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传奇 第238节

只听见叶冬青说道:“我承认那些信用评级、估值机构,能够对我们起到很大帮助,但有谁想过万一信用评级机构不再公正客观,将会对我们的经济体系造成怎么样的伤害?这将是致命的影响。

据我所知,标准普尔最近两年新上市的CDO类别中获得AAA信用评级的占比高达百分之八十五,惠誉公司有超过百分之六十五的中间等级CDO担保债务凭证产品获得了AAA信用评级,然而次级抵押债券在金融市场中的现实表现,与他们所公布的整体信用评级并不相符,可以说事实恰好相反,次级抵押债券的市场违约率在去年第四季度高达百分之八点六,今年以来又一次上升,他们貌似正在默认过高的评级,我认为声誉机制正在失效,这些评级机构目前更在乎向发行者收费,造成了政策性垄断,而不是继续向以前一样客观”

第387章 都是胡扯!

是的。

叶冬青在为过两年即将到来的次贷危机埋伏笔,当众发表自己的看法。

将切入点选在了信用评级机构身上,直言这帮企业做得不到位,为了钱而放弃对客观真相的探索,将整个CDO市场置于危险境地当中。

现在是2005年的二月份,在前面四年多时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一大帮搞金融的商人们看见利益,毅然决然地冲了进去,并且将市场炒得越来越热。

房地产行业的次级贷款和普通贷款不同,主要针对资产和收入不够,又希望购买房产的人们,按照规定,前几年利率比较平稳,随后按照市场利率的波动而增加或减少。

人们觉得投资房产有利可图,再加上贷款方审核不够严格,已经在市场冷淡几十年的美国,又一次掀起了波地产热潮,其他领域的次贷市场同样过热,还由此衍生出更多种类的金融产品,吸引一波波金钱涌入。

可以预料到的是,随着接下来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贷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多半会引起大规模贷款违约现象。

历史惊人的相似。

这是由于市场管理机制存在缺陷,被某些人误以为有漏洞可钻,次级贷款市场的蓬勃发展并没有随着叶冬青的到来而改变,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铤而走险的商人,这很合理。

实际上。

从现如今的局势来看,次贷市场确实非常不错,危机才刚刚展露出一点苗头,比如刚刚叶冬青所说的违约率上涨、信用评级机构形同虚设。

不是没想过隔岸观火,等到时机差不多成熟时候进场捞一笔。

然而叶冬青已经不是2002年那会儿,想发财想到睡不着觉的那位一穷二白的可怜虫了,这点利益对他来说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只会让投资对冲基金的那帮有钱人、以及他自己更有钱,但对于投资了房产的广大普通人而言,一旦像前世那样出次贷危机,他们将会损失所有。

这是身为超级富豪的社会责任感作祟,另外,叶冬青也觉得再来一次经济危机,可能会冲击到他的个人利益,收益和风险并存。

既然钱已经多到这辈子都花不完,花钱的速度远远比不上赚钱的速度,他觉得没必要再通过这种事故实现盈利,将自己的快乐强加在众多普通人的痛苦上,所以才在这种公开场合出言提醒。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他拿起手边水杯时候,视线当中都是交头接耳议论起来的人群,就连老索罗斯、达里奥先生等人也都面色沉重,考虑到目前的次贷规模,如果这个行业并不如原先想象中安全,他们能预料到会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对于花钱搞评级这些事,现场绝大多数人都知道,已经不是什么秘密。

叶冬青知道自己这样说肯定会得罪那帮信用评级公司,但他并不在意,因为现在的业务往来不算多,以后也不会太多,如果这些机构下调他那些企业的评级或者估值,岂不是恰好证实了这番批评他们不够客观公正的言论,三大信用评级机构得益于滞后的政策支持,目前瓜分了百分之九十五的全球评级市场,好日子过多了,近些年来有些膨胀。

他不知道究竟能不能改变现在的局势,在危机诞生前就迅速遏制,不过肯定会尽力尝试一下,已经想到要约华府的某些人,以及证券交易委员会的现任主席谈一谈这件事。

如果运气好,他还能通过做空这些机构,以及持有过多垃圾次贷产品的公司捞一笔,商人嘛,该赚的钱怎么能放过,早上他已经和麦考德先生、吴迪先生分别联系过,估计已经在尝试着手建仓了。

事先已经进行过调查,丑闻是真的,既然被揭开了黑幕,那帮信用评级公司以及次贷市场多半会陷入泥潭,毕竟叶冬青的影响力可不小。

接下来的话题继续围绕信用评级以及次贷业务,现场人们听得相当认真,时不时有人拿手机发送消息,或是直接出去打电话,有的在抛售次贷资产,有的已经嗅出美钞味,准备尝试着做空。

对于这帮人而言,区区三千美金的门票钱没白花,叶冬青已经阐述得很详细,详细到让他们也察觉出危险的苗头

出风头绝不是件容易事,实力不够会被打脸,尤其是在触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时候。

通常而言,次级住房贷款的利率比正常贷款利率高出两到三个百分点,现场除了叶冬青以外,绝大多数基金经理人都配置了次贷资产,也有些在外围捞钱。

有人的在思考,另外也有些气到狗急跳墙,比如贝尔斯登的一位重仓次贷的经理人,这时候顾不上礼节问题了,突然站起来喊道:“全都是胡扯!信用评级没问题,次贷市场也没问题,我不知道你是从哪得出来的数据,但无论是违约率还是别的都没有那么高!”

