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甘蔗无法突破含糖量30%的界限,原因就在于含糖量太高,会导致细胞脱水,生物本能抗拒含糖量超过30%的进化,因为这是不符合生物生存的进化趋势。
江淼自然清楚这一点。
因此他的解决方案三个方向,高产、结果、特化。
结果在一系列培育过程中,江淼发现甘蔗的亩产是存在上限,哪怕是水肥光热都非常充足,甘蔗亩产就18吨左右,很难突破这个上限。
结果组的培育中,同样没有没有办法,哪怕是他采用很多野生甘蔗的原始种,仍然没有办法培养出含糖量高,同时果实亩产高的品种。
反倒是特化组,在一系列诱导突变过程中,出现一个特殊的芽变,这个特殊芽变,就是木蔗系列母本起源。
木蔗系列一改甘蔗的禾本科本色,其茎杆的木质素含量飙升,其木质素几乎和禾本科的另一个巨头—竹子差不多。
这种进化方式,让木蔗茎杆也变得和竹子差不多,在茎杆内部形成一节节的中空结构。
但是和竹子不一样的一点,那就是木蔗的蔗节内部,并不真正的空心,而是变成了储存糖分和水分的结构。
而且特化的木蔗,其茎杆直径会不断生长,目前实验种植的1500亩实验田中,种植了半年的木蔗,茎杆直径普遍生长到了7厘米左右,还在继续生长之中。
另外木蔗的根系和叶子也会竹子一样,根系变得异常发达,几乎是牢牢扎根在土壤之中;叶子变变小了,也变密集了。
那木蔗要如何收割?
答案是不需要收割。
而是采用类似于北方收集枫糖水那样,只需要在木蔗下面的蔗节中钻孔,安装上不锈钢密封接口,再使用抽水设备,就可以源源不断从木蔗体内抽取含糖溶液。
平均每个月可以抽一次,每次抽3天左右,目前每亩木蔗每一次可以抽糖液600公斤左右,这些糖液含糖量为24%左右。
目前每亩木蔗每年可以抽7200公斤糖液,提炼出1728公斤左右的蔗糖。
而根据实验种植基地的管技术员每月测产,木蔗亩产糖液是呈现出递增趋势的。
江淼通过鉴定面板观察到,木蔗的茎杆直径普遍可以生长到15厘米左右,到时候每年亩产糖液可能会达到2万公斤左右。
而利用糖液提炼蔗糖,比使用甘蔗压榨容易,既不需要进行脱色,也不需要过滤杂质,直接送进生产线进行浓缩,然后就可以生产白糖了。
只要前期布置好不锈钢接口,每个月定期抽糖液即可,节约了很大一部分砍甘蔗的人力成本。
从鉴定面板获得的数据来看,木蔗高产可以持续15年到20年左右,进入后期,更换新种的时候,还可以卖木材,毕竟木蔗的结构和竹子相差无几,而且茎杆还非常粗大,完全可以作为竹子使用。
种植木蔗还有另三个好处。
其一,就是木蔗比较适合坡地和山地,因为木蔗不需要收割,只需要使用塑料软管连接不锈钢接头,利用坡地和山地的高度差,还可以节约抽糖液的电力。
其二,则有利于糖厂的生产,毕竟木蔗在华南几乎是一年到头都可以生产,糖厂不需要纠结榨糖季节的问题。
其三,则是有利于运输,固态的甘蔗运输过程中,需要人力或者机械吊装,液体的糖液直接用抽水泵抽,然后使用罐车运输到糖厂。
加上木蔗亩产的白糖,比甘蔗高很多。
比如作为国内糖蔗主产区的桂省,每年种植糖蔗1130万亩左右,年产蔗糖600万吨到700万吨之间。
如果改种植木蔗,1130万亩初期理论上可以生产大约1900万吨蔗糖,到了高产期,理论上则可以生产大约5424万吨蔗糖。
要知道,这几年国内的蔗糖年产量才八百多万吨。
改种木蔗的优势太大了。
估计以后传统甘蔗只能做水果,在糖料作物上的地位,大概率要一落千丈。
木蔗的好处太多,不过考虑到风险的问题,肯定要在华南F4都布置一两个种植区,避免被台风或者极端天气一锅端。
但是桂省肯定是主种植区。
目前虽然还在实验种植阶段,可是海陆丰公司已经建立了负责制糖的子公司,即南国糖业。
南国糖液已经在雷州半岛、桂省布局,预计今年年底会种植几十万亩作为实验,制糖工厂也在建设之中。
随着转瞬即逝的路边景色闪过。
江淼的车队回到了马宫镇。
刚刚回来,书雅抱着女儿正和她师兄罗玉麟在客厅聊天。
他一边将换上拖鞋,一边问道:“玉麟,最近怎样?”
