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322节

郝仁万户整个人都懵了。他好歹也是万户,对于军事有比较深的理解。这帮娃娃们一看就不是蒙古那种马背上的人,并不精于骑马。然而这帮娃娃齐整的装束,统一的背包,还有完整的队列,行军水准比起蒙古签军是要强的。这帮人现在不过六七岁到十一二岁,再过几年时间,他们就能扛枪打仗。

浩浩荡荡的人流也不过是十分钟就走的干干净净。郝仁看着向着各处去的娃娃们的背影,他们打着各种伞,让队伍有点散乱,却无需人催促就能维持队列。蒙古签军要是遇到这等局面,天知道会乱成什么模样。

原本因为坐船而感觉生硬的身体突然就感觉热了,等那些管理道路的人撤离,郝仁立刻催马前行,他想追上一队娃娃去看看。乌里不花赤连忙拉住郝仁,“万户,咱们在后面跟着看就好。那帮学生其实挺皮的。咱们别惹事。”

郝仁知道这个建议挺靠谱,却还是心中有种跃马扬鞭从这帮如同军队般行军的娃娃身边疾驰而过的冲动。这帮娃娃们就是大宋的未来,也是郝仁以后要面对的对手。然而街上出现了一队穿飞鱼服的人,看着那些人腰间的武器,郝仁勉强压制住了冲动。这里是杭州而不是大都,宋人是不会对蒙古人高看一样的。也许在这里会有宋人打死蒙古人,只赔一头驴的可能。

这一趟马骑下来,郝仁他们不仅在杭州城内转了一圈,还在天黑以前跑去了杭州旁边的大水库。梅雨天里面没人去游玩,郝仁他们穿过两里地宽的林木带中的道路,前后无人的感觉让蒙古人都觉得有些发毛。而广阔的湖面又让郝仁觉得心怀大畅。

天黑的时候回到杭州城,就见街道两边商家都点起蜡烛,从那些三层楼的窗户中都透出了灯火。这种温暖的感觉淡化了见到学生队伍的压迫感。

又冷又饿的郝仁回到使馆,舒舒服服的吃了顿热乎饭,泡了个热水澡,最后在躺倒在床上酣然入梦。在梦中,郝仁万户在杭州街头纵马疾驰,骏马硕大的马蹄踩在积水中,溅了无数水花,打湿了街道两边的宋国百姓。那份畅快,让郝仁万户从梦中醒来。他翻了个身,裹紧被子,片刻后又睡着了。

第036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五)

当太尉的时候,赵嘉仁每个月参加三次朝会。当了官家之后,赵太尉就得每次参加朝会。

现在的朝会变了。首先是朝九晚五,不再是那种天没亮就出发的形式主义。其次就是权责分明之后,参加朝会的人开始变少。最后一个变化是恢复了唐代的传统,这帮与会官员们都有了座位。赵太尉选用长条桌开会的模式,与会的官员不仅有了座位,还能在桌案上摆开纸张,用蘸水钢笔或者铅笔写写画画。

“这次要讨论的是预算执行审核。各个部门都拿到了预算,每个季度都要进行审核。”户部尚书徐远志讲述着他的工作。

面对口沫横飞的户部尚书,大部分其他部门的人表情都不怎么好。拿到钱当然好,而被人审核监督,那就大大的不好。虽然知道被审核是注定的问题,可大家还是不希望被审核。若是能要多少钱就有多少钱,而且想怎么花就怎么花,那可就太好啦。

徐远志讲完他的工作之后,新成立的教育部部长刘猛说道:“我们要在各路各州建立教育厅和教育局。这就有个权限问题。这些教育厅和教育局是直接归朝廷管,还是上下级关系。”

这个问题实在是问的好,大部分官员的脸色都不好看。礼部尚书熊裳就不用讲了,虽然礼部并不存在所谓下级单位问题,可礼部原本是管科举考试学校的,当下赵太尉虽然没有剥夺礼部的职权,但是教育部管制科,而现在大部分人学生,特别是99.5%以上的娃娃都去上了教育部开办的学校。若是这么发展下去,十年后大概科举学校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至于别的部门,刘猛的话等于是告诉他们,之前大宋的制度要面临挑战。因为大宋并没有行省的概念,路在大宋只是个所谓的上级单位。譬如赵嘉仁当过福建路提点刑狱,而这个提点刑狱衙门仅仅是个衙门,他并没有直属的各州、县的派出单位。也就是说,赵嘉仁赵提点在那个时候只能自己努力跑着办公。