包括叶冬青在内,人们纷纷看向这家伙,他正气呼呼地往外走,已经打算离场了。

除了他之外,全球保险巨头之一,美国友邦保险母公司美国国际的一位高管也突然离场,这家公司承保了太多次贷资产,正想着去验证是否真如同叶冬青所说,存在着信用评级注水风险。

听不听是别人的事,叶冬青胜券在握,压根没觉得丢脸,他的脸面建立在一次次成功之上,不需要别人来给他增色。

像是没事似的继续阐述完其他观点,最后总结道:“信用评级机构必须进行一次全方位的整改,并且加强监管力度,重新树立起市场信心,至于次级住房贷款,我并不觉得将一大笔钱借贷给随时可能还不上钱的人会是好事,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金融危机出现,从当前的次贷规模来看,危机已经存在了,只是什么时候爆发的问题”

说完关掉话筒,起身离场,显然不准备给别人提问的机会。

因为这次公开表态,一场“地震”已经在路上,这么短的时间里,突然有大笔订单做空穆迪、惠誉和标准普尔,好几笔空单,总规模高达三十多亿美金,还在不断增加当中

第388章 发酵

在这么多空单中,叶冬青的淡水投资集团和对冲基金部门是主力军。

他们从昨天就开始准备,就在叶冬青这位当老板的准备做一次世界经济救世主时候,尽可能借来更多三大信用评级公司的股票卖出套现,等待市场出现恐慌情绪。

如果是其他事,比如内幕交易、偷税漏税什么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就过去了,但这次某些人有点得寸进尺,比如几家为了赚钱不惜自毁声誉的信用评级公司,比如掉进钱眼里的次级贷款机构。

难道除了叶冬青之外,这里面真没人看出潜在的风险吗?

当然不是,比如提供次级住房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它们并不会傻乎乎地等着用户在漫长时间里还完贷款,而是选择将这些次级贷款合同打包,请信用评级机构给予高评级之后转卖给其他投资人,转嫁风险的同时也能从中捞一笔落袋为安。

因为不缺接盘的人,所以这些提供次级贷款业务的金融机构,不再像以前一样严格审核贷款者的资质,就连收入极不稳定的站街女郎都能在纽约买下几套房子,这样的次级贷款合同也被标注起高评级,被其他机构买走,像是癌症一样越来越大,已经到了让叶冬青觉得相当危险的地步,规模足有上万亿美元。

如果像是前世一样,最后酝酿出经济危机,罪魁祸首们依然还是富人,普通人中产却有可能失去一切,这让叶冬青认为有必要帮帮他们,也帮帮好不容易才有起色的世界经济,地位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变得不同起来,要是以前,他才懒得管这种烂事。

纽约。

人均GDP即将突破十万美金,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有十分之一总部在这,美国五百强中,更是有三分之一的企业将总部放在曼哈顿。

将近六千栋高楼大厦,挤满街道的汽车,共同构建出一幅大都市璀璨夜景。

叶冬青在这里出生,早已习惯这一切,此刻坐在车里从华尔道夫酒店门口离开。

他想说的已经说完了,再待下去也没意思,临走前让人跟那位花了五十万美金的老犹太人捎句话,只有简单的一个“Yes”,算是对纳斯达克互联网板块接下来的走势予以肯定,回答了对方之前提出的问题。

回家之前拐道去一家汉堡店,以前吃过一次,挺喜欢,2016年那会儿倒闭了,但现在还在,见多了死人“复活”,也见多了沧海桑田,两年多时间过去,他知道怎么处理这种记忆和现实脱节的感受,打包买了十多个汉堡之后分发给保镖们,就在店里吃完了才继续上路。

如果是去年,他可能会偶尔在普川大厦住住,但现在家里多了位小宝宝,看不见总是会忍不住担心

自己选择走到舆论风暴的中心,麻烦肯定有。

如果只是在研讨会上说说,不进一步跟进,多半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次贷产业链中那么多既得利益者,拧成一根绳之后实力可不弱。

既然叶冬青决定披露这种消息,当然已经想好了后招,他发表言论时候现场就有几家媒体的人,包括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都是平日里跟他关系很不错的那一类,遇到这种大新闻,多半会爆出来。

即使他们遭遇阻力也没关系,因为一位保镖已经录像,当晚就被上传到Youtube,并且联系了几家电视台的人跟进,总不会全军覆没。

首节 上一节 23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