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533节

如果贾似道有容人之量,知道急流勇退的道理。他就会以两次把大宋从覆灭的危险中拯救出来的身份致仕。在史书中将会以何等的浓墨重彩去褒扬贾似道的功绩。感受到这些贾唯信不得不承认,大道理之所以是大道理,的确因为它们是对的。

想到这里,贾唯信心满意足的对爷爷说道:“阿祖,我明白了。”

“你还不明白。”贾似道提醒道:“你记住,一个人若是自己都无法保住自己,你可以去救他。但是千万不要和这样的人合作。不管那个人看着多有才华,你都会被他拖下水。”

贾唯信很认真的请教,“我怎么知道他无法自保?阿祖,很多时候我觉得我自己都无法自保。”

听了孙子这话,贾似道忍不住长长叹口气,“唉!你们啊!真的是一代不如一代!”

贾唯信偷偷吐了吐舌头,却也没把爷爷的批评放在心中。贾似道也没有不依不饶的揪着孙子不放。经历过这么多之后,贾似道也承认造化弄人。他认为自己和赵嘉仁都是大宋顶尖的人才,即便如此,两人都有过绝望的时刻。所以能否自保,其实是个很个人化的问题。贾似道的意思是指在贾唯信那种级别的差事上能自保。

真到了贾似道赵嘉仁这种级别,他们很多时候都得听天由命。譬如,赵嘉仁要是遇到一个更具备道德的贾似道,从赵嘉仁的利益角度来看,他反倒面对了不幸。赵嘉仁能得到今天的一切,恰恰是因为别人想从他身上得到更多。贾似道原本不相信吃亏就是占便宜这样的话。可他发现,从名利者的视角看赵嘉仁,事情就是这样。

贾唯信看着爷爷累了,就告辞离开。回到自己的住处,贾唯信仔细的把自己周围的人按照新思路梳理一番,就发现自己身边的这帮人都是些想通过下头的功绩也提升自己的家伙。至少在贾唯信看来,这些人都不像是实干派。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之后,贾唯信觉得很失落,要是这帮人不能实干,那就得贾唯信挑起桑蚕业的工作。可这样的事情哪里那么容易,没有优秀的手下,根本没办法解决问题。

看来,能合作的人也不是那么轻易就会出现。贾唯信遗憾的做出了结论。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的过去,大宋326年的元旦即将到来。每年元旦之前,赵官家都要做个元旦讲话。这个讲话会讲述今年的工作,展望明年的未来。贾唯信每资格参加高级会议,只能等着报纸和文件的传达。

在以往的日子里,元旦讲话出来了。赵官家讲述的内容是‘明年,我们要夺回四川失地,光复灵夏故地。’看到现在还在继续战争,贾唯信倒是有些讶异了。

第102章 经济合作(一)

大宋326年的元旦,杭州无比热闹。赵嘉仁本想到陪着皇后出去走走,然而一个消息让赵嘉仁留在了住处,还把准备出门的熊裳尚书也给找了过来。

熊裳并没有因为加班而感到痛苦,他到了四十几岁的年纪,反倒觉得家务事更难处置。而且熊尚书本人也希望能够完成就熊家在河北的农场多从官家这里得到些支持。此时多加个班,很容易就得到赵官家的好感。

“咱们在东罗马的地方经营的如何?”赵嘉仁直接问熊裳。

熊裳知道赵嘉仁为何这么问。从去年开始,东罗马开始流行瘟疫。君士坦丁堡的贵人因为瘟疫病倒病死或者跑到郊外的庄园躲起来,在君士坦丁堡的大宋使团人员却安然无恙。君士坦丁堡的上层们开始向大宋使馆寻求帮助。

“官家。当下蒙古与埃及打仗,交通道路中断。我等若是想帮助东罗马,就得传授一定卫生防疫知识。”

