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
“给我来半打吧!”
“好的,客人请稍等。”
服务员迅速撬开生蚝,进行摆盘和放配料。
而厨师也切好了牛肉条,直接剪了起来。
其实这些厨师绝大部分都不是专业厨师出身,除了专门负责切生鱼片的厨师,其他厨师都是培训了一个多月,就安排过来上班的新手。
但是这并不影响菜品出品的质量,因为类似于炙烤牛肉条、铁板牛肉、炭烤红鲑、火焰芝士红鲑之类的菜品,并没有什么高难度操作,只要厨师按照操作手册,按部就班进行处理,出品就不会差到哪里去。
其实就是吃了食材好的福利。
最顶级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饪。
可以这样说,马宫冷餐就是靠一大堆顶级食材堆砌起来的高端餐饮。
从来没有一个顶级餐厅,拥有过如此强大的原材料供应链。
哪怕是肯大鸡、金拱门这样的大型快餐连锁反应企业,都只能靠集采优势,勉强控制一部分上游供应链。
而海陆丰公司的产业链是自己搭建的独立体系,哪怕是合作伙伴,也是被牢牢抓住命脉,确保这些合作伙伴没有办法轻易摆脱海陆丰公司的影响。
这种情况下,马宫冷餐才敢号称最安全。
六家马宫冷餐从开业到现在,除了几个适应不了生腌,出现肠胃不适的食客之外,其他食客都没有出现肠胃不适的问题,也没有报告有寄生虫感染风险。
这就是马宫冷餐的底气。
通过这种带动效果,吸引了不少中高端的餐饮企业,这些企业陆续订购了海陆丰公司生产的生蚝、膏蟹、皮皮虾、鲑鱼、白对虾、罗氏虾和大闸蟹。
为什么国产海水养殖的三倍体虹鳟鱼,一直没有办法冲击国外进口的三文鱼市场?
原因就是这些企业在宣传上不太行,而且产品底气不足。
海陆丰公司在销售产品的时候,都直接发公告,公布非常详细的检测报告和标准,同时欢迎大家随便检查,只要不故意抹黑和歪曲事实,那只要检测出问题,海陆丰公司直接奖励检测者10万块钱。
不过这笔钱,至今都没有人成功领过,反倒有几个故意造假的博主,被送进去了。
倒不是那些进口三文鱼的批发商、经销商不着急,他们其实也在私底下暗戳戳造谣海陆丰公司的鲑鱼。
但是在国内的网络上,却没有人敢造谣,主要是海陆丰公司的法务部,可是国内出了名的疯狗作风,公关部更是时刻关注网络上的风吹草动。
造谣一时爽,后果却很严重。
海陆丰公司在鲑鱼产业上,并没有去贴三文鱼的牌,而是自己搞了一个体系,那就是海陆丰鲑鱼。
注册了很多专属商品名,包括“海陆丰红鲑”、“海陆丰银鲑”、“海陆丰帝王鲑”等。
通过这种切割,即避免了三文鱼行业的抵制,也和国产虹鳟鱼划清界限。
这种切割的布局,就是为了打造一个顶级品牌。
让海陆丰鲑鱼彻底凌驾于以大西洋鲑为核心的三文鱼,以虹鳟鱼为主的国产鲑鱼。
既然大家都是鲑鱼,凭什么分三六九等?
答案就在安全性上。
哪怕是号称安全的大西洋鲑、新西兰帝王鲑、智利银鲑,在生食过程中,仍然存在小概率的寄生虫感染风险,这是它们的养殖环境决定的,如果不改变养殖模式,永远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因为这些国外的三文鱼养殖过程中,通常是在深海的冷水海域布设大型网箱进行养殖,网箱没有办法隔绝自然海域的海水和海洋生物。
这也是国内外喜欢吃生鱼肉的群体,体内寄生虫发病率非常高的根本原因。
而通过全方位隔离养殖的海陆丰鲑鱼,则从根本上解决了寄生虫感染的风险。
第234章 门庭若市
随着时间的推移。
海陆丰公司的榴莲名气在国内越来越大。
这引起了不在少数投资者或者投资公司的关注。
然而这些人仔细研究了海陆丰公司的合作公告之后,发现要投资榴莲种植,难度是非常大的。
倒不是当地村民的土地租不到,而是海陆丰公司卡死签约合作的很多事情。
比如种植多大规模、什么时候催花、什么时候采摘、果实要达到什么标准、收购价格如何确定、只能出售给海陆丰公司等,这些事情都被定死了。
对于一亩一年只有五万多毛利,很多投资者是非常不满意的,毕竟他们看到之前的国内榴莲市场,价格动辄都可以达到三十块钱一斤以上,这让很多投资者对于如此苛刻又低利润的投资,产生了不满的同时,也在心里面暗骂海陆丰公司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但海陆丰公司还是我行我素。
毕竟控制种植规模、保证质量、调控种植周期,才可以确保整个榴莲产业的平稳发展,如果放任投资者和果农随便种植,后果就是将整个榴莲产业给干崩掉。
沙糖桔、阳光玫瑰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对于合作种植水果方面,海陆丰公司一直非常强势,拒绝给其他企业进行这方面的技术授权。
原因就是这些企业拿到技术之后,可能会盲目进行产能扩充。
琼州分公司的农业合作办公室。
在短短半个月内,就接待了不下于七百个过来咨询合作的农户和企业。
琼州分公司办公楼对面。
一家大型水果连锁店的经理,和几个下属从琼州分公司办公楼出来后,就来到了对面的一家便利店。
“刘经理,现在怎么办?”
