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传奇 第35节

“请随意,去车里继续坐着也行,外面有点冷。”

……

周围已经聚集起数十人,几乎每位员工面前,都有几个人在听他们介绍,就连劳拉小姐身边也不例外,从脸上神色来看有些紧张。

陆陆续续接到几笔意向投资,从众心理在华人身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见周围这么多人,接到宣传单后其他人也会认真看一看,直接扔掉的人骤然减少。

只要人们将宣传单带回家,有很大概率会被家人们看见,这又增加了获取到投资的概率。

一位富人投资十万美元,跟十位中产分别投资一万美元,其实是一样的,叶冬青并不认为基金只能面向富人,就目前来看,普通中产才是他重点攻克的目标群体。

淡水基金那边只留三个人负责接电话,今天的销售额将决定是否临时增加些接线员,觉得人挺多了,招手让卖相很不错,一看就像是华尔街精英的卡耐克先生去拿话筒,向潜在客户们推销那款理财产品。

演讲稿昨天已经交到卡耐克手上,叶冬青只能希望他煽动气氛的能力不是太差……

第46章 韭菜们

人们常说华尔街掌控了全球金融的命脉,事实也差不多就是如此。

这条街道上分布的数千家公司,在全球金融领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旦这里出现问题,从原先的经历来看,金融海啸往往会波及全球,造成非常大的影响。

久而久之,养成了华尔街人的傲慢性格,比起普通中低产阶级,他们更喜欢为富人、真正的富人服务。

如此一来,纽约的华人群体成为盲区,没多少人真正在意这个群体,也没人关注这帮华人存了多少钱,只凭借老印象,认为他们很穷,日子过得挺糟糕。

实际上,为了存钱让自己安心,大部分华裔群体宁愿牺牲一些享受的机会,就连街角卖水果的大妈,银行账户里可能都躺着几万、十几万美元。

美国人确实喜欢理财,这个国家拥有宽广的理财投资渠道,随便找一位中产出来,都可能清楚地表达出他们自己的理财思路,比如投资商铺、基金、股票、债券之类,又或者是委托别人帮忙打理孩子的大学信托基金等等,而不是单调枯燥地存在银行等拿利息。

公开的秘密在于,银行利率很难跑赢通货膨胀,就连国债也是如此。意味着虽然降低了损失,但其实往银行里存钱,每年还是会亏损一小部分,考虑到高危年份破产的银行比比皆是,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购买理财产品。

换个角度去想,既然银行拿着人们的存款去赚钱,那么为什么不自己去赚这笔钱呢?不得不说,韭菜们都有类似的想法,至少在被别人“收割”了之前,他们都会对前景充满信心。

美国的“韭菜们”在一次次风波后变得精明起来,知道自己没那本事,于是将资产交给更聪明的人打理,理财产品随之出现,又养活了一大批中间人们。

这个世界上最富有的人,都在不断地去建立自己的网络,为更多人提供工作和发财机会,从而让自己变得更加富有。

大多数人从小则在接受另一种教育,父母和老师会告诉他们好好学习,然后找一份工作养家糊口,叶冬青不希望这样,知道这样很难发大财。

所以,最近他忙着从别人手中“借钱”,以供未来利用这些钱,来将脑海中的记忆,转化成自己的钱。

如果有一百万美元,就算赚一倍才一百万,而假如拥有一千万美元本金,百分之十的利润已经达到一百万美元,要是将本金基数再放大到一亿美元,那只要百分之一的利润便可以实现。

考虑到这点,当前筹集本金成了头等大事,瞧见不断有人上钩,好消息接连传了过来,叶冬青为此感到开心。

即将迎来三十岁生日的卡耐克先生,穿过人群拿起话筒,开始介绍那套由叶冬青亲手编造出来的公司历史,不谈老史蒂文先生最终亏掉多少钱,只说他前几年赚到多少钱。

不算复杂的说辞,无非是现在的员工多么牛、推出的理财产品多么安全等等,听起来像是那么回事,超高定额回报率自然是重中之重,还有什么比钱更诱人。

聚集过来的人不断增加,计划中这只是第一步,等到稍微弄出点名气后,还会亲自上门,将产品推销给那帮真正有钱的华裔老板们。

人手过少,接待起来忙到团团转,叶冬青亲自处理起钱的事,在接下来半个小时中,得到三十多万美元投资款。

考虑到那帮互联网公司的成长前景,哪怕只拿到十万美金,愿意在淡水基金中存放两年,他都能保证今天举办的活动不会亏本,多出来的钱则可以帮他创造出不少利润。

老员工们觉得这样不合适,完全在小打小闹,被那层无形间的“精英身份”约束着,不过新老板亲自上阵,来到街头吆喝拉取资金,他们只能耐着性子继续干下去。如果得到资金后给这帮人抽成,多半会更加卖力些,叶冬青还在考虑是不是应该这样做。

