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275节

刘均反复看了好几遍这份文件,他也把文件给乌里不花赤看了。乌里不花赤也算是蒙古人中读汉人书很多的一个,他读完了文件之后也看不出什么陷阱。然而正因为如此,乌里不花赤心里面很虚。如此光明正大的做法反倒看着含有巨大的危险。所以乌里不花赤对礼部尚书陈庆年说道:“便让我们先谈谈。”

“旁边就有屋子,若是二位想去外面,那就到后花园。”陈庆年从容答道。

蒙古这边最后选择了去后花园,有他们的侍卫在门口附近挡住大宋人员。接着两人就进行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内容当然是送过这边到底有什么样的陷阱。可不管两人怎么考虑,都找不出问题所在,于是两人心中的邪火越来越旺盛。

乌里不花赤恶狠狠地说道:“给老子一把刀,老子就杀光这些满肚子鬼主意的南蛮!”

听了这嘴炮,刘均冷笑一声,就准备嘲讽乌里不花赤只会说说。然而下一瞬,刘均觉得心中透亮了,他有些迟疑地问道:“你是不是担心我们打败仗?”

“你胡说什么!”乌里不花赤怒道。他不仅发怒的说话,更怒不可遏的盯着刘均。

刘均倒也坦然的面对乌里不花赤的愤怒目光,他继续说道:“若是我们觉得胜券在握,那就该是我们写这样的文书给宋国。既然我们如此担心,想来是因为我们担心打不赢,所以想竭尽全力不让我们吃亏吧。”

听了这话,乌里不花赤的怒意登时消散了八分,剩下的两分也化为虚张声势的外表。

然而乌里不花赤毕竟是蒙古人,蒙古人是不忌讳说打败仗的。思索了一阵后,他问道:“大汗是确定要打么?”

“是!”刘均率直地答道。

“那就签了!”乌里不花赤也做了果断的抉择。

宣战文件一式两份,双方都签字盖章。在共和四年四月初三下午五点十二分,大宋与大元正式终止停战状态,进入了交战状态。

第二天出版的《大宋日报》头版就是宣告战争爆发。比其他地区先读到新闻的临安普通人都傻了眼,临安还没和平,怎么就突然又爆发战争了呢。

而此时,刘景文的儿子,大宋第十一师的一名普通上等兵兼文化委员刘宠和战友一起背起行囊,乘船出发。

“刘委员,咱们是不是要去打襄阳。”战友们一边让刘宠在他们背后贴上字,一边问。

刘宠在调整文字位置的同时答道:“襄阳在咱们上游,若是去襄阳,我们就要逆流而上。你背上这四个字就是逆流而上。”

说完,刘宠让另外一名战友转过身,他指着这名战友背上的字说道:“这两个字是安徽,咱们要顺长江而下,直奔安徽。来,同志们,跟着我念,安徽!”

“安徽!”大家跟着刘委员一起念起来。

根据大家的声音,刘宠讲述道:“安徽!安是一声,徽是一声。再来一次,安……徽……”

“安……徽……”大家跟着学发音。

又读了好几遍,刘宠接着说道:“这个安字是上下结构,上面一个宝盖头,下面是个女字。而徽则是左中右结构,左边是双立人,中间是……”

不仅是刘宠这条船,整个军队里面都在趁着这个时间教学。从第四师到第十八师,十五个师都在进行各种军事教育。依照学以致用的模式,每个部队行军的时候都要先学习他们经过的省份、地区、行军手段、行军中要使用到的各种名词。当这些学完之后,还要进行简单的造句。

这些教学目就是要让交流变得非常清楚。刘宠不知道别人教的如何,他自己反正是很有热情。因为刘宠能够理解这种做法的目的,大家经常为了行动说的罗里吧嗦,真的学会这样的内容,大家就可以变得很容易交流。刘宠也能被少问很多东西。

船队离开九江口,顺流而下。顺水行舟很快,不过必须说明的是,这个速度并没有信鸽快。清晨时分,临安就放飞了前往河南最前线许昌的信鸽。当天,放飞的十羽信鸽中就有四羽抵达目的地。其中三羽带的信桶没有掉落,带来的内容都一样,对汴梁发动进攻。

“明日一早就出发!”此时集结在许昌的两个师由第四师师长李云统一指挥,李云对一众人员命道:“第四师打头阵!”

