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穿越之群星帝国 第269节

  当然,这对流星舰队并无大用,仅仅是几分钟之后,第二波弹雨降临,立刻将残余的战舰全部摧毁。

  只是这个时候,林智宸却受到了启发,思索片刻之后,整支流星舰队原本密集的阵型轰然散开,空间微微波动之间,大片的战舰被传送到距离“鲲鹏”号100光秒内的任意一个区域。

  立刻地,原本聚成一团的舰队,变成了满天星。

  林智宸尝试着指挥几下,他很快就满意地发现,舰队的分散式分布既能保证战斗力,又不需要花费精力维持三星阵,星罗棋布的舰艇完全无惧集中火力攻击乞.

第六百零三章 星河奇迹——戴森球【求全订、求收藏】

  林智宸确信,在这种形态下流星舰队的命中率不会下降,而对敌舰队炮火的闪避能力提高了数十上百倍,以往集中火力的舰队打击方式,对于采用全新舰队阵型的己方舰队不再有效。

  “到了现在,我才将传奇的能力真正发挥出来!”

  他知道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舰队之间的攻防,除了要破除思维惯性之外,还要将自己的领域拓展到相当的程度,并且拥有超远程射击能力增加舰队的命中率。

  否则这种散落的状态,只会导致己方的命中率大幅下降,进而被敌人逐个歼灭。

  “这是只有传奇才能使用的技巧~”

  稍稍尝试,林智宸就带领着舰队准备开启下一次空间跳跃。

  跳跃之前“一零零”他已经提前选好了落点,在消灭这支机械舰队之后,距离最近的敌人也在300光秒之外,需要花费几个小时才能赶到。

  而仅仅只过去了2个小时,流星舰队就完成了再一次的跳跃准备,在机械舰队抵达之前,就进入空间穿梭状态。

  连续两次跳跃之后,林智宸终于带着他的舰队抵达了核心星系的边缘,按照电子钥匙记录的星图,这里就是此行的目的地,科恩西姆星系。

  附近并没有机械舰队,他手握荣耀权杖,再次通过高维视角开始探查:“就让我看看这个星系里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

  世界再一次缩小,无限星空浓缩于眼底,很快,一个庞大的奇异造物,就出现在他的眼前。

  那是燃烧的恒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聚变反应,释放着恐怖的等离子体火焰喷流。

  仅是恒星没有什么出奇,出奇的是在这颗直径约二百万公里的巨大火球上,有着一个笼状的装置牢牢套住了它。

  这个直径超过上亿公里的庞大金属笼,完全无视了恒星堪称恐怖的高温,牢牢将狂暴的离子火焰牢牢束缚。

  “戴森球...”林智宸叹息道。

  早在行星时代就有一种设想,行星上的能量是有限的,根本不足以支撑文明发展到高级阶段。

  而一座星系之中,最大的能量源就来自于恒星光照,这能量在每平方米上并不多,但是如果将整颗恒星所散发出来的能量都收集起来,就显得非常庞大。

  于是戴森球就被科学家们提了出来,本质上是一个包裹恒星开采恒星能量的人造天体。

  一开始的时候,是使用类似于卫星的存在,用展开的光伏板将能量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激光发射到太空中供人类使用。

  这个装置并不难,地球没有穿越之前都有可能制造出来,但是因为代价巨大而经济利益极小,而且能源危机并非迫在眉睫,所以被束之高阁。

  这种简易版的戴森球,被称作戴森云,建造难度最低,收集恒星能的效率也最低。

  穿越到新宇宙,真正的戴森球已经得以实现,那是只有飞升文明才有可能建造的星河奇迹,掌握了太空巨构技术,所能建造的太空奇观。

  不同于龙魂帝国在《极乐空间》副本中获得的不完整的太空巨构技术,完全版的可以从零到有,设计出能够约束恒星的“巨笼”,而避免被恒星的周期性活动摧毁。

  当“铁笼”建成之时,用光伏板将笼状空间完全遮蔽,就可以近乎百分百地收集恒星能,每一天收集的能量堪称海量。

  这并非戴森球的最终形态,在第三形态上,建造这座奇迹建筑的文明,完全可以在戴森球的表面建造城市、工厂等建筑,将整颗恒星当做能量源,为整个文明提供持久的能量供应。

  虽然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的设想很美好,但事实上整个银河系已知的戴森球却寥寥无几,并且均为异常事件刷新出来的,而没有听说有哪个文明动工建造。

  一是因为获取能量的方式太多了,而戴森球是其中花费最大的一种,不够实用。

  二是建造戴森球,不说技术如何,单单是这庞大到不可思议的工程量,就是无数文明望而却步的。

  单是材料方面,不拆掉几座星系,绝无可能凑齐建造一座星河建筑所耗费的海量资源0 .......

