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宋 第137节

确定了这位大官人的确是进士,宋军军官马上就一副完全听命令的模样。司马考忍不住觉得自己的同年赵嘉仁真心够奸诈,若是派遣赵嘉仁手下的那些民团成员带头,这位军官天然就有地位优势。局面和现在就完全相反。现在根本不用司马考说一句话,赵嘉仁的部下自然而然的就拥有战斗的主导权。司马考这个看客只需要摆出一副胜券在握的表情即可。

司马考家据说和司马光同一个祖先,也就是说他理论上是陕西人。然而司马考连长江北岸都没到过几次。现在身处北方的天空晴朗下,司马考很是担心的问,“现在不下雨么?”

让司马考担心的原因是船队完全不接近海岸,在茫茫大海上只靠对太阳、月亮与星星进行测量定位,就毫不停留的持续前进。原本该是雨一直下的梅雨季节,在北方竟然就完全不同。司马考很担心突然天空下起雨来,船队在海上迷失方向。

邓麟是此次战斗的指挥官,他笑道:“不用怕,我们的航海记录显示,这些日子海上雨很少。”

司马考学过地理学,也知道点测量学。他也知道赵嘉仁在所有的贸易据点都搞了气象站,每艘船上都要专门记载天气的记录员。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司马考还是觉得不安心。然后司马考就听到邓麟继续说道:“司马先生,明天我们就转向,要进入渤海啦。进入渤海之后,我们是见到船就击沉,若是听到炮声,你可要小心。”

“见到船就击沉?”司马考疑惑的重复一句,他没办法立刻理解这听着很给力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重复了一句之后司马考大惊,“渤海里面有很多军船么?”

“不是有很多军船,而是见到船就击沉。我等孤军深入,若是敌人调集大量船只和我们打仗,我们只有十条船。”邓麟解释着理由。

司马考的心脏开始快速跳动起来,邓麟描述的陷入重围的想象让司马考十分担心。此来之前司马考看到过渤海的模样,除了一个窄窄的海口之外,渤海完全被陆地包围。船队杀进渤海的行动,很有些自投罗网。

“就该如此!就该如此!”司马考连声说道。

虽然是这么说,实际上船队驶入渤海之后并没有见到其他船只。直到靠近直沽寨之后才出现了炮击声,司马考没敢到甲板上,他故作镇定的坐在船舱里面。然而即便如此,司马考还是觉得自己的心脏一个劲的乱跳。想板着脸,脸上的某些肌肉也有些不听话的抽搐。

就这样听着外面炮声隆隆,司马考也不知道外面到底有多少敌人。在司马考旁边坐着的是宋军统领,司马考看得出这位统领也在努力板着脸,而他四处游弋的眼神,微微驼着的背部,还有收紧的肩头让他的恐惧一览无遗。

司马考让自己看着不经意的坐直身体,放松肩膀,抬起头来。总之就是针对那位恐慌的统领而改变。为了疏解自己的心情,司马考放开自己的思维,考虑自己为何没办法如同谢玄那样装作镇定。接着一句话冒了出来,‘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此时司马考觉得深以为然,若是没机会在安全的船舱里面看到恐慌的军官,司马考大概永远都不知道该怎么表现出不害怕。如果有机会看到那些真正镇定的人,那么他也有机会学到吧。

想到这里,司马考忍不住微微点头。也许是司马考这幅深以为然的表情真的感动了宋军统领,他开口问道:“司马官人,你好像明白了些什么。”

“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孔子诚不我欺。”司马考率直地答道。这话真的发自内心,司马考以前以为这些话都是居高临下的圣人才能说出的话。现在他突然发现,只要把自己放低,这种肯向别人学习的心境自然而然的就产生。

而司马考更发现因为自己有了这样的心境,他此时也没有了嘲笑别人的冲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后半截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果卖弄的把全部话都说出来,那就太不给人面子了。

“哦……”统领明显听不懂这话,所以很敷衍的应了一声。司马考也不多话,他发觉那种扛着架子的感觉很难受,索性放松身体,只是坐直而已。既然自己没能力去打仗,那就不妨静静的等着战争的结果就好。

没见识过战争的人心中紧张,见识过战争的胡月莲则是心中佩服。这是她第一次从海上对陆地发动进攻,陆地上的蒙古军队表现出来的反应真心迅速。直沽寨在单筒望远镜里面看是个夯土建筑,在岸边的人看到有船队杀过来,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是好奇,等到船只开始无情击沉岸边船只的时候,这些人则毫不停歇的向着直沽寨逃去。以他们的速度来看,身体素质可不是一般的好。

