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365节

  东郊的码头区。

  这里的建筑物非常奇怪。

  逐日城城区距离海岸大约有两公里左右,而城区是由一片丘陵改造而成的,其海拔高度在50米到70米之间。

  但海岸这一片区域,海拔高度只有七八米左右,特别是海边的滩涂,布满了红树林,一旦涨潮就被淹没。

  因此这一片海岸的建筑物和码头之类,就是一种架空结构的设计,有点类似于东南亚地区比较流行的高脚屋。

  码头则向海面延伸出去近1.7公里,这样做可以避开海边的滩涂,让船舶可以直接在外海停靠。

  海岸的架空建筑物上,几辆小电驴停在一处观景台旁边,观景台上有凉亭和专门种植的热带花草。

  顾麟羽看向下方的红树林,目光之中闪过一丝凝重:“海平面上升有点明显呀!”

  “确实有点快。”周希夷同样察觉到这一点。

  脚下的红树林,现在还没有到夜晚的涨潮时间段,可海水已经淹没了一大半的红树,很多靠外的红树,只剩下一小部分树冠了。

  而且这些被淹没的红树,整体都呈现出不健康的状态,叶子稀稀疏疏,显然是长期浸泡在海水之中,导致其呼吸变得困难。

  “估计要不了多久,这片红树林就要被海水吞没。”

  周希夷拿起一瓶花露水,往身上喷洒几下:“南极洲太阳能开发计划希望还来得及吧!”

  对此,顾麟羽无奈地接过花露水:“那个计划快不了,按照最快的时间表,也要近十年,以现在海平面每年一两米的上升幅度,十年之后,至少上涨了十几米。”

  周希夷摇摇头:“不说这个了,老顾,你们老板真打算搞金星开拓计划?未来要移民金星?这个难度有点大呀!”

  打开一盒子甘草水果,顾麟羽用牙签插了一块红心芭乐:“我们没有必要操心这个,如何安全移民金星,那是太空移民实验室的事情,现在我们的任务是搞定低成本的发射技术。”

  插了一颗李子的周希夷,笑着说道:“其实移民火星也可以考虑呀!”

  吃了红心芭乐的顾麟羽摇摇头:“火星利于初期建设,但是奈何火星重力和地球相差太大,人类长期在火星居住,未来可能出现不可逆转的生理性改变。”

  “对了,老顾,你们公司不是有直系亲属就近安排工作的申请?我们未来几年估计要在这边定居了,不知道我这种编外合作人员,可不可以享受这个待遇?”

  “应该可以,晚上你询问一下科研事业部的合作对接办公室那边,他们应该会给你一个答复。”

  “我希望将老婆和孩子接过来,免得在两地跑来跑去。”

  顾麟羽又吃了一块菠萝,然后他好奇地问道:“你老婆做什么的?”

  “她在一个高中教物理,是我大学同学。”

  “那应该没有问题,你老婆可以过来这边的学校任教,这边应该挺缺乏教师的。”

  周希夷也觉得不错:“国内的教育岗位现在是教师人满为患,学生越来越少,来东南亚也挺好的。”

  “我听说南高丽和东瀛也有大批大学生被安排过来东南亚从事教育工作,我估计国内也会启动类似的计划。”

  周希夷赞同这个观点:“嗯,教育好下一代,对于现阶段的亚联而言,确实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事情。”

  “现在有纳米耳机,语言障碍已经不是问题了,就是读写方面需要进一步改进。”

  闻言,周希夷面露难色:“难道亚联打算在东南亚的学校,全面推广纳米耳机?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呀!”

  “和快速推动融合比起来,区区几千亿支出,上面估计不会在这方面扣扣搜搜。”

  “那你们公司赚大了。”

  “呵呵,我们公司就财务投资而已。”

  周希夷插起一块杨桃:“老顾,你们老板研发的那种无排异器官,你有没有关注过?”

  “咋滴?你有需要?”

  “没有没有…”周希夷头如拨浪鼓:“我和亲人的身体都不错,就是有点好奇这个技术。”

  “我也不太清楚,毕竟我不是搞生物医学的。”顾麟羽喝了一口冰奶茶。

  “你说这个技术能不能用在一些特殊的方面?”

  “呵呵,你科幻小说看多了吧?”

  “老顾,你别这么轻易下结论。”周希夷一脸你别不相信的样子:“如果是几年前,你敢相信现在的技术发展吗?”

  “这…”顾麟羽这下子也不敢妄下定论了,毕竟这几年国内的科技发展,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

  “你看,这种无排异器官的底层技术原理,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消除非同源器官之间的排异性,那这种器官,可以是以人类基因为基础的克隆器官,也可以用动物的基因为基础。”

  听到周希夷这个猜测,顾麟羽陷入了沉思之中。

  尽管他不是生物医学专业的研究员,但是基础的生物知识还是懂一些的,他觉得周希夷提出的这个方向,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只是一想到,将各种动物的器官移植到人类身上,他就不由自主想到各种科幻电影之中的变异生物,顿时一股寒意直冲天灵盖。

  “老顾?你咋啦?”

