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海绵电池突然断供。
而海绵电池本身只能循环600∽900次,用在频繁使用的汽车上,估计就3∽4年的使用寿命;如果是用在电力调度上,估计寿命只有1∽2年左右。
这种电池虽然便宜,可一旦断供了,后果绝对是非常严重的,这意味着该企业必须在短时间内,找到另一个电池供应商更换全部的电池。
除非海陆丰公司会给国外企业技术授权。
可李频这几天了解过海陆丰公司,这家公司和欧美资本的关系非常一般,甚至可以用仇人来形容。
加上这几年的国际大形势严峻,官方对于核心技术的出口限制越来越多,海绵电池作为国内独有的技术,大概率是不会允许技术出口的。
只能购买电池,不能拿到电池技术,欧美企业考虑到风险,肯定不会采购海绵电池,海绵电池再便宜,他们也不敢购买。
虽然从检测报告上来看,海绵电池还非常环保,电池报废之后,电池液可以拿去提炼生物柴油,电池内芯可以粉碎作为有机肥。
可欧美企业需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环保,还有政策风险。
王国信苦笑着说道:“李总,其实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至少海绵电池不会出现在国际市场上,而且随着海绵电池挤压国内的动力电池、蓄电电池市场,锂电池产能过剩,必然会导致各种稀有元素的市场价格暴跌。”
“希望如此吧!”李频微微点头。
不过锂电池成本再低,也是干不过海绵电池的。
作为从业者的王国信和李频都清楚,海绵电池的各种原材料都是稀松平常的东西,如果不考虑研发成本和加工工艺,加上其可回收可复用的特点,原材料成本估计只有锂电池的几十分之一。
这种成本下,锂电池成本再低也打不过海绵电池。
除非他们马上发明一种成本非常低,性能可以媲美海绵电池的新电池,不然很难抢回市场
各大电池生产商吹得天花乱坠的固态电池,估计也没有希望打败海绵电池。
或许固态电池可以在蓄电放电性能上打败海绵电池,问题是固态电池的成本非常高。
对于大型船只、发电站而言,电池的性价比才是王道。
搞一套成本高昂的固态电池,到时候要如何收回成本?
总不能指望官方一直给补贴吧?
在场的人都看得差不多了。
刘海涛才慢吞吞开始说下一个话题:“第二点,是关于海绵电池定价的问题,我们公司统一采用租赁模式,每立方米电芯全寿命的租金为1万元,保证金1万元。”
对于这个情况,一部分人已经知道了。
而那些还不知道的人,此时也知道了。
“租赁?”
“一立方米1万元?”
现场再次交头接耳的讨论起来。
刘海涛继续说道:“对于汽车电池的租赁管理,我们公司未来计划授权给了两到三个企业,形成专门的换电网络,也是为了方便统一回收电池。”
对于这一点,在场的不少人立刻躁动起来。
显然他们已经看到了一个巨大的商机。
只要可以拿到海陆丰公司的汽车换电授权资格,那就意味着可以拿到一大块市场。
已经布局换电的未来汽车,还有其他一些相关企业,都不由自主地蠢蠢欲动。
当然,要拿到汽车换电授权,大概率还是汽车企业为主,因为他们才是电池的采购方,如果他们不愿意改进汽车,以配合海绵电池的布局,那只能靠未来汽车这些愿意推动换电的车企,慢慢将市场抢过来。
不过,这些车企但凡脑子没有进水,都不会放弃换电模式。
毕竟充电再快,肯定比不上换电,特别是对于赶时间的大货车车主,肯定优先考虑换电。
而且大货车使用频率非常高,大货车不像私家车,有很大一部分私家车使用频率非常低,这导致其电池循环次数使用不大,因此哪怕是五六年之后,电池衰竭情况仍然不严重。
可是大货车、大客车之类的车辆不一样,这些车辆使用频率非常高,加上电池非常大,一旦电池使用寿命到了,重新更换一套电池,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因此高频使用的电动车,其车主优先考虑换电模式的电动车。
而蔚来汽车的老总已经在心里面快速盘算起来,他对于海陆丰公司的租赁报价非常震惊,同时也冒出另一个想法。
他的想法非常简单。
那就是通过更换电池赚钱,而只卖车不卖电池。
如果一辆电动汽车的电池不要钱,那电动汽车成本可以下降40∽60%。
因为电池成本在电动汽车的整车成本之中,占比往往可以达到40∽60%,越高级的电动汽车,电池成本就越高。
现在采用租赁模式之后,电池就不属于车企和车主了,而是属于海陆丰公司的。
既然如此,那电池成本自然不能计算到整车成本之中。
比如未来汽车中的萤火虫,采用了欣旺达的磷酸锂铁电池,采购价格是3.25万,电池重量250公斤,蓄电量为50度,电池能量密度为每公斤0.2千瓦时。
如果砍掉这个磷酸锂铁电池,成本下降3.25万元,电池改用海绵电池之后,250公斤级别的海绵电池可用电量为55.5度。
原来14.88万元一辆的萤火虫,价格可以压到11.63万元。
蓄电性能提升了。
驾驶体验感更好了。
用户购买费用降低了。
当然,还有更加便宜的电动汽车,如果考虑极致性价比,去掉动力电池之后,一辆微型汽车的成本压缩到两万以下。
