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614节

“掌管大事?”段凤鸣不理解这是从何说起。

“族长说了,咱们族里要学着官府种田,还说有人会教。我想来想去,懂这个的也只有你了。这还不是大事?”段人凤解释道。

段凤鸣联想之前段天德那番话,觉得有前后关系。

“怎么样,族长有没有说给你多少?”段凤鸣兴冲冲的问。

“给多少?一文不给。”段凤鸣没好气地答道。这么久以来,他基本都是给段家白做事,除了几杯茶和几碟点心,段凤鸣什么好处都没有。

“不会吧。你竟然能忍这么久?”段人凤讶异的问道。

段凤鸣没回答。如果把这些当做给单位做事,倒也不是特别不能接受。单位这边的俸禄是固定的,奖金也有章程。若是秉持做件事就立刻结账,那就没办法在单位待下去。段天德不招人待见,却也不至于经常找段凤鸣。从维持与段家的关系角度,这个程度的付出在段凤鸣能够接受的范围之内。

看着段凤鸣莫测高深的样子,觉得已经套出话来的段人凤看了看旁边的兄弟。这位得到暗示,马上开口说道:“凤鸣哥,我从乡里来。咱们乡里可是不愿意跟着官府学。”

“哦?”段凤鸣应道。农业局局长蔡子俊交给段凤鸣的工作就是弄清楚段家卖地的原因,段凤鸣本以为要跑很多地方打听,没想到乡里的段家人已经找上门来了。段凤鸣打起精神问道:“乡里的父老是怎么想的?”

“乡里父老是觉得要能将粮价提升两成,比什么都实在。以前的时候粮价哪里有现在这样的,别说一石谷子两贯多,大多数时候都能卖四贯,青黄不接的时候六七贯也卖得。凤鸣哥你是官员,难道就不能改改这个粮价么……”

此时段凤鸣的老婆端来了茶水,这才暂时让谈话停下来。乡里的兄弟一摸茶杯,只觉得入手很烫,连忙谢道:“这大半夜的还麻烦烧水。”

段凤鸣也没办法讲这是从小区锅炉房打来的水,现在玻璃保温瓶效果越来越好,谁特么大半夜的给不速之客烧水。只是人家说的这么客气,他也只能敷衍的应了几声。红茶散发着独特的香气,那是喝了之后会让人精神一振的味道。段凤鸣担心自己喝了之后会不会晚上睡不着。

趁着茶水没有放凉,段家兄弟继续讲述着乡间段家人的看法。角度有不少,核心只有一条,粮价太低对地主就是灭顶之灾。在这位段兄弟咕咕嘟嘟牛饮茶水的时候,段凤鸣整理了一下思路,这才问道:“兄弟的意思是不是不想让我到乡里。”

“不是不是。”段兄弟连忙摇头,“乡里是想让凤鸣哥留在城里帮着咱们家涨涨粮价。”

谈完了事情,段凤鸣送走了族人。送走兄弟回到家,段凤鸣的老婆低声笑道:“你们家人真不得了,一声令下就要增加粮价。比官家还管用。”

段凤鸣没有怪妻子语带嘲讽,他感叹道:“要是按照他们所说,当年的进士们可不得了。能够控制国家政策,决定粮价高低。”

“……这么说来的确如此。”段凤鸣的妻子也有些恍然大悟。赵官家手下的官员其实是官员干部的统称,段凤鸣现在勉强混到了官员级别,以前的段凤鸣和他老婆一样是个干部,也就是小吏的地位。小吏没资格对政策说三道四,进士出身的官员才有资格介入政策制定。

官府正月十五不放假,想在正月十五那天休息,只能期待那天是周日这么一个休息日。段凤鸣一大早就去见了农业局局长蔡子俊,讲述自己最新的看法。蔡子俊听完之后若有所思,沉默好一阵之后才说道:“地主多打点粮食岂不是赚的更多?”

段凤鸣要了张纸,在上面写了个小学就学过的乘法。2*3和5*2。写完之后段凤鸣把纸推到蔡子俊面前问道:“蔡局长,你觉得这两个数,哪个大?”

“当然是5*2大。”蔡子俊答道。

“如果前面的数是粮食价格,后面的数是粮食产量。这两个算式就是粮食产量越低,地主们挣的越多。”

听了这话,蔡子俊皱着眉头想了好一阵。突然间,蔡子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表情,他惊叹道:“原来朝廷和地主不是一伙的。”

段凤鸣心中暗骂,你这会儿才知道么。但是他只能肚子里头骂,却也不能直接表现出来。身为地主家族的子弟,段凤鸣可是早就知道地主与朝廷不是一伙的。从朝廷的角度来看,当然希望人民安居乐业,能吃饱,手里有余钱。从地主的角度,百姓自然不该有土地,给地主当佃农。青苗时候向地主借钱,最好能利滚利的借下去。子子孙孙无穷匮的还着利息。

“嗯……可是,地主们多生产粮食……还是赚到钱了才对。”蔡子俊明显陷入了混乱。

要是从农业技术人员看来,多打粮食,多卖粮,这就是赚钱的根本。农业局上下的人学的就是这个,工作的方向也是这个。别说粮食减产,就是粮食产量没能达到最高,也能让这些农业技术人员非常不高兴。

