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科研辅助系统 第320节

  这个教授被抽中了,不过干了这么多年水管工,他已经忘了圆面积的公式是πR平方。

  于是他只好从头推导:把圆无限分割后积分。但他得出的结果是负的πR平方。

  场面有些尴尬,教授重新又来,结果还是负的。

  他非常尴尬,于是回过头向教室里坐着的几十个水管工同事求助。

  只见这些同事正在交头接耳,纷纷给他说:“把积分上下限交换一下。”

  周一,组会。

  吴菲菲首先汇报,她的“在二维钙钛矿中引入ITIC非富勒烯体系的类叠层器件”JMCA文章写好,投出。

  另外,之前投的“基于ITIC传输层的二维钙钛矿器件”CM文章被编辑拒稿,然后转投了Wiley旗下的AELM,本来想转RSC旗下的JMCA,结果刚好手里的一篇也是JMCA,于是就转去Wiley了。

  事实上,组里除了许秋投文章比较顺利,他大多数都是修改后被接受,只有一次被拒稿,还是从AM转到AEM上。

  其他人投文章的过程就没有那么顺利了。

  像陈婉清、段云都是有反复被拒稿,反复修改文章的经历。

  这也是为什么有人说“每一次投文章都是对自己历练”,对于大多数科研工作者来说,文章经常被拒稿才是常态,反复修改最为煎熬。

  孙沃手头的ACSAMI工作,已经在上上周投出,因此上周他和吴菲菲一起开始新的工作。

  他们两个人带着于娅、严虎两个本科生,一起开展基于“基于二维钙钛矿的半透明器件”、“基于二维钙钛矿的真叠层器件”这些工作,并与许秋这边的有机光伏团队进行对接。

  孙沃汇报了一下对接的结果,他主要是和莫文琳学习,因为有许秋他们的前期工作,孙沃直接用了优化好的条件,最终的结果还可以:

  二维钙钛矿标样体系下的半透明器件,效率可以达到7%,可见光平均光透过率(AVT)也可以达到30%以上。

  二维钙钛矿材料的禁带宽度比三维钙钛矿的要宽,大约在1.6-1.8电子伏特左右。

  因此这些材料的光吸收范围难以覆盖整个可见光范围,像孙沃他们选择的标样材料,吸收边大概在700纳米左右。

  光吸收范围比较窄,无法覆盖整个太阳光光谱,这本来是限制其性能提高的一大缺点,但在半透明器件中却能够转废为宝,可以借此机会实现较高的AVT。

  当然,现在的效率数据对二维钙钛矿来说,还是有些低,需要做进一步的优化。

  段云上周收到了华威的面试通过消息。

  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华威的审批是会刷人的,所以拿到offer才算定下来,面试通过没用,华威的面试通过约等于其他公司的简历筛查通过。

  对段云来说,这也不算坏事,现在他还有半年多时间才毕业,也想给自己找个好去处。

  因为offer是有有效期限的,可能有比较长的能到六个月,但也有比较短的,比如一个月,甚至一周的。

  一旦拿到offer,就需要在期限内做出抉择,要是把offer推掉了,之后对方就不一定还愿意收你了。

  段云也有隐隐的担忧,据说华威35岁的员工升不上去就会被优化,现在看看自己都已经30+了,也不知道能不能适应的了那边的“狼性文化”。

  另外,段云手中有三家公司通过了第一轮考核,正在进行第二轮、第三轮面试,还有老家台城职业技术学院那边做保底。

  据许秋的观察,段云是有些倾向于回老家发展的。

  段云现在女朋友、兄弟、父母都在老家,而且家里还有一个工厂。

  虽然说现在干实业的不赚钱,但家里有个厂,也不算是很差的家庭了。

  其实,如果家里有基业的话,远离一线,回到二三线的家或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很多人来一线追逐梦想,是因为家里没有什么保障,因此选择到机会更多的大城市拼一把,反正也没什么可输的了。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家里有保障,来一线打拼也不错,成了的话,可进可退,就算打拼失败了,也可以选择回家继承家业。

  田晴“三个HOMO能级差线性变化的非富勒烯体系的电荷输运机制研究”有了初步的进展。

  主要是瑞典冯盛东那边通过TAS等方法,结合实验数据,进行了分析,绘制了几张机理示意图,用卡通图的方式展示出不同HOMO能级下,电荷输运过程中,各种复合现象的时间尺度变化。

