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340节

杨太在九州军中也算是一号传奇人物,从东江镇百户成为楚云麾下的第一兵团的兵团长,光是第一兵团这个番号,那本身就是一种荣誉。更别说楚云还让杨太镇守最重要的辽东和辽南地区目前九州军的工业底子还在这里,每个月都有源源不断的火器和工业用品运往关内。

虽然西伯利亚拓荒团直接归属于军部指挥,但是因为拓荒团人数不多,所以无法和兵团级别的部队平起平坐,只是相当于独立步兵旅级别的部队。如果按照军衔的话,陈孝德目前是上校,而杨太已经是将军了。陈孝德见到杨太,都要尊他为兵团长。

“唉,这回可给你小子捡了便宜。”杨太见到陈孝德,就露出一副羡慕嫉妒恨的表情。

“怎……怎么了?”陈孝德有些慌。

“军主有令,明年开春,西伯利亚拓荒团向西部进军,与玉门关、陕北的第七兵团汇合,全力抢夺整个西伯利亚的控制权。还让我们第一兵团支援你们。”

第五百三十三章 积极备战

“全力抢夺西伯利亚平原?”陈孝德这时候大吃一惊,双眼凸出,仿佛不敢相信。

三年以来,西伯利亚拓荒团确实和沙俄的哥萨克人干了几仗,抢走了他们几个据点,将西伯利亚拓荒团东部给占领,中部也有设立据点。不过再往西,哥萨克人、沙俄农民的数量就增多了。鉴于补给线太长不容易开战,何异、陈孝德带领的西伯利亚开荒团就没有继续向西部挺进,转而将重心放在探索已经控制的区域,毕竟西伯利亚平原太大了。

“是的,这是来自京师的命令,军主的笔迹我认得出,无可违逆。”杨太说道。

对于楚云张牙舞爪的毛笔字,不怎么识字的杨太对它的印象都很深刻……

“可是西伯利亚平原太辽阔了,我们拓荒团能够作战的士兵不过一千多人。我们不是没有考虑过扩编,只是一来军部给的军饷有限,二来战线太长,出征的士兵越多我们的后勤部队就越多,消耗太大了!”陈孝德露出苦瓜脸。

西伯利亚平原贫瘠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只能走精兵路线,大规模的兵力难以在期间展开。就像是九州军的拓荒团一样,沙俄也只能派少量的哥萨克骑兵向东开拓荒原。

“军主已经考虑到这一层原因了。这次跨越万里的作战,主力是出玉门关的第七兵团,他们将会联合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两个骑兵兵团进行千里突袭。拓荒团的目标则是在开春后三个兵团联合进入西域,将沙俄的兵力吸引过到西域后,拓荒团在北边趁机抢占沙俄在南线的据点,打通辽东到西方的补给线。”杨太说道。

“如果辽东到西方的道路打通,我们的骑兵和物资岂不是可以来去自如?这确实是一个彻底控制西伯利亚的好机会。只是我们拓荒团千余人孤军深入,怕是会遭遇到沙俄主力部队的攻击。”陈孝德问道,“第一兵团能够怎么帮我们?”

“我们将会从第一兵团中挑选出一千余名耐寒的士兵临时加入拓荒团,同时我们第一兵团协助进行后勤补给。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在不增加军饷的前提下集中尽可能多的兵力西进。”杨太说道。

“那第一兵团的兵力会不会因此而紧缺?辽东和辽南是我们九州军最重要的地区,可不能出现什么差池。”陈孝德说道。

“你尽管放心,什么差池都不会有。唯一一个能够对我们造成威胁的就只有东边的高丽国,而且还是我们的盟友。再说,即使他们的军队敢攻击我们辽东,我们有军械厂在,第一时间能够武装几万人,还怕他们?”杨太不在意地说道,“你们更应该担心的应该是在这个冬天加强训练,将拓荒团打造成一支足够上战场和沙俄军队抗衡的军队。”

