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分我几个。”
“想得美,我要给我老丈人送几个,还有我大姑家也要几个,哪有几个给你?”老陈直接拒绝。
“别呀,几十年兄弟,你就这样对我?”
老陈才不相信对方的鬼话:“呵呵,要吃自己买,别整天打我的主意。”
“我这不是买不到吗?”林老板刚才也想购买膏蟹,结果服务员表示这些膏蟹都已经被客人预定了,现在只能预定,而且预定期限已经排到了三月份。
非常喜欢吃生腌膏蟹的林老板,便看向了好朋友老陈。
面对好朋友的死缠烂打,老陈最后只能无奈地说道:“真是拿你没有办法,就两个,等以后你自己腌了,要还我四个。”
“好。”
林老板转过头拿起手机,准备在APP下单,突然他停了下来,又眼巴巴看向老陈。
老陈被他看得不自在,有些无语问道:“有屁快放,别磨磨蹭蹭。”
“呵呵,老陈,你也知道,我自己的生腌手法一直不好,不如这样,我给钱你买膏蟹,到时候让阿嫂帮我腌十几斤。”
“你老小子还真是会使唤人。”
“老陈,我的膏蟹可是有你的一份,到时候我自己腌出问题,你可别后悔。”林老板怪笑着提醒道。
老陈顿时反应过来,他被这老小子套路了,不过一想到对方的腌制手法,他确实不放心,以前就被这老小子的生腌膏蟹毒害过好几次,他只能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
“好好,我帮还不行吗?”
就在此时,其他过来提货的客人,也陆陆续续抵达。
二马路专营店的水产区内,不一会就排起了队。
膏蟹、生蚝、罗氏虾、白对虾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清空,连带着埃及塘虱、鳗鱼和其他产品都卖出去不少。
别看埃及塘虱以前不受欢迎,但高品质的埃及塘虱,特别是海陆丰公司近期推出的小埃及塘虱,这种0.25∽0.3公斤一条的小体型埃及塘虱,味道和岭南本地的原生土塘虱相差无几,很多人都买回去当土塘虱吃,毕竟味道和体型都差不多。
这种小体型埃及塘虱,每公斤价格在20块钱左右,对比土塘虱的价格和产量,很快就将土塘虱取而代之。
中午。
一边吃饭,一边看着后台数据的店长罗伟民,嘴角不由自主地上扬起来。
今天他们分店一共销售了200公斤生蚝,加上白对虾、膏蟹、罗氏虾,整个水产分类的销售额达到了九万多。
这意味着他们分店,单单是在水产品上,今天就获得了九百多块钱的绩效奖金,虽然是四个店员一起分,但每个人差不多有两百多了。
当然,这种水产品销量飙升的情况,基本就过年之前的二十几天而已,过年之后还可以维持一个星期左右,前前后后差不多有一个月的旺季。
其他时间,只有中秋节或者看婚宴之类,才有可能达到单日上十万的营业额。
不过这只是罗伟民自己的估算,他并没有计算到,海陆丰公司后续还会推出各种鲑鱼、鲑鱼子、北极甜虾、帝王蟹、大响螺、方斑东风螺、锦绣龙虾、皮皮虾、大闸蟹等产品。
产品品类多了,到时候整体营业额自然而然会跟着提升,哪怕是在淡季也一样。
为了培育市场。
实体事业部硬生生挤出近十分之一的产能,将产品送到了珠三角地区。
由于供应量非常少,珠三角地区的专营店都没有拿到货,预定的客人只能去郊区的仓储超市提货。
但是盐町生蚝的名气也打了出去。
至少珠三角地区的生蚝爱好者吃过一次之后,普遍认为盐町生蚝的品质非常好,很多高档餐厅也闻着味,迅速向海陆丰公司预定了不少。
毕竟江淼给盐町生蚝定制的喂养方案,就是为了让其更加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而不是搞得像贝隆生蚝那样,满口都是金属味道,这种重口味,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第214章 意外发现
临近过年,公司的事情安排完成了,江淼也没有多少事情加紧处理,因此他一直在实验室做研究工作。
1月20号,农历大寒。
书雅打电话让他过去一趟。
进了书雅的微生物实验室。
他就看到书雅正在十几个实验电池箱旁边。
“阿雅,有什么事情?”
