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情报王 第9节

  陈舟用一句话概括当下的特点,那就是:

  又新又旧。

  青石板铺的马路被踩得发亮,两边商铺造型仿古,挂led灯牌。

  泥人张老铺子还在,前面叽叽喳喳的,站着好几个穿汉服拍照的姑娘。

  相传两百年历史的铜像,现在左手夸父炸串,右手蜜雪冰城。

  但游客倒是挺多的。

  人们吃这套。

  陈舟穿过拥挤的人群,在第三排胡同里,找到了那家翠竹轩。

  跟外面的热闹比起来,这卖古董的店,就显得冷清不少了。

  这个时间点,就陈舟一个顾客。

  店老板瘦高个,黑色唐装。趴在柜台上露出半个身子,正刷着小姐姐跳舞的视频。

  见有客人来,也没动地。

  只说了一句“随便看,您呐。”

  陈舟冲老板点点头,实际上,他真就是打算看看。

  两千块钱买个盘子?

  陈舟暂时没那么“雅”的爱好。

  关键还在那个菜谱——随园食单的腌黄瓜,很有必要扩充在自己的经营菜单上。

  让拍照就拍个照片,不让拍,我就记下来。

  陈舟寻着盘盘碗碗的地方走过去,刚一弯腰,就听到了店老板的声音:

  “上个月刚收的清朝老物,六百块钱一件。”

  那应该就在这堆东西里了。

  《随园食单》是清朝袁枚的散文集,有部分内容流传下来,但还有大量食谱在后来兵荒马乱的年代中亡佚。

  轻拿轻放翻找两下,还真让陈舟找到了那个盘子。

  白底,青色花纹,黑色小字。

  花纹样式,他不太懂。

  但随园食单肯定没错——

  “取嫩胡瓜洗净阴干,直剖去瓤,盐揉透,沥尽汁。入甕时铺姜蒜椒粒,叠瓜间撒赤糖、浇香醋、点醇酒。注酱油没瓜,浮麻油封面。封口,石镇阴处。次日可食,三日味醇。”

  陈舟拿出手机刚要拍照记录,又听那老板说话了。

  “拍吧,没事儿。你拿的是青花缠枝莲盘,品相差点,你要是想买,给二百块钱得了。

  只当是交个朋友。”

  情报推荐价两千,确实有点贵,两百的话陈舟觉得,淘回去倒也真能当个摆设。

  于是便拿起这个瓷盘走向柜台,对老板说道:

  “那就这个了,给我拿个袋子吧。”

  “好嘞~”

  瘦高个老板这时候动作挺麻利的,掏出个塑料袋随便一装,然后指了指付款码。

  等陈舟结完帐。

  店里又进来一位顾客,是个老爷子。

  手上戴几个玉扳指特别引人瞩目。听说话的语气,是翠竹轩的常客。

  “小崔,你说你又淘回来一批清朝的物件?”

  “是,专门为您老找的.”

  “好,好。”

  陈舟都要离开了,临走,却被那位老人叫住。

  “小伙子,你手里这个我能看看吗?”

  老大爷您也想腌黄瓜吗?陈舟心里想笑,但也不介意把这盘子递给他瞧瞧。

  这一看不要紧。

  玉扳指老大爷两眼冒光,显然是看上了这东西。

  “缠枝莲,是清中后期流行的花纹,这盘子成色虽然不是官窑,但也是民窑的细路了。品相好点,能值个大几百。但这字我挺欣赏”

  什么手绘、胎质、釉水.玉扳指大爷,叽里咕噜说了一大堆。

  陈舟点头:“对,我也欣赏这个字。”

  这腌黄瓜指定好吃。

  老大爷“哦?”了一声,心道竟然遇上了知音了。还非要加个陈舟的好友。

  总而言之,

  收藏价值得在喜欢的人眼里,才肯为其支付溢价。

  对方愿意出价两千,从陈舟手里买下这个瓷盘。

  陈舟好成人之美。

  老话讲“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吃夜料不肥。”这对于陈舟真是意外之喜,只能说情报确实没差。

  两人愉快达成交易,甚至都没离开翠竹轩。

  而历经停业整顿,还能在古文化街留下来做生意的商家,是很看重信誉和脸面的。

  崔老板见状也没气恼。

  大大方方跟陈舟说道:

  “有眼光,朋友。好买卖儿碰着你了,这钱该着你赚。”

第10章 古法和现代科技

  离开古文化街后,陈舟直奔海滨市综合服务中心。

  花3点积分换来的经营小技巧中提到:

  他即将办理“食品摊贩备案申请”业务的8号窗口,推荐前往时段是,上午9点到11点30。

  陈舟赶在10点钟到达。

  估计里面那位办事员,正好处于工作效率的巅峰。

  进入大厅,

  墙上那个“让群众少跑腿”的标语格外醒目。除此之外,就是各个窗口所受理的不同业务,以及工作时间。

  “上午是九点到十二点?”

  这个工作时间,与自己的【经营小技巧】稍有出入。

  不过想想也有道理,陈舟上班快到中午的时候,基本就想着怎么吃午饭了。

  叫号排队。

  今天8号窗口办理业务的人不多。

  只有两人排在陈舟前面。

  听对话,应该和自己是同行,都是摆小摊干餐饮的。

  陈舟已经按照申办技巧,准备好了自己的一寸蓝底照片,身份证,和提前在网上打印出来的纸质申请表。

  不过两位同行带的东西,就没那么全了。

  倒不是说有工作人员过来挨个核实材料。

  而是陈舟前面的大哥,嗓门太大了——

  “诶呦!还得带身份证啊。”

  “诶呦,照片啊,我有身份证照片应该行吧。”

  “诶呦?备案申请表?介似干嘛的,里面不发吗?”

  陈舟算听明白了,

  前面这师傅每诶呦一声,自己就得多排5分钟。

  也是出于举手之劳的心态,陈舟主动拍了拍那人的肩膀:

  “这样吧师傅,省的你一会儿还得再折腾,我先跟你说一下需要的材料吧。”

  “诶呦~介太好了,谢谢你呀,哥们儿。”

  正巧前面办理业务的人,也在咨询流程。

  这条队伍里就行慢慢就形成了——

  工作人员在里面讲,陈舟在外面讲的局面。

  到最后,甚至连前面的大哥都回过头来,听陈舟说怎么保存PDF到自己手机上。

  “像这样,下载好了申请表,去打印店微信发给人家,打印出来就行了。”

  陈舟话说完,队伍突然安静了几秒钟。

  窗口里那位小姐姐眨了眨大眼睛。

  她率先打破沉默,跟排在第一位的人说道:“您就按他说的做,讲的比我清楚。”

  由于排在陈舟前面的“诶呦师傅”跑出去照一寸照片,陈舟很快就办上了业务。

  窗口里面的小姑娘,几乎是一言不发的填完了所有登记。

  只有键盘,敲的噼里啪啦响。

  她一边把证件塞到窗口下面退还给陈舟,一边在心中感慨:

  ‘要全是这样的就好办了。’

  ‘陈舟,三十岁,这照片是以前的吧’

  摆摊的人,各式各样。

  有像陈舟这样,上过学,上过班,濒临失业出来摆摊创业的。

  也有像前面那位老师傅似的,操作不好手机的。

  出门后,陈舟编辑了一个图文视频,把自己办理备案申请的详细经验,分享到了抖音上面。

  “也许谁刷到了,就能省点麻烦呢。”

首节 上一节 9/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