若是按照刘猛所讲,那局面就完全不同了。大宋福建路提点刑狱衙门下面就会有福州提点刑狱衙门,泉州提点刑狱衙门,这些衙门负责各个州的税收以及检查工作。包括县里面也会有这样的单位。大宋传统制度就会发生全面变化。

“由各州各县办学有什么不好?”前松江府知府,现在的杭州府知府文天祥问。

“因为没办法直接监督预算执行。”刘猛笑道。

“难倒就如此信不过官员么?”文天祥没好气地说道。

“文知府,我觉得你不妨去海事局去做一段。在那边你会学到一样东西,没有什么人是可以无条件相信的。在利益面前,在不受监管的条件下,任何人都会把钱往自家腰包里面塞。就算是有监管,也不能听之任之……”

“刘部长,我当然知道这些。我大宋制度里面不允许各个部门掌握绝对权力,就是可以互相监督。若是各路长官在各路一言九鼎,能够任免各级官员,那一路岂不是成了他家的。所以你说的那个监督的事情恰恰就是分权。”文天祥慷慨陈词,好好的给刘猛上了一节大宋官员制度的课程。

那些进士出身的官员脸上都显出了光彩,特别是与教育部唱对台戏的礼部。礼部尚书熊裳觉得扬眉吐气,仿佛痛斥刘猛的乃是他自己。

刘猛本想也打断文天祥,然而他看到赵嘉仁赵官家微微摇头,就硬生生憋住。等到文天祥讲完,刘猛才说道:“你说的是怕官员胡作非为。在我看来,官员不干活也是需要监督的大事。而且监督并不那么简单,文知府,我大宋有招标制度,那些官员把工程交给他的亲属,再层层转包。这等事情一定要事先准备!”

话说的这么明白,那就是坏了规矩。听了刘猛部长的话,朝堂上暂时沉默了。这种破事非常容易理解。我大宋是有招标制度的,因为没有国营的建筑公司,所以搞建设要招标。因为没有特别的国营农场,搞土地承包要招标。

大宋的国营企业与其说是国营企业,倒是不如说是由朝廷把持,有皇家身份的行业垄断行会。这个玩意已经因为蒙古南侵而被摧毁。赵嘉仁赵官家依照自己所见到的制度建起了全新的国营企业,这些企业承担了大量生产。所以招标制度还在,然而招标对象就大大不同了。那帮以前的私营企业日子就变得不是那么好。特别是有渠道的进士官员。

“水至清则无鱼!”文天祥开始开口了。

此时在礼部尚书熊裳眼里,文天祥文知府的身影高大的简直能够支撑天际。若是别人,大概是没办法如此深沉并且坚定的说出这种话来。

文天祥继续说道:“人人皆有求利之心。若是不给人赚钱,那并非是正道。”

刘猛对于这种话早就有应对,反倒是文天祥对制度的描述更难对付。文天祥的话不多,说白了就是那套不要“与民争利”的套路。因为很多项目工程都是由进士家族来组织人力参与的,若是采取那么严格的审查制度,国有企业就可以全面压倒私营企业。进士家族们的利益就大大受损。文天祥觉得不能过份削弱民间。

就在争论即将爆发的时候,赵嘉仁开口了,“这些倒是没什么大事,我觉得现在的当务之急就是赶紧完成学校的建设。那些孩子们晚一年上学就被耽误一年。若是能够六岁上学,小学六年,他们就十二岁了。一般来讲这个年龄还可以上个初中。即便是出来干活谋生,好歹也上完了初中再说。所以我不觉得此时可以拖拖拉拉。”

对于赵嘉仁赵官家,他要的是大量生产出学生的学校。即便是学业不那么完备,先干起来再说。只要学生们能够接受教育,那就比在家放羊要好得多。赵太尉早已经没有那种求全责备的心思。