  回过神来的顾麟羽,将心里面的胡思乱想压下去,摇摇头回道:“没有什么,就是觉得你的想法有点道理,不过这种事情,我们老板应该会考虑到。”

  “江院士会考虑到这种方向吗?”周希夷疑惑之中,又带着一丝认同。

  毕竟江淼的科研能力学术界有目共睹,而且其想法也是天马行空,说不定早已经想到了这方面的应用,只是现在秘而不宣。

  一想到,海陆丰公司可能在这方面进行保密,周希夷也打消了继续讨论下去的想法。

  其实周希夷并非第一个这样想的人,毕竟全世界总有一些聪明人。

  很多人都根据无排异器官的底层技术原理,推理出这个技术可能衍生出移植动物器官的技术。

  只是大家都是猜测,并没有确切的证据,去证明海陆丰公司在做这方面的研发。

  但是很多外部势力的情报机构,却多多少少有这方面的分析,甚至还做过相关的可行性论证。

  可惜江淼不会回应这方面的问题。

  准确来讲,是江淼很少回应外界的各种猜测,这主要是为了避免被人通过公开信息,解读出一下隐藏的机密信息。

第340章 植物人

  九月份。

  今年第八号台风,也是今年第三个超级台风,菠萝正面袭击了汕美。

  狂风暴雨之中,很多榴莲种植园损失惨重,超过八千亩榴莲直接颗粒无收,两万亩榴莲损失过半。

  不过对于这种情况,当地并没有出现什么哀鸿遍野的抱怨,这主要是因为汕美的榴莲种植园,很大一部分是海陆丰公司直营的产业,而剩下的个体种植户这几年也积累了不少的资本。

  加上每年都有购买台风险。

  虽然损失惨重,但还是可以扛得住。

  特别是财大气粗的海陆丰公司,区区几万亩榴莲的损失,还真是九牛一毛。

  毕竟海陆丰公司在暹罗、大马、爪哇都投资有大型榴莲种植园,国内产地因为台风灾情而减产,那就从东南亚产区补回来。

  更何况琼州的榴莲产业也非常庞大。

  因此哪怕汕美榴莲产区出问题,国内的榴莲价格还是一如既往的稳定,金枕榴莲和去年新改造的托曼尼榴莲,零售价格整体还是维持在每公斤15块钱左右。

  江淼并没有在汕美总部。

  而是隔壁的揭西县。

  揭西县的室内农业基地一侧。

  江淼听着窗外的风暴咆哮,并没有担心什么,还在全神贯注看着一些资料。

  “老板。”基地科研负责人阿海走进来。

  “结果如何?”江淼头也不抬地问道。

  阿海笑容满面:“动物实验非常好,人造血液和人类原血的效果相差无几,甚至可以说,效果更加好。”

  江淼接过动物实验的报告,仔细翻看起来,同时询问道:“那就继续加大动物实验规模,争取在两个月内,再做两千例动物实验。”

  “没问题。”阿海记下这件事。

  人造血液技术就是无排异器官技术的另一个衍生品。

  江淼利用伞木蔗为母本,再次进行基因改造,创造出可以合成人类血液的血木蔗。

  不过其生产效率并不高,因为考虑到光合作用改造之后,同样会影响其合成的血红细胞、血小板等产物,因此不得不调整其基因。

  目前每亩血木蔗,每天可以生产大约30升左右的人造全血血液,每个月可以生产900升左右,每年每亩大约生产10吨全血血液。

  这些人造血液有A、B、AB、O四个主要血型,还有其他一小部分熊猫血型,都可以进行大规模生产。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人造血液就会如同木蔗的糖液一样,源源不断从室内种植园中生产出来,然后供应给亚洲联合体内部的各个医疗机构。

  比起危险又麻烦的人类原血,人造血液的优势太大了。

  人类原血供应不稳定,还可能携带各种病毒、细菌,比如作为全球第一大血液制品出口国的阿美丽卡,其生产的血液制品就被曝光过,含有艾滋病病毒等病毒,

  而国内的人类原血供应,又面临着献血人群减少的麻烦。

  公司经营着海陆丰医院,江淼自然看过海陆丰医院的内部报告,在血液相关的治疗上,缺口非常大,虽然可以让患者家属献血,但麻烦的问题仍然一大堆。

  比如献血者的身体健康,就成为了献血的一个巨大限制。

  阿海为什么说人造血液比人类原血更好,还不是因为人造血液的安全性更好,至少不需要考虑血液被艾滋病病毒污染之类的情况。

  而且就算是献血者没有乙肝、艾滋病之类的传染病,其血液健康度,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指标。

  比如现在国内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高血脂、高血糖,血站一般不收这种血液。

  人造血液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

  江淼专门定制的血木蔗基因,可以精确调控人造血液的各项成分,让血液以最健康的成分配比被生产出来。

  而二次提炼的血浆、血小板、免疫球蛋白、人血白蛋白等制品,也可以采用人造血液进行提炼。

  这个产业非常重要。

  特别是对于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亚洲联合体而言,肯定不能指望老人去献血,加上一部分有疾病在身,同样不能去献血,依靠越来越少的年轻人献血,终究不是一个长久之计。

  至于开放进口,这个想法非常好,还是别想了。

  倒不是没有进口来源。

  而是外部的血液制品风险太高了。

  阿美丽卡毒血导致欧盟很多人因为输血,被感染了艾滋病。

  哪怕是不从阿美丽卡进口血液制品,其他地区的血液制品一样风险巨大。

  比如现在还处于明末剧场版的南亚地区,如果赛里斯说要从当地进口一万吨血液制品,估计当地各个势力会想方设法抓人榨血。

  但是这种血液可以用吗?

  除非每一包血液都进行全面检测,不然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血液制品的安全性。

  可对每一包血液制品都进行全面检测,这会迅速抬高成本。

  加上血液保质期比较短,保存条件比较苛刻,这些都会提高整体成本。

  这种现实的限制,也导致国内近些年来,对于扩大血液制品进口规模的问题,一直争论不休,同时也表现得相对保守。

  赛里斯宁可投资转基因水稻生产人血白蛋白,也不愿意扩大进口国外的血液制品,就是担心安全问题。

  江淼也是基于这个情况,研发了人造全血的血木蔗。

首节 上一节 365/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