书雅看到他过来,将一份刚刚检测的数据递过来:“你看一下就知道。”
江淼接过文件夹,仔细翻看了一遍,眉头一挑:“你竟然研究出这种东西。”
书雅笑着解释道:“这不是看你前几个月,一直对于未来的大豆产能过剩忧心忡忡嘛,我也想帮你解决一下这个问题,就看看能不能使用大豆作为发电菌的食物,没有想到还有意外之喜。”
放下文件夹,江淼仔细观察眼前这些实验性的电池箱。
同时也在听书雅解释一些具体情况。
“我使用秸秆粉末、大豆粉末、加上琼脂粉末,调整成为特殊的凝胶体,加上发电菌种,和其他辅助微量药剂,让发电菌维持一个相对生长…”
“目前最好的一个版本,发电功率为每立方米334瓦,平稳维持时间为160个小时,理论发电量为53.44千瓦时,实际发电量为48千瓦时左右…”
从这些数据来看,这个技术比之前江淼研究的版本,似乎只有三分之一的发电量。
但是真正让江淼非常惊讶的东西,是这种凝胶体内部,随着发电菌的生长繁殖,竟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纳米结构。
这种纳米结构类似于蘑菇类的大型真菌,不过其内部密布密密麻麻的蜂窝状。
书雅本来是打算研究一下这个蜂窝状凝胶,可不可以通过再次添加营养粉料,让其重新利用起来。
然而实验结果却出乎意料,二次添加了营养粉料的蜂窝凝胶体,发电量少得不正常。
可是那些发电菌却正常消耗了营养粉料的养分。
这个结果引起了书雅的兴趣,她重新研究了蜂窝凝胶体,发现其结构竟然可以储存电能。
每立方米的蜂窝凝胶体,一开始研究出来的蓄电上限为150千瓦时左右。
后续,书雅又带着十几个实验助手,深入研究了蜂窝凝胶的各种物理化学特性。
发现经过干燥灭活处理的蜂窝凝胶,可以通过加新的凝胶体中,实现二次堆叠。
目前堆叠极限为3次,每一次堆叠之后,蜂窝凝胶的储电纳米结构会增加一倍左右,即每立方米的蓄电上限被提升到了450千瓦时。
不过这东西的放电功率并不高,目前只有1600瓦左右,一次充满电,可以持续放电281个小时。
书雅一直在想办法,提高其快速放电的能力,但是搞了一个多月,还是毫无头绪,最后才找他过来看看。
“温度、光照和酸碱度之类,你都实验过了,虽然可以改变,但是改变幅度不大。”江淼思考了起来。
准确来讲,是他开启了鉴定面板,仔细观察着装这些蜂窝凝胶体。
这些纳米结构是发电菌菌体凋亡之后形成的结构,哪怕是凋亡之后,这些结构仍然保留了发电菌的一些特性。
突然他想到一个可能:“阿雅,你可以尝试一下,增加氧气浓度。”
“氧气浓度?是增加其氧化还原反应吗?我试一下。”书雅若有所思,随即安排实验助手开始做实验。
随着蜂窝凝胶之中,被通入的氧气越来越多,果然凝胶体的发电量也跟着飙升。
但是,很快整个凝胶体猛然燃烧起来。
早有准备的实验助手们,迅速按照操作手册开始灭火。
书雅没有太意外,毕竟向蓄电池通入氧气,如果放电量真的增加了,那大概率是会起火的。
她聚精会神看着刚才的实验数据。
当氧气浓度达到45%时,放电功率达到最大,为4725瓦;当氧气浓度达到53%时,放电功率下降为3529瓦,凝胶体开始自燃。
而一旁的江淼,更是通过鉴定面板,看到了整个放电过程中的各种细节,氧气浓度确实可以增加蜂窝凝胶体的放电功率,但对凝胶体的蓄电纳米结构有巨大的破坏。
这也是意料之中的结果。
毕竟加大氧气浓度,就是为了增加氧化还原反应效率,当一个东西被氧化了,那其结构肯定会跟着改变。
江淼并没有太在意这一点,他真正的目的,主要为了看这些纳米结构的放电特性,是通过什么方式实现放电的。
而刚才的激烈反应过程中,他看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这个结构是通过磷原子和氮原子,让电子在特殊的纳米结构之中,发生快速迁移,从而实现放电效应,其结构有点类似于电鳗的电肌细胞。
