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轨--当官记 第377节

一个人心里有事,感觉时间特别的长,呆在屋子里我和刘姨相对难受,这些天我主动承担去市场买菜的任务,有点事干便好过得多。

中午吃过饭,欢欢午睡,屋子里顿时静得凄凉、静得心慌,我叫小张把电视打开,看了一会索然无味,对刘姨道:“妈,你身体不好,到床上睡一觉吧。”

她点点头,嘱咐小张耳朵灵敏一点,欢欢醒了记得第一时间换尿片。

她颤颤巍巍进去后,我穷极无聊,便出了家,一个人慢慢沿着街道向河堤边走去,那里一直是我医治心灵创伤的地方。

由于是上班时间,我选择的河段比较偏僻,举目四望,很少见人。

长空如洗,太阳斜挂,暖洋洋的照在河面,闪着粼粼的波光。两岸的绿柳和花木,葱翠碧绿,生机盎然,赏心悦目。河道里偶尔飞来一群白鹭,轻盈的翱翔一阵,便成群结队落在岸边,啄食水里的鱼虾,忙得不亦乐乎……看着这绿水、碧树、蓝天、白鹭,心胸顿时为之一开,忍不住长长呼了一口气。

我找了一处干净的石阶坐下来,左手偶尔插进布兜,手指触着一件冰凉凉的东西,拿出来一看,是断了金线的翡翠玉观音。

我不知看了若干遍,思考了若干次,以断处的形状分析,这是郎燕在生命最后一刻做的唯一举动——扯断脖子上的金链,把翡翠玉观音抛向岸上。

她是想让我明白:最后一刻她想到的是陆川,放不下的也是陆川!

看着碧绿的观音像、断了的金丝线,我的心又是一阵抽搐的疼痛……双手蒙住已经泪水四溢的双眼,久久的缀泣着。

当我抬起头时,不到两米处赫然坐了一位钓鱼人。我擦干泪水一看,原来是熟人,原党校的付林校长。

他已经离岗,两鬓花白,很专注的守着面前的钓竿,一心一意观察浮漂的动静。

我正想开口招呼,他像是后脑长着眼睛,举手示意不要说话,果然,浮漂开始游动,有鱼儿上钩了。

他等了一会,才小心翼翼的样子收渔线,鱼拉起来活蹦乱跳,是一尾三指阔的鲫鱼。

等他把鱼取下,放进鱼篓,我下去和他打招呼。

“付校长,钓鱼技术很高啊。”

“呵呵……不行,今天刚刚开始。”他把鱼饵挂上,远远的把钓钩甩了出去。

我心里一直对他很敬佩,这老头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学识渊博,很有涵养的一位领导。

“没想到老领导还有这门爱好。”

“离岗没事,闲得慌,老付头平生不抽烟喝酒泡女人,只因囊中羞涩,只好拣这本钱小,想吃鱼又省钱的营生来干。”

“校长还是一如往昔,嬉笑怒骂皆文章,陆川受教了。”我知道他的性格,欢快活跃,每次谈话都很轻松,他退休工资近四千元,哪里存在吃鱼怕花钱的问题。

“不行咯,老了。”他叹息着看了我一眼,摇头晃脑道,“人生譬如晨露,去日无多,这是自然规律,谁也免不了的,只要一天还在喘气就活他一天的痛快。”

“校长胸襟开阔,知古今,明大道,洞悉人生百态,才有这样豁达的心态,陆川一直是十分佩服的。”

付林面露微笑,心情很好,“人家拍马屁有官做,你拍我马屁什么也得不到,我还乐得享受。”

“你老人家冤枉我了,我是百分之百出于一片真诚,一直想找个机会好好讨教,可惜杂事缠身,有心无缘。”

他点点头,突然说道:“现在心情好点了吗?”

“谢谢关心,我好多了。”

“早该这样,死者已矣,生者何堪?其实生者是自寻的苦楚,俗话说人死如灯灭,去了的人能知道什么,如果真有一个灵魂的世界,我老人家在这茫茫尘世间也算是活够了,为什么老天爷还没给我打招呼?可见,‘举头三尺有神明’,一切都是妄言。人和人有感情,一人离去另一人难过,那是正常的情感发泄,情有可原。”他看了我一眼,关心道,“陆川,凡事都有一个度,爱人是用来爱、用来思念的,不是用来悲伤的。郎燕泉下有知,看见你这样,岂不是也在和你一样伤感?暗中着急?!你忍心吗?”