船队开始放下小船,作为近战部队的十番队率先登陆。胡月莲看到除了有人逃出直沽寨之外,直沽寨里面居然还出来了一队军队,竟然没有如同大宋那样选择固守,而是要与前来的军队打一打。

这么正确的军事选择只是在赵嘉仁的干部们开办的军事学校里面才讲述过,而且那时候赵嘉仁是费了很大的气力搞了许多演习,才让这帮人在口头上放弃了认为遇敌之后要立刻防守的观点。胡月莲和大多数干部一样,都认为赵嘉仁虽然说的对,但是却不会真的有立刻采取对攻的军队。现实中发生的事情让胡月莲感受到她的看法也许落伍了。

敌人虽然出来迎战,却没有贸然交战。这支包括骑兵在内的部队走到距离十番队集结地有段距离的地方停下。胡月莲也没办法再看下去,她随最后一队人下到运人的小船上,没办法居高临下之后,世界登时就变成了同一水平线。

“好平坦!”胡月莲登陆之后忍不住感叹道。在大宋也不是没有平地,然而在大宋却没办法看到如此广袤的平原。极目望去,就见到遥远的地平线。

在胡月莲身边的宋飞听到了胡月莲的感叹,也忍不住叹道:“这么平,骑兵大概就很厉害了。”

扭头看了火枪队的宋飞一眼,胡月莲高声喊道:“列枪阵!”

十番队的士兵们立刻端起长枪,枪尖斜向上挑。这是已知的最适合防备骑兵的方法,骑兵冲过来的话只会撞到长枪上去。虽然十番队每个人都佩刀,然而按照赵嘉仁的规定,他们所有人都接受枪阵以及队列训练。

宋飞的火枪队则是赵嘉仁陆战部队里面唯四的兵种之一。其他的军队当中什么弓箭手,刀盾手,长枪手,刀斧手。各种针对不同用途的兵器决定了不同的类型。赵嘉仁的陆上兵种只有四个,长枪兵,火枪兵,炮兵,骑兵。

见到长枪兵已经做好了准备,宋飞大声喝道:“火枪兵,入阵。”

随着命令,火枪兵们跑入阵内。于是一个由五百人组成的战阵摆好了。

对面的蒙古军并没想到敌人这么随便一捣鼓就摆出一个大阵来。他们本来只是听说有海盗从海上来,渤海这边经常有辽东半岛上的女直海盗越海到燕地来抢掠。然而反贼李璮建立起胶莱水军之后就好几年没听说再有这样的事情。然而赶过来之后,蒙古百户才发现情报有错。前来的哪里是女直海盗,而是看着训练有素的正规军。

再看到对方的架势,蒙古百户觉得明白了什么。他对着部下们喊道:“这些一定是李璮那狗贼的手下。大家和我一起回城。”

说完之后,百户以身作则,调转马头就往回跑。他的部下自然不会逞英雄,也跟着上司拍屁股就跑。没多久,这帮人就跑远了。

看着在视野中越来越小的敌人,胡月莲与宋飞两人对视了一眼,从对方的眼中都看到了讶异。敌人的应对敏捷,行动毫不拖泥带水。不谈论他们的选择是否合理,至少这反应证明了他们并非易于之辈。

第096章 大都议事(上)

直沽寨位于后世天津市靠海的那边,此时也是建成上百年的城镇。这里地势平坦,八百里快马运输的话不要一天就能从直沽寨抵达大都。

发现自己遭到正规军进攻之后,直沽寨立刻就派出快马前去求援。第一波派出四个时辰之后又派出一波快马。骑手都知道此时事情危机,路程之上不敢有丝毫耽搁。第二天傍晚前,第一波的快马就把‘李璮越海进攻直沽寨’的消息传入大都。

大都位于现在北京市二环内,以金国中都为基础开始修建的蒙古都城。此时刚开始大兴土木的修建,蒙古大汗忽必烈从和林远征逆贼阿里不哥返回后就驻扎在此。李璮越海进攻直沽寨的消息实在是有些耸人听闻,负责中书的官员也不敢自己处置,连忙把消息连夜送进了皇宫。

王东陆此时和以前一样,趁着不值班的时候完成老师郝经布置下的功课。此时侍卫王东陆已经读完了论语,正在阅读《大学》这种晋级教程。突然就被蒙古侍卫长叫出去站岗。原本就是捏着鼻子在读《大学》的王东陆连忙扔下书,快步跟着侍卫长出去。不久之后,皇宫内人头攒动,大汗忽必烈依照他事情不过夜的习惯,召集了一众文武大臣进皇宫商议事情。

