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第179节

“陆军要停止兵戈了吗?”杨太听到自己所在的陆军部将要停止战争一段时间,不由傻眼,“那我要调往海军部,参与对南洋诸岛的行动。”

“去你丫的,别什么都想要插一脚,陆军部在这一段时间给我好好训练,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了。我希望明年的步兵更加有精神,最好能一个步兵旅当现在两个步兵旅,知道吗?”楚云不由好气。

陆军部估计有一段时间没有特别的战略目标,但是不代表没有调整。楚云从黑龙江流域的东海女真大大小小数百个部落里面挑选出一批健壮的族人,一部分编入西伯利亚拓荒团,壮大复辽军在黑龙江流域的影响力。

另外一部分组成了山地营,直属于陆军部指挥。这些大兴安岭等山脉之中的渔猎民族对山林比较熟悉,适合作为山地作战的胚子。在南洋诸岛,很多地方还是没有开荒的山林,要控制南洋地区,需要山地营配合海军陆战部队进行登陆作战。

在军部的计划中,海军舰队负责击破敌人的海上力量,海军陆战部队上岸寻求敌人的主力进行正面决战,山地营则搜寻逃入岛屿山林中的敌人的抵抗力量,彻底击溃敌人的抵抗意志。有这样三支可怕的力量握在手中,扫荡南洋地区诸岛只是时间的问题。

“山地营征募到了1746人,其中5成来自东海女真部落,3成来自海西女真部落,还有2成来自辽东、辽南。按照预定的训练计划,他们将在学会使用火器以后,将会派到琉球卫的岛屿上进行山地训练。”军部的人向楚云报告山地营的组建情况。

这支山地部队之所以不在大兴安岭进行训练,而特意派到琉球进行特训,主要是琉球群岛的气候、植被与南洋诸岛更为相似,提前熟悉那边的气候,为明年控制东海、南洋的海上航线进行准备。

“快两千人也足够了,再多一些人的话,不管是内政部还是军械局,都会进行抱怨。”楚云点点头。

现在快要入冬,这个时候就是需要为次年的行动进行各种紧张的准备,所以也并不是没有事情可做。或者要做的事情比楚云想要的还多。

翌年再次南征南洋的舰队还在不断壮大,每一个月都有船只下水试航,然后交给海军部。之前南下宫古岛时被风暴、海贼重创的一些船只则接受维修。各种弹药、物资也在生产。一些新生产的火炮则取代了一些船只上的旧式火炮,以增强海军船只的杀伤力。

不过不只是海军部在疯狂地扩军,想要成为复辽军向外扩张的急先锋。复辽军的科学院最近也在努力刷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供电局组织人员修建的第一条实用电报线已经搭建起来。这个世界上第一条实用电报路线,既不是在辽东城,也不是在辽南的金州城,而是在诞生了第一条铁路的盖州卫!

这条电报路线的既是作为实验的路线,也是为了方便铁路通讯。盖州站与铁山站之间可以通过电报协调火车运行的时间!

“军主,我们科学院和供电局合作修建的第一条电报已经搭建完毕,请求军主亲临盖州卫,接收史上第一封电报!”科学院的法拉第兴奋地来找楚云。

第二百六十三章 史上第一封电报

盖州城,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城池却接连成为实验地,先是火车,然后有电报等新事物在这里诞生。

电报路线的搭建,只有复辽军内部的人才知道,所以这次尝试接收第一封电报,并没有当时火车试车时候弄出的轰动。但是这次见证第一封电报的,是复辽军内部的军官和官员,质量比火车试车时候还要夸张。

楚云作为这个技术的开启者,当然要亲自来见证这历史上的又一重要时刻。

发报机、收报机放置在盖州站、铁山站。这次是从铁山由科学院的人向盖州站发电。这一段电报线路并不长,所以也容易建立起来。

“汉字的结构比较复杂,不可能每个汉字对应一个电码。所以我们提出了一个替代的方案,一个汉字对应一组4位数的阿拉伯数字,再将其转换成电码发出。接收到信号的电报员则对电码按照相仿的顺序进行解码。”

“当然,在铁路通讯领域,我们没有考虑加密的问题。但是在接下来建设的军用电报,我们将会采取加密技术对电报进行加密,防止别人了解电报的原理以后窃取信息。”制造发报机的原美利坚科学家莫尔斯向楚云介绍发电机的原理。

“军用电报线路确实要进行加密。”楚云点了点头。

其余的复辽军军官、官员听不大懂发报机的原理,但是他们大致知道了发报机是个什么东西。

“这有点像是隔空传物,可以不用烽火、鸽子我们就能知道百里外的消息。”

“有这么便利的东西真是能解决我们很多的苦恼啊。以后内政部进行人事调动就不用花费好几天的时间进行通知,各地有什么紧急的事情也可以第一时间向上级汇报。”