“那就更不能求全责备了。”文天祥顺杆爬。

“权宜之计不是永久制度。此事可以权宜,却必须有个日程。”刘猛也针锋相对。

第037章 要不要维持和平协议(六)

大宋319年5月19日上午10点,郝仁万户在大宋礼部见到了大宋礼部尚书熊裳。

熊裳尚书在发给他的工作记录本上记载下了他的行程,心里面也是一阵的不爽。这种本子印刷的很素雅,上面留出的简单表格可以充分利用。每个人员每个月都发一本,作为工作记录使用。

监督官员到这等地步,熊裳当然会感到不忿。不过这玩意倒是挺好用,至少熊裳需要回想起自己的日程之时,是可以去查找的。

简单的寒暄之后,郝仁直接进入正题。“不知官家和何时进行登基大典?”

熊裳冷淡地答道:“这个还在商议。若是使者等不急,可以暂时先回大元。”

被如此对待,郝仁觉得对面的熊裳挺有意思。既然这个话题大概到此为止,郝仁就进行下一个话题,“我此次前来还有件事,想与贵国商议延长停战协议时间。”

熊裳听了这个发言后才算有了些精神,不过他心中倒是很有些恶意的想,如果把这个消息给拦下来,也许大元就会和大宋进行战争了吧。想归想,熊裳并不愿意这么干。这等大事肯定藏不住,若是被捅出来的话,熊裳就是自讨苦吃。于是他非常公事公办地问道:“却不知道大元准备怎么延长?”

“再延长三年。”郝仁有些迟疑地说道。若是没有见到那帮学生放学时候的队列,郝仁还不会害怕。见识到那些训练有素的学生队伍,郝仁感觉到了不安。现在大元与大宋两国之间还有一年多时间的和平协议,延期三年的话就有四年多的和平。

若是满足于当下的和平,那四年后呢?这帮学生当中十一二岁的都十五六岁,已经可以上战场。以宋国的火器犀利,加上这帮学生们一直以来的训练,对于大元完全不是好消息。心中郁闷,郝仁的情绪也并不高。

“此事我会告知官家。”熊裳尚书公事公办。

“便辛苦了。”郝仁万户也是应付差事。

两人都有心事,便没有再多话。郝仁离开之后,熊裳尚书就给赵官家写了份文件,将其中遇到的事情告知赵嘉仁。

万万没想到,第二天赵嘉仁的批示就送到了礼部,“原则上同意大元方面提出的延长三年和平期的请求,要求礼部了解大元的全部要求。”

事情发展到这个程度,熊裳尚书就只能继续他的工作,将使者郝仁请来商谈此事。

郝仁的情绪比前两天更低落些,他趁着闲暇时间在杭州城内走了一遍。他发现杭州城白天是见不到野孩子的。大都这边无论如何都能见到些跑来跑去的小娃娃,杭州街头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劳力,也有母亲带着的一两岁两三岁左右的娃,也有看着十四五岁的少年,却见不到那些居于这中间年龄的孩子。

一到放学的时候,这帮被送进学校的娃娃们就排着整齐的队伍出了学校。不仅是男娃,女娃也一样。根据乌里不花赤所讲,《强制义务教育法》推行之初临安城里面各个公安、派出所的工作人员齐齐出动,法院、检察院等穿制服的人也倾巢出动相助,挨家挨户的排查,要求大人送孩子去上学。

现在杭州人口大概有百万左右,这就意味着几年后若是发生全面战争,杭州能紧急拉出十万接受过基本训练的军队。且不说别的,这帮人一年得有300天接受队列训练。

想到大宋的力量一日强过一日,郝仁当然情绪低落。情绪低落的他听了熊裳情绪不高的问题,也没有任何感到不满或者被冒犯,郝仁答道:“只要延续约定就好。却不知宋国有什么条件?”

熊裳也没有一定要从此事中榨取最大利益的愿望,他答道:“我回去禀报。”

蒙古肯认怂,赵嘉仁当然高兴。他年轻的时候对于‘国家需要敌人’的说法其实很不以为然,觉得这说法实在是太消极了。现在有了点人生经验,赵嘉仁才觉得这话还挺有道理。一个国家得有外敌来平衡一下内部矛盾。

首节 上一节 322/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