***********************

临时请了几位学生,帮忙去其他地方分发传单,一小时二十美元报酬,他们很乐意地接受了这份活。

消息逐渐传开后,中午忙到没空吃饭,就用热狗跟三明治凑合,人数虽多,投资额度都不大,最高的一位投资者拿出五万美元,还是在叶冬青同意让他砸两次金蛋的情况下,才答应投资这么多钱。

期间警察来问了一次,劳拉小姐跟对方聊了聊,成功让对方了解到这款理财产品,要不是对方的钱已经用来买股票,当场就想投资个两三万美金,对此只能说可惜。

金额不断增加着,一直忙到晚上八点,今天总共募集到一百一十四万六千美元资金,来自于六十三位客户。

本来五点应该下班,叶冬青临时决定加班,同意给他们每人一百五十美元,这才加班到八点,多出来的三个小时里,得到十七万美金的投资款,一点儿都不亏。

当场决定投资的人数不多,另外还有两百多人留下了电话号码,这些潜在投资者处于犹豫状态,到时候打电话回访,应该可以多得到些资金。

奖品全部用光,雇佣过来的工人们将东西收拾好,明天、后天都会再过来继续。

各自回家,叶冬青开车带着劳拉小姐,前去肯德基凑合着吃快餐。

点完餐找个张桌子坐下,身心疲惫,她询问说:“客户开始多起来,今天得到的那笔钱,你准备怎么投资?”

“加上之前的资金,留下一笔用作维持公司运营,剩下的全部都买同一家公司的股票。如果不投资点产品,我很可能会被监管机构盯上,尤其是同行们,假如在网络上散播谣言,我的公司肯定会倒霉。”

叶冬青有了目标,初期阶段,买股票最省心,他盯上了亚马逊公司,每股只要十九美元二十多美分。

如果是在两个月前,只需要十四美元左右,经历过低谷期之后,最近开始呈现出攀升的迹象了,要是没记错,十多年后它会涨到两千多美元……

第47章 装鸡蛋的篮子(求收藏)

按照监管领域的法律来看,哪怕叶冬青身为公司所有者,也不能随意动用客户们的资金来用作公司运营开销。

严格意义上,淡水基金“破产”了,资不抵债的那种,毕竟还没创造出任何利润,就先被他挪走一笔钱花掉。

做足了准备,于是他选择在合同上动些手脚,使用模棱两可的词汇,将挪用变得合理起来。

实际上,在闹出乱子之前监管并不会太严格,叶冬青有权选择隐藏自己的资金动向,不然大家都知道竞争对手将钱投在哪,华尔街早就乱套了。

挪用并不可怕,到了应该还款的日期后资金链断裂,那才可怕。

永远别低估人们的贪欲,假如约定的回报率足够高,即使明知道是骗局,都敢有人往里面跳,比如那些一周回报率高达十个点、二十个点的庞氏骗局,只要撑个一两周连本带息取回来,那肯定能赚到钱,这种金融骗局模式也被称为“资金盘”。

时间回溯到上世纪初,有位叫做查尔斯·庞兹的家伙,利用虚假项目向投资者允诺三个月给予百分之四十回报,在短短七个月内成功骗到三万多名投资者,维持一年才被揭穿,这就是庞氏骗局的由来。

有人从一开始就投资,大半年后收手,足足赚到两倍左右的利润,因为从一开始就是个骗局,最终无数人亏到头破血流。

淡水基金的理财产品自然不是骗局。

之所以给予那么高的回报,是建立在叶冬青很肯定自己能连本带息一起赚回来的基础上。察觉到人手不足,当晚打电话给人力资源事务所,第二天早晨通过面试又招来五名员工,对学历没太高要求,只需要能说会道、脸皮够厚。

三女两男,样貌都算不错,等抽空培训完后,还能让他们出门拉客户,跟保险公司采用的那套方式差不多。

首节 上一节 3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