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情报王 第37节

  无论是资金上,还是食物品类上,陈舟最近都积累下来不少。

  他给老婆看了一下最近自己攒下来的钱——

  有个三四万的样子。

  卖包子的收入能占到将近一半,投机倒把以及陈桃桃中奖加一块是大几千,剩下就是曾经股票账户里的钱。

  林女士对陈舟创业的态度经历怀疑到信任,

  现如今已经把陈舟开店列入了家庭发展纲要,她听陈舟说起开店,不由得认真谋划起来:

  “三四万估计不太够。

  开店不仅要房租,还得简单装修一下,正好这个月还有存款到期,可以拿出一部分”

  林艺凡说到这里的时候,停顿了一下。

  “不对啊,你卖包子生意是不错,但一个月能赚三万多?”

  陈舟解释道:“之前不是买了点股破”

  陈舟也停顿了。

  房间立马安静下来。

  甚至能听到陈桃桃睡着后的呼吸声。

  本来这件事,陈舟预计在桃桃长大之后再和老婆交代实情。

  毕竟到了那时候,股票才有机会回本。

  而且他平时都不怎么关注股票了,甚至,如果不是要买生猪期货,自己都不一定能想起来还有这笔资产。

  但没想到一高兴的,说漏了嘴。

  林艺凡对高风险投资,保持着绝对厌恶。

  不过想到如今丈夫把钱花到征途,也没生气。

  但还是发出了很严厉的警告:

  “下次不许了。”

  陈舟保证,“下次不买股票了。”

  “嗯。”林艺凡继续说起刚才的话题——开店还需要什么。

  “到时候如果早餐时段也经营的话,你一个人忙不过来,可能还得雇人。”

  陈舟其实想过让老婆辞掉工作,过来帮忙。

  开个小夫妻店这种就挺好。

  但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这种事,老婆确实做不出来。

  更何况林女士的工作虽然没有王队的饭碗那么铁,但也是相对稳定的。

  所以陈舟虽然听到老婆说起开店雇人的事情,

  也没提让她过来帮忙。

  反正只要老板是自己,老板娘又跑不了。

  只不过雇人的话,如果是陈舟自己包包子,那就得找个服务员专门负责出餐,收拾卫生。

  要不就找个包包子的成手师傅,能给自己分担工作压力。

  人员管理、工资、培训,都是以后要遇到的问题。

  虽然只是简单开个店,但陈舟想,起码也得给人上个社保吧。

  既然做,就做的正规一点。

  “慢慢来吧。”

  夫妻俩闲聊着,林女士想起来晚上喝的粥。

  评价道:“你这次做的粥,我感觉也挺不错的。”

  “我知道。”

  0.5

  人,猫,客厅。

  等待情报刷新,也需要一点仪式感。

第41章 这不公平

  上周因为生意太好,陈舟一家子都感觉比较忙碌,所以这次刷新情报的时候,他就没有再去用定向。

  只想着随缘就好,顺便周末也要陪陪孩子。

  林艺凡还说要带桃桃看看爷爷奶奶呢,不管有没有什么要紧的事情,确实该回去一趟了。

  七点半,情报刷新。

  依旧是蓝天白云,一片蓝天,几朵白云。

  【食材快讯(稀有)】:想要熬出口感粘稠适度的粥,推荐选用支链淀粉比例更高的粳米,其中一年一季的短粒珍珠米最为合适。本地品牌“津津乐稻”有该品种大米,海滨市各大商超粮油店均有售卖。因产地原因,其性价比为当前最高。

  就像菜市场的猪肉都有品质上的明显差距一样,大米和大米之间,肯定也是有的。

  关键信息在“淀粉比例”、“一年一季”、“性价比”。

  做煲仔饭用什么米,普通蒸米饭用什么米,煮粥又该用什么米,可能都不一样。

  只不过受限于产地,有时候大部分人都在吃本土的大米。

  自己以后用来煮粥的话,就选这个品牌、品种好了。

  然后是——

  【食客动态】:赵仪琳会很乐意吃到一顿包子,要是能蘸点辣椒油就更好了。要是能有一碗稀米粥,就更更好了。

  食客动态里出现小师妹,也算合情合理。

  因为情报的刷新,一般不会跟陈舟的生活相距太远。

  但是怎么这内容也碎碎叨叨的?

  直接“赵仪琳想吃包子和粥。”不就行了?

  陈舟将精简后的情报放到了备忘录里。

  最后——

  【市场消息】:近日团圆福超市光明区店举行五周年店庆活动,真实优惠幅度高达5%!

  真实、实用。

  陈舟早就怀疑这些促销到底能有多少优惠了。

  不过,他本来以为食客动态中会出现,关于自己老爸老妈爱吃的东西。

  但没有就没有吧,老两口肯定还是更在意和谁一起吃。

  陈舟准备就去这家超市买点东西,看望一下他们。

  顺便还能拉两袋“津津乐稻”的大米。

  因为说好了今天要去看爷爷奶奶的原因,陈桃桃起的也比平常周末要早。

  见陈舟在沙发上坐着,也凑过来,发了一会儿呆。

  陈舟查看完情报,将目光转向女儿:

  “你想给爷爷奶奶买点什么好东西?”

  陈桃桃:“那我想想.”

  小丫头煞有介事的考虑起来。

  陈舟看她那副模样,不禁笑着劝道:“你也不用多想,别太费劲了。”

  反正陈舟自己给父母带东西,老两口要不就是嫌贵,要不就是嫌不实用,总会埋怨上两句。

  换成陈桃桃带的,就算是买两个西红柿,

  他们也会夸“懂事”。

  这不公平。

  去团圆福超市的路有点绕道,林女士有些不明白陈舟为什么非挑这家。她更倾向省时省力的路线规划。

  陈舟只能在超市买完东西后跟她强调,“你没发现这次团圆福超市优惠能有5%左右吗。”

  老婆表示,根本没感觉。

  开车,无话

  陈舟小家三口赶在中午饭前到了父母家。

  本来陈舟是想展示一下的,但孩子奶奶早就预备好了一桌饭菜,陈舟根本没机会发挥。

  吃饭的时候,林女士说自己知道为什么陈舟做饭也挺好吃的了,因为孩子奶奶手艺就好,这可能也有遗传。

  老婆并不是那种很会哄老人开心的儿媳妇,她只是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

  陈舟很了解她。

  但老太太听得挺高兴的。

  桃桃奶奶观念比较传统,最开始确实是更想要孙子。但是现在桃桃长大了点,跟她奶奶长得很像。

  给奶奶喜欢的不得了。

  所以她对儿媳妇那最后一点未能如愿的遗憾,也终归是烟消云散。

  至于陈舟的父亲,一直是比较严厉的,至少对陈舟一直是寡于言笑。父子间,话从来不多。

  不过他对孙女却百依百顺。

  骑他头上都只知道乐。

  “桃桃快下来,你爷爷要吃饭呢。”

  陈百川瞪了瞪眼。

  这也不公平.

  陈舟只能在第二天返家的时候,多从老两口这里进点货回去。

  “早知道不先买大米了,有点占地方。”

  接下来两天生意照常。

  陈舟在周一的时候,早早给小师妹准备好答应过她的早餐,骑电动车去了一趟单位。

  看着熟悉的风景,陈舟心中感慨,这也算自己的来时路了。

  来到单位,在办公楼里,陈舟也碰上了几个同事。

首节 上一节 37/195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