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了一切 第252节

  新工艺采用三合一法。

  将海绵结构的粉碎颗粒度控制在非常精确的一个大小,刚好可以通过海绵结构的细孔结构,但又不容易掉出来。

  然后将海绵结构粉末放入一个完整的一次海绵结构体中,通过匀质震动处理,让粉末充分分布在海绵结构体内。

  最后通过注入营养液,进行二次结构生成,新生成的结构会将海绵粉末和完整的海绵结构体融合在一起。

  生产时间缩短了,而内部的结构更加均匀了,有缺陷的部分减少了90%。

  “性能有什么变化?”

  “蓄电密度增加到了每立方米623度,最大放电密度则达到每立方米607千瓦时,平均放电密度可以达到每立方米602千瓦时。”

  书雅继续说道:“最大充电和放电功率,则达到112千瓦。最关键的循环次数上面,如果是极限充电放电,即长期充电放电功率达到100千瓦以上,仍然只能维持500到600次循环。”

  “如果放电充电功率在80到100千瓦之间,则可以循环600到800次;如果功率在60到80千瓦,则可以循环800到1000次;如果功率低于60千瓦,循环次数可以达到1500次左右。”

  江淼对于这个成果还挺意外的:“不错,不过这个技术短时间内没有必要推出,过几年再更新吧!可以先做技术储备。”

  “我知道。”书雅知道第一代海绵电池的性能已经够用了,没有必要急匆匆推出第二代产品。

  “另一个成果呢?”

  “你之前不是培育了橡胶草?现在情况如何?”

  “干嘛问这个?”江淼说了一下橡胶草的情况:“根据实验田的采收情况,表现最好的一个品种,可以亩产4300公斤的橡胶草根块,根块的胶含量为16.7%左右,产生胶718公斤。”

  “菊糖呢?”

  “菊糖?这东西的含量也不少,橡胶草根块含糖量在3.9%左右,叶茎含糖量在1.2%左右,一亩可以生产200公斤菊糖。”

  书雅拿出另一份文件:“你看一下就知道了。”

  江淼接过来,看了一下,很快他就知道另一个技术是什么了,也知道为什么书雅特地询问他菊糖的事情。

  这个技术是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另一个变种。

  比起使用牛粪羊粪和秸秆作为生物燃料,这个技术直接采用了更加直接的原材料:糖和蛋白粉。

  书雅知道公司未来的蛋白粉和糖,大概率是要产能过剩的。

  特别是其中的茶籽饼蛋白、菊糖。

  茶籽饼含有的蛋白提炼成本高于大豆豆粕,因为茶籽饼含有大量的皂苷素,这东西对于水产养殖、禽畜养殖都有毒性,不能直接简单加工成为饲料蛋白使用,必须通过精炼处理,成本肯定高于大豆豆粕提炼的植物蛋白。

  而菊糖这东西的应用范围太少,现阶段只用在低糖食品上,因为人类不能直接消化菊糖,通过肠道微生物的发酵分解,其在人体内部被吸收的能量,只相当于蔗糖的10%到30%之间。

  因此菊糖才被当作健康食品的添加剂和辅料使用,用于增强食品的低糖属性,同时可以增加膳食纤维。

  显然菊糖的这种特性,让其很难和蔗糖那样被广泛应用。

  一旦漠南分公司开始大规模种植橡胶草,那几百万亩橡胶草,每年至少可以产生几十万吨菊糖,国内一下子消化不了这么多菊糖产能,又不能做饲料,只能送去作为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生物燃料。

  因此书雅这几个月专门研究如何利用这些原材料,研发一款比较特殊的微生物燃料电池。

  现在她成功了。

  “这就是你们研究的高能燃料电池?”江淼放下文件,看向实验室的另一个箱子。

  书雅笑着说道:“我采用15%的菊糖,加上6%的茶籽蛋白,再使用18%的茶籽饼渣和秸秆粉末,配合60%的水,1%的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可以让每立方米的发电量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

