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281节

之后大汗针对宋军数量不多的骑兵进行攻击,宋军骑兵只在视野广阔的丘陵以及平原上的出没,见到情况不对立刻跑路。让蒙古军无法敲掉宋军的侦查境界线。所以蒙古大汗感觉很失望。在土坡上用望远镜眺望,可以看到隐隐的一些兵站位于滑县南边,那里是宋军的大营。之前与宋军的步兵战远离那些兵站,忽必烈大汗完全没兴趣让自己的军队冲击那些工事。

在兵站后方几里地之外是一个取土厂。在取土场里面,不少穿着蒙古军军服的俘虏正在劳动。监工大声呼喝着:“靠右走!靠右走!沿着线靠右走!”

由蒙古军俘虏组成的挖土队伍还维持着秩序,虽然每个人都累的嘘嘘带喘,至少他们还听话的这么做。监工,警卫都有火枪。每次看到火枪,身为俘虏的宋铁牛就觉得一阵不适。他和这些蒙古军袍泽们一起与宋军战斗过,大家都竭尽全力,却还是被宋军的火枪打败了。密如飞蝗的射击将蒙古军成片成片打倒,惨叫声至今还萦绕在宋铁牛的耳边。

迈动麻木的双腿,宋铁牛和同组的袍泽终于把一大筐土抬上高高的土坡。在这个地方有桌子,那些负责看守的人每次看了倒出来的土,就会给宋铁牛一张条子。

“你有多少条子了?”看守这次给了宋铁牛一张条子后问道。

“俺也不知道。”宋铁牛老实地答道。如果是在蒙古军里头上头的老爷这么说话,那就是索要东西。现在宋铁牛口袋里还有些银钱,这帮老爷们并没有对宋铁牛投身。

“拿出来数数,若是够数了,便放你们走。”看守说道。

宋铁牛从怀里掏出一大票湿漉漉的纸片和纸条,他在五月的骄阳下已经挖了十天,衣服干了湿,湿了干。那帮看守把纸条兑换成纸片,数了之后笑道:“这位兄弟,再挖四筐土,你就干够啦。可以回去啦。”

“回哪里?”宋铁牛一时没能理解。

看守答道:“当然是回家,我们说过,你们干够这么多活,就放人。”

“老爷。俺是保定人,家离这里好远啦。没吃没喝,怎么回家?”宋铁牛可怜巴巴地答道。

看守指了指北边,“往北去没多远是蒙古军大营,我们给你吃喝,你前去蒙古军大营就好。”

也不知道看守说的是真是假,至少看守说宋铁牛还差四筐土,和他一起抬土的袍泽差六筐。两人觉得宋军定然不安好心,却也想出宋军诓骗他们的理由。于是两人约定赶紧再挖六筐土,便一起走。走下土坡,宋铁牛突然想起,“我们一起再挖五筐不就好了。我给你一张条子,你就够六根啦。”

袍泽想了好一阵,又掰着指头算了好一阵。突然恍然大悟,他连声说道:“对对对!你给我一根,我就凑够六根啦。”

知道可以少抬一筐土,两人都觉得占了便宜。便赶紧干了起来,刚把土装满,就听到不远处有人惊叫,“这里埋了个石头人!”

“看什么看,干活去!”看守已经不耐烦的喝骂起来。

宋铁牛他们急着完工就没去凑热闹。可这十天的辛苦也快耗尽两人体力,即便因为有了目标而兴奋起来。不过抬到最后一筐,他们还是累的到了坡边就坐在地上喘气。居高临下看过去,方才那地方聚集的人越来越多,还搭起了架子。等两人歇过来,艰难的抬上去最后一筐土。在高坡上看下去,就见从地下挖出来一个比真人还大不少的石头人。石人上都是土,具体啥样子也看不清楚。

宋军没有刁难宋铁牛,把他和他袍泽身上所有纸片纸条都给收了,又给他们一张新的印了字的纸片,就有人带他们离开。在远离挖土场的地方,就见宋军正在修建营垒,那些土应该都是从土场取来的。这里的空地上已经有不少蒙古军俘虏聚集,从表情上看,蒙古军神色都很兴奋,也都很小心。

宋铁牛他们进来之后被带去给了饭食。馍馍、咸菜、粥,两位狼吞虎咽的就吃了起来。没多久后面又来了几人,宋铁牛已经吃完了这数量不多的饭食,就和他们搭讪起来,“兄弟,你们也是干完了活的?”