  许秋还是有些佩服冯盛东的,非常的高产。

  这一年来冯盛东和魏兴思课题组强强联合,一起发表了不少的文章,估计他助理教授转正是没啥问题了。

  陈婉清现在已经在蓝河那边签订了实习合同,开始一心一意的为蓝河公司服务。

  组会她也是照常参加的,因为蓝河、魏兴思、许秋合伙开公司的缘故,学姐刚好作为中间人,负责传达一些蓝河公司那边的进展。

  这段时间,蓝河主公司主要是在做一代原型机上市前的准备、调试工作。

  光电材料公司那边,也开拓了两个新的客户,虽然暂时还没有实现盈利,但是随着有机光伏领域的热度逐渐提高,未来的前景可期。

  学姐也算是蓝河公司元老级别的员工了,之后转正了估计也能分到一些股份,毕竟,她如果毕业了,就是公司唯二的博士生,地位仅次于魔都交大过去的杨钦。

  至于其他硕士生,虽然到公司的时间的比陈婉清早几个月,但一方面他们都是硕士,另一方面他们也没有手艺,相当于没有工作经验,而学姐是自带技术过去的。

  许秋这周没什么可以汇报的,上周去办了个签证,接着就是《自然·能源》的审稿意见回来,一直在改文章,再之后又把年度基金总结写完,还和魏老师、邬胜男讨论了一下杰青基金的撰写。

  日程满满当当,实验进度为零。

  韩嘉莹J4给体材料的AM文章撰写进度大约六成,同时又去合成了一批PTQ1。

  虽然上上周基于PTQ1器件的效率达到了12.8%,但她怀疑上次合成的一批PTQ1材料的分子量不够高,这个效率数据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便用微波反应器再次合成了一遍。

  结果,最后新合成出来的材料,性能还不如上次,最高效率只有12.0%,这让她郁闷不已。

  不过,这也是做实验过程中的常态,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

  可以说,科研过程中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性。

  许秋帮她找了找原因,发现第一批的PTQ1虽然肉眼看上去分子量不高,但实际上分子量并不低,数均分子量可以达到20000以上。

  而新合成出来的第二批PTQ2的分子量反而更低一些,数均分子量只有16000左右。

  另外,元素分析结果表明,第二批材料中各元素的比例相较于理论比例的偏差更为严重,表明聚合物分子在合成过程中的副反应可能较多。

  至于学妹为什么不先做一遍各种表征,找到原因再去做合成,而是选择看似“拍脑袋做决定”直接去重复实验呢?

  这是因为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虽然有各种表征手段可以辅助,但很多时候还是靠着肉眼观察和经验判断。

  因为每一项表征都是要花费时间、精力以及金钱的,对于一些小课题组,因为经费不足,很多时候选择不做表征,全靠猜,而学妹主要还是时间方面的考虑。

  假如在做合成实验的时候,每做一步反应都去打个核磁,做个红外来一个全套,才继续接下来的实验,那估计想把一个材料合成出来得花一个月的时间。

  因此,为了节省时间,常用的做法都是先做实验后补表征的。

  而且遇到实验失败,大多数情况下,也会选择假装问题不存在,无脑重复一遍之前的实验,而不是急急忙忙的做各项表征找问题。

  类似于电脑重启可以解决绝大多数电脑问题一样。

  邬胜男上周4TIC的CM文章投出,现在她手里的工作已经清空,开始投入主要的精力放在杰青基金的撰写上,同时辅导两位本科生开展FOIC材料的合成、表征与器件测试等实验。

  莫文琳这周叠层器件做的有所提高,效率被她优化到了13.4%,实现了13.5%+12.3%=13.4%。

  组会上,许秋补充了之前关于叠层器件的几个思路,重点提到他经由模拟实验室检验过的一个有效思路。

  那就是在“二终端法”的叠层器件中不使用中间的薄层电极,而是直接用两层几乎透明的传输层取代,这样可以显著减小顶电池器件的光损失,极大的提升顶电池的电流密度。

  基于这种策略,在模拟实验室中的最新结果,效率达到了14.3%!

  许秋突然想到了之前《自然·能源》文章审稿人说的那句话:“有机光伏领域13%的效率不算高,要以15%、18%为目标。”

  现在看看,好像13%的效率确实没什么了不起,15%,甚至18%才应该是之后的目标。

  本来莫文琳之前还规划了第五个、第六个三元体系的,这些体系就算发不了AM级别的文章,也可以发一些二区的小文章。

  但现在看到叠层的好处后,莫文琳果断和许秋申请要暂缓三元器件的工作,表示:“把手头上J2:PCE10:IEICO-4F这个三元体系的工作发表后,就暂时不做三元体系了。”

