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松仍旧庄重做出了承诺。
“谢谢。”
放任电磁生物们在恒星之上活动,李青松将注意力汇聚到了围绕着这颗恒星运转的诸多行星上。
这些行星荒凉死寂,没有丝毫生物存在过的痕迹,也没有丝毫人工造物存在过的痕迹。
但上面却有十分明显的,猛烈爆炸的痕迹。
很显然,在离开这个星系之前,紫月文明也采取了与自己同样的方法,使用氢弹清扫了他们留下的所有痕迹。
大规模拉网式的排查,也未能在这个恒星系之中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
李青松也开始尝试着使用当初智械天灾追踪自己时候,所使用过的分析尾焰痕迹的方式,尝试着在太空中找出紫月舰队尾焰的蛛丝马迹。
但很遗憾,李青松再一次失望了。
时间已经过去太久,就算没有恒星辐射和星际尘埃自主运动的影响,那些痕迹都已经彻底消散,再也无法从浩瀚虚空中将其分辨出来。
这一次搜索,看起来是要一无所获了。
“一无所获便一无所获吧,至少已经确认了紫月文明航线的起点。循着他们的航行轨道追踪下去,应该还能再找到一点痕迹的。”
李青松默默的想着,暂时将这个问题放下,开始为下一次远航做准备。
此刻,那颗飞星的半径已经缩小到了仅有20公里,总质量只有巅峰时期的百分之一不到,必须要再度补充了。
忙碌着建造工业体系,好从这个星系之中获取资源补给的同时,李青松也没有忘记继续进行着科研任务,并操纵着那数量庞大的战舰,再度在这个恒星系之中展开了真刀真枪的演习对抗。
这对抗既包括有人战舰,也包括无人作战力量。
元始AI虽然功能强大,但性能提升和自我成长这种事情却是没有止境的,多训练一点就能多强一点。
至于有人战舰,值得一提的事情是,在完成了对哈维勒和黑山两大文明科技资料的彻底消化之后,李青松的最大意识连接数再度出现了一次较大的提升。
此刻,李青松同时能控制的克隆体数量已经攀升到了约100亿,算上为统一力场准备的,他麾下的克隆体总量已经提升到了300亿。
但李青松此刻能同时控制的战舰数量却出现了下降,从当初对抗智械天灾联盟之时的400万艘,降低到了足足一半。
据他估算,如果此刻展开一次全面战争,那么在确保后勤工业体系满负荷生产的情况下,自己仅能同时控制约200万艘了。
没办法,战舰的性能提升了,科技先进了,复杂度也对应提高了。
以往时候,区区十名克隆体便能控制一艘最小型的水星级战舰,但此刻却暴涨到了六十名。
最大型的火星级战舰,更是需要上万名克隆体通力协作,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来。
不过,虽然战舰整体数量降低了,整体战斗力比起之前却提升了何止十倍。
这从实战演习之中,交战双方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便能看出来。
往往一颗最普通的流弹而已,便能在星球地表上撞击出一个直径十几米的大坑。仅仅一次演习之中的一次中等规模战役而已,便令一整颗庞大的气态行星整体升温,开始发光。
李青松甚至有把握只用此刻一艘最小型的水星级战舰,便能无损击败之前的一艘金星级战舰。
几十艘水星级战舰联合起来,击败之前一艘地球级战舰都不是没有可能。
总数仅仅只需要不超过40万艘战舰而已,便能将之前处于最巅峰状态的智械天灾联盟彻底击败。
这,便是科技提升为李青松所带来的,肉眼可见的战力提升。
匆匆间便是60余年时间过去。仅仅这么一点时间而已,李青松便完成了在这个恒星系之中的所有资源采集任务。
那颗飞星的直径再度攀升到了150公里,所有飞船也都完成了维护保养工作,状态恢复到了巅峰。