罗玉麟随即站起来:“老板,我今天过来,主要是汇报一下一个事情。”
“坐,别客气。”江淼坐下去,拿起李文娜倒的凤凰单丛茶喝了一口。
入座的罗玉麟没有拖拖拉拉,先递过来一份文件,直接说明来意:“去年开始研究的那种新型抗生素,目前已经完成了高产菌种的培育和抗生素提取生产工艺,临床试验实验室那边也完成了动物实验,目前正在申请进行人体试验。”
放下茶杯,江淼拿起文件翻看了一会。
看到临床试验的报告时,突然他眉头一挑,随即抬起头来问道:“玉麟,这个3047组的动物实验,你了解过吗?”
“老板,这也是我过来汇报的原因之一。”罗玉麟指着那一页报告:“临床试验实验室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药物可以破坏肿瘤微环境,让小白鼠体内的免疫系统重新识别肿瘤细胞,从而将肿瘤细胞杀死。”
“这应该不是新型抗生素的功劳吧?”江淼边说边看。
罗玉麟点头回道:“老板料事如神,我们联合临床试验实验室重复进行了很多次实验,最后发现是该细菌的一种副产物,对于一部分肿瘤微环境产生了破坏。”
此时江淼已经翻到了罗玉麟说的那一部分内容。
这种化合物是该细菌在高温情况下产生的副产物,是一种突变的蛋白质。
其作用机理是和一部分细胞结合,让这一部分细胞变成“异物”,进而导致生物的免疫系统对这些“异化细胞”发起进攻,最后通过身体本身的免疫力消灭这些“异化细胞”。
而该特变蛋白质并不是对于所有细胞都有感染特性。
从报告之中,罗玉麟团队详细研究了这种突变蛋白的情况,他们发现这种突变蛋白的产生机制非常特殊,和细菌的培养基原材料有很大关系。
他们尝试了好几种不同的生物培育基,发现只要采用类似于海拉细胞的原材料作为培养基,就可以产生专门感染癌细胞的突变蛋白。
这种定制版本是突变蛋白,通过静脉注射之后,很快就会感染生物体内的癌细胞,但不会感染正常的细胞,被感染之后的癌细胞,会迅速被“异化”,然后被免疫系统识别到。
而且突变蛋白感染癌细胞后,还会干扰癌细胞的自我复制,从而让癌细胞无法快速增殖。
报告中也提到,罗玉麟团队尝试过使用正常的小白鼠细胞作为培养基,这种方式培育出来的特变蛋白质,通过静脉注射回小白鼠之后,虽然会感染正常细胞,但是由于这种蛋白质没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只会导致身体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
除此之外,临床试验实验室那边也做了很多实验。
比如使用外科手术辅助的方式,直接向肿瘤区域注射这种蛋白质,可以高效利用这种蛋白质的特性。
对于一部分内脏型的肿瘤,使用外科手术辅助注射,可以高效的快速感染肿瘤细胞。
特别是大脑之中的肿瘤,比如弥漫性胶质瘤,由于大脑有血脑屏障,一般情况下,静脉注射的突变蛋白是没有办法进入大脑内部的,这会导致突变蛋白无法有效感染脑内肿瘤,必须借助外科手术辅助注射。
江淼仔细看着报告上,对于各种肿瘤的感染和治疗效果。
哪怕是号称绝症的胰腺癌和弥漫性胶质瘤,面对介入注射的突变蛋白,在被感染之后,这些癌细胞都会在两三周内被体内的免疫系统灭杀。
实验使用的小白鼠,患癌存活率高达93%。
如果辅助外科切除手术,可以极大增加存活率。
特别是那些比较大的肿瘤,必须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才可以更好治疗。
有突变蛋白的存在,反而不需要担心癌细胞向全身扩散,因离开肿瘤核心的癌细胞,反而更容易被突变蛋白感染。
那些超大的肿瘤,如果不使用外科手术切除,虽然突变蛋白会快速感染肿瘤内部,但免疫系统在疯狂进攻肿瘤的过程中,很容易导致局部严重的炎症反应,甚至出现脓血在体内爆开的情况。
那一部分在实验中死亡的小白鼠,就是因为肿瘤脓血泄露,进入了内脏之中,导致严重的休克和感染。
江淼放下文件,吩咐道:“这个发现非常有价值,玉麟。”
“老板,请吩咐。”
“你们和临床试验实验室加紧研究,另外尽快做好人体实验的申请工作,我会出面推动人体实验的审批。”
“好的。”罗玉麟面露喜色:“老板,请您给这个突变蛋白命名吧!”