  让一个超级文明花费几百上千年时间,拆掉几座甚至十几座恒星系,就为了建造一座包裹恒星的能量收集球,几乎没有哪个文明的高层能够下定这个决心。

  眼前这座奇迹建筑,就是戴森球的框架,也是整个工程之中难度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工程。

  这是因为这个看上去普通的框架,其实还包含着磁场约束能力,通过转化恒星能将无尽能量场作用于恒星本身,

  使得整座框架的中心能够始终与恒星的星河保持一致,保证恒星运转轨迹的偏移不会影响到框架本身。

  而框架上释放的磁场,也能最大可能地削弱恒星活动,使得整个“超级核聚变”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没错,这整个框架就是一个超巨型的托克马克装置!

  “一定要拿下它!”在看到这座半成品的戴森球的时候,林智宸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但是想要在机械国度的控制下,拿下这座巨构的控制权并不容易,还要时刻防止战斗过程中对它造成的损伤。

  一边思索,一边观察,过了一会儿,他逐渐反应了过来:“这个机械国度,莫非就是这个巨构的建造者?”

  他注4.3意到,太空之中除去巡逻舰队之外,还有着大群的运输舰、工程舰在戴森球附近来回移动着,一点点地,将大块的光伏板安装到框架上。

  毫无疑问,如果持续下去,这些机械人早晚会将整个巨构工程完工,但按照预计,这恐怕已经是几百上千年之后的事情了。

  “整个星系,就是一个巨大的工厂...”林智宸看着围绕戴森球运转的十几颗行星,这些星球的地表,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工厂建筑覆盖。

  从冶炼厂到铸造厂,从磁场电机到折叠型超导光伏板,运输舰在太空和地面起起伏伏,将海量的物资运输到指定位置,然后交由工程舰进行安装.

第六百零四章 进攻【求全订、求收藏】

  整片星系之中,数量多达上千万的机械战舰反而只是一小部分,数量最多的工程舰和运输舰数以亿计,在太空之中形成十几道金属洪流,来回穿梭于行星和恒星之间,如同张牙舞爪的机械巨兽。

  观察了一阵,林智宸将注意力放在了星系内的防御力量上。

  除去规模庞大的机械军团之外,最引人瞩目的是5座直径达到150余公里的大型擎天堡,以及数量达到上百的太空要塞堡垒。

  以及遍布太空的机库——这是简易的太空机场,能够装载数量不等的太空战机。

  对于机械国度来说,无人战斗机的生产非常简单,尽管在正面战斗力上效果堪忧,但是用来辅助却是极好。

  因此在太空之中放置的防御武器,除了智能太空雷和防御炮台之外就是智能机库,能够在接到防御指令后立刻释放战机,对一定范围内的敌方舰队进行07攻击。

  “不止,还有行星堡垒...”林智宸看向了星系内的十几颗行星,尽管在地表铺满了各种不同类型的工厂,

  用来为戴森球工程建造相应的配件,但是他敏锐的直觉,已经能够感知到行星上传来的隐隐危机感。

  既然机械人们能够将行星地表铺满建设工厂,那为什么不能把地下挖空,将之建造成一座行星战堡?

  而从这次收获来看,一座价值无量的太空巨构,根据收获越大危险越大的原则,这座星系的守备力量绝对超出想象,至少单凭现在能够看到的星系内防御舰队,是绝对不够的。

  观察了一段时间,林智宸最终没有下定决心直捣黄龙,而是决定从外围开始,一点点摧毁这个机械国度。

  尽管可能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但是在摸不清这个机械国度的底牌之前,林智宸并不打算冒险。

  空间波动之间,整支舰队已经回归了边缘星系,朝着星系内的机械舰队发起进攻。

  在此之前,林智宸就注意到,当机械国度在第一次发现流星舰队,并且围堵不成功之后,处于边缘星系的机械舰队就开始迅速集结起来,朝着内侧星系驶去。

  很显然,这是某种防御机制,一旦在遭遇入侵的时候,机械舰队首先要保障戴森球的安全。

  如果流星舰队的进攻速度太慢,可能半个月之后,科恩西姆星系内的机械舰队数量就会达到数千万甚至上亿!

  这不是不可能,林智宸已经注意到机械国度控制的星系内,舰队的规模远超正常星系。

  并非完全是因为刷新机制,而是这个机械国度的生产能力爆表,在刷新数量达到了上限之后,又通过自发的工业生产,制造出了数以百万计的星舰。

  就在他观察的这一段时间里,位于各个星球上的建造工厂内,依旧在源源不断生产着新的星舰。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受控于机械国度的诸星系,因为戴森球工程的缘故,绝大部分星球都被拆掉了,余下的寥寥无几。

  所以机械国度的资源相对短缺,建造星舰的速度并不快。

  荣耀权杖的辅助下,整座星系都在林智宸的观测之下,很快一支规模达到30万的庞大机械舰队映入视线。

  毫无疑问这支舰队是向着科恩西姆星系发起增援的,这从对方的行进方向就可以看出来,为了减弱之后总攻时的压力,林智宸准备直接动手。

  散星阵布局,最不惧敌方舰队的重火力集中攻击,他直接将整支舰队挪移到这支舰队的前进之路上,然后展开正面攻击。

  “轰~”