在场的一些内政官员交头接耳,都十分期待电报机的前途。接下来需要的就是静静地等待铁山站的发报机向这里发来电报。

“画师准备好,务必要如实记录这次历史性的时刻。”

几个大明画师和西洋画师被召集过来,将分别用水墨画、油画记载接收到第一封电报的重大时刻。如此重要的时刻怎么能不留下点痕迹呢。闷骚的楚云想道。这一次自己可是主角啊。

虽说现在楚云没有开启照相机技术,但是除了照片,画也是记载的一种形式,以后这几幅画肯定会价值万金吧。

桌上的沙漏在一点点流逝,画师则小心翼翼地将现场变成画布上的画面。

“嘀嘀嘀”,突然,收报机响动,收报员则专心地辨别声音,手里的毛笔在纸张上进行抄收。

电报来了!在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紧张地看着收报员的动作,不敢打搅他。

收报员承受着这么多人的目光,也有些紧张,不过还是在纸张上准确地记录下来“点”、“划”等简单但是组合起来又十分复杂的电文。

随后收报员翻阅手边的一个小册子进行译码。

“报告军主,铁山站发来电文,‘火车已经离开铁山站,载员54人’!”收报员对楚云敬了一个礼,汇报电文的内容。

哗!一群复辽军的军官和官员哗然。只需要短短一两分钟的时间进行接收、解码,就能得知几十里以外的信息!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一件事情!

“好,辛苦你了!”楚云的身子微微颤抖,也是莫明激动。

有了电报,以后传达各种命令,将会瞬间抵达目的地。而电报加火车的组合,更是能在两三日之内就能将军队调往辽东、辽南的任何一地!

“军主,我们陆军部务必要有这个电报!”陆军军官们歇斯底里,双眼贪婪。

电报的存在对于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难以想象的重大利好!兵贵神速这个词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有了电报,对于陆军意味着什么!哪怕他们从来未曾想到过世上还有这样一个东西,也能在瞬间明白他的价值!

“我提议供电局除了搭建军用电报线路、内政用电报线路,还应该设立民用电报线路。”一些被复辽军邀请过来的商人也疯狂起来,他们再一次敏锐地嗅到商机,提出更为关注的民用电报线路。

民用电报线路的商机比起军用电报线路也不遑多让。

“各位请不用着急,不论是军用的、内政用的、还是民用的电报线路,接下来一年都会在辽东、辽南进行铺设,基本完成连接主要城市的电报网。而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将形成更加密集的电报网。”楚云说道,“民用的电报线路,只要商人和居民缴纳一定的发文费用,就能进行发报。”

对于电报路线的建设楚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与铁路漫长的建设周期相比,较为简陋的电报的建设还是比较快的,主要是铺设线路,以及进行供电。

听到楚云的电报线路建设计划,不管是军方、行政官员还是商人都大为放心。这些既得利益集团都能从技术进步中获利,将会更加支持自己的电报发展计划。

楚云看各人的脸上都充满了希冀,也十分满意。

“詹天佑,你们辽东至辽南大铁路的建设如何了?”楚云瞥见同时围观的官员中还有主导“辽东辽南”大铁路的两大官员之一的詹天佑,于是心切地问道。

“勘探的工作基本已经完成,还需要制定更加详细的建设蓝图和征调人手。不过在我们勘探路线的时候,冶炼厂已经生产了大量的铁轨,只要敲定下来,建设工作将可以立即进行。”詹天佑答道。

“嗯?辽东至辽南铁路的勘探进度比预计的提前了一个月的时间吧,没有因为推进进度忽视了质量?”楚云问道。

“请军主放心,进度提前不是因为忽视质量导致的,而是熟练的技工和工程师增加,稍微可以独当一面,分摊了我们许多工作。”詹天佑说道。

“那就好。这样吧,既然辽东至辽南大铁路勘探完毕,就交由斯蒂芬森他们督建,你去负责勘察新的大铁路一条横贯大草原的铁路,从辽东城出发,一直抵达归化城,甚至是河套平原,将辽东、辽南、大草原连接起来!”

第二百六十四章 草原大铁路?

“辽东到归化城,那足足有两千五百里,是现在正打算建设的辽东大铁路的两倍距离!”詹天佑大惊失色。

“怎么样,有没有信心?这一段铁路的建设可以说十分困难。不只是冻土、草原、沼泽等地形地势的问题,还有一些人文上面的考虑。比如铁路要经过不同部落的牧场,需要派人与他们交涉,还要考虑马群、羊群等自然动物对铁路的干扰。如此种种,导致草原大铁路的建设十分艰辛。”

“不过与之相对的,也会带来我们许多好处。我们的商品可以借助火车源源不断地涌入草原,然后带回我们需要的牛羊以及副产品。我们的军队也能迅速抵达草原上的各个角落维持大草原的秩序。将来呢,草原大铁路还能向漠北、西部地区延伸。”

首节 上一节 179/120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