赵嘉仁听了之后没立刻说话。地球上到现在为止还没出现只靠空气流动就能传播到地球每一个角落的传染病。瘟疫传播还是距离近的更容易传染。此时蒙古在中东,紧挨着东罗马帝国。东罗马帝国的瘟疫很容易就传染到蒙古地盘上。如果大宋教给东罗马帝国防疫知识,蒙古人同样很容易就能够得到相关知识与技术。

熊裳猜测着赵嘉仁的想法,如果瘟疫发生在大宋,赵官家自然会带领朝廷全力以赴。大宋每年都有爱国卫生月,卫生防疫已经提高到爱国的高度。不少墙壁常年写着‘卫生防疫,卫家爱国’的标语。

但是海外的防疫,赵官家的慈悲心就显得非常有限。道理很简单,若是海外诸国因为瘟疫灭亡,大宋还能轻松松松的去接管。就在熊裳相信赵官家很可能对东罗马置之不理的时候,却听到赵嘉仁说道:“你觉得传授一定的理念和技术给东罗马,他们能顶住么?”

“这个……”熊裳觉得难以判断。就他所知的情报,东罗马与欧罗巴各国的卫生情况极为垃圾。那些城市本身就是个巨大的垃圾场。不过熊尚书毕竟是尚书,他立刻找到了说辞,“那些贵族的庄园应该可以保得住。”

对如此精妙的回答,赵嘉仁笑了,“哼哼。说得好。”

“官家。我们大宋每年在环卫上投入那么多。西方诸国哪里有钱做这些投入。我听闻君士坦丁堡好歹继承了罗马,还有公共供水、公共澡堂与公共厕所的理念。更西边的欧罗巴蛮子摧毁罗马之后根本没有继承这样的理念。大宋若是相助东罗马,搞不好东罗马还觉得大宋危言耸听,平白给他们增加麻烦。”

赵嘉仁听了这话,就完全放下心来。如果大宋提供的知识无法让普通人民享受到防疫效果,那就可以向东罗马提供防疫知识。在这么一个贵族当道的时代,适当的帮助还能增加东罗马上层对于大宋的好感。

“就如此。告诉东罗马的使团,我们愿意帮助东罗马。若是他们觉得事情不对,也可以先离开。”

“离开东罗马的话,去哪里?蒙古人与埃及打仗,道路已经中断。总不能让他们绕南边的南瞻部洲一圈回来。”

“若是在地中海有个据点就好了。那样就不用再仰人鼻息。”赵嘉仁忍不住叹道。

熊裳虽然觉得有道理,但是地中海距离大宋上万里,夺取一个据点并不容易。

君臣谈完了这方面的工作,熊裳就询问起赵嘉仁有关牧场的建议。赵嘉仁便让熊裳考虑养羊剪羊毛。

“农学院也开始培育绵羊。但是短期内还没好的品种。你就先用培育出来的长毛羊凑合一下。”赵嘉仁有些失望地说道。在21世纪的时候羊分为绵羊和山羊。赵嘉仁以为这是本来就存在的种类。真到了这时代,他才发现后世那种浑身都是浓密蓬松羊毛的绵羊并不存在。这时代的羊都是为了吃肉而饲养,毛长不长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有了认识之后,赵嘉仁就只能让农学院搞配种,力求培育出那种专门出毛的绵羊。

熊裳更不清楚绵羊是什么东西,只是知道是羊的一种。听了赵嘉仁的建议,他欢喜的应道:“官家让我们怎么做,我们就怎么做。”

“你到了河北,就要把牧场分区划开。养羊的时候每隔一阵,换一块草场。让边境牧羊犬们驱赶羊群去进入相应的草场。那些边境牧羊犬聪明的很,有它们做帮手。能够省下极大的气力。”

“臣一定会尽力。”熊裳应道。

从赵嘉仁这里离开,熊裳很怀疑赵官家的见识都是从哪里来的。光是听他所讲,简直像是一个精通放牧的老手。至少也是农学院的专门老师。然而熊裳很清楚,赵官家每天都在从事政务,真的没有在农学当过老师。