段凤鸣可不想和脑子混乱的家伙讨论什么道理,因为段凤鸣也只是感觉到自己理解到一些事情,却没办法抓到事情的脉络。而段凤鸣此时也不想再深究下去,只是这么浅浅的面对事情,段家上下看着就已经不是好人。再深追的话,想想就感觉浑身不自在。

“局长,我这边的事情已经干完。我就回来上班啦。”段凤鸣说道。

“嗯……好。”蔡子俊答道。

正月十六,段凤鸣坐在乌篷船上,心里面思忖着,自己那么着急的要结束工作,到底是对还是不对。乌篷船船体很宽,船身扁平,非常适合浅水河道。三条乌篷船上装满了粮食,驶向农场附近的河东村。船只在村口的河边停下,从船上卸下架子车。船上的小伙们开始把船上的粮食扛下来。

“啧啧。这山可不错。”段凤鸣身边的张副科长赞道。

在河东村附近有几座丘陵,看着规模不小,如果仔细植树造林的话一定可以郁郁葱葱。然而现在山上的树木明显是被砍过的样子,看着就跟癞子头一样,有些地方有草木,有些地方光秃秃一片。

“这有什么不错的?”段凤鸣不解的问。

“有些山只能种树,种竹子。这里的山可以种板栗。”张副科长是林业局的技术人员,谈起这个来立马就精神百倍。

“板栗?毛栗子?”段凤鸣问。

“嗯。就是毛栗子。”

“那个倒是能吃。”段凤鸣回想自己家也吃过,那时候在烧火的时候把毛栗子放进去,烧一会儿,随着噼啪的爆裂声,毛栗子大概就熟透了,能吃了。

“烧栗子不是最好的做法。我去杭州学习的时候见过杭州的新做法,把栗子制成栗子粉,然后做成一种看着跟肉冻一样的东西。又甜又软,非常好吃。美味啊!”张副科长说起回忆中的美食,简直要流口水了。

“这座山已经是官府的了,以后咱们想上面想种什么就可以种什么。”段凤鸣笑道。此次让他和张副科长一起来并不是为了下乡给人民送温暖,而是让他们两个到这里来看新的土地。经过两年的税收斗争,这边的地主终于抗不下去,将丘陵山地的土地卖给了官府。加上以前就归官府所有的土地,这一带的丘陵与山地完全成了官地。段凤鸣是和张副科长一起来看地的。顺道搭乘了从农场来河东村的船。

就在两位干部看风景的时候,小伙子们已经卸下粮食,开始用架子车往家运。也有人邀请两位干部和他们一起回家吃个饭。段凤鸣问道:“村里有饭铺么?”

“饭铺?哈哈!”年轻人听了之后放声大笑,“段科长,你以为这是在农场么?”

段凤鸣听了之后也不生气,他笑道:“没有饭铺就算了,我留在船上就好。”

“还是和我们一起回家吃饭吧。”有人劝道。

“来来回回走,太吃力。我们这次来,是看山的。”

第189章 对抗的分歧(五)

从丘陵下来,段凤鸣只觉得两条腿简直要废了。在乌篷船里坐下,点上炉子,把已经泡好的米饭放在炉子上。段凤鸣叹道:“没想到我已经这么不中用。”

“你们要么在城里,要么在平地上,只是不习惯而已。”张副科长神色自若地答道。看得出,这么一趟运动对于张副科长毫无影响,这么一场运动之后他还能非常自若的在小案板上切着腊肠与豆腐。

捶着腿,段凤鸣换了个话题,“没想到这山上的树被砍的差不多了,这些百姓平常都烧啥?烧草么?”

“想让他们种树,只能先给他们供应煤。”张副科长说话的时候又开始切香葱,“你看到没有,那些树大多都是新砍的。”

“这么说……”段凤鸣觉得有些明白过来。

“地主们就是这么坏。”张副科长哀叹道。

段凤鸣听了之后有些无奈,张副科长家也是地主出身。要不是见多这等事,想来张副科长也不会说出这种话。这个河东村最大的地主就是段家,想来砍树的都是段家的人。

炉子中的煤块很给力,除了让乌篷船里面温度上升,也让焖锅里的米饭开始沸腾。等水快干了,张副科长就打开锅盖,在米饭上放置切好的腊肠与香葱,又把锅盖盖上。

又过一阵,米饭焖好。张副科长又拿了一个锅,里面先放进去水烧开。之后把豆腐、香葱放进去煮。两人则沉默着乘了米饭与腊肠,拿出农场生产的豆瓣酱,吃起了迟来的午餐。填饱肚子,再来一碗葱花豆腐汤,倒也暖暖的让人舒服。然而段凤鸣准备站起身的时候,发现腿几乎动弹不得。

张副科长将段凤鸣拽起来,扶着他走出乌篷船。段凤鸣需要继续走动,活活腿上的血气,两人也不想再去爬山,就向村里走去。村里基本是茅草屋,只有很少的几处砖瓦屋。走了一阵,只见一些家里看着比较热闹点,这些家庭无一例外都能看到穿着农场工作服的人。

首节 上一节 614/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