在江淼的指点下,书雅带着十几个实验助手,在过年之前,终于完成了蜂窝凝胶体的放电功率调节技术。
该技术使用了大豆油作为缓冲剂(其他高凝固点的植物油也可以),加入氯化钾,只要通过调节LED灯光的波段,就可以让蜂窝凝胶体的放电功率,从0∽96千瓦之间自由切换。
而其使用寿命,根据江淼通过鉴定面板的预估,大概可以实现600次左右的高效放电,放电超过600次之后,其纳米结构就会开始失效,其蓄电和放电能力都会直线下降。
蜂窝凝胶体的充电功率也可以在0∽96千瓦之间切换。
不过其充电损耗率,比锂电池低一点,大概在3∽7%左右。
其放电损耗率同样为3∽7%。
每个月在自放电损耗上,大概是0.2∽0.8%左右。
而其低温运行情况上,其实是受到凝胶体内部的大豆油影响,一旦大豆油凝固,那其放电功率会直线下降到只剩下十分之一左右;如果是亚凝固状态,即零度到负十六摄氏度之间,其放电功率大概为二分之一左右。
不过好在凝胶体一旦开始放电,其发电过程中的电损部分,绝大部分会变成热能释放出来,从而让凝胶体内部快速升温。
因此如果要在北方地区,使用凝胶体作为蓄电池,就要在冬天加装保温层和快速加热器,通过快速加热,再利用凝胶体自发热的效果,让其时刻维持高效运行。
但是这种设计,有一个麻烦的地方,那就是夏天的时候,必须及时将凝胶体外面的保温层拆除,不然一旦运行起来,其核心温度会达到46摄氏度左右,必须让其裸露,通过风冷或者水冷的方式,将其核心温度压低到20∽30摄氏度之间。
这些缺点,并没有降低凝胶蓄电池的价值。
毕竟其每立方米储电量可以达到450千瓦时,其重量为1.5吨,相当于每公斤的能量密度为0.3千瓦时。
这个能量密度是什么水平?
磷酸铁锂在0.16∽0.2千瓦时每公斤左右。
半固态电池在0.28∽0.4千瓦时每公斤左右。
全固态电池在0.5∽0.7千瓦时每公斤左右。
也就是说,凝胶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和半固态电池差不多。
但是凝胶电池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其生产成本非常低,其核心原材料就是放电菌菌体、大豆油、氯化钾和其他辅助的微量元素,加上电极和外壳之类,以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每立方米成本大概在3500块钱左右。
这个成本可以秒杀磷酸铁锂的每吨3万,更别提那些平均每吨20万以上的固态大坑了。
而且凝胶电池环保呀!
凝胶电池报废了,大豆油还可以回收去炼生物柴油,蜂窝菌体可以粉碎作为有机肥,这不仅仅不需要担心环境污染,也不需要耗费大量资金去做废物处理,还可以赚回一部分成本。
尽管只有600次充电放电,比磷酸铁锂的2000次左右弱爆了,但这东西便宜得要死。
生产一吨磷酸铁锂的成本,都可以生产8.5立方米,即12.75吨的凝胶电池了。
用报废了,更换起来不心疼。
其他电池需要各种稀有元素,这加大了生产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产业链的风险,毕竟国内很多稀有元素的储备不足,一旦国外有风吹草动,就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飙升。
而凝胶电池的核心原材料是大豆、秸秆和氯化钾,这些东西现在国内并不缺乏。
当然,凝胶电池的好处,还是利好储电产业。
毕竟其充电放电加起来的损耗率,仅仅只有6∽14%,这意味着充电10度,放电差不多有8.6∽9.4度,比现在的抽水蓄能水库更有优势,抽水蓄能水库上限,也只能做到充电10度,放电7.5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