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装列车在末日 第169节

  “但【青龙】系列是混合动力机车,可以用电力发电,当然,除此之外我们还有【玄甲】系列-模块化多能源调车机车,有超级电容、无线充电、柴油备份三种能源调用模式,只不过时速有些慢,但拉力能达到三万吨,而且稳定性极高。”

  “这个倒是不错,但……”

  “列车长还有什么顾虑吗?”

  旁边的厂长问道。

  他之前之所以选择SA-6这种老式车头,就是因为它是油电混用,关键时刻可以依靠异能驱动。

  这个【玄甲】车头确实是全面碾压。

  但既然来到制造基地了,他也不满足于单纯的性能提升。

  苏焕食指轻扣桌面,缓缓说道,“技术方面我不太懂,但我有几个要求,你们看看有没有办法完成。”

  “列车长请讲,我们一定想办法完成。”

  席间众人正色倾听。

  “首先,关于车头,动力模式我希望多一点,比如泛能驱动、量子驱动、生物电驱动、或者是光子之类的,但电机驱动这点不能舍弃,而且还要加强,不要怕能量损耗,电机越多越好,并且这个动力模式不要依赖铁轨,然后要抗撞。”

  听完苏焕的话,众人无不目瞪口呆。

  就连一旁马教授脸上的笑容都维持不住了。

  低声提醒道,“列车长,光子推进只是提出过这个概念,连具体理论都没有,量子悬浮模式倒是有人研究,但一直没听说有什么进展。”

  “哦。”苏焕没什么意外,他不懂这个,只是随口一说,“那泛能呢?”

  马教授迟疑片刻,“泛能倒是一个具体的能量,难度比前两者小很多,但需要重新设计一下。”

  两人的谈话涉及到进化方面的信息,几个专家开始一头雾水了。

  “泛能……是促使进化者觉醒的能量吗?”

  站在一旁的小昭连忙给众人分发了一些关于进化的基础信息。

  会议室内又响起哗啦哗啦的翻页声。

  只不过这次快了很多。

  “除了换车头的事情,诸位还可以想一想列车如果脱离了铁轨,还有没有别的办法在陆地上行驶。”

  (这段时间更得少,补4k)

第183章 框架设计

  “脱离铁轨?”

  “嘶……”

  众多专家面面相觑,这还不如谈谈量子悬浮的问题呢。

  邓副总犹豫了片刻说道,“如果列车不走铁轨,那就只能加装履带了,但别说保持上百公里的时速,恐怕超过六十都难。”

  “六十?”苏焕有些意外,不是太少,而是超出预期太多了,他甚至做好只有三十的准备了,“载重呢?能维持武装列车目前的重量吗?”

  如果失去速度,那么重量就成了武装列车最后的护城河。

  大水一冲,没有上万吨重量什么都白扯。

  “重量没问题,目前武装列车重量在万吨出头,还平摊到五十五节车厢上了,只要我们将履带的接地面积做大一些,承重甚至可以轻松翻倍。”

  邓副总抬了抬眼镜,认真的说道。

  总算听到好消息了,苏焕也松了口气,然后将话语权交给徐主任。

  由他跟制造基地对接具体目标。

  这些专家刚松口气,听到徐主任介绍的那密密麻麻、异想天开的改装目标,又把那口气给吸回去了。

  因为面对的不再是苏焕,几个专家也有勇气提出疑问了。

  徐主任和马教授轮番解答。

  小昭在后面打开了300英寸的拼接大屏,将武装列车一些细节图片投影在了上面。

  刚开始大家还有些拘谨,后面也逐渐被这种天马行空的改造所吸引。

  一群平均年纪超过了五十岁的老头开始了热烈的讨论。

  “可以在车厢外做一些机械臂嘛,就像是空间站上的那些,既能充当吊机,又能进行一些辅助作业。”

  “要考虑进化兽和丧尸的因素,在那种恐怖的巨力面前,机械臂和一根树枝没什么区别。”

  “那就做成可折叠的,平时收束在车身上,遇到一些情况还可以放下来扎入地面,稳固车身,我看现在列车有两层了,高度都超过六米了,要考虑平衡问题。”

  “平衡问题好解决,既然都加装履带了,直接把车体整体加宽不就能解决平衡问题了?而且还能拓展车内空间。”

  “那隧道限宽怎么办?”

  “过了青川,基本就没有多少山了,限宽和限高都不用考虑。”

  “再说了,有履带直接走公路呗,什么限宽,这么厚的装甲直接撞过去!”

