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306节

  “嗯,成立一个危机应对办公室,专门应对各种技术引发的危机,同时制定好各种应急预案,虽然不一定用得到,但以防万一还是比较好。”江淼并不打算打没有准备的仗。

  “那你想让谁负责这个部门?”

  “安保部的副经理吴建民。”

  “他?”书雅显然知道这个人,毕竟这个人并不是海陆丰公司的自己人,而是特殊部门安排过来,专门保护江淼夫妇的负责人之一。

  “嗯,他比较适合,毕竟这种应急预案,不仅仅是我们公司的事情,也是全社会的事情,他的身份比较适合,有些事情公司不好出面,需要他出面去沟通。”

  书雅微微一笑:“你的决定,我自然没有意见,不过副手,应该选择一些有专业能力的人。”

  “那是自然。”江淼非常清楚,吴建民就是行政管理人员,其虽然毕业于哈工大,而且还是机械专业的,但十几年的行政管理工作,早就让他失去了很多专业能力。

  因此危机应对办公室必须配备几个有技术能力的副手,特别是生物技术方面的专家学者,肯定是少不了的。

  第二天,一大早。

  刚刚上班的吴建民,就看到安保部负责人柯勇走过来。

  他知道柯勇无事不登三宝殿,便率先开口:“柯经理,有什么事情?”

  “老吴,老板要见你。”

  “现在?”

  “嗯,老板在顶楼办公室等你。”

  “好,我马上过去。”

  两人搭乘电梯,上到了顶楼。

  磕磕…

  柯勇在门口敲了敲门。

  “进来。”

  “老板,吴副经理到了。”

  “老板,早上好。”

  “坐。”江淼放下笔,然后将昨天晚上写的危机应对办公室框架和一些想法,递给两人:“都看一下。”

  两人默不作声接过文件,开始仔细翻看起来。

  打开文件,看到文件第一页的内容,吴建民心里面就大吃一惊,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开口,而是继续仔细浏览着。

  二十分钟后,他抬起头来,用奇怪的目光看向江淼:“老板,是公司的实验室出了什么问题吗?这个部门…”

  江淼摇摇头:“并没有,我只是未雨绸缪,如果等到出事了,再来做准备,那就太迟了。”

  “那我在安保部的工作?”

  “你将安保部的工作交接一下,当然接任人员由你推荐。”

  听到这个指令,吴建民就知道江淼的决心非常大,这个所谓的危机应对办公室的成立是势不可挡了。

  “我服从安排。”

  江淼微微点头:“你理解就好,这件事非常重要,现在全球各大势力的生物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其中潜在的危险也与日俱增,我们要提前准备呀!”

  面对江淼忧心忡忡的描述,吴建民内心也越发紧张起来。

  如果江淼是一个普通人,那吴建民还可以当成是危言耸听,但眼前这个男人,可是以生物技术获得工程院院士身份,年龄还不到三十岁,其发出的言论,显然不能轻视。

  他忍不住问道:“老板,您是有什么发现吗?”

  “老吴,你觉得欧美会不会暗中研发生物武器?”

  “呃…”吴建民瞬间醒悟过来,以他以前的工作经历,自然是清楚欧美势力在暗地里的灭绝人性。

  江淼若有所指地说道:“国内这几年的生物和农业技术突飞猛进,欧美为了对抗我们,必然加大对于各种生物技术的研发投入,我不怕他们研究农产品,就怕他们将生物技术用在歪门邪道上,毕竟防人之心不可无。”

  内心一凛,吴建民清楚江淼的担忧并非空穴来风,他开口问道:“老板,那我们部门除了需要制定各种应对方案,还需要做什么?”