  根据刚才书雅提供的实验报告。

  目前这种变种的微生物燃料电池,每立方米发电量可以达到惊人的621千瓦时,平稳发电功率为3982瓦,平稳发电时长为156个小时左右。

  这个电池完全就是为了消耗菊糖和茶籽蛋白而准备的。

  当然,如果仅仅是这样,其实这个技术不值一提,毕竟菊糖再便宜,一吨的市场价格也至少可以达到蔗糖的二分之一,即每吨3000块钱这样。

  而这样一个立方米的生物燃料,需要使用225公斤菊糖,才发电621千瓦时,显然是极其不划算的。

  真正让这个技术变得有价值的地方。

  其实是书雅通过添加酵母菌,进行联合发酵,可以让菊糖被发电菌分解之后,再通过酵母菌快速发酵成为酒精。

  菊糖加上茶籽饼纤维素、秸秆纤维素等,可以被联合发酵,生产出大约144公斤的酒精。

  而目前木薯发酵的工业酒精或者食用酒精,每吨市场价为5000块钱左右,144公斤酒精价值为720块钱。

  发电的同时,还产生了144公斤酒精,还有大约100公斤左右的有机肥。

  这笔生意还是可以做的。

  酒精的用途可比菊糖丰富,哪怕是不作为食品,也可以作为汽油使用。

  继生物柴油之后,海陆丰公司估计要再增加一个乙醇汽油的业务。

  毕竟每年至少要生产几十万吨菊糖,这些东西肯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直接卖会干崩市场,因此只能另辟蹊径,通过发酵产生酒精,卖衍生产品赚钱。

第236章 人员储备

  “我这边的成果就这样,下个月我要回归食用菌研究了。”

  江淼没有强迫她一定要研究海绵电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他点了点头:“可以,你自己安排吧!”

  书雅笑着打开实验室大门:“其实海绵电池和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潜力还可以挖掘,不过我打算交给其他研究员进行,毕竟后续工作的难度不大。”

  “我知道。”

  通过消毒通道,两人一起来到科研区的食堂。

  拿了餐盒之后,江淼问道:“你接下来打算研究哪一个食用菌?”

  “鸡枞菌吧!顺便把去年积压的黑松露也一起解决了。”书雅舀了一勺无糖酸奶:“你那边呢?”

  “橡胶草已经完成了实验,目前正在做杂交改良,估计明年可以推出杂交的橡胶草品种。”江淼吃了一口香煎红鲑,继续说道:

  “仙豆大豆的变种,仙丝大豆已经完成第一代杂交改良,看看九月份的收获情况,如果各项特性都达标,同样会在明年开启种植。”

  “仙丝大豆?哦…”书雅夹起一块红焖羊肉:“就是那个使用转基因技术,插入蚕丝蛋白基因、蛛丝蛋白基因的大豆品种?”

  “嗯,就是这个项目,这些仙丝大豆都在陆丰实验种植基地那边,要不要找人做一批丝绸?”

  书雅一听,也来了兴趣:“可以呀!刚好我表妹八月份要结婚了,我不方便过去,就送她一批人造丝绸吧!”

  “陆丰实验种植基地有3000亩仙丝大豆,除了留种,应该可以拿出两百吨大豆,这么多大豆,可以生产上百万平方米的人造丝绸了。”

  “不过时间来得及吗?”

  “来得及,前段时间我们公司并购了城区的万盛针织厂,近期引进了大批丝绸生产设备,还建设了一个人造蚕丝实验车间。”

  “下午刚好没有事情,我们过去看看吧!”书雅提议道。

  “好呀!”

  两人近期确实没有休息,这几天没有什么事情,可以一边考察一下城区的产业,同时趁机休息几天。

  吃了午餐,江淼交代好一些事情便和书雅秘密前往城区腾飞路的万盛针织厂。

  虽然被并购了,但江淼并没有改这个工厂的名字,还是保留了原来的名字。

  两人的到来,让厂长黄广业和技术总监孟丰手忙脚乱起来。

  江淼直接摇摇头:“好了,紧张什么,我就看一下进度,你们让工人继续原来的工作。”

  “老板,老板娘,你们想看什么?我马上带路。”黄广业额头上满是细汗,显然近期公司内部的杀鸡骇猴,让他们都感到胆战心惊。

  “先看一下蚕丝蛋白的提炼吧!”