回到家,熊尚书就准备工作。元旦假期只有七天,一转眼七天假就会过去。在东罗那边的安排并不简单,须得好好策划一下。此时熊尚书的儿女都回家来,熊尚书正想去屋里,就被女儿拉住看尚书刚满周岁的外孙女。

看到孩子,尚书就忍不住想抱抱这小东西。小家伙轻飘飘软绵绵,除了不爱说话之外,完全可爱的要命。现在大宋有了棉布,也就有了尿布。所以小东西身上的味道非常好,就愈发可爱了。

“宝宝,叫妈妈。妈妈。”尚书的女儿用一块松软的蛋糕诱惑着闺女说话。小东西抬眼看了看蛋糕,然后就低下漂亮的大眼睛,看着桌面。那长长的睫毛仿佛鸟儿的翅膀般垂下来。让熊尚书觉得心都化了。

看着女儿一个人诱惑娃娃说话,熊尚书忍不住为自己的外孙女辩解道:“这娃尊贵,不爱说话。”

“都一岁了还不说话,比别人好像晚些。”熊尚书的夫人从女性的角度发表着意见。说完之后,熊夫人对着边牧说道:“圆圆,你不许吃,听到了么!”

熊尚书扭头看着自家的狗,就见它可怜巴巴的盯着蛋糕,如果不是主人不允许,它大概就要凑上去把蛋糕吃进嘴里。即便如此,那种无比较急的模样也让熊尚书露出了笑容。

“妈妈。叫妈妈。妈……妈。”尚书的女儿继续在逗孩子。

也许是真的不爱说话,又或者是知道即便不费力说话,蛋糕也迟早会被送进自己嘴里。小家伙依旧不为所动,只是看着桌面上的纹理。

“妈……妈……妈妈,妈妈。”有些浑浊的声音传来。尚书跟着挺怪异的口音看去,就见边牧已经忍不住发出声音来。

尚书的外孙女听到这声音,也不说话,劈头就在边牧脑袋上推了一掌。

便是自己不去吃,也绝不让别人占有。小家伙的本能反应逗得大人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到了晚上,尚书在书房写计划书。此时已经到了最后一段,考虑到了许多条件之后,大宋能够提供的知识内容并不包括到现在为止的细菌学原理,顶多是讲述瘟疫太小,肉眼看不到。通过各种污物以及蚊虫叮咬传染。

尚书夫人推门进来。在尚书身边坐下,夫人有些不安地问道:“官人,你可觉得这圆圆有些不对劲。”

“怎么不对劲?”熊尚书随口说道。

“它为了吃这口东西,竟然学着说话。你见过这样的么?”

“鹦鹉不也一样。大家可没觉得鹦鹉八哥有什么奇怪的。”

“圆圆是狗,又不是鹦鹉。”夫人不满地答道:“有些事情我都没和你讲,我不让圆圆随地撒尿。前不久圆圆调皮,就随地尿了。那会儿我正在打瞌睡,就懒得理他。没想到它看我没注意,就偷偷把水碗挪过来,打翻。是想让我以为它没撒尿,地上的那一摊是水。”

“哈哈!”熊尚书被这事情逗得大笑,“没想到圆圆比我们部里的官员还聪明。那些官员做了错事,连掩饰都不会。只知道强辩。”

见到丈夫心这么大,熊夫人怒道:“官人!难倒你不觉得圆圆成精了么?”

要是21世纪,前有对封建会道门的剿灭,加上建国后动物不能成精的法条。肯定没人会生出这样荒谬的想法。不过这是宋朝,连熊尚书也笑不出来了。这么一段的相处,狗狗的表现证明它不仅能够理解主人的意思,甚至能够听懂人话。要是它不理解,无论如何都不会用叫妈妈的方式尝试获取食物。

首节 上一节 533/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