“既然是你们团队发现的,你们自己决定吧!”江淼并不在乎这种事情。
不过罗玉麟还是非常坚持:“老板,我们团队都希望老板可以给这种突变蛋白进行命名。”
“这样吗?”江淼想了想:“就叫玉麟蛋白吧!”
“这不好吧?”罗玉麟连忙摆手。
江淼直接说道:“就这样定下来吧!国外很多时候也是使用发明人发现人的名字作为名字,你就别客气了。”
“感谢老板的栽培。”罗玉麟非常激动,心里面也对江淼非常感激。
第244章 应对危机
不知不觉,时间来到了七月。
汕美的榴莲季节进入尾声,今年初夏仲夏的本地天气比较好,虽然有下雨,但并没有出现连绵一两个星期的雨水,这有利于榴莲品质的保证。
一般情况下,为了保证榴莲的品质,如果持续两三天的大暴雨,那下雨之后一个星期的榴莲只能采摘作为榴莲果泥和副产品,不能作为鲜果销售。
如果短暂的一两场小雨,只要歇一两天就可以。
这种强制规定,就是为了保证鲜果的品质,雨水太多时期的榴莲,很容易出现发水、寡淡的情况。
哪怕是海陆丰公司批准的榴莲种植区都是山地和坡地,一旦连续出现暴雨,也难以避免雨水果的出现。
而出现雨水果之后,最好的处理方案,就是将雨水果拉去工厂进行深加工,绝对不能作为鲜果出售,不然很容易败坏口碑。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的优势之一。
如果是自由模式下的榴莲种植产业,无论是官方或者行业协会如何三令五申,那些利欲熏心的人为了利益,还是会选择出售雨水果的鲜果。
就如同周至县的猕猴桃,当地猕猴桃协会确实不断强调要什么时候采摘,可根本没有约束力,全凭农民自觉,一旦有人经受不住诱惑,就很容易提前采摘,导致猕猴桃僵死,根本放不熟。
只有类似于海陆丰公司这种强力约束的管理模式,才可以避免失控。
就在海陆丰公司稳步发展的时候。
新一轮铁矿石贸易战也全面爆发。
江淼自然看到了相关情报。
七月份的前一个星期,铁矿石价格上涨了近13%,而且价格还在一路上扬之中。
翻看着市场调研部的相关报告,江淼不知不觉间眉头紧皱起来。
因为他在报告之中,看到了硼砂进口的价格,从年初的每吨3400元,飙升到了4800元左右。
这个涨价趋势,让江淼眉头紧锁。
现在改性豆丝的消耗性辅料之中,硼酸和甘油是核心,每生产一吨改性豆丝,根据不同的产品规格,大概需要消耗120公斤到340公斤的高浓度硼酸。
如果未来每年需要生产几千万吨改性豆丝,那每年就要消耗几百万的高浓度硼酸。
现在国内每年只能自产40万吨硼砂,然后从奥斯曼和阿美丽卡的力拓公司进口大约30万吨硼砂。
以当前的工艺,平均每吨硼砂可以生产0.6吨硼酸,原材料和价格成本算起来,每吨硼酸差不多要9000块钱的成本。
几百万吨硼酸,就意味着要大规模进口硼砂,进口量至少是几百万吨,这无疑会迅速推高硼砂的国际市场价格。
江淼看向市场调研部关于国内硼矿的调查报告,看完之后脸色更加阴云密布。
国内的硼矿资源储量才3500万吨,其中可开采资源量为20%∽40%左右,哪怕是加上一部分隐藏的矿区,仍然扛不住每年几百万吨的消耗了。
不进口,就无法扩大改性豆丝的产能。
进口,将快速推高硼砂的国际价格。
江淼手指轻轻敲打着办公桌,看着这些报告陷入了沉思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