  “好,老板、老板娘,这边请。”

  在黄广业和孟丰的带领下,来到了上个月刚刚改造完成的实验车间。

  穿好防护服之后,众人进入了车间。

  车间内部的设施非常简单。

  第一个环节是碾碎仙丝大豆,不过这个碾碎程度非常讲究,不能粉碎,只能碾压破壁到一定程度,不然会破坏大豆内部的丝蛋白结构。

  紧接着进行物理压榨,将大豆油压榨出来,再继续化学提炼,将豆粕之中残留的油脂提炼干净。

  下一步工艺则是通过淀粉酶等酶进行反应,将豆粕之中的淀粉和纤维素、半纤维素水解分离。

  剩下的豆渣,就是纯度98%左右的丝蛋白。

  不过这还没完,因为这个时候的丝蛋白还需要通过过氧化钙溶液,进行改性处理。

  最后经过水洗、烘干,才成为抽丝的原材料。

  进入抽丝车间。

  这个环节和传统蚕丝的抽丝剥茧工业非常像。

  孟丰滔滔不绝向江淼夫妻介绍着这些工艺:“老板,这些豆丝我们经过各种实验,目前已经摸索出一个相对完善的处理工艺。”

  江淼微微点头。

  他非常清楚,实验室和工业化是两回事。

  比如碾压大豆的力度、压榨强度、化学提炼大豆油的化学试剂种类、酶解反应的酶种类、过氧化钙溶液的浓度,以及各种溶液的温度等,这些细节都需要实验车间进行实验。

  毕竟豆丝的生产工艺是全新的,不能照搬蚕丝、大豆蛋白人造丝的工艺,只能进行参考。

  看着纺纱车间的一个个试生产纱锭,孟丰介绍道:“这些纱锭很多都是失败品,就这十几个可以用。”

  “你们测试过这些成功的纱线性能吗?”

  “测试了,每一次实验生产出来的纱线,我们都是会详细进行各种检测,这3锭纱线的性能和天然蚕丝的相似度,几乎可以达到99%。”

  “过敏情况呢?”

  “我们高价聘请了五个对蚕丝、人造丝、化学纤维有不同程度过敏反应的人,让他们接触我们的豆丝,发现只要对蚕丝过敏的人,同样会对于豆丝过敏,但是对人造丝和化学纤维过敏的人,却不会对于豆丝过敏。”

  孟丰继续补充道:“另外我们少量提炼的仿蜘蛛丝豆丝,五个过敏测试人员都没有反应,但我们将测试范围扩大到全厂的136名员工之后,有一个员工对仿蜘蛛丝有轻微过敏反应。”

  对于这一点,江淼非常清楚。

  每一个人的过敏反应都是不一样的。

  不过总体来讲,对豆丝过敏的人群,应该和对蚕丝、蜘蛛丝差不多,整体比其他人造丝和化学纤维好很多。

  书雅询问起丝绸的事情:“孟总监,有织好的布吗?”

  “有,老板、老板娘,丝绸在下一个车间。”

  来到织布车间。

  这里已经生产了几十匹丝绸。

  书雅拿起其中一匹布:“这些布都可以做衣服吗?”

  孟丰摇摇头:“有一大半是失败的试验品,只有这一部分是勉强可以用,不过还没有正式定下工艺,我们还在继续改进和调整工艺。”

  江淼询问道:“如果要生产出类似于市面上的天然丝绸,大概需要多久?”

  孟丰思考了一会:“可能需要再过一个月左右,丝处理工艺已经勉强可以用了,现在就是效率不太高,后续的纺纱织布印染工艺,完全可以借鉴蚕丝丝绸的工艺。”

  江淼点了点头:“可以,效率低一点没有关系,反正今年是实验性生产,不过七月份你们需要生产一批布,我打算做一批衣服和床上用品。”

  “老板,大概需要多少布料?”

  “够几千人做衣服和床上用品的布料就可以,我打算发一批给全体员工做中秋节礼物。”江淼并没有说要给书雅表妹做衣服之类。

首节 上一节 252/40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