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390节

“若是有的话,你们觉得该怎么应对?”忽必烈问。

经大汗这么一问,郝仁也不知道该说啥。百姓肯前往黄河以南逃难,定然是因为活不下去。只要朝廷不去赈济,便是确定了这个消息的真伪又有何用?

“大汗,这等事情绝不能纵容。”伯颜大帅答道。带着一以贯之的冷淡表情,伯颜大帅继续说道:“抓到就斩了吧。”

“斩了?”郝仁大惊。真的斩了,就是要激起民变。

伯颜大帅继续答道:“国家只怕没有财力救济。那就以工代赈,让他们到各个制造局里面当差。”

郝仁看到忽必烈与阿合马都在认真的听伯颜大帅的建议。两人脸上都没有任何不忍或者反对的意思。这让郝仁确定了大汗忽必烈绝无赈灾的意愿。郝仁内心无奈的承认,这也许是大元不得不面对的现实。

河南地指的是黄河以南的土地,大元丢失了河南地,就是丢失了大元在湖北、河南、山东所有控制的地盘。河南靠黄河的地区被折腾的千里无人烟,大元原本可以在河北受灾的时候让山东赈济,山东受灾的时候用河北的粮食赈济。失去了河南地之后,大元只剩下了河北这一条腿。

听了伯颜大帅的建议,阿合马问道:“若是地方上有人谋反怎么办?”

“那自然是要先把府兵集结起来。”伯颜大帅说道。

忽必烈大汗微微点头,随即命道:“郝仁,你来负责此事。”

郝仁可是一点都不想负责此事,镇压叛乱那是义不容辞,镇压百姓算是什么。脑子里快速转动,郝仁说道:“陛下,我们还是把宋国大使叫来问问他们到底是怎么回事。而且我们正在派人与宋国谈判,不妨直接问他们的使者。只要宋国不接受河北的灾民,我们也就没什么好担心。”

没等忽必烈说话,伯颜大帅开口了,“郝仁万户,你可知当年金国与宋国签了绍兴和议,坚决要求北人归北么?”

“啊?”郝仁没想到伯颜大帅的历史造诣这么深厚,对于已经覆灭的金国都有研究。

伯颜大帅继续讲述他的看法,“金人坚决要求原籍在《绍兴和议》规定的金国境内的汉人归金国。宋国答应了,从此之后宋国境内要北伐的中坚力量为之一空。而且宋军后来北伐之时,北方汉人再没有响应过宋军。十余年前贾似道北伐,都打到了燕地,却又如何。还是不得不退兵。然而此次黄河北归之后,河北汉人与宋国的汉人之间再次有了大量亲戚。这才是最大的祸端。”

郝仁虽然不爱杀戮,却不等于他把汉人的性命放在蒙古的利益之上。伯颜大帅一讲完,郝仁就知道了问题所在。他只想到了遭灾的百姓可怜,却没想到宋国通过赈济灾民的手段在拉拢民心。

便是郝仁,也坚信大宋与大元之间还会有战争,而且当下蒙古的实力不如宋国。如果宋国入侵河北的时候,河北百姓们给宋军引路,那样的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而阿合马此时忍不住问道:“那我们可以不可以要宋国把黄河以南的汉人交还给我们?”

“若是当年我们能够把宋人名单上的那些人给他们,也许那时候能够索要到一部分黄河以南的百姓。但现在时过境迁,我们只能面对这样的现状。”

“都杀了好么?”阿合马继续问。

“也比让他们给宋军带路好。”

郝仁第一时间还没能反应过来,他只是觉得阿合马为何这么杀气腾腾。然而一寻思伯颜大帅的话,郝仁突然明白是他自己最初没想清楚而已。伯颜大帅最初的看法,就是要对有黄河以南汉人亲戚的河北汉人痛下杀手。只是说的含蓄而已。阿合马先听明白了这里面的意思,郝仁他当时只是觉得会杀许多人,所以根本就不愿意继续往下想。

“就按伯颜所说的做。”在旁边听了好久的忽必烈大汗做了个决定。

郝仁万户离开皇宫的时候垂头丧气,治国的残酷一面让郝仁万户有点难以接受。但是从任何角度来看,伯颜大帅所说的都没错。对于注定会背叛的河北汉人,大元经受不了他们背叛的危害。

于是郝仁就开始给自己找理由。他很快就想起了南边的宋国官家赵嘉仁。这位赵官家在控制的河南地大肆清洗,根据蒙古得到的消息,他们抓到的蒙古朝廷的官吏军人,不管那人是不是要投诚,通通杀死。不仅蒙古朝廷的官吏军人要杀,这些人的全家也都杀掉。

对汉奸进行了如此血腥的杀戮之后,大元在河南地的影响被连根拔起。派人去河南地打探消息,根本找不到认识的人。而且还会被当地百姓举报,用来换取赏钱。看来赵官家比大元更早就意识到很多事情,并且进行了全面处理。

回到家,郝仁坐在书房里想着自己的差事,就忍不住唉声叹气。如果可以的话,郝仁是希望让别人来承担这些杀戮的差事。过了一阵,妻子包惜弱端了茶进来。郝仁拉住包惜弱的手,把她揽在怀里。

包惜弱知道每次郝仁这么做的时候,都是心情低落之时,她伸手抚摸了一下郝仁的脸颊,问道:“却又遇到了什么烦心事。”

郝仁把脑袋埋在妻子胸口,声音闷闷地说道:“接了个要杀人的差事。不想去。”

包惜弱叹道:“若是别人去,大概就只剩下杀人。若是你去的话,应该还能救些人。”

郝仁心念一动,却还是觉得没有情绪,他继续闷闷地说道:“真的么?”