在上升期的军队都是如此干练,大家也不废话,听了之后就去各自安排。第二天一早,第四师就直奔前方而去。从许昌到汴梁有200里,第四师每天行军六十里。只用了三天时间就逼近到距离汴梁只有二十几里的地方。

汴梁守军是晚上听从外面来的旅人才知道宋军竟然逼近到如此地步,守军的蒙古万户猛力花赤与刘埏万户都有些震惊。猛力花赤万户倒是没有害怕,他问刘埏万户,“你觉得宋军会有多少兵马前来?”

“两万。”刘埏万户果断答道。宋军虽然号称强大,却还是人类。之前打听到的消息中,在许昌的宋军有两万,最近并没有听到有新调动的消息,那么就按照宋军倾巢而出来计算,前来的宋军也就是两万。

“那岂不是说,我等可以分兵了么?”猛力花赤万户笑道。

刘埏用力点点头,“自当如此!还请万户前去截断宋军后路,由我来守城!”刘埏万户是刘整的次子,是现在作为蒙古使者的刘均的哥哥。他虽然不知道老爹被腌制的脑袋正挂在临安城门外,却早就知道他老爹是被宋军公开处决的。所以万户对于宋军的愤恨极为强烈。

第二天,猛力花赤万户就带领了五千骑兵出城而去。马匹在大地上奔驰,发出隆隆的声音。让蒙古万户猛力花赤血管中的热血沸腾。忽必烈大汗将河南当做一个放牧地,当地的马匹很多,足够让五千骑兵每人都有两匹马。这倒不是万户显摆,而是河南的温度比蒙古高许多,蒙古马虽然耐苦寒,却不太乃热。当年进攻大理,蒙古马匹死了十万计。为了让马匹体温不要过高,两匹马换乘就是个很好的办法。

到了中午时分,猛力花赤万户觉得自己已经行军出去四五十里,稍加休息之后就开始采取包抄路线。到了下午,前面的探马已经疾驰而来,在万户面前停下后,探马喊道:“报!万户,前面出事了……”

半个多小时之后,万户带着骑兵赶到出事的地方,一看局面,万户就皱起了眉头。就建在路边,竟然有一个简单的城寨。蒙古军正在围攻城寨,而城寨内则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第113章 头如雨(十)

“班长,能看到蒙古人么?”望台上的信号兵们在望远镜旁边急切的询问正在调整望远镜的班长张颂雅。

“瞎吵吵什么!闭嘴!”这位名字貌似与诗经有关的张班长开口就有点‘风雅颂’中‘风’的派头。配合那一脸焦虑的模样,有马上就要颂唱《硕鼠》的狠劲。

不过班长毕竟是班长,若是只懂得发狠的话自然爬不上来,他收起了恼怒,大声说道:“你们把望台上的芦苇席钉好!”

有了明确的指示,这帮侦察兵们倒也干的飞快。这种望台是标准结构,最上面是遮阳的顶棚。当张班长与望远镜完全处于阴凉之下时,他也调好了望远镜。在望远镜中虽然还看不到蒙古人马,然而南边三十里外的兵站大概模样以及兵站中升起的三道烟却看得非常清楚。那是遭到袭击的时候放出的烟雾。

把望远镜让给急着看的士兵,张班长叹道:“蒙古人出动了。”

此战之前宋军已经料到会遇到蒙古骑兵们的骚扰,自然采取了针对性的应对。蒙古人攻打的那座兵站已经是完成了的,张班长所在的兵站还正在修建。居高临下的看去,指战员们挖土,把草绳编成的袋子装满。这些袋子一个个整齐垒起来,就成了兵站的众多墙体。取土的地方是早就规划好的,挖出来的长坑正好当做兵站外的壕沟。

壕沟外面又埋设拒马,壕沟内土墙也分两层,都是带射击孔的墙壁。兵站内除了瞭望台,还有高高的旗杆,以及垒起来的炮台。驻扎进四个步兵连和一个炮兵连,寻常的三五千敌军短时间内根本攻不破这样的防御体系。