“是!”陈孝德见无论是身位军主的楚云,还是第一兵团兵团长杨太,都支持拓荒团,自己还能说什么,只能去征服西伯利亚的中西部,完成军主的夙愿了。

“可惜军主严令我不得混入支援你们拓荒团的千余人之中,也就是说我无缘明年开春的大规模作战了。有时候当了所谓的军团长,反而束手束脚,还不如以前当一个不大不小的中下军官刺激。”杨太见陈孝德比较谨慎,恨不得自己取代陈孝德,一路打到西方。

“兵团长您说的轻巧,就算是三千人踏上西征,也没有十足的把握打到西方。听说西洋诸国联合在一起有几十万军队,要是我们将他们惹毛了……”陈孝德说道。

“凡事有六成把握就可以做了。你先看看这是什么?”

杨太将楚云书信里面附带的一张图纸交给了陈孝德。陈孝德则是好奇地接过图纸,稍仔细一看,神情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个东西……我们可以说是有九成把握了。”

拓荒团在已经控制的西伯利亚平原区域的据点,驻扎了近千人,而总部的士兵不过数百人,更多的是后勤人员。第一兵团派来了千余人,与拓荒团总部的数百人建成了两千人的新部队。这一支将来要用于彻底征服西伯利亚平原的精锐部队,要经过一整个冬天的严格训练,在开春后再向西伯利亚平原挺进,与驻守在据点内的守军汇合。

沙俄入侵准格尔部落,彻底惊动了北方的九州军,西安城的第七兵团紧急动员进行战备训练。驻扎在襄阳、太原、成都的几个步兵兵团分派了一小部分援军前往西安城与第七兵团汇合,以缓解第七兵团兵力不足的问题。而第二炮兵兵团派出了一个精锐的炮兵旅前去西安城。

与此同时,除了第七兵团、西伯利亚拓荒团两个主力部队,漠南蒙古、漠北蒙古同样被调动起来。

蒙古部落平时为民、战时为兵,可能比普通的九州军步兵的成本还要低。九州军经过整编,有三大骑兵兵团。一个是辽东龙骑兵兵团,主要由辽东辽南的汉人和女真人组成、一个是漠南骑兵兵团,主要由察哈尔部落、鄂尔多斯部落、科尔沁部落等蒙古部落的勇士组成,还有一个是漠北骑兵兵团,主要由漠北三大部的勇士组建而成。

九州军接手管辖大草原以后,统一划分大草原上的牧场,用食盐和粮食交换战马、猎物,让征战不休的大草原重归平静,间接缓解了寒冬时候粮食紧缺的问题。

作为回报,大草原在暗中训练兵马。漠北、漠南两个骑兵兵团的兵团长接到了来自军部的命令,筹集兵马、准备粮草、训练士兵。只是他们还没有收到确切的消息,到底这次的目标是谁。

大量的物资通过马车、驴车这种原始的方式运往西安城,再通过西安城中转至凉州、玉门关一带。

而在寒冬到来以后,九州军在积极备战之时,漠西蒙古向宗主国求助的使者来到了玉门关。

五百三十四章 准格尔来使

巍峨古老的西安城墙,让来自准格尔的使者惊叹不已。

“这里是繁荣的原了啊,也只有我们吐鲁番那边的绿洲能够与之相。但论人口之多、城池之繁华,远远不及啊。”穿着厚重的皮袍的准格尔使者头领对左右的使者说道。

“是的,原人口众多,光是我们从玉门关到来这里,所见到的百姓我们整个漠西蒙古部落的数量还多,这还是原较边缘的地方,要是进入腹地,恐怕人口会更多。”

“这是连黄金家族最巅峰的时候也无法完全统治的区域,也是我们准格尔最后的希望。”

“你觉得原会出兵救援我们吗?在大明朝的时候,我们漠西卫拉特可是被视为大患之一,双方的关系一向不怎么好。算是九州军取代了大明朝,也只是他们内部权力的更替,与我们还谈不友善。”