买了一瓶水的刘经理,看向门口车水马龙的琼州分公司,脸色非常难看:“海陆丰公司不肯让步,我们也没有办法呀!”
如果是其他企业,他们早就找关系下黑手了。
问题是海陆丰公司的特殊性,在国内根本没有人敢动。
毕竟水果和奢侈农产品行业,又不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粮食领域,这也是国企少数看不上的行业,海陆丰公司又有强大的背景,民企还真没有办法搞事情。
至于通过地方影响力,暗中给海陆丰公司下黑手的想法,但凡有几粒花生米,都不至于喝成这样。
要知道江淼今年评选上院士,可是铁板钉钉的事情。
面对这种关系通天的人,谁敢为了几个民营企业火中取栗?
因此这些企业的老板和高管愤怒又如何,海陆丰公司根本不害怕。
毕竟这就是市场竞争。
这大半个月以来,琼州这边获批的榴莲种植园面积,目前已经基本被瓜分干净,加上海陆丰公司自营农场的面积,琼州的榴莲种植面积为90万亩。
而汕美这边,则是60万亩。
同时琼州的麦克系列香蕉获批面积,也达到了惊人的150万亩。
这两个水果的种植面积,一下子就成为琼州的支柱产业之一。
作为回报,海陆丰公司获得琼州地区全部麦克香蕉的垄断地位,但是麦克香蕉的香蕉秸秆则开放市场,允许其他企业采购香蕉秸秆用于提炼蕉麻。
…
碰壁的人,不止眼前的刘经理等人。
由于榴莲和麦克香蕉的种植面积基本确定完成,来晚一步的人或者企业,只能暗自后悔。
那些拿到种植资格的人,则急匆匆回去整理土地。
为了方便管理,琼州分公司以县市为单位,设立的一个个管理办公室,专门管理这些签约种植园。
就在刘经理喝了半瓶子水,一个身影出现他面前,将一根烟递给他:“老兄,也是来投资种植榴莲和香蕉的?”
刘经理不动声色地接过烟:“是呀!不过我来晚,榴莲没有份额了。”
“兄弟贵姓?我叫黑子。”
“免贵姓刘,黑子兄弟有什么事情要照顾刘某吗?”
黑子看了一下周围,然后小声说道:“如果你们想种榴莲,也不是不没有办法。”
“哦?兄弟有什么好路子?”刘经理眼睛微微一眯,心里面却暗自提高警惕。
黑子小声解释起来:“我有一个朋友拿到了150亩榴莲种植额度,不过他前几天出车祸了,觉得自己以后很难管理农场,想转让额度,不知道刘哥有没有兴趣?”
“150亩?”刘经理点燃了烟:“呼…面积有点少呀!”
“刘哥嫌少?”黑子再次看了看周围,继续小声说道:“如果刘哥愿意给点茶水费,我有办法给你搞到1000亩。”
“1000亩?”刘经理脸上露出一丝笑容,然而他心里面却没有丝毫心动,因为他清楚得很,海陆丰公司不会给人留这种漏洞。
因此眼前这个黑子要么骗子,要么就是在海陆丰公司内部有关系,通过暗中的操作,搞到了一部分额度。
至于村民或者当地合作社出售榴莲种植额度的事情,刘经理是一个字都不相信。
虽然一棵新技术榴莲苗,价格高达3000块钱,一亩种植30棵榴莲,种植一亩榴莲的种苗成本需要投入9万块钱。
但是这个投入基本只需要两年左右,就可以全部收回。
村民或者当地合作社才不会这么傻,根本不会出售这种下金蛋的母鸡。
不过刘经理不相信,不代表他不行动。
很快两人就谈好了合作事情,黑子给他看了一份海陆丰公司出具的榴莲种植份额确定书,以及一份合作文件,文件还是空白的。
而这些文件公布的内部号码,在海陆丰公司的官网上,却可以查询到。
刘经理心里面越发笃定对方的身份,拿到了一部分证据之后,他为了取信对方,主动给对方转过去五万块钱。
看着离开的黑子,刘经理一旁一个戴眼镜的下属,小声提醒道:“经理,这家伙不对劲,要是事后海陆丰公司发现问题,我们会不会有麻烦。”
刘经理却微笑摇摇头:“呵呵,帮我订机票,我要去汕美一趟。”
“去汕美?”
“嗯,快点去订机票。”
几个下属再傻,此时也猜到了经理的打算。
当天下午,一行人就来到了海陆丰公司总部。
刚好在总部的种植事业部负责人吕伟斌,听说有一个企业的团队,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要见公司的管理层,他觉得自己闲来无事,便抽空见对方一面。
“吕经理你好,我是东南果业的业务经理刘凯富,非常荣幸可以和您见面。”
“刘经理,有话直说吧!我事情很多。”吕伟斌没有太多废话的想法。
刘凯富并没有觉得自己被冒犯了,毕竟海陆丰公司已经是国内的农业巨头了,他一个小公司的业务经理,在人家面前确实不算什么。
他点了点头,直接开门见山,将今天上午在琼州分公司门口的遭遇说出来,还将拍到的文件内容,也发给了吕伟斌。
听完了刘凯富的描述,吕伟斌脸色瞬间难看起来,他打开内部系统,查询了一下这些文件的内部编号,发现这些文件是存在的,而且还没有开始进行分配,只有内部人员才可以拿到。
“刘经理,非常感谢你们的举报,如果这件事是真的,我们公司不会亏待你们,留一个联系方式给我。”
刘凯富心里顿时一喜,赶紧掏出名片:“吕经理,这是我的名片,我就不打扰了。”
“慢走不送,小章,你送一下刘经理。”
助理小章送了刘凯富一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