  第一波打击立刻起效,超过15万艘机械战舰没能抗得过这轮攻击,直接炸成太空中的火焰。

  这时候经典的一幕出现了,幸存下来的机械舰队几乎是立刻行动起来,迅速沿着不同的轨迹开始分散。

  很显然,经过首次与流星舰队的交手,机械国度已经掌握了部分己方的作战方式,并立刻计算出最佳的应对策略。

  因为呈散星阵分布,流星舰队也一改过去的齐射,转而由各舰艇独立瞄准开火,于是体现在战场上的,就是零零散散的弹雨袭来,将一艘艘机械战舰摧毁。

  几分钟之后,机械舰队同步开火,采用的是密集火力打击,将整支舰队集中一个方向。

  这种进攻方式,哪怕用来打击常规舰队也够呛,因为遥远的距离能够让战舰发出的攻击偏移不知多远,根本毫无威胁。

  机械舰队显然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在分散阵型的同时,这些战舰分别作着无规则运动,以最大程度地避开流星舰队的打击。

  从开火到命中,整个过程往往需要花费几分钟时间,这个过程里,只要目标的位置移动了,己方的炮弹就会落空。

  很显然经过上一次的战斗,机械国度以及发现了超远程炮击的缺陷,针对性地使用无规则运动,避免被100流星舰队计算好提前量。

  第二波弹雨因为机械舰队的应对神速,很快就出了结果。

  二十万艘规模的舰队,上百万颗电磁炮弹,仅仅摧毁了数千艘机械战舰,对比流星舰队以往近乎百发百中的战绩几乎是天壤之别。

  “果然,这些铁疙瘩并不蠢,反而在指挥能力上超过大多数NPC舰队指挥官。”

  林智宸感叹道,却并没有担心。

  伏羲开启了超凡感知,借用灵能探查机械舰队的移动方位。

  如果对方同样有着灵能者,完全可以对探测结果进行干扰乃至误导,但现在他们的敌人的机械国度,

  这种智能机械生命控制的文明里,虽然有概率觉醒灵能,但是其难度远远超过了正常的碳基生命,就算是觉醒了也会成为文明的高层,而不会出现在这支舰队中。

  很快,原本频频落空的弹雨发生了变化,太空中机械战舰爆炸的火焰越来越多,频率越来越快。

  从一开始不足1成的命中率,很快提升到3成、5成,直到8成为止。

  虽然比不上以往百发百中的效率,但同样在短短几分钟时间,就将幸存下来的上万艘机械战舰一扫而空.

第六百零五章 引力推进【求全订、求收藏】

  战斗虽然很快结束了,林智宸却对机械舰队的实力有了新的认知。

  这类战舰的信息能力相当发达,一旦某场战斗结束,相关数据就会被传递出去,然后由主脑进行数据分析,针对敌舰队作出相应的调整,让优势更显著,而劣势得到充分的弥补。

  就比如这次遭遇的机械舰队,在再次遭遇到流星舰队之后,果断采用无规则移动方式,意图闪避攻击。

  尽管还是无法避免失败的命运,但是却成功地将流星舰队的命中率从100%降低到80%左右,这已经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进步,至少在以往的战斗中从未出现过。

  “希望你们能够给我带来更多的惊喜...”林智宸开始搜索下一个目标。

  “嗡~”

  突然之间,就在距离流星舰队边缘仅有13光秒的位置离,一颗颗悬浮的陨石状太空雷被启动。

  这种感应式的太空雷一旦释放在空间中,就不需要日常的管理维护,能够在真空环境下潜伏数十上百年的漫长时间。

  在遭遇未知信号的星舰时,就会在光脑的作用下迅速激活,追逐目标而去。

  离子引擎喷射着淡蓝色的光焰,不断调整着太空雷的前进方向,并不断地提升着加速度。

  按照目前这个状态,最多十几分钟时间,太空雷群就会撞上流星舰队。

  莫要看这种太空雷设计思路古板,但是在威力上却绝对不含糊,都是上亿吨当量的核弹,爆炸时候仅仅是释放的空间冲击波,都能够对附近的护卫舰、驱逐舰这些脆皮造成重创。

  银河系中曾经有实例,某个低等星际文明为了抵御NPC舰队的攻击,在太空之中敌舰队必经之地布设了数以百万计的太空雷。

  然后就是连绵的轰炸,就算是泰坦超旗舰在持续的爆炸中也承受不住,最后化为一团烟火。

  也正是这场战役,让太空雷这种古老的武器再次登上各文明军方的视线,哪怕是到现在,护卫舰的几种经典模块中,依旧保留着布雷舰和扫雷舰。

首节 上一节 269/324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