很富有,却是个非常无趣的地方。并没有什么地方比巴格达这个花花世界更加精彩。郝仁很喜欢大汗亲军对元国的印象。对于这帮纨绔子弟而言,他们对于无趣的地方毫无兴趣。

“铁鹰,前几日大汗亲军的人喝醉之后在街头闹事,我已经让人把他们放了。不过你先带着他们回巴格达吧。”郝仁已经想撵走铁鹰,这次闹事正好给了他借口。

“王爷……太后……”铁鹰也不知道该怎么讲,他毕竟在元国地盘上,怎么讲都不合适。

“我会让我的长子郝康和你一起回巴格达,郝康擅长水利,我听闻两河流域水旱不调,他应该能帮上忙。”郝仁说道。

听到郝康要去巴格达,铁鹰愣住了。也不管铁鹰怎么想,郝仁说道:“你们准备一下,尽快出发。”

打发走铁鹰,郝仁把郝康叫来。先给郝康讲述了自己答应去巴格达朝廷接掌丞相的事情,郝仁接着告诉郝康,“你先去巴格达,我已经给太后写了信,举荐你做管水利的大臣。另外我也给玉昔帖木儿御使写了信,让会在巴格达朝廷里面照应你。你先去巴格达做官,我,忙完这边的事情就去巴格达。”

“爹……这……”郝康被突如其来的命令惊呆了。

郝仁既然已经做了决定,便坚定的命道:“我早就想振兴蒙古,派别人去我也不放心。你学的是水利,正好可以做我的顶梁柱。咱们父子在朝廷里面才能做出大事业,只有我一个人,是真的独木难支。”

也不管郝康到底怎么一个想法,郝仁立刻下令郝康出发。四天后,郝康就与铁鹰等人一起上了前往巴格达的船,看着船队启动,郝仁向着儿子挥手道别。直到船队身影消失在河道边的密林后,郝仁才叹口气,转身回宫。

元国总是要在巴格达有自己的根基,派谁去都不如派郝康前去合适。等郝仁振兴了蒙古,他就要返回元国。那时候就让郝康接掌蒙古丞相的大权,在巴格达继续掌权,开枝散叶。这对于郝康和元国都是好事。

这个消息虽然没有特别宣传,也没有进行封锁。随着船队离开基辅前往敖德萨,再从敖德萨横渡黑海前往格鲁吉亚地区的港口,大宋欧罗巴行省与西罗马帝国的情报人员都得知了此时,并且向各自国内发去了消息。

西罗马帝国的奥古斯都伯颜得知此消息,忍不住露出了些微笑。他当年统领大元军队南下伐宋,郝仁就在他手下。以郝康出生的时间,伯颜也有自己的判断。加上在蒙古金帐巴格达传来的消息,伯颜奥古斯都再次给郝仁写了封信,信里面根本没提有关郝康的事情,而是再次恳请亲家郝仁派遣步军前来相助。

大宋欧罗巴行省完全不知道郝康身上的秘密,得知郝仁派遣自己的长子前往蒙古,欧罗巴行省觉得郝仁出任蒙古丞相的可能大增,立刻给国内发了消息,等这些消息传送到大宋首都开封,都已经是八月的事情。

九月初,诸多新的情报汇总,向大宋官家赵嘉仁做了个汇报。在外交部的分析里面,郝仁派长子郝康前去巴格达有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自然是郝仁让长子郝康前去巴格达做前期准备,了解蒙古朝廷的内部势力。为郝仁前去做蒙古丞相做准备。第二种观点则是郝仁让自己的长子去巴格达做人质,降低蒙古朝廷对郝仁的压力。夺取华沙,并且要迁都华沙。这个过程需要两三年时间,郝仁甚至有可能不会前去巴格达赴任。

赵嘉仁听了之后并没有说出郝康身份的秘密,这时代还没有DNA检验技术,如果有的话,赵嘉仁早就做测试了。便是如此,赵嘉仁也倾向于郝康不是郝仁亲生儿子的猜测。如果把这个因素考虑进去,派遣郝康前去当人质的可能就不高,更像是郝仁在做一些调整。

听完了汇报,送走了外交部的人员。赵嘉仁把自己的长子赵谦叫来,先把文件交给赵谦,让他自己阅读。赵谦读完之后,对老爹说道:“爹,郝仁只怕是不想去巴格达。”

“如果郝康不是郝仁的亲生儿子呢?”赵嘉仁问。

赵谦登时就惊了,只见他双目圆睁,张口结舌说不出什么。

“把郝康这个人的情报加进去,你再考虑一下。”赵嘉仁说完,就低头继续处理自己的公务。

等赵嘉仁看完了两份报告,赵谦才抽机会说道:“爹,要是这样的话,我觉得郝仁这次是想处理掉郝康。至于他是不是要去巴格达,完全不好判断。”

“嗯。”赵嘉仁放下手里的文件,应了一声。

“情报如果不完整,缺乏几个关键因素,特别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们很容易就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我让你看这个例子,就是想让你明白情报的重要性。”

“爹,为什么外交部不知道这个情报?”

