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的大国航天 第112节

  张星扬问出了最为关键的问题。

  铱星公司的激进卫星通信计划,为什么会失败?!

  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通信质量太差了。

  乃至于在房间之中,很难进行通话。

  打个电话,还要跑到室外空旷的地方。

  这对于很多费数万美元,购买卫星通信这项服务的人来说,是很难接受的。

  “各项指标都还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对于这一点,蒋翰书他们算是最为关心的,毕竟是科研院所,其他方面可能不怎么样,但是性能是他们最重视的。

  “误码率和失真率,都不算是很高。”

  “能够保障通话质量,在大众的接受范围之内。”

  因为卫星通信,需要首先将数据传输到通信卫星之中,然后卫星将数据传输到另一台终端之上。

  这就要求在整个传输过程之中,数据不能够传错,否则会严重影响通话质量。

  “我可以试试吗?”

  张星扬这次对于技术指标没有那么关心。

  毕竟大众在使用的时候,是不会在乎你的技术指标的。

  他们只会在乎使用的效果怎么样。

  尤其是这个时候,移动电话真的就只能用来打电话的时代。

  而不是后来,手机电话功能已经沦为接收各路语音验证码的时代。

  通话质量,是大家打电话的时候,最为关心的问题。

  如果语音通话质量不行,大家是不会选择伱的产品。

  “可以。”

  蒋翰书这个时候又让人拿出来一台黑砖头手机,递给了张星扬。

  “您可以用这个试试。”

  “里边都已经插上了电话卡。”

  这个时候的电话卡,已经不像是第一代sim卡那样,需要将整张大卡插到手机里边,普遍采用mini-sim卡。

  按照蒋翰书提供的电话号码,张星扬用这台手机的卫星通话功能,拨通了在试验台之上的另一条手机。

  卫星通话的响应速度,比张星扬想象中还要快一些,不到三秒的时间另一台电话就发出了吵闹的铃声。

  可以看出,通信研究所的工程师们在制造这两台手机的时候,用料很足。

  试验台之上的手机,蜂鸣器发出令人感到心慌的铃声。

  这个时候的手机,还比较原始,还没有开发出个性铃声这项功能。

  “你拿起来试试。”

  张星扬对着蒋翰书说道。

  不管怎么说,手机的通话质量是他最为看重的。

  如果不能够保证通话的稳定性和真实度,那么这款手机只能算得上是失败。

  “喂喂喂!”

  张星扬走出了实验室房间,不让对方的声音对自己产生干扰。

  “能听到吗?”

  电话那端传来蒋翰书带着点川渝口音的话语。

  “通话质量好像还不错。”

  张星扬在电话之中夸了一句。

  电话那头传来了对方的笑声。

  “谢谢张总工的夸奖。”

  因为张星扬现在是低轨道卫星通信项目的总工,所以蒋翰书一般称呼他为张总工。

  试验完手机的通话质量,确实是达到了商用的程度。

  张星扬走进实验室之后,将电话在手里把玩了一番之后,说道:

  “设备的成本怎么样?”

  通信研究所生产的手机,摸起来沉甸甸的,很有质感。

  估计使用了不少好材料,这样的话成本肯定是不少。

  “一台设备,不考虑人工成本,1500一台。”

  这样的价格,很难说得上是贵,毕竟同样是卫星通信,铱星公司的电话,四五万美元一个。

  不过对方能够实现全球通信,他们这个现在就连国内部分都没有覆盖完成。

  当然仅仅是将它当做是一台普通手机来看,这样的价格也算不上贵。

  这时候,一台普普通通的诺基亚6150,都需要四千多元。

  “生产零部件的难度大吗?”

  手机总装的难度并不大,所以张星扬就没有问。

  关键就在于这里边的卫星通信模块,这几乎是这部手机最为重要的地方。

  “目前这几台上的卫星通信模块,都是我们在实验室之中生产出来的。”

  “想要大批量生产,目前难度还是比较大。”

  “最主要的是,我们现在国内根本没有生产这东西的工厂。”

  别说是国内了,就算是国际上都没有多少生产这样卫星通信模块的公司。

  毕竟这年头,走卫星通信这条路的国家,也就只有这么两个。

  “工厂吗?”

  “这件事,确实麻烦。”

  张星扬听到这个问题,也是皱起了眉头。

  “这方面,最好是我们自己建厂生产。”

  “否则,未来可能会很麻烦。”

  过了一会,张星扬似乎是想通了什么,对着蒋翰书说道:

  “工厂的问题,你们先不要担心。”

  “我来想办法,看看能够建个厂。”

  蒋翰书知道张星扬现在负责着整个低轨道卫星通信项目,建设一个配套的卫星通信模块生产工厂,也不是什么问题。

  所以他脸上没有什么变化。

  只不过实验室之中的其他人,并不是很清楚张星扬的身份。

  虽然大家都隐隐感觉到对方的来头可能很大,不然不可能让蒋翰书这样热情的接待。

  但是听到对方随口就是要建设一个工厂,还是有点吃惊。

  毕竟工厂不是公司,有几个人注册一下就能够成立。

  尤其是生产卫星终端模块这样高科技产品的工厂,投入肯定是十分巨大的。

  几个人看到蒋翰书脸上几乎是理所当然的表情,虽然有些诧异,但还是没有当场表露出自己的心思。

  “张总工,那到时候您可别忘了我们。”

  蒋翰书说的比较隐晦,但是在场的哪个不是人精。

  大家都明白他的意思,无非是想要张星扬在工厂建立完成之后,别把他们的功劳给忘了。

  “该是你们的,肯定少不了。”

  工厂建成之后,肯定是会有一部分属于通信研究所的。

  “蒋兄,不知道你们所里有没有技术比较好的程序员?”

  谁知道,张星扬转头就说起了一件几乎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事情。

  “有,不知道您要做什么?”

  所以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蒋翰书还是给出了几个所里边比较优秀程序员的名字。

  这里边,也包括他自己。

  “张总工,别看我现在不怎么做技术了。”

  “但是,我的技术功底一直没落下!”

  “我要你们,开发一款软件!”

  接下来的十年,是互联网的时代,张星扬自然不会放过。

第151章 材料巨头,新厂建成!

  在经历过一番产能升级之后,拥有接近四千吨年产量的703厂,已经成为国内数一数二的碳纤维巨头。

  虽然名声不显,但是厂子每年的利润是实打实的!

  每年数十亿级别的营收,在这个时代也只有数个堪比印钞机级别的大型企业能够做到。

  更别说,703厂从事的还是具有极高附加价值的高科技材料生产。

  产品利润率能够达到这个时代惊人的百分之一百!

  数十亿的利润,早就让越来越注意到这家企业的人虎视眈眈。

  不过,703厂的背景,让他们最多也就敢在报纸上吠吠两句,鼓吹将703厂转为私营。

  为此,作为拥有703厂绝对控股权的火箭研究院,还曾经专门召开过一次会议。

  将703材料厂起死回生的张星扬,当时在会议上罕见地发了一次脾气。

  “外边那些人,怎么乱说我不管!”

  “但是,我们内部绝对不允许出现这样的声音!”

  在讲这话的时候,张星扬的双眼之中迸发出狠厉的神色,极为罕见。

  大家对于张星扬的印象,一般都是温文尔雅的一个年轻人。

  从来没有见过他这样的一面,即使是和张星扬是多年好友的耿博也是第一次见到。

  但是,张星扬这一次这么生气是有原因的。

首节 上一节 112/3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