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296节

赵嘉仁看着张世杰,沉默了片刻才问道:“你可否还要继续当这个御林军统领?”

张世杰没说话,然而赵嘉仁看得出,张世杰的内心已经大大动摇起来。赵嘉仁则趁热打铁的继续说道:“张统领,你家是河北人。我觉得五六年之内我军就会再次北伐,张统领到时候若不在北伐军中,岂不是憾事么?”

听了这话,张世杰神色变化。他虽然已经能够接受赵嘉仁的邀请,却有一条底线在阻止他这么做。

赵嘉仁却也不强求,一来强求没用,二来他手下根本不缺张世杰这么一个人。所以赵嘉仁起身带着张世杰往后面去,边走边用张世杰才能听到的声音说道:“张统领,你回去之后不妨告诉杨太后。这皇位归属乃是我们赵家的事情,她一个杨家人就不要瞎操心啦。她作为小官家的母亲,难倒不该把心思放在如何让孩子过的开心上么?”

“太尉,太后对小官家照顾的可是很用心的。”张世杰忍不住为杨太后争辩两句,“何况…………何况太后对太尉不放心,却也没敢在小官家面前说太尉一句坏话。”

赵嘉仁笑道:“这大概是你教给杨太后的吧。此事倒是让我很讶异,杨太后还知道点进退。哦,对了。若是小官家禅让,我其实觉得若是杨太后愿意,张统领不妨就娶了她吧。”

张世杰万万没想到赵嘉仁竟然冒出这么一句,他登时就闹了个大红脸,整个人呆在原地。娶太后,即便是在武力决定一切的蒙古也是难以想象的。张世杰的地位距离王爷还差得远呢!

就在张世杰浮想联翩之时,他们已经到了后面。张世杰就见到小官家脸红红的,虽然已经困的眼皮打架,却还奋力想和一个和他年纪差不多的小姑娘在玩挑线绳。见到张世杰进来,小官家迷迷瞪瞪地说道:“张统领,你来啦。”

张世杰本来拉着小官家的手在走,看着小官家走路都有点歪歪斜斜的,他只能抱起他,就在片刻后,小官家已经睡着了。

到了晚上赵嘉仁睡觉之时,秦玉贞对赵嘉仁说道:“那孩子……好弱。”

赵嘉仁知道秦玉贞指的是什么,他带小官家出来玩,就忍不住对小官家做了点测试。测试结果让赵嘉仁很讶异,因为缺乏运动,小官家身体很弱。弱的还不止身体,杨太后并没有能力对小孩子进行教育,加上大宋本来就没有科学体系,小官家到了七岁还没能建立起各种基本理念。至于智力水平,小官家到没有明显缺陷,却也没有明显的天份。

这就是大宋此时正常的文化水平。虽然赵嘉仁不敢100%保证他家的教育就真的更好,但是事实证明21世纪的中国的确有13世纪大宋根本无法企及的生产力。

小官家很弱,弱到连赵嘉仁的妻子秦玉贞都看不过去,忍不住说两句。秦玉贞是正牌进士家族出身的姑娘,从小就接受人情世故的教育,所以她很少讲别人的坏话。不是因为她谨慎,而是因为她傲慢。也就是皇帝这个身份才让真正让秦玉贞觉得必须仰视。

秦玉贞用手臂搂住赵嘉仁,在他耳边用极低的声音问道:“三郎,你会干出点检作天子的事情么?”

虽然秦玉贞的声音很低很低,但是赵嘉仁能感觉到紧靠在自己身边的妻子快速的心跳。他笑道:“我才不会去做那么没品的事情。”

此言一出,赵嘉仁感觉秦玉贞的身体登时僵硬了许多。然后赵嘉仁继续说道:“但我会做天子。”

秦玉贞长长吁了口气,她的手臂抱住了赵嘉仁的腰,身体整个都放松下来。然后她接着低声问道:“却不知这里面有何区别。”

翻了个身,正面向上躺着,慢悠悠地说道:“点检作天子。那是为了当天子去做事。而我要当天子,那是因为很多对华夏有利,对华夏万民有利的事情,必须得我当了天子之后才能做。为了这个目的,我才要当天子!”