几个准格尔部落的使节议论纷纷,在西安城的城门,有几个西安城的官员带着小吏接待他们,还有一队士兵随身,要是惹出什么乱子好第一时间将他们拿下。

“远方的客人,欢迎你们来到西安城。从你们踏入玉门关的时候,我们便收到了消息,早早在这里等你们。”陕西布政司民政官笑呵呵地对他们说道。

“承蒙原天国重视,我等不胜感激。”蒙古使者受宠若惊。

他们还不知道眼前这个人是陕西布政司的最高行政长官,轮起级别还是能够和他们准格尔部落首领平起平坐的封疆大吏,甚至连准格尔部落的全部人口加在一起都没有这位民政官管理的人口多。当然准格尔部落的首领权力自由多了,民政官还要受到其他司法、军方等部门的制约。

陕西布政司的衙门安排在西安城内,而第七兵团的总部也同样在西安城。

“这不才刚下了一场大雪,外面天寒地冻,各位随我到衙门议事。”陕西民政官摆出了一个请的姿势。

“感激不尽。”几个准格尔部落的使节见九州军的官员如此客气,盛情难却,不约而同地向民政官道谢。

陕西布政司的衙门,平日里有百官吏进进出出,商议、实施革新事宜。除了本地民政官,还有从京城派来的宣政使,涉及的革新覆盖整个陕西,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今天为了商议准格尔部落的事情,布政司衙门加派了护卫,有军方——第七兵团的士兵驻守。这让布政司衙门里面的小吏以及住在布政司衙门附近百姓都有些察觉到了似乎有什么重要的事情正在进行。

衙门外面,一队士兵背着火枪,目不转睛地站岗,几个准格尔使节路过的时候,看到士兵背着的火枪与他们准格尔使用的火枪不一样,而且看去更加精良,不由露出火热的眼光。他们准格尔部落本来是传统的由游牧民族,后来先是受到明朝早期火器的影响,后来西方沙俄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火器技术也传播过来,准格尔部落尝到火器的甜头,对火枪火炮更加依赖。他们将俘虏的哥萨克人、沙俄人、瑞典人、奥斯曼人擅长制作火器的铁匠、军械官当成了奴隶,督促他们制造火器给准格尔部落使用。现在准格尔部落也是用几千火绳枪、燧发枪的强大部落。是凭借强大的火枪队和龙骑兵,他们才能够成为了西域最强大的部落,连哈萨克部落都要被吊起来打。

因此准格尔使者对火枪很了解,看到第七兵团的士兵装备的步枪似乎他们使用的火枪要先进时,不由投来羡慕的眼光。

“你们使用的火枪是从哪里学来的制造技术?简直是完美的艺术品,如果可能的话,能否送给我们几支当成是贵重的礼物送给我们的头领。”准格尔使者厚着脸皮对陕西民政官问道。

“这是我们军队的兵器,虽然我是民政官,可没有权力做主。”陕西民政官说道。

“民政官连几支火枪都没有权力赠送给远方的客人吗?”一个使节不解地问道。

“哈哈,我们可和你们部落的贵族可以一手遮天不一样。我们这里都是有节制的,只要不在职权以内的事情,可都没有权力插手,即使是小事也不行。”陕西民政官说道。

“哦?”几个准格尔使节点了点头,若有所思。

在衙门内,陕西布政司、第七兵团的主要官员和军官齐聚。也不只有陕西布政司和第七兵团的人,还有从襄阳、成都、山西等地的客兵营级军官也在这里。布政司的官员坐在左侧,第七兵团的官员坐在右侧。

几个准格尔使节看到这样的阵势,差点吓得尿了裤子。官还好,武官都是佩刀配枪的,颇有些鸿门宴的味道。

“民政官大人,怎么衙门里有这么多位大人在等我们?我们才刚从玉门关东进不久,好像你们已经提前知道了似的?”使节头领问道。

首节 上一节 340/12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