“谢谢,我只是睹物思人,情不自禁罢了。”

我们说着,又一条鱼上钩了,还是三指阔的鲫鱼。

看他钓鱼自得其乐,我不禁动了兴趣,问道:“钓鱼有什么讲究吗?是不是人人都可以找根竹竿挂上钓钩就可以?我听许多人说‘学钓鱼’,很不能理解,校长是不是教我一点知识?”

他呵呵一笑,“你也想学?”

“活到老学到老嘛,多学一点总没坏处。”

他点点头,说道:“这句话我认为是中国人总结出来的最伟大的一句民俗俚语,一个人蠢一点、知识贫乏一点没关系,关键是知道学习,有些人天纵奇才,最后进监狱,有些迟钝忠厚,得享天年,全家幸福,说到底就是在这个‘学’字上,学什么,如何学,这都是很有学问的。比如这钓鱼吧,人人找一根竹竿挂上钓钩甩进河里可不可以?也可以!但是,钓鱼仅仅就是钓鱼吗?”他目光灼灼的看着我。

我明白了,他说的钓鱼是要学钓鱼背后的学问,而不是仅仅钩一两条鱼起来。

“如果仅仅是为了鱼,我们钓鱼的何必这么辛苦,夏钓三伏,冬钓三九?买一挂网撒鱼、捕鱼不是来得更快?!”他有些凌乱的头发在风中飘动,带着几分飘逸。

我点头道:“所以有人说‘学钓鱼’了?”

他摇摇头,“学钓鱼也是末节,学的是钓之技而非钓鱼之道。”

我听得似是而非,琢磨出声:“钓鱼之道?何为钓鱼之道?”

362 【钓心】

“道者,道德,道义,人道,公道。古人总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谓大道自然。道就是天地间的至理,形而上为道,形而下为器.....道是一种意识形态,一种顺其自然,顺势而为,尊重自然的一种规律。”他指着眼前绵绵不绝的东河水说道,“你看看眼前的河水,感悟到了什么?”

我心里默念他上述形如古董的语言,双眼看着河水,脱口而出:“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是啊,流水如斯,不舍昼夜。这是人们对人生、对时光匆匆的一种感悟,但是,你想到另一个问题没有,流水经太阳蒸腾在天成气,落地成雨,入河成水,入海成洋,夏天是水,冬天为雪为冰,装进木桶是圆柱,倒进缸里是长方体……这些说明了什么?水的善变?是不是?”

我呆呆的望着他,付林继续道,“说明水这种物质是最善于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因形而变,最能遵循客观规律的,所以,是一种与道最为接近的东西,古人临水垂钓,多不为鱼,实为悟道。道就是道理,事物的内在运动规律。当然,钓鱼也有钓鱼之道,单从技术上讲,钓鱼在我们中国南北各派数不胜数,从渔具的配备上讲,也是中外各异,各擅胜场……”

这时候又有鱼儿咬钩,拉起来一看,是条小鱼,二指阔。他小心翼翼从钓钩上取下,啪的一声,将鱼丢了出去,我惊呼一声,他笑道:“太小,吃了它岂不让它父母亲人伤心?”

看来钓鱼也是有原则的,他的原则就是三指阔大小为底线。我觉得很有意思,看他上饵时发现鱼钩与众不同,问道:“你这鱼钩好像与其他的不一样。”

他得意道:“哦,你看出来了?仔细看看。”他拿过来让我仔细鉴赏。

我摸摸,“非金非铁什么材料?弯钩好像也比其他鱼钩要大。”

“这是我花了三千元在古玩市场买的,贩子说是从山里一户农家收购过来,一直在身边保存了十年,舍不得出售,被我买来了。你别小看这钓钩,有可能是千年古物。”

“哦?有什么根据吗?”

他摇摇头,“根据没有,你再看看,这钩和别的有什么不同。”

我再次细细的看了一遍,没看出什么区别。

“倒钩,有倒钩吗?”他提醒道。

我再看,鱼钩上果然没有倒钩,没有倒钩是很难钓上鱼儿的,但我分明看他接二连三的钓起了几条,于是,心里也觉得这黑黝黝毫不起眼的鱼钩有点神秘了。

首节 上一节 377/63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