秦玉贞也调整了一下睡姿,头枕在赵嘉仁的肩头上,“三郎,若是别人这么讲,我大概是不信的。不过你既然已经救了大宋,救了华夏。你这么讲,我便信。”

赵嘉仁本想说,若是别人相信就好,但他还是没说出口。读过那么多历史,赵嘉仁曾经非常奇怪,为何那些曾经拯救过数亿人,推动社会向前迈出巨大进步的领袖们却被污蔑成最大的杀人者。等赵嘉仁自己做事之后,他才感觉有些明白过来。那些领袖们所图的是做事,而普通人看到的则是那些人获得的崇高地位。

在普通人看来,那些崇高地位是如此神圣,如果普通人坐上这个位置,被‘神圣的权力’加持,他们一定可以比那些领袖干的更好。

所以让人民理解到领袖的伟大,大概有两种办法,一种是领袖死后,人民吃了二茬苦,受了二茬罪。然后才明白他们曾经痛恨的世界并非是现实中最糟糕的存在。另一种是如同赵嘉仁这样,通过学习和实践提升了自己视野的深度与广度,能够看到更接近事实的真相。

但不管哪一种,领袖活着时候所讲的话大概是没办法让人民认识到这里。因为人民看到的只是那个‘神圣的地位’。所以赵嘉仁发现除了闭嘴之外,他真的没有别的选择。

赵太尉带小官家出来玩的事情一度震动了临安官场,但是官场的风变幻不停,此事并没有后续,于是大家只是对此事留下了各种印象,然后就将其抛诸脑后。

临安大规模审判很热闹。如果这帮人能够早些审判结束,就可以在元旦前有个结果。同样热闹的则是出口产业,特别是刺绣产业。大宋的船队此时已经驶入红海,随着与埃及贸易线路的开辟,大宋差不多已经让整个印度洋有购买力的地区都可以与大宋做生意。

单纯的丝绸品价格已经被卖崩了。刺绣这种更具备技术含量的商品价格开始上升。大宋会素描,会构图的美术专业毕业生成了这一波行情里头最大的获利者。只要肯吃苦到海外的,一旦绘出与客户认同的图样,收益就绝不小。

会景泰蓝加工的也大赚,硝石在西方被称为‘中国雪’,景泰蓝则被称为‘中国珠宝’。不管是信十字的还是信真神的,都对这种拥有炫丽色泽以及精美复杂花纹的装饰品着迷。

有这样的需求,农业学校里面有关桑蚕的专业,手工技校里面美术、刺绣、景泰蓝专业都爆满。大家都认为,从学校出来的比那些学徒出来的更有技术。

这些改变的直接影响就是临安手工业从业者数量暴增,尽管临安人口到现在还没恢复到临安总投降之前的水平,手工业从业者的数量已经是临安人口鼎盛之时的一倍半。这帮人的居住就成了大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赶紧修建新城区。

从共和四年十二月,临安府国土局正式挂牌开工,从军队里面先索要一批有经验的测量人员充实人数。抓紧开工。和这帮人一起来的还有各个部队统计出来的被蒙古掳走的亲属列表。最后统计得出,被俘人员总数有三万三千多人。大宋这边就将这三万多人的名册送到了大都,要宋公明正式与大元谈判人员交换。

谈判直到正月十五之后才开始。负责谈判的不再是孛儿只斤·郝仁万户,他继续忙于建立府兵的事务,实在是走不开。所以大元谈判代表就由廉希宪担当。

听了大宋的要求之后,廉希宪用力摆手,当即表态,“我们哪里有那么多人去挑俘虏。这个真的爱莫能助。”

“那你们想怎么办?”宋公明问。

“我们想买你们的火枪,便用火枪换人。一杆火枪换一个人。”

“一杆火绳枪换十个人!”

双方开出的价格立刻相差了十倍。两边开始讨价还价,宋公明是丝毫不让。大宋的火枪质量肯定比大元火枪好很多,因为火枪的枪管薄且坚固。即便是采用了双层枪管技术,出厂的价格也只有大元市面上同样重量熟铁块的五分之一。

大元加工出来的火枪再算了工匠的花费,价格大概是大宋火枪的十几倍。所以宋公明敢要价,之前的讨论中,有人觉得二十人换一杆火枪也是能喊价的。不过宋公明觉得此事只要讨价还价,就会让大元觉得可以啥价。不妨一口咬死到一杆火绳枪换十个人的价钱。

见宋公明如此顽固,性子本来就急躁的廉希宪换了个话题,“你们那种新式火枪怎么换人?”