“这两位哥哥也是么?”后面两人问。

宋铁牛叹口气,低声答道:“虽然人家说要放了我们,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要放。”

“要是不真放,那不就该把我们留在那边继续挖土么?”后来的两人看着很有信心。

等着两位也狼吞虎咽的吃完饭,就有宋军把他们召集起来带出营地。往北走了一段,宋军继续指着北边,说道:“顺着这条路继续向北,最多半天就能到蒙古大营,你们路上小心。”说完,宋军扭头便走,把一众蒙古军俘虏丢在外面了。

四顾之下,宋铁牛看着宋军远去的背影,疑惑地问道:“难倒这就把我们放了?”

和宋铁牛一组的袍泽却没说话,只是拉了拉宋铁牛,就开始向北走。宋铁牛也没多话,跟着就走。果然如同宋军所言,走出去十几里地,就看到有骑兵打着蒙古军旗帜而来,一见到宋铁牛等穿着破破烂烂的蒙古军军服的人们,他们上前拦住问道:“你等可是汴梁守军?”

失陷宋军手中一个多月,本以为自己死定了。此时看到蒙古军,知道自己逃出生天,宋铁牛激动的泪流满面,他哽咽着答道:“俺们就是汴梁守军。”

忽必烈大汗对宋军连续几天释放俘虏有些不解。诚然,这帮俘虏已经在挖土中被消耗的精疲力竭,而且他们也没有武器装备,短期内已经是毫无用处的废物。但这怎么看都不是宋军释放俘虏的理由。

经过阿里海牙等人的分析判断,蒙古大汗忽必烈做出了判断,宋军这是想用俘虏来动摇蒙古军的军心。让蒙古军看到俘虏的可怜模样,会让蒙古军生出对宋军的恐惧。对于宋军的奸计,忽必烈下令,“等阿术带兵赶来,我等就留下一部分兵马牵制宋军,大队从上游渡河,夺回汴梁!”

机动作战这才是蒙古的战术,当年蒙古为了能够不去进攻宋军那些守备严密的四川城市,甚至大迂回到了大理国,拿下大理之后从云南对宋国腹地发动进攻。黄河虽然讨厌,却还不至于能够完全阻拦蒙古军的攻势。若是肯跑的更远些,蒙古军还能到洛阳。在那边船只众多,渡河就更加轻松了。阿术元帅已经派人送信,按照使者带来的位置判断,阿术元帅只要六七天就能抵达这里。

宋军还在不断的释放蒙古军俘虏,最后一批俘虏带回来的消息就变得非常神叨,他们说在地里挖出一个独眼石人,石人背后还刻了字,“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第121章 大河向东流(七)

赵嘉仁曾经听过一个20世纪的笑话。某个旅行团到黄河边,其中一位中年人情绪饱满中气十足的对着黄河喊道:“啊!黄河!”

听了这嗓子,旅行团里面的其他人都惊了。大家没想到小小的旅行团居然还有位诗人。众人屏息凝神等着诗人说出惊天动地的下一句。中年人酝酿少许时间,继续喊道:“你他妈怎么这么黄!”

站在黄河边,赵太尉并没有说什么。眼前的这条黄河与他印象中21世纪的黄河完全不同,21世纪的那条黄河仿佛是流动的泥浆,现在这条黄河只是水比较浑浊而已。

虽然赵嘉仁不说话,他沉默的样子让周围的人生出种种联想。有人已经凑上来说道:“太尉,你在担心此事可否成功么?”

扭头看了这位参谋一眼,赵嘉仁本想发火,却忍住了。他转头对跟在身边的一众军人说道:“你们相信科学么?”

军人们面面相觑,过了一阵,李云答道:“太尉要我们相信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

“呵呵。那么我现在就告诉你们,我自己坚定的相信科学。我要你们学科学,用科学,懂科学。要求你们的子孙后代不论男女都要学科学,用科学,懂科学。”赵嘉仁语气很强硬。因为他从小的时候见到的各种宣传都是要求相信科学,所以他自然而然的就有了这样的思维理念。

这些基本世界观靠的是潜移默化。到了21世纪,还有真神教的博士用博士论文证明‘大地是平的’,因为真神教的经文里面就是这么说的。到了21世纪,卫星天天绕着地球转,还有人这么瞎搞,单纯用哗众取宠已经无法当做此事的解释。

