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章不大,和幸福城的居民徽章差不多大小。
通体泛着青绿色,正面刻着“二等功”三个大字,背面则是两行小字:
【抗洪抢险,以身护桥】
“你可别嘚瑟了。”周老故意酸溜溜地打趣,“见人就炫耀,人家外面的流民认不认得还两说呢!”
一句话逗得何老开怀大笑,气氛也跟着松快起来。
说笑几句,程野转头看向三百民兵,扬声问道:“大家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下方异口同声,虽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整齐,但训练了一周时间有这个结果已经非常不错了。
程野也没奢求着靠自己的能力,能够训练出一支精锐之师。
练兵的事情,最终还是要找个能人帮他代劳,现在.急不得。
“很好,大家的精神头很足,希望接下来一整天都能保持下去。”
程野目光扫过一张张脸庞,满眼满意。
理念是什么?
用嘴说出来的也叫理念。
用行动表现出来的也叫理念。
这可不是大学社团招新,支张桌子扯着嗓子喊福利,开些空头支票,大学生们立刻因为一点点学分扑上来。
废土里,真正管用的理念只有一条。
如何让人跟着你活下去!
他要做的,就是带着这三百民兵、三位区老,去展示自己的理念。
至于会不会有人说他犯规?
有什么话,和元老说去吧。
他本就走的是联合社区的理想派路线,要是连这点都不允许,还谈什么理念推行。
而且其他检查官也不见得会和一批检查官那样老实,完全随机挑人考核。
保不准已经有人暗地里做了手脚,收集到了足够的情报,知道该选什么。
这些人才是更违规的那一批,但要想较真,这不也是检查官能力的一部分吗?
视察完人手,程野又转到社区背后那条改成停车场的巷道。
所有车辆都擦洗得干干净净,连轮胎都刷得锃亮。
大龙正站在车顶收拾杂物,田师傅在一旁搭手,见他过来,两人连忙跳下车。
“田师傅,今天还要麻烦你带队开车,帮我们撑撑场面。”
“程检查官这话见外了。”田师傅摸了摸后脑勺,笑得憨厚,“我今天正好休假,出去也算见见世面。”
大龙紧跟着道:“大人,物资和标语都备好了,现在贴吗?”
“不急,出城后找地方再贴。”
“好!”
除了人手,载具也是关键。
其他检查官多半觉得把钱砸在车辆上是浪费,而那些有商队的四期检查官又远在外地赶不回来。
这个时候,正是他展现这一部分优势的最佳时机。
似缓冲区的居民都不常见这些车辆,对于外面的流民而言,更是稀奇。
等车子开出去,标语一贴,保管是全场焦点。
何况这些载具本就是未来大波镇的底子,不算刻意炫耀。
“人手和载具,是让人看到跟着我们的好处。”
程野话音一转,“但更重要的是展示大波镇的优势,这才是重头戏。”
他带着有些发愣的王康回到小卖部,拉开卷帘门,在门口柜台下摸索一阵,掏出几十张卷起来的海报。
为了防止泄密,这些全是他这些天一笔笔手绘的,没有任何外人参与。
虽说画画水平只够中学水准,忘得差不多了,但在行动点加持下,还是精准展现了他想要的效果。
示意王康帮把手,将海报一张张贴在小卖部空着的墙上。
花花绿绿的,格外醒目。
“程哥,这是”王康看得眼睛发直。
“工程图。”程野言简意赅,从视察开始一直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闪过一丝心安的笑容。
设计大波镇的建设计划,单靠一份由数据组成的建筑方案远远不够。
这里不是现代,不需要层层审批、严格按图施工,最终被检查通过后才能投入使用。
废土里,讲究的就是灵活应变,没有任何规矩,只要能发挥作用,不会塌陷就是好的建筑。
而且今天缺材料,明天改需求,后天还有可能发生意外,根本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案。
所以关于大波镇建筑方案只是用来通过考核的,对实际建设而言意义不大,这也是三轮考核不再注重于纸面的原因。
真正能打动流民的,是让他们一眼就能看到的未来,让他们激动不已的未来。
其他检查官会想到这一层吗?