以光线在空气里面的传播速度,猛力花赤万户进攻兵站开始后的十分钟内,几十里外的第四师师长李云就知道了消息。半个小时内,旗语就将更复杂的信息传来。五千蒙古骑兵袭击六号兵站。

许昌到汴梁之间的直线距离有两百里,道路距离有两百四十里。宋军在道路上每隔三十里设一座兵站,总共设下七座兵站。进攻六号兵站,就意味着蒙古军骑兵距离第四师有六十里。

“参谋长,我听说蒙古骑兵能一天行军上百里还能投入战斗。不过他们要是赶回汴梁城下,大概就完全失去战斗力吧。”李云问参谋长。其实他对此事也有自己的判断,却还是忍不住想说一说。

参谋长没有对李云的问题作出任何评价,他只是冷淡地答道:“能达成那样的目的,靠的是袭击没有准备的军队。我们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李云心中暗喜,参谋长只有在内心很紧张的时候才会露出这般表情,证明了李云并非唯一紧张的家伙。得到精神上的调适后,李云盯着面前的汴梁城墙,恶狠狠地说道:“那就是说,等到蒙古人赶回来的时候,我们最少已经攻上城墙啦。”

参谋长并没有回答。他也看向汴梁城墙,就见城墙前面已经垒起了十几个比城墙稍高的土台。宋军站在土台上面,乒乒乓乓的对着城墙上开枪。赵太尉当政之前,大宋军队都是各自为战。现在宋军只有赵太尉麾下一支,军中作战训练部门定期交流各种最新的战术战法。看到那些志得意满的家伙们在交流会中得意洋洋的发言,参谋长心中不爽的恨不得把他们痛打一番。真到了战争的时候,他就充分体会到学得如此之多的战术用处有好大。

每一枪,空气中都增加了一股白烟。汴梁城下已经是烟雾缭绕,视线模糊。攻城部队此时已经架起了渡过残破护城河的桥梁,把云梯运到汴梁城城墙下,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开始登城。参谋长静静的看着,他该做该说的都已经完成,此时就要看前线人员的执行能力。

地利各有不同,譬如汴梁城外是砂土地,每一铲子下去就可以铲起好多土。基于更高的效率,在城外的土台就修建的比在南方作战的更多。

宋军年轻的指挥员们有着属于宋军的思路,汴梁城头的蒙古军也有属于蒙古军的感受。譬如负责守城的刘埏万户,当他看到宋军用装土草袋快速垒起土台的时候,心中最大的感受是‘宋军都是败家子’!在这个自给自足的小农时代,打草绳也是要消耗气力的。土台明显没有重复利用价值,这么多草袋消耗的人力那是非常的大。

因为没看到宋国的机械,刘埏万户不知道宋国现在军用的物资大部分都是机械生产。打草绳的机器有二三十人负责操作,一天下来能生产几百人一天的产量。长长的草绳被直接盘成两尺粗,两尺高的圆柱,成批送到宋军军队里。用草绳与麻绳编织一次性装土袋则是宋军每个人都要掌握的基本工兵技能之一。一个小时很轻松的编好两个袋子。

除了生出对宋军的工程上‘不惜工本’的感觉,刘埏万户对此次战斗的所有感觉就只剩下绝望。宋军的战术极为简单,以败家子的模式使用草袋垒起高台。每个高台上都放上一票宋军对对面城墙上射击。当子弹如同暴风雨般吹打城头守军之时,那些守军除了躲在城墙后,已经没有别的办法。

即便知道一旦被宋军攻上城墙,蒙古军的劣势只会变得更大。刘埏万户自己还是待在城下指挥蒙古军躲起来,已经有数百勇敢的蒙古军用生命来证明暴露在宋军枪弹下只有死路一条的事实。

不仅出现在城头会被打死。万户派遣两个千人队出城攻打宋军,在空旷的野地上同样被宋军轻松击溃。要是还想有此类行动,大概就得派遣部队绕到宋军背后发动宋军意料之外的进攻。就在万户考虑战术只是,有小校几乎是连滚带爬的从甬道上跑下来,在爆豆般的枪声中,小校扯着嗓子大声禀报:“启禀万户,宋军的梯子已经架上城头啦!”

首节 上一节 275/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