“老爷一直宅心仁厚。我是知道的。所以不妨就去了,好歹能少杀些人。”包惜弱劝道。她说的倒是真心话,蒙古人只会用暴力和杀戮对待普通人,包惜弱不止一次的见到蒙古兵在大都当众杀人。所以她知道,带兵的若是那种毫无怜悯之心的将领,杀戮只会更多。

听妻子对自己如此赞扬,郝仁苦笑着抬起头,他知道自己不去的话就会惹大汗生气,此次妻子给他找了如此高尚的理由,看来不去已经完全不合适啦。

第二天,郝仁又去见了忽必烈。令了旨意之前,郝仁请求忽必烈让他去见在德州的大宋谈判代表,做一下外交的最后努力。忽必烈答应了郝仁的请求。

于是郝仁万户开始南下,并且在7月5日抵达了德州。作为大宋谈判代表的苏勇和杜震两人听说过郝仁万户的大名,知道郝仁万户据说和宋公明是朋友,也是宋公明与大元谈判的依凭。

此次一见,两人觉得见到的这位身材结实的汉子有张蒙古化的脸,服饰与发型也是蒙古类型,但是言谈举止,特别是身上的气味,明显是汉人的样子。北方游牧民族是经常吃牛羊肉,年深日久,衣服上乃至身上就有股子很浓郁的相应味道。加上不爱洗澡,所以被称为胡骚。

双方握手的时候,年轻的大宋谈判代表闻到郝仁万户衣服上散发着薰衣草的香味,甚至还能隐隐闻到他用了木瓜香皂。在大宋,那帮官员也差不多就是如此程度的个人卫生情况。想在河北保持如此水平,难度比在杭州大。

落座之后,就听郝仁开门见山的问:“我想请两位使者解释一个问题,为何大宋要向我们大元的子民讲,可以到黄河以南逃荒。”

苏勇和杜震都是眼睛一亮,在与大元谈判人员扯淡了好久之后,终于遇到了真正愿意谈判的对象了。

第121章 黄河交易点(十)

宋历七月大概是西历的八月中旬。在大宋的地界上,每年的大暑日期基本都是一样的,大概会出现在每年的7月23号左右,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前一天刚下了一场雨,地面变得泥泞湿滑。然而只是一上午的暴晒,地面又干燥起来。郝仁万户端坐在点兵台上,居高临下的看去。就见一队队人马在这片圈出来的阅兵场地上聚集。

每一个方阵都是一百名骑兵,由兵符的鹰扬校尉们带领。每进来一个方阵,都有统计。去年的时候,整个河北也就是一万府兵。今年虽然有在增加,却还在核准期。前来聚集的都是去年参加过校阅的府兵。

最后一个方阵进来之后,负责查看的千户立刻前来禀报,“万户,一共两千一百七十八人。全部到齐。”

郝仁脸上并没有任何喜色,他的目光扫过受命聚集的府兵,眼神倒是变得更阴冷一些。这种是十乘十的方阵很容易数出来。府兵们都牵着马匹,所以站立的更加整齐。一共22个方阵,有一个方阵稍显不足。数目应该是够的。

全员到齐不是件不容易做到的事情,郝仁万户的心情却没有因此而高兴。实际上到了河北南部之后,郝仁万户的心情就很不好。他还能清除的回想起让他情绪变得格外不好的那次会面。

“郝仁万户,饭可以乱吃,话不能乱说。我大宋的官员从来没有到大元的地盘上,自然不可能讲过到黄河以南逃荒。你既然质疑我们,想来有什么证据吧。还请拿出来给我们看看。”

听了宋国使者侃侃而谈,郝仁心中一阵阵的恼火。这等事就跟谈论释放大元俘获的宋国贵人一样,既然双方都不可能对此事做什么实际上的投入,自然就不会谈出什么结果。如果宋国真的想让大元交出被俘的宋国贵人,就将大元打得尸横遍野,那时候大元才会真正考虑交换贵人的事情。

同样的道理,大元若是想让大宋执行对大元有利的决定,就得把大宋杀到尸山血海才行。现在这样的头口交锋其实毫无意义。

“那就请你们看看这封信。”郝仁掏出证据扔在宋国使者面前。很多事情虽然毫无意义,却必须做下去,这就是谈判的意义所在。在有这么一个渠道的时候,双方至少还可以做无意义的事情。一旦连这个渠道都没有了,剩下的只有战争。

两位大宋使者都知道朝廷的命令。朝廷告知在黄河以南的百姓,因为黄河以北遭灾,只要他们肯担保,可以向在黄河以北的亲戚写信,请他们过来在大宋的地盘上渡过灾年。

拿起信件一看,内容就是这样,并没有出现超出事实的部分。苏勇放下信,理直气壮的质问郝仁,“这和大宋到大元地界上拉人有什么关系?”

“只是让宋国百姓拉我们大元的人。”郝仁咬定所发生的事情的性质。

“这是大宋百姓向官府请求,官府以慈悲之心做事。难倒让我们眼看着百姓活生生饿死不成?”

“百姓会不会饿死是我们大元的事情。不用宋国操心!”郝仁觉得看着毫无意义的谈判此时终于谈到一些有意义的问题。

首节 上一节 390/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