  “你们还需要做类似于人防工程的项目规划,比如一个农场、一个工厂,你们必须制定出快速改造方案,如果遇到突发危机,可以保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工厂、农场改造成为我们需要的项目。”

  “我明白了。”

  “除此之外,还要对已经建设和规划的项目,加入可以应用未来危机的一些配套,哪怕设备没有安装,也要提前预留下可以改造和安装的位置,同时对于全体员工的危机应对培训工作也由你们部门负责,每年至少要上两节专业培训课,同时执行一次应急演习。”

  对于这些安排,吴建民非常熟悉,不过他还是提醒道:“老板,如果要完成这些安排,每年恐怕需要不少的资金来维持这个部门。”

  江淼摆摆手:“没有关系,你回去之后,我会安排财务和其他部门,给你们部门制定一份专业的预算,每年几亿,公司还是可以负担得起。”

  “是。”既然江淼这个大老板都没有意见,那吴建民自然没有反对。

  江淼之所以不在乎这几个亿,主要是这些投入,未来说不定可以用到。

  毕竟人类有时候在作死这方面,那是天赋异禀的存在。

  现在各种生物技术越来越发达,加上AI技术也被大量应用在生物研究上,说不定哪天就搞出什么可怕的生物。

  如果是类似于动植物的转基因改造产品,问题倒是不大,大不了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还可以采用氢弹进行大范围灭杀。

  可是如果是微生物类型、昆虫类型的转基因生物,那一旦蔓延开来,要彻底灭杀,难度就会变得非常大。

  比如那几个隐藏在亚马逊雨林深处的生物实验室,她们就在研究沃尔巴克氏体,而且是计划通过感染蚊子作为中间宿主,然后再通过蚊子叮咬人类,从而实现大规模感染。

  而相类似的生物实验室,在全球各地不下于几千个。

  虽然这些实验室中,很大一部分的科研能力非常一般,几乎是骗经费的类型。

  但难保有人可以瞎猫碰到死耗子。

  毕竟生物有无限的可能,而很多生物的进化过程中,往往也充满各种意外,而现阶段的人类在研究生物的过程中,往往喜欢通过各种手段增加生物突变的概率。

  看一下人类培育的农作物,就知道现在的生物技术发展有多么可怕了。

  远古时代,人类培育小麦、水稻等农作物,往往需要几千年的时间跨度,才可以筛选出比较好的品种。

  近代采用杂交育种等技术之后,这个时间跨度被压缩到了几十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品种。

  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现代,转基因技术、基因编辑技术陆续出现,就生物育种时间压缩到了几年,就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品种。

  而海陆丰公司的技术,更是将这个时间进一步压缩到了以月为单位。

  如此迅猛的技术发展,也意味着技术带来的风险也越来越大。

  江淼不得不提防未来出现技术失控的情况,虽然他可以凭借鉴定面板,找到克制新物种的方法,但不代表这种方法可以百分百奏效。

  特别是对于那些突变速度飞快的微生物,实在是太容易产生耐药性了。

  比如人类二战时期发明的青霉素,一开始只需要几万单位,就可以表现出良好的效果,现在没有几百万单位的青霉素,都不好意思拿出来,甚至都不一定有用。

  江淼的担心是非常有必要的。

  他和吴建民等人讨论一个多小时,便安排好了一些主要的事情。

  在两人离开之后,江淼用拿出一本笔记本,用只有他自己看得明白的文字,写着一些内容。

  技术的危机,其实也可以使用技术来解决。

  很多微生物感染,其实存在各种各样的限制,比如恐怖无比的埃博拉病毒,由于其可怕致死率,反而限制了其大规模传染的可能。

  而有些病毒、细菌、寄生虫,并不能独立在自然环境生存,需要通过中间宿主携带,才有可能感染人类。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蚊子带来的登革热、疟疾;淡水螺类带来的吸血虫;跳蚤带来的鼠疫等。

  因此人类只要避免接触这些生物,就可以避免感染。

  而江淼此时正在书写的内容,就是一种新技术的研发思路。

  他从沃尔巴克氏菌上,获得了一点灵感,如果可以改造沃尔巴克氏菌,让其可以和人类的汗腺细胞共生,然后刺激人类的汗腺散发出特殊气味,而这些气味刚好可以形成一些信息素,让某些昆虫非常厌恶,那就可以避免这些昆虫靠近人类。