  另外,莫文琳也很聪明,主动提出“实验她来做,只要许秋吃肉的时候能给她留口汤就成”,许秋自然也没有拒绝。

  莫文琳的想法也很简单,虽然她也不知道许秋是怎么做到研究的领域都能取得突破的,但只要知道许秋能带她飞就足够了,跟着大佬混,喝口汤可能都是AM。

  一方面,我们说人和人之间的差距,可能比人和金坷垃都要大。

  但另一方面,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和人的之间的差异其实并不大。

  选择大于努力,跟对了人,找到了一个好的平台,很多时候胜过待在原地“哼哧哼哧”的努力。

  就比如,许秋其实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包括魏兴思的。

  可能在某一个平行时空,魏兴思回国N年,结果一直卡在“青千”上不去。

  组里发表的最好文章也就是AM、EES,开头带N的期刊,哪怕是NC都发不了,一年到头,加起来发表五六篇一二区的文章。

  四十三岁,申请杰青基金,没评上;

  四十四岁,申请“长江”,还是没评上;

  四十五岁,再想申请点什么,可惜“杰青”、“长江”的申请限制年龄到了,已经没有机会了。

  总不能去申请院士吧,虽然院士的限制年龄是70岁,但连“杰青”、“长江”都不是,想越级上院士,基本上是不用想了。

  于是,魏兴思刚刚回国想要大干一场的热情逐渐消退,剩下的就是当一条咸鱼,慢慢的养老了,每天办公室喝喝茶,养养鱼,没事出国交流访问一周半个月。

  日子过的就是这般的朴实无华。

  

445 肝帝的一周,Y系列材料到手(二合一大章,求订阅)

   组会结束后,众人返回216。

  过了一会儿,吴菲菲突然兴奋的说道:“我的签证通过啦,许秋、韩嘉莹你们也快去查查。”

  许秋看了眼吴菲菲的电脑屏幕,浏览器上的页面是漂亮国签证中心,最上面标注着“Issued(已签发)”,下面则是申请人的AA码,护照签发时间,以及一段英文备注:“你的签证已经通过,如果10个工作日内未收到签证,请联系……”

  “蛮快的嘛。”许秋随口回应了一句,然后和韩嘉莹也去查了一下,发现他们签证状态同样显示是“Issued”,于是说道:“我们的签证也通过了。”

  “你们运气都挺好的呀,没有一个被审核,“就是不知道申请下来签证有效期限是多久……”田晴解释道:“像漂亮国旅游签证的有效期一共有几种档次,分别是3个月、1年、3年、5年、10年还有永久性有效,我之前办的旅游签证的有效年限是5年,相对来说算比较长的了。”

  “对了,你们收到护照后,记得还要去EUVS网站上更新一下你们的资料,这个必须要在你们前往漂亮国之前进行更新,不更新的话之后的入境就会受到影响。”田晴顿了顿,又补充道:

  “噢,还有这个网站是免费的,有时候直接千度的话,会搜索出来一个假的官网,然后会收取几十刀的手续费,记得不要被千度给坑了。”

  吴菲菲笑着回应道:“没想到千度的业务拓宽的这么广泛啊,之前是接卖鞋的广告,接医院的广告,现在都成功和国际对接上了。”

  ……

  吃过中饭,许秋只身前往江弯校区,他这周的工作计划是合成出Y系列受体材料,同时在实验的间隙完成《焦耳》文章的撰写。

  韩嘉莹和邬胜男全部都留在了邯丹校区,学妹这周要制备基于PTQ1的电池器件,同时还要进行其他表征测试;博后学姐这周要和魏兴思实时沟通基金项目撰写的事情。

  另外的两个本科生,殷后浪和徐心洁见状,都留在了邯丹校区。

  其实,许秋并不介意亲自带一带两位新人,可新来的几个本科生在对待他的态度上都有些特殊……

  怎么形容呢?大概是尊敬而又疏离,有点类似于他刚进组的时候看待魏兴思的感觉。

  在不知不觉中,许秋学生的身份在悄然的褪去,逐渐向一个研究团队的领导者进行转变。

  下午一点多,许秋到达江弯校区,首先来到先材四楼的学生办公室休整。

  今天这边的大办公室居然有人搬了进来,三男一女,看起来是同一个课题组的。

  许秋推测可能是其他课题组在江弯的实验室,已经装修的差不多了,打算响应学校的号召往江弯进行搬迁了。

  不过这四个人,许秋一个都不认识,因此也没有和他们打招呼,直接拿出钥匙开门,进入里间的小办公室中。

  扫视了一圈办公室,看到韩嘉莹的桌位后,许秋果断选择“鸠占鹊巢”,占领了学妹的位置。

  因为学妹的这个椅子上有一个软垫,坐起来比较舒服,而且周边装饰的也非常好,可以令人心情愉悦,获得一个工作效率+10%的BUFF。

  坐在椅子上,许秋打开笔记本电脑,开始规划实验方案,隐隐约约似乎还能闻到学妹留下来的味道,也不知道是不是错觉。

  Y系列的受体材料,许秋在设计之初其实也是有“简化受体材料的合成步骤,降低受体材料成本”方面的考量。

首节 上一节 320/393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