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维科技纪元 第234节

而这些煤炭里面,其中燃煤发电消耗总量的一半以上。

华国煤炭产量已多年位居世界第一,据国际能源机构世界能源展望的预测,华国到2020年的煤炭需求量仍将占能源消耗总量的60%以上(由于核聚变发电站的保密)。

尽管近年来,国内积极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使煤炭消费比重缓慢下降,优质清洁能源的消费比重逐步上升。

1990~2009年,华国煤炭消费比重由76%降到70%, 20年下降了6%左右。

但是煤炭依旧是华国能源结构的大头,比例超过三分之二以上。

而随着核聚变发电站的陆续投产和布局,将有超过22亿~26亿吨煤炭的产能过剩。

另外国内的电动汽车狂潮,也在快速的压低石油消耗量,别看华国原油进口量,依旧是维持着每年4.5亿吨左右,其实里面的储备石油已经占据了很大比例。

截止2015年10月5日,国家能源储备中心的内部数据显示,一共储备原油加成品油2.3亿吨。

武长恭是少数知道核聚变发电站存在的人员,他当然知道国内能源结构正在迅速从煤炭为主、石油第二的情况,转变为核电为主。

如果现在不改,随着核聚变发电站的铺开,国内煤炭企业有一大半要领饭盒。

所以北方煤炭总公司、东北煤炭总公司、西北煤炭总公司,这三个全民持股煤炭联合体,无声无息的成立了。

而为了增强晋省和秦省的煤化工实力,国家电网已经计划在两地布置12台金乌二型核聚变反应炉,建设六个座中型核聚变发电站。

这些中型核聚变发电站,将给北方煤炭总公司煤化工供应廉价的电能。

利用这些廉价的电能,北方煤炭总公司将启动全面的煤炭化工布局。

水资源消耗大上污水回收工厂。

废料炉渣回收工艺不行用钱和电力直接硬干。

煤化工污染大直接电力解决污染物,随便进行废物回收。

国内工业电价平均为0.6元每千瓦时,而核聚变发电站的补贴电价是0.03元每千瓦时。

电价下降为当前水平的二十分之一,煤化工的综合成本预计可以减低为10~30%。

这意味着每桶煤化油的生产成本下降为7~21美刀。

而且随着核聚变发电站的推广,社会整体生产成本会越来越低,进而促使煤化工生产成本进一步下降。

22亿~26亿吨煤炭,可以制造出7.3亿~8.6亿吨煤化油,加上华国自己每年可以生产2.1亿吨原油。

全部加起来可以达到9.4亿~10.7亿吨油。

目前世界三大石油生产国是分别是沙地酋长国、米国、露西亚,第四名就是华国。

其中露西亚联邦每天生产石油1030万桶,折合年产5.1亿吨,石油生产成本是25美刀每桶。

米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占全球石油生产总量的11.94%,同时也是最大石油资源消费国,每天盛产石油1059万桶,折合年产5.3亿吨,其中页岩油生产成本为37~40美刀每桶。

最大石油生产国沙地,占全球石油生产量的13.24%。每天生产石油1175万桶,折合年产5.84亿吨,生产成本为3~10美刀每桶。

也就是说,一旦煤化油全面展开,将意味着华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而且生产成本可以硬抗沙地那边。

幽冥府方面已经进行全面的战略推演,煤化油是撼动美刀—石油霸权的利器。

比如现在正在建设的大同煤化油工厂,就是一个年产量可以达到4500~6000万吨煤化油的工厂。

北方煤炭总公司旗下已经布置了6个同等规模的煤化油工厂。

东北煤炭总公司有4个、西北煤炭总公司有3个。

加上之前已经有十几个煤化油工厂,预计到2018年左右,煤化油总产量可以达到6~7亿吨。

武长恭由保密的原因,并没有告诉孙广友等人核聚变发电站的事情。

“广友你们听着,接下来国内将对于煤化油实行补贴,反正你们的对外口径就是煤化工提炼工艺提升了,导致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

“额……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孙广友脸色怪异的说道。

武长恭严肃的说道:“反正你不要管什么卖的事情,只要你们全力以赴的研究生产工艺,尽可能的提高提炼工艺和炉渣回收。”

“那好吧!”孙广友也不知道上面在发什么疯,竟然搞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孙广友考察了大同煤化油工厂之后,又匆匆忙忙赶去一个以前已经投入使用的煤化油工厂。

在那里进行煤炭化工提炼工艺的研发工作。

随着人员和资金不断的到位,三大煤炭总公司的行动速度非常快,国家电网的核电站建设工作也在快进着。

另一边,黄明哲已经通过科学院、工程院、爬山虎联盟、真理学社,给煤化工领域提供一大批科研人员。

这种举国体制下,煤化工领域正在突飞猛进着。

第一百九十一章 海水淡化

10月15日。

齐鲁省的东南沿海,日照港附近。

电网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着铺设一条特高压线路,而在距离施工现场的西侧山区,就是一座刚刚立项的中型火(核)电站。

反正所有的核聚变发电站,对外面都是用火电站名称。

而在施工现场的东侧沿海,则是一座巨大的综合性工厂,专门为这个工厂配备一个中型核电站,可见这个工厂的庞大。

工厂的实验室里面。

思维社材料研究所造岩实验室的首席技术研究员杨白,正带着一群研究员在实验着。

一个长宽50米,深度20米的水池里面,此时已经注满了从黄海抽上来的海水,一共5万立方米。

杨白拿着平板电脑,向一旁的助手吩咐道:“阿东,插入氯化钠吸附箱。”

“收到。”皮肤被晒得古铜色的林东,拿起遥控器操纵着水池上方的一个箱体,上面连接在一条机械臂。

首节 上一节 234/957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