  圆脸的邓副总亢奋的说道。

  显然这老爷子年轻的时候也是个胆大的。

  “咳咳……”

  徐主任轻咳一下,打断了激烈的氛围,正了正自己面前的资料,“机械臂的想法很好,但是目前我们要解决的是列车改船舶的问题。”

  “改船倒是不难,我记得万会长在顺安有一个船舶零件制造厂吧?”

  邓副总说道。

  一旁默不作声的万浩点了点头,“专门制作推进系统零件的,需要的话可以随时弄过来。”

  “但不是改船那么简单,根据描述,我感觉更像是改潜艇。”一个专家忽然说道。

  众人再次看资料描述。

  “还真是,要面对超过十米深的洪水,待在车厢中超过三十天时间,我哩个乖乖,水下列车,跟我小时候看的科幻故事似得。”

  厂长打趣似得说道。

  见苏焕翘着二郎腿笑吟吟的听着,众人也哈哈大笑,氛围轻松了许多。

  搞科研这东西不是逼一逼就能出来的,而且在座的都是经过风雨的老家伙,不上压力也能拎得清。

  氛围宽松一点没准能迸射出更好的火花。

  反正最后受益人都是他,何乐而不为。

  邓副总牵头,很快就将改船的几个难点列了出来。

  第一是密封与防腐。

  第二是内循环。

  第三是推进系统。

  第四是定位。

  第五是安防。

  苏焕在一旁听得津津有味,这里面每一项拆开都大有讲究。

  比如内循环。

  如果洪水迟迟不退去,列车就要一直在水下闷着。

  最直观的问题就是氧气消耗。

  不过列车不用考虑能源问题,这个事情就好解决了。

  只要带上足够数量的制氧机即可。

  然后要加上什么“LiOH过滤器”,按照苏焕的理解大概是净化二氧化碳的。

  处理厨余垃圾的“厌氧消化罐”,可以将其变成甲烷。

  不可降解垃圾用压缩打包机给压缩起来,先放到隔离仓,等到出水面了再丢弃。

  还有空气循环系统,温控系统。

  甚至连上厕所的问题都考虑到了,提出真空马桶+焚烧处理器的解决方法。

  其中定位是在水中的探查定位方式。

  毕竟洪水乱流污浊,靠肉眼观测是不靠谱的。

  传统的探测方式又被泛能所破坏。

  好在进化解决了很多问题,机械和科学决绝不了的就让进化者和泛能去解决,像是7、8号车厢的变异植物,能提供不少氧气,可以作为制氧机之外的一层保险。

  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了晚上,窗外依旧是大雨瓢泼,乌云将夜色压得更加深沉,往外看去,只有岗哨的微弱光亮。

  会议室内亢奋的众人没有丝毫察觉。

  “咚咚咚”

  会议室忽然响起敲门声。

  众人一愣,下意识看向主座的苏焕。

  “进。”

  外套一件行政夹克的胡说推门走了进来,来到苏焕身边躬身说道,“列车长,人员已经安置完毕,列车也做了简单的清理,我让后勤组准备了一些饭食,用不用带进来?”

  苏焕扫了眼一屋老头,这才想起他们还没吃饭呢。

  自己是进化者,熬上三四天都没事,但这群老头饿坏了可就完了,列车改造计划可就泡汤了!

  向老胡投过去一个赞许的眼神,“拿进来。”

  得了苏焕的肯定,胡说直起身子微笑道,“想必各位专家讨论一天都饿了,我们准备了一些简易饭菜,诸位可以边吃边聊。”

  说完,身后几个后勤组成员立刻推进来几个小推车,将一盘盘饭菜端上桌来,顿时让诸位专家看直了眼睛。

  他们不是没吃过好吃的,这个身份地位什么山珍海味没有吃过?

  但这是末日啊。

  眼前这一桌林林总总竟然有二十几道菜。

  除了没什么新鲜蔬菜,丰盛程度不下于末日前。

  都是些制造基地里没有的东西。

  众人对武装列车的实力有了更深的认识。

  这种时候,谁能让人填饱肚子,谁就拥有权利!

  要是能吃的好,那就是天王老子!

  在其他人上菜的时候,胡说将手中一直拎着的金属餐盒放在苏焕跟前的桌面上。

  打开一看,是一道香辣油焖鸡烩饭,看着中间米饭上的黑芝麻,不用他说苏焕也知道谁做的了。

  整个车厢上有这份心思的只有俞悦。

首节 上一节 169/291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