  当然,这种方案属于大后期技术了,如果没有必要,很多人不会接受这种人造细胞器的植入。

  江淼自然也想到了这一点,对于直接植入身体的东西,很多人肯定会心生抗拒。

  因此他并没有一开始就玩得这么深入,而是打算研究出一种植物,可以作为特殊沃尔巴克氏菌的共生体,然后割下这种植物的树皮,制造成为一种饰品,而这种被沃尔巴克氏菌寄生的树皮,可以源源不断产生驱虫信息素。

  除了这种驱虫信息素产生树皮,江淼还有其他几个设想。

  比如“植物人”、“纳米呼吸面具”、“冬眠仓”、“生物外骨骼”等。

  植物人项目顾名思义,就是让人类具备类似于植物的叶绿体,一旦遇到地球环境大突变,可以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人类种植农作物的规模,避免因为饥荒出现人口大规模消亡。

  纳米呼吸面具项目,则是江淼打算让公司的科研事业部立项研究一种可以过滤微生物的纳米呼吸面具,而且要求可以长期使用,不需要隔三差五更换滤芯,这是为了提防可以空气传染的微生物。

  冬眠仓项目也是为了应对粮食危机、生化危机,为人类保存火种,同时也是为一部分绝症或者提供一个缓冲时间,就其生命延长到新技术出现的那一天。

  至于生物外骨骼项目,这个项目目前只是设想,做一些前置技术的研发和筹备,而且大概率需要江淼夫妻俩亲自出手才有可能成功。

  生物外骨骼可以集成之前的一部分生物技术,比如驱虫信息素、植物人、纳米呼吸面具、冬眠等,这些都可以集成在上面,让人类突破地区生物圈的限制,成为真正的宇宙人。

  这个项目也是对抗末日危机的底牌。

  只要该项目成功了,哪怕其他势力将地球生态系统给干崩溃了,那赛里斯也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毕竟成为宇宙人了,地球的很多限制就不是问题了。

  或许生物外骨骼无法解决地球重力的环境,但地球重力恰恰又是比较好解决的问题。

  哪怕是地球生态系统崩溃了,地球的重力还是不会有明显改变。

第285章 产业革命

  华北平原,正值冰雪消融的三月。

  靠近胜利油田的海岸边,一个废弃的炼化厂,经过几个月的改造,已经变成了一座非常庞大的海水淡化工厂,该工厂的设计产能为每年100亿立方米淡水。

  不过如此庞大的产能,自然不会一下子就启动,毕竟当地也消化不了每年百亿立方米级别的淡水。

  而此时这个工厂的一间办公室内,正上演着一出激烈的辩论。

  一个戴着眼镜的老教授眉头紧锁:“老黄,你这个方案我反对,贸然改变地下水的储量,可能会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脸上胸有成竹的黄教授直接反呛回去:“呵呵,老林,你那一套地上管道输水的方案,你知道成本是多少吗?而且铺设管道沿途的征地和建设,至少要扯皮十几年,还不如不建。”

  “可我的方案至少安全。”林教授并不认为自己的方案有什么问题。

  “安全?那我的方案有什么不安全?”黄教授直接站起来。

  负责召开这一次技术论证会的章领军,轻轻咳了几下:“咳咳,两位注意会议纪律。”

  林教授不甘示弱说道:“章组长,你别听老黄忽悠,他那一套坎儿井方案根本不现实,地下结构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时间出现变化,而地下深处维修起来又非常困难,到时候出了问题谁负责?”

  “我为我的方案负责。”黄教授硬气反驳道。

  林教授推了推眼镜,冷笑起来:“呵呵,你负责?你负责什么?到时候将你拉去枪毙吗?还是拉去炼油做肥皂?”

  两人已经辩论出真火来。

  看到这种情况的章领军也是眉头一皱,他严肃地斥责道:“两位,我们今天是谈科学谈技术,不是菜市场买菜,请用科学说明情况。”

  面对章领军的斥责,两人和他们团队的人也一下子安静下来。

  过了一会,林教授第一个开口:“抱歉,刚才是我情绪激动了。”

  “我也有错。”黄教授也借坡下驴。

  这个时候,章领军看向场地提供方,也是海陆丰公司下属的海陆丰水务公司总经理杨擎天:“杨总,贵公司有什么看法?”

首节 上一节 306/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