原本已经空空如也的各艘运输飞船和众多仓库也再度堆满了各种物资。
又到了起航的时候。
明亮的尾焰之下,庞大的舰队沿着银心偏离16度的方向,追随着早已远去的紫月文明的脚步,众多飞船同时加速,再一次进入到了浩瀚深空之中。
第315章 落脚点
这一次远航与之前的几次俱都有些不同。
这一次,李青松还随舰队携带了大量的深空探测飞船。
这种探测飞船总吨位约在千万吨左右,内部搭载有20万颗大小、功能各自不同的探测器,以及数台冬眠舱。
每一台冬眠仓之中都有一名克隆体沉睡着。
将主舰队航速加速到光速的80%之后,李青松便开始释放这些深空探测飞船。至于目标,则限定在了半径100光年范围内。
也即,李青松航线周边所有距离在100光年以内的恒星系,李青松都会派遣一艘深空探测飞船过去。
因为距离太远的缘故,李青松很显然是无法直接控制这些飞船的。
不过没关系,这些飞船上面都搭载了精简版的元始AI,至少在深空探测方面,具备极高的智能。
它们会在接近恒星系之时自主开启减速,进入恒星系内部后则会释放内部的所有探测器,对这个恒星系之中的每一颗星体,以及尽可能广阔的星际空间展开探测,搜索任何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痕迹,尤其是疑似紫月文明所留下的痕迹。
此刻,自己的科技程度虽然比紫月文明差了一些,但并没有阶段性的差距。李青松有理由认为,紫月文明在远航之中,同样也会选择与自己类似的方式,也即每航行一段距离,便会寻找一个恒星系停下,修整补给。
现在李青松要做的,便是将紫月文明的下一个落脚点找出来。
之后,便能以下一个落脚点为起点,循着大的方向,继续搜索再下一个落脚点。
如果能将所有落脚点串联起来,自己最终寻找到紫月文明的可能性便大了许多。
太阳系周边的恒星密度约为每立方光年0.004颗恒星。
此刻李青松的舰队更靠近银心区域,恒星密度更高一些,约在每立方光年0.005颗恒星的样子。
以这个恒星密度计算,假设李青松航行一千光年,那么这半径为100光年,高度为一千光年的圆柱体的体积便将达到785.4万立方光年,对应约有4万个恒星系需要展开探测,便是四万艘千万吨级的深空探测船。
单单只是制造,对于任何一个强核文明来说,就都已经是极为庞大的建设任务了,后续的将每一艘飞船发射到恒星系之中,对所有数据展开汇总与分析,整个探测任务更是庞大到无法想象。
就算能胜任这一探测任务,对于普通的强核文明来说,也还有一个无法逾越、克服的障碍。
如何回收数据?
远程通讯是不用想了。
以此刻李青松的量子数学水平,也才仅能达到2000亿公里的通讯而已,之前的智械天灾更是仅有1100亿公里左右。
那就只能想办法回收这些飞船,才能回收数据了。
可是不要忘了,己方主舰队始终处在高速航行之中,那些探测飞船不可能追得上主舰队。就算能追上,它也没有那么多燃料。
但这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却被李青松通过一种类似作弊的方式跨越。
至少在现阶段,李青松还没有发现自身与克隆体之间的通讯距离极限是多少。
这连接速度虽然仅有光速,但距离却似乎是无限的。
那就让每一艘深空科考船上都搭载一些克隆体好了。等元始AI汇总完数据,便让它激活冬眠之中的克隆体,再由克隆体将看到的最终数据传输给自己即可。
于是,这一次规模庞大的深空科考任务便即展开。
一路前行,一路散播科考飞船,搜索着任何可能存在的有关紫月文明的痕迹。
李青松的主要精力则再度放到了科学研究之中。
有飞星的支撑,只要进行的不是涉及到文明进阶的超大规模基础物理学研究,其余的所有研究全部不成问题。