未来汽车老总非常清楚,接下来国产汽车将进入新一轮的降价,中端车型将压缩到8∽12万的区间。
这一场行业的大洗牌即将到来。
第228章 无从下手
新闻发布会还没有结束。
但是海绵电池的横空出世,却引起了国内外产业的激烈震动,全球新能源板块的股票出现各种暴跌暴升的情况。
对于海陆丰公司放出来的合作信息,各方都在想办法加入其中。
刘海涛自然知道接下来的麻烦事情会有一大堆,不过海陆丰公司早就有对策。
“各位,我们公司将和京能电池、国电电池统一国内换电型动力电池的规格,同时考虑到收费问题和回收问题,我们也提供了另一个方案,那就是按比例收费。”
听到这个方案,不少人随即反应过来。
“之所以推出这个方案主要是车载动力电池,并不像船舶电池那样固定。”
船舶电池就三家,海陆丰公司、南方蓄电、北方蓄电,别看三家,实际上他们是一家,三家的电池可以混合使用,而且换电站大家统一管理、统一账面财务。
每一个季度,大家坐下来对一下账,按照海陆丰10%、南方蓄电45%、北方蓄电45%的比例进行分账。
如此一来,就不存在电池租金缴纳问题。
但是汽车动力电池方面,想入场的企业太多了,因此必须改变模式。
“我们公司的想法,电池给你们使用,你们每次换电的电量收费,我们公司每度电抽0.1元,至于你们如何收费,那就是你们换电站的事情了。”
这也是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三家达成的协议,那就是统一电池标准,同时统一收费标准。
一众蠢蠢欲动的企业高管,也和自己人小声讨论起来。
如果按照这个收费标准,那一立方米电芯,每更换一次电池,海陆丰公司就可以收40块钱,全寿命是600∽900次循环,以中间的750次为标准,每立方米电池海陆丰公司可以赚3万元。
这比租赁还高。
加上电网接下来不会给太便宜的电给换电站,估计一度电价格会来到了0.5元左右。
扣除充电放电过程中的电损,加上其他配套成本和管理成本,以及电池生产商0.1元的抽成,一度电成本会来到0.75元左右。
因此每一次电池更换,额定放电的每一度电,售价至少要达到0.8元才勉强有利可图。
要赚多一点钱,那就必须将价格提到一度电一块钱的收费标准。
当然,还有另一个办法,那就是自己建光伏板、风车、微生物燃料电池等,自己发电自己卖。
如果这样做,一度电0.5元也可以赚钱。
前提是有资本投资新能源发电设备。
在场的光伏板生产商都快眼冒绿光了。
比起卖电给电网,他们觉得卖电给车主,更加有利可图,毕竟现在光电上网电价非常低,南方沿海比较高高一点,可以达到每度三毛多;西北的光电上网价已经跌到一毛六左右。
之前有补贴的时候,光电一度可以达到六七毛。
现在如果小投资者搞一个光电换电站,以光伏板每千瓦装机容量600∽800块钱的投资成本,卖一度0.5元,只要可以稳定发电1200∽1600个小时,就基本可以赚回光伏板的投资成本。
加上其他投资成本,大概需要3000个小时的稳定发电时间,就可以收回全部投资成本。
虽然光伏板生产商知道,高速公路和城市核心区,肯定会被大企业占据,但农村和乡镇地区,肯定是他们可以进入的地方。
不仅仅可以考虑给提供电动汽车换电服务,还可以考虑发展家用电池业务。
对于农村地区,房子的面积比较大,用空地可以放一个大电池。
这些光伏板生产商已经想到了各种各样的推广模式,摩拳擦掌准备进入乡镇搞光电直接卖电的模式。
这就是电池便宜之后,各种企业会自发想到的业务。
而海陆丰公司等电池生产商,既然已经选择了这种模式,其他企业只能使用这种方式。
为了避免有人使用电池却不付费,海陆丰公司、京能电池、国电电池需要确定换电电池的控制系统,只能接入特定的系统,才允许进行充电,这样可以确保收费。
当然海陆丰公司也允许企业或者私人直接买断电池,一立方米电芯就3万块钱。
觉得自己不需要频繁更换电池,又可以忍受5个小时充满电的客户,自然可以直接购买电池。
新闻发布会结束后。
刘海涛又邀请了一部分相关企业的管理层,讨论了一个多星期,才确定好了车载动力电池的标准。
一共搞了3个规格,分别是50公斤级、100公斤级和150公斤级。
还有电池的长宽高尺寸、充电电压和功率标准、放电电压和功率标准等。
这些标准都需要一一确定下来。
搞好了这些事情。
时间已经来到了五月份。
整个四月份期间,国内电池、新能源、电网、汽车、造船的上下游企业,都非常忙碌。
哪怕是鹤城时代这种锂电池龙头企业,都在快速布局,以应对接下来的浪潮。
三桶油借助其在国内的各种加油站,增加换电项目和光电项目。
各个车企宣布将在未来一年内推出换电车型,有些车企干脆连车型都不研发了,直接将插电式电动汽车改为换电式电动汽车,主打一个赶时间。
不仅仅是传统的轿车生产商做出改变。
连三一重工、徐工集团、中联重科这些工程设备制造商,也纷纷宣布拥抱新能源,要搞电动工程车辆。
不到一个月时间。
光伏板企业的订单就拉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