银烛台上插满了据说来自倭国的上等蜡烛。几十根蜡烛把谈事的大殿照的一片明亮。这帮蒙古与汉人大臣不仅没有闻到普通牛油大蜡的那种刺鼻烟味,反倒是闻到了一股沁人心脾的香气。忽必烈大汗很少夜间召集众臣,所以众臣中不少人忍不住都看向那些看着纤细的蜡烛。

以敏锐的眼光看到了部下的眼神,忽必烈笑道:“明日赐你等每人五十斤上等蜡烛。”

说完之后,忽必烈就看到不少手下的重臣都露出了些笑容。看得出他们对能够得到如此此美妙的蜡烛很是欢喜。

一想到购买蜡烛所用的金银铜钱,忽必烈就忍不住说道:“此物乃是倭国所产,等灭了逆贼李璮,我等就发兵倭国。等倭国称臣之后,让他们每年进贡蜡烛等物。”

蒙古大臣并不知道所谓的倭国蜡烛其实都是赵嘉仁的济州岛所产,听闻大汗忽必烈这般说法,众人忍不住欢呼道:“定要让倭国如高丽般称臣!”

忽必烈只是觉得从倭国进口的蜡烛品质极佳,按照蒙古的传统,征服了倭国之后就可以让倭国按时进贡。至于别的什么,忽必烈本人并不是很在意。看到那些大臣们对享乐的热衷,忽必烈心中不喜,目光就忍不住转到了中书省相公廉希宪身上。

廉希宪身材消瘦,腰却习惯性挺得笔直,看上去仿佛一根纤细的长枪。不久前蒙古大臣阿哈玛特在忽必烈面前说:“希宪日与妻怒宴乐尔。”

忽必烈怒道:“希宪清贫,何从宴饮!”

见到忽必烈如此维护廉希宪,阿哈玛特也觉得有些残酷,不再用言语攻击廉希宪。

而廉希宪前一段生病,医生说须用白砂糖才能治病,廉希宪的家人到处寻求白砂糖。阿哈玛特听说此事,就派人给了廉希宪二斤白砂糖。廉希宪却退回了这番赠与。廉希宪恼怒地说道:“使此物果能活人,吾终不受奸人所与求活也。”

对于这样的部下,忽必烈就亲自赏赐廉希宪白砂糖。对于部下的身体,忽必烈自然是极为重视。不过白砂糖也是从南宋进口,市场价据说是一斤白砂糖换一斤白银。想到自己的钱就这样被倭国与南宋奸商无情的掠夺,忽必烈心情就感觉不爽。

快速收拾了心情,忽必烈说道:“今日直沽寨派人前来求援,说有反贼李璮派兵攻打直沽寨。诸位卿家觉得此事是不是有些蹊跷。”

第097章 大都议事(下)

忽必烈一直觉得自己的朝堂很有活力,不管是三十多岁的廉希宪,或者六十来岁的姚枢,或者七十来岁的张柔,又或者年龄居于三十到七十之间的众臣。到了讨论事情的时候,他们都会纷纷发言,而且尽量说的言之有物。

李璮叛变之时,王文统当时是忽必烈的平章政事,乃李璮推荐给忽必烈,也受到忽必烈的信任。那时候忽必烈的朝廷里面所有人都吆喝着‘王文统当杀!’

现在得到李璮分兵越海进攻直沽寨的消息后,这帮汉人文官都沉默不语。仿佛之前遇到事情勇于发言的不是他们。就在忽必烈饶有兴趣的打量众臣反应之时,备受忽必烈器重的郝经语气沉稳的开口了,“陛下,此事当先派人去查看。直沽寨距大都不过往来也不过两天路程,当先弄清再说。”

文官郝经的观点可谓老成持重,比郝经更年老,今年已经七十来岁的老将张柔立刻跟着说道:“陛下,史天泽正领兵剿灭李璮,想来李璮并无力出兵渡海攻直沽寨。想来攻直沽寨的乃是别的军队。”

盯着七十多岁的老将张柔看了片刻,忽必烈回想起讨论如何处置王文统的时候,张柔大声吆喝着“王文统当剐!”夸张的表情,激烈的声音,那时候的张柔与现在这个沉稳持重的张柔看着好像是两个人呢。

首节 上一节 137/9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