十几年之后,第一艘科考船之中的克隆体传来了讯息。
那是一个普通的红矮星星系,内部没有任何智慧生命活动的痕迹。
完成了科考,李青松随即下达命令。
在一段时间的延迟之后,那艘回收了所有探测器的大型科考船便会撞到恒星上,彻底毁尸灭迹,不会留下一丁点痕迹。
然后是第二艘,第三艘……
一颗又一颗恒星,一个又一个恒星系的详细数据展现在了李青松面前。
大的小的,亮的暗的,单体的,双星、三星乃至四合、五合星等等,各种各样的恒星系,让李青松都感觉大开眼界。
但李青松始终未能搜索到智慧生命活动的痕迹。
宇宙的空旷与广袤,智慧文明的稀少,让李青松忍不住心中感叹。
记录者文明给出的灭亡文明名录虽然记载有总计1万多个文明,但,那是数亿年时间的全部。且,银河系如此广袤,足足有数千亿颗恒星。
这1万个文明散布进去,如同水滴融入大海一般不起眼。
漫漫旅程仍旧在继续着,李青松的研究日复一日,各个种族的智慧生命们也在工作与生活之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这一天,维勒族副族长海默蓝结束了一整天的会议,拖着略有些疲倦的身体回到了家中。
在智能机器人的服侍下洗漱吃饭完毕,他躺到了舒适柔软的大床之上。
身体虽然疲惫,精神却十分亢奋。
今天,他终于说服维勒族族长,那个以前仅仅只是个芝麻绿豆般的小官,如今却晋身为一族之长的瓦希洛洛,说服他从整体上改变种族发展策略,由如今的以应用物理为重,转向基础物理。
“哼,不说瓦希洛洛,就算是其余种族的族长,也都是一群目光短浅的家伙,竟然看不出来伴随着哈维勒文明和黑山文明科技数据的消化吸收完毕,人类文明的研究重点必然要从现阶段的以应用物理为重,转向以基础物理为重。
以后可不会有之前阶段那种科技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的时候啦,要开始啃硬骨头,一点一点的推动基础物理发展了。
不过也怪不得他们。以往都只是文明之中的底层人物而已,怎么可能像我这样有全局眼光。
如今提前转向,我们维勒族才能下一阶段占据先机,为文明作出更大贡献,进一步提升在文明之中的地位啊……”
第316章 绿光
坦白说,对于瓦希洛洛,海默蓝多多少少是有些看不起的。
他要是真的杰出,那当初在哈维勒文明之中时,又怎么可能只是个底层小官。
但海默蓝也清楚认识到,如今阶段,瓦希洛洛在人类心目中的地位仍旧不可取代。
只因为两个字,忠诚。
“不过也没关系。等我真正做出了成绩,人类迟早能认识到我的价值,也能认识到我的忠诚。
到那时候,族长的位子,跑不掉的。
哎,以前时候我也是犯傻啊,还想着独立出去,想着有朝一日能重振哈维勒文明的威势。
现在,在人类文明之中生活不也挺好,各种物资供应那么充裕,各种苦活儿累活儿一概不用理会,连文明安全这样的重大责任都不用去承担,全交给人类文明去处理就行。
如今种族内部氛围和睦,气氛良好,大家每天只想着干完工作享受生活就行了,连犯罪率都低到了极点,常规基因优化方案下,平均寿命都提升了近千岁,各种艺术也是蓬勃发展,哪儿像是以前那样……”
摇头笑了笑,海默蓝闭上眼睛,打算睡去。
但就在这个时候,旁边忽然间传来了砰的一声。
他看过去,微光之下,便看到一个原本摆的好好的杯子掉在了地上。
机器人连忙走过来将杯子捡起。
“这机器人,故障了吧?连个杯子都放不好,明天去换个新的。”
他嘟囔了一声。
或许是因为较为疲倦的缘故,不知道为什么,他总是感觉仅有微光的房间里似乎笼罩了一层极淡的绿色。
海默蓝也没怎么在意,仍旧闭上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