“我下令这个是特级机密,不许泄漏。因为我们也不完全确定这个是真的。”

“为什么?”赵谦讶异的问。话出口之后他自己立刻就明白了理由何在。杨铁心现在是阴山战区司令,乃是大宋的名将。如果不知道这个消息,杨铁心还可以理性的处理工作,如果知道了这个消息,他定然会受到很大影响。更何况此事也没办法跨国调查,万一消息不是真的,那就要闹出大笑话了。

“你也不许把这个说出去。”赵嘉仁命道。

“是。”赵谦马上答应下来。

“最近有报告,说河南各地农场划分出了很多弊案。我要你去负责调查,调查组的基本人员已经准备好,你可有自己想要的人选?”

赵谦听了这个完全无关的话题之后愣住了,但是很快就有点明白了老爹的意思。情报若是不准,得到的答案很可能就南辕北辙。想明白了这点,赵谦答道:“我现在也想不出什么人选。”

“很好。那就不要去想,好好与工作组合作。去吧。”赵嘉仁命道。

第051章 白骨精(三)

在八月的时候,河南下了雨,空气中充满了湿热,与江南很类似。一进入九月,河南的气候就与江南有明显不同。湿气迅速消散,整个河南变得干爽起来。

赵谦尤其感觉到了气候的变化。开封城作为新首都,自然要大兴土木。在江南有十几二十年的‘不接地气’建筑手段在开封有格外明显的效果。最新的建筑模式中,所谓接地气就是指建筑物直接修在地面上,即便使用了砖石之类的地面处理手段,这些砖石也是直接修建在土地上。

不接地气则是一楼的地面与土地隔绝,一楼下面是个一半埋入地里的半地下室,或者只修建一个半米多高的架空层面出来。这种修建手段在潮湿的江南大地上尚且能获得优秀的效果,在河南就更不用讲。

开会前,坐在三楼会议室里的赵谦看着茶杯里的花茶,想起了自家的院子。赵嘉仁并不喜欢旧皇城,就在开封划了一块地,模仿杭州的经验,组成了一个专供朝廷办公以及皇帝与高官居住的地区。

赵谦的老娘就热火朝天的参与到‘开封后乐园’的建设方案里,赵谦的老婆也不知道怎么就被赵谦的老娘带坏了,也意意思思的向赵谦提出想在这个地块里建个院子。

便是现在想起,赵谦也觉得很不高兴,更不用说当时的情况下。但是发了脾气有几天,赵谦觉得自己有些简单粗暴。虽然他老婆的期待实在是愚蠢,蠢到根本没想明白赵谦现在兴冲冲的露出想当‘东宫太子’是多么危险。赵嘉仁虽然已经五十多岁,但是身体依旧非常健康。这时候立储,是想公开告诉赵嘉仁,‘老爷爷,你快不行了!’

这么简单的道理,赵谦的师友已经明确告诉过赵谦,而且还是用赵嘉仁提出的‘逻辑学’的因果理论做的讲解。赵谦觉得是不是应该让老婆到大学哲学系再修习一下逻辑学。当然,赵谦也考虑过去找老娘一趟,告诉老娘,可别对他媳妇再瞎指挥了。因为人类很容易就经不住诱惑的考验。

正在胡思乱想家里的事情,会议室里面的人到齐了。工作组组长向大家介绍了赵谦,却没说赵谦的出身,赵谦也很自然的与众人打了招呼,简单的介绍自己是从水利厅调过来参加这次的调查组。

“水利厅……”有个成员连连点头,看得出他对这个专业很有感。

赵谦继续说道:“如果大家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会尽我所能的回答。”

方才那位立刻说道:“赵兄,我想问问现在的划分为什么不是完全按照块状地划分,有些地区还要当地人迁出来。”

赵谦详细问了一下这位所讲的内容,就做了个解答。

“诸位,种粮食的讲究水热同期。庄稼生长需要热量维持光合作用,也需要水份。其他微量元素咱们暂且不说,那也不是水利部门的工作,而是农业部的事情。”

哈哈!不少人被这话逗乐了。

赵谦有专业,有经验,讲述起来很轻松。根据赵嘉仁所讲,中华大地基本是水热非常同期的地区,非常适合人类居住。但这只是一个相对的宏观环境,从各种微观环境来看,那就是水热不同期,所以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总是各种灾害频发。北方闹旱灾的时候,南方就是水灾。如果南方陷入旱灾,北方可能就在闹水灾。水利部就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建立的专业部门。

“……把一部分地区给空出来,不是为了刁难人,而是为了尽可能的保持水源地。古人讲,积土成山,风雨兴焉。黄淮平原上的山丘如果能够充分绿化,就可以增加降雨。如果不降雨,我们就只能抽去地下水灌溉。一部分水会渗入地下,但是很大一部分抽出来的地下水会蒸发。越抽水,地下水的水位就会越低。地下水的水位越低,土地含水量就越少,除非是雨下到完全不需要地下水的程度。如果雨水补充不到那样的程度,持续耕作就会更加依赖抽去地下水来灌溉。持之以往,一年两年,五年十年,可能还看不出问题。若是这么五十年干下去,一定会有很大问题。地下水很可能会被抽空。我们现在不注意,那可就是贻害子孙了。”

首节 上一节 723/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