“另外,我在想的事情其实不是此事的成败。按照科学执行的话就没啥成败。我现在想的是环保的问题。同志们,我要告诉你们,只要我还在当政,只要学社还在,环保就是永远要提及的内容。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我们要建立起这种概念。要让军人、官员、学社成员、人民都有这个概念。只有这样,大家才是少吃亏,少受罪,少走弯路。”

即便这帮军人表情发懵,赵嘉仁依旧态度强硬的讲述着他的想法。身为大宋太尉,赵嘉仁当然有权采取如此强硬的态度。

军人没怎么听过环保问题,却见赵太尉这么强硬,李云忍不住问道:“太尉可否给讲几句?”

“你们以前没到过黄河,看的书里面也提的不多。其实黄河水非常浑浊,看着跟泥浆一样。”赵嘉仁讲道。

李云他们这些天一直在黄河边,觉得河水比较浑浊,却距离泥浆有很大距离。第十一师的参谋问道:“太尉,却不知现在的黄河为何没有你说的那么浑浊。”

“造成黄河浑浊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疯狂砍伐树木,猛烈开垦农田,彻底破坏了原本关中的自然环境,造成了无可挽回的水土破坏。现在黄河不浑浊,是因为蒙古把关中杀的十不存一。人类活动减少,这种破坏也就弱了。”赵嘉仁介绍着发生了什么。说完之后,他转过头,冷冷地说道:“不过我讲这些可不是要夸赞蒙古人杀人杀得好!你们万万不要弄错了!”

听到关中人口十不存一的话,军人也都悚然。这些年的军队建设里面,赵太尉在军中搞了各种宣传活动,其中就是让很多亲历者讲述情况。蒙古人攻破成都,将百姓以五十人一组屠杀,尸体堆积如山,太府卿朱禩孙当时还是当地一个小官吏,他藏匿于一堆尸体里才侥幸躲过一劫。朱禩孙讲起他躲在尸体堆里,淋淋的鲜血涌入口中,为了活命,他一动都不敢动。说到这里,朱禩孙情难自己嚎啕大哭,让军人们也为之扼腕。

蒙古军从成都撤退之后,宋将贺靖回到千疮百孔的成都,在城中收录骸骨一百四十万具,城外更是尸横遍野,难以计数。这些血淋淋的数字提醒着蒙古军的残暴。

“太尉,我等绝不会饶恕这些禽兽。”学社成员陈再兴大声说道。

“绝不放过这些禽兽!”军人们跟着大声喊道。

“那就得看诸位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如何。我们去破口处看看。”说完,赵嘉仁率先离开黄河边。从黄河边向走北不太远,一条长长的沟渠向东北方向而去。那帮蒙古军俘虏们在修这条沟渠的北段的时候起了了不少作用,靠近黄河边的这段就是宋军指战员们挖掘出来的。

见到赵太尉带着指挥员们前来,测量负责工作董如海声音有些颤抖地说道:“太尉,我们已经再测了数次,现在的这条旧河道的深度比现在的黄河要低,在掘开河道之后若是再能堵住黄河现在的河道,就可以让黄河改道!”

测量部门跟着赵太尉搞经纬度测量的,是最早系统性接受科学教育的部门。在现在大宋的人群中,他们是最被潜移默化的一群。然而赵嘉仁的想象力依旧全然超越了这些人思维的极限,掘开黄河已经是令人震惊,然而中国历史上并非没有人干过。一百年前的杜充就干了,导致黄河南下夺淮。然而堵住黄河南下的河道,逼黄河河道北北迁,历史上也就是千年前的汉代这么干过。

赵嘉仁抵达汴梁之前反复考虑过,他觉得和蒙古来一场战争其实没多大意义。蒙古人只要吃了亏,就不会和大宋的步兵硬碰硬。想让蒙古感受到大宋的力量,最好的办法就是让黄河改道。一旦黄河改道,大宋就可以把战线向北推移几百里,占有大部分河南与山东。以黄河为界与蒙古和谈,蒙古应该会答应。

一个多月来,宋军进行大量测量工作之后找到了落差最大的‘新河道’,其实就是某条旧河道。看着测量人员的紧张表情,赵嘉仁笑道:“不用担心,若是失败了,责任我扛起。你们只要尽力了,我便不会怪你们。”

首节 上一节 281/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