看王康震撼无比的表情,程野心里已然有了答案。
每张海报上半部分是他手绘的大波镇现状:
泥泞的乡道、变成废墟的镇子、泾渭分明的白水河与黄水河,以及周边荒凉的荒野,看起来就和其他破落的村镇没有任何区别。
下半部分则是做了工程改造后的模样:
乡道拓宽成足够三辆车通行的水泥路,两侧清理出大片空地,设有简单的隔离网保护,甚至还有一段段应急休息点。
镇子废墟推倒重建,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有平面图、俯瞰图、正视图
所有海报上没有任何数据,只有画面。
河道改造、渔业开放,甚至连水电站都画了进去。
当然,最为气派的还是摆在所有海报中央,足足占据了四幅版面的气派建筑。
大波检查站!
这是一座不亚于中央检查站规模的大型检查站,棱角分明,透着一股让人安心的厚重。
立在已经成型的大波镇前,像是一座雄关,给人一种能挡住所有感染体的安心感。
“他们或许会说理念,说资源,说经验,说自己过去的成绩。”
“这些,我们都没有。”
程野指着海报,声音依旧沉稳,“但我要告诉他们的,是未来。”
“是用眼睛能看到,用手能够触摸的未来!”
第184章 三卷海报,经济体系雏形!
错位竞争,是抹平自身劣势的最好方式。
尤其是和检查站的这群老登检查官竞争,就更需要找准赛道发力。
纸面考核时,他能凭扎实理论和独到眼光冲到前三分之一,靠的就是避开热门地点,不和人硬碰硬。
如今到了第三轮实战考核,程野依旧不打算和其他检查官拼刺刀。
一来拼不过,哪怕是李马太这种多年没出外勤的高期检查官,资历写出来也能堆十几页,功绩能吹得天花乱坠。
而对上那些竞争力不强的一、二期检查官,本就是包干里的炮灰,赢了也对大局无补。
二来没必要,能轻松赢下,谁会用笨办法?
“.”
王康的目光在海报上来回扫视,久久没回过神。
他从没去过大波镇,对那地方一点概念都没有,可看着这些图画,脑子里却慢慢有了轮廓。
大波镇果然是个偏僻的旧时代小镇,被涨潮的河水应该反复淹过好多回。
只剩下骨架的一些废墟建筑,在风儿的吟唱中慢慢走向彻底的消亡。
到处都是孤寂的味道,被大片大片的绿色藤蔓裹着,显然已经很久没人去了。
就连通向文明边缘的那条乡道,仅存的混凝土都酥得像泡沫,一脚下去就能踩碎。
残酷,却又真实。
完全符合所有人对废土上破落小村镇的刻板印象。
但不同的是,这小镇旁边有条大河,还有座仍然立着的堤坝。
堤坝里画着密密匝匝的鱼群,顺着河道弯弯曲曲地流,最后分流汇入一座看着就很结实的水电站。
“大波镇”
王康低声念着,有了这初步印象,再看下面的效果图,心里忽然有种说不出的感觉。
原本破败的镇子,周围的荒野被清出去足足一公里,空出一个大圈。
大圈内侧,图纸上画着一整圈围墙,看着得有三米五高,每隔五百米就有个岗哨楼,把大波镇裹得严严实实,安全感一下子就出来了。
就连挨着水的那一侧,也修了围墙,把河道那边可能来的危险挡在外面。
而在镇子里头,那些废墟彻底没了踪影,整个区域分成了三块,一大两小。
小的两块目前都空着,规划图上也只简单标出了公共设施名称。
但大的那块,画的是幸福城晚间播报里常出现的“标准化居住单元”,也就是用预制板拼起来的简易房子,尺寸可以按照建造者的想法,可长可短,可宽可窄,还留有各种水路、电路接口。
要不是幸福城冬天太冷,这真是最好的选择,能最快把人安置下来。
可眼下,12个卫星城没一个用这个的,宁愿让流民住帐篷,所以才需要晚间播报疯狂宣传,让人接受。
“程哥,我们用这个居住单元,会不会.”王康满眼担忧。
图示里的居住单元瞧着是整齐漂亮,蓝色的顶棚,白色的墙。
垫高一部分后,简直比缓冲区看着还要舒服,可背后的隐患实在让人不敢掉以轻心。
如果到了冬天,这些单元就是冰窖,或许还不如挖个坑睡帐篷舒服。
“这正是我计划的重点。”
程野并不意外王康的顾虑,反手又往柜台下一掏。
嘿,又是一卷海报。
六辆车拼起来的海报墙,四十五张施工图纸哪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