等到了这个话题,宋公明傲然说道:“新式火枪不换,只买。一支一千两白银。”

第005章 交换俘虏(五)

轻巧的四轮马车在一处官衙门口停下,京兆尹廉希宪从公家提供的马车中出来,抬头看上面的匾额,写着行蒙古语,翻译成汉语的就是‘火器局’。

京兆尹前来,火器局的负责人急忙迎出来。没等客套,就听廉希宪说道:“我此次来就是想看看大元最好的火枪,还有宋国的火枪。”

负责人看着廉希宪阴沉的表情,谨慎地问道:“廉京兆,却不知道你看这两物有何意?”

廉希宪怒道:“宋国使者狮子大开口,看他有恃无恐的模样,我倒是想看看宋国的火枪好在哪里。”

得知了这么一个挺合理的理由,火器局负责人也不敢推托。急忙派人先去将蒙古造的火枪与大宋火枪各取三支,接着请廉希宪到旁边的试射场等候。

试射场是个大院子,里面有好多靶子以及残破的土墙。此时还没到二月,里面冷飕飕的。廉希宪因为气愤,倒是没有在乎这边的温度。没太久,就有军卒扛着、抱着一些家伙过来。把这些东西在廉希宪面前的土台上放下,负责火枪的人打开麻包,指着里面的东西对廉希宪说道:“京兆请看。”

廉希宪左看右看,眼睛都瞪大了。就见左边的三支步枪造型修长,枪管看着颇细。拿起来觉得大概就是十斤左右,虽然沉甸甸的,却不至于难于操作。不用火器局的官员开口,廉希宪就能判断出这种火枪必然是宋国制造的。

宋国的东西素来巧耐用,就如廉希宪乘坐的朝廷配发的四轮马车,完全是模仿孛儿只斤·郝仁万户乘坐的那辆缴获的战利品。车身的木头部分是100%大元制造,水平相当高。而玻璃、车轮、车架、珐琅装饰品都是从宋国进口。大元也尝试仿制,始终无法成功。

在廉希宪右手边的大元制造火枪,就是这种无法成功而被迫仿制的典型案例。同样的外形,同样的结构,大元火枪的枪管比宋国火枪粗了好几圈。因为枪管变粗,下面的枪托也不得不加粗加大。宋国生产的如果能叫做火枪,大元产的大概能叫做‘火桩’吧。

拎起一杆大元火枪,廉希宪觉得有二十斤,拿起来沉重的很。拿起之后左右看了一阵,才开始有点习惯这个重量。放下大元火枪,再拿起宋国火枪,廉希宪觉得宋国火枪此时简直轻的没有重量。

廉希宪并非武官,对火器没有什么概念,不过他对外头的马车有概念。不管是蒙古大车或者是汉地的马车,都能用傻大黑粗来形容。因为结构是木质,就必须通过加大加粗来保证坚固耐用。

宋国马车结构是钢质,木头只是来做车厢,整个车辆就显得纤细无比。因为纤细,所以自重就轻。因为自重轻,所以一匹蒙古马拉起马车跑的飞快。若是两匹蒙古马拉车,甚至可以奔行。

廉希宪还曾经因为不服气,觉得宋国很薄的车厢保温不好。这也是大元唯一能够与宋国比较的工艺了。等拿到朝廷配发的马车之后,廉希宪发现宋国用内衬隔热层,以及脚下增加小炭炉的方式,非常有效的解决了保温取暖的问题。因为小炭炉设计在车厢外,车厢内还感觉不到烟火气。热量很自然从脚下的一种从未见过的麻布垫子下传出来,把脚烤的热乎乎的非常舒服。

想到大元货与宋国货之间如此巨大的差距,廉希宪心中勃然冒出一股怒意。他放下火枪,把莫名其妙的火器局官员丢在身后,一言不发离开了火器局。

首节 上一节 296/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