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补克星,你问我光刻机能修吗 第196节

  “我们把起降标准降到70次,或者更低。”

  “以更高的更换频率,来换取更高的强度。”

  “这样做,造价也会相应降低。”

  “虽然维护起来是麻烦一些,但先保证航母有的用。”

  “同时,我们的技术攻关也在进行。”

  “你觉得可行吗?”

  吴朝晖沉思两秒,给出了正面的答复。

  “可行当然是可行的。”

  “照您这个方案,把西研所和117所的项目结合一下,估计就能做到。”

  “关键这样做的话,航母战斗力会有所降低。”

  “海军那边能同意吗?”

  冯少阳无奈道:“他们不同意也得同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既然你觉得可行,你马上研究一个技术指标出来。”

  “发给西研所和117所。”

  吴朝晖点头:“好的!我立刻去办……”

  没等他说完。

  远处一个穿着防尘服的年轻人跑了过来。

  “所长,昨晚您叮嘱的那个项目初步报告已经出来了。”

  冯少阳还以为是航母拦阻的所的报告,十分在意:“结果怎么样?”

  年轻人连连点头:“非常喜人,各项指标都很突出。”

  吴朝晖一看连忙阻拦:“冯司长您别急着高兴,这是个民用项目,不是你想的那样。”

  “我们所同时还有一些民用业务。”

  “主要是工程建筑方面的。”

  “像建大桥的钢索,都会送到我们这儿来检测。”

  “毕竟我们所的设备是全国独一份。”

  冯少阳的脸立刻耷拉了下来。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人家民用项目结果非常喜人,但我这军用项目八字还没一撇呢。

  那个年轻人继续报告。

  “这批样品还在进行疲劳测试。”

  “但初步形态报告已经出来了,您要不要移步实验室?”

  吴朝晖闻言,看了看身后冯少阳的脸色。

  毕竟领导在呢,自己不好脱身。

  但冯少阳也不是官僚,点头应允道:“你忙你的,我该说的也说完了。正好,我也跟你看一看你们所的设备。”

  “那好,这边请。”

  众人移步到实验室。

  实验室的仪器上放着一小段样品,已经被横截切开。

  直径大约是手臂那么粗。

  冯少阳有些好奇道:“这是用在什么项目上的产品?”

  吴朝晖也不是很清楚:“听说好像机场建设用的。”

  “哦……你别说,光看形态,还挺像航母拦阻索的。”

第169章 这分明是高配!

  “我发现冯司长你是有点魔怔了。”

  吴朝晖忍不住笑道。

  “你现在看啥都是航母阻拦索。”

  “不跟你说了吗,人家这是搞工程建设用的。”

  众人哈哈一笑。

  吴朝晖从实验员手中接过了初步报告。

  上面写的都是低一些基础数据。

  不用上实验设备,只是简单测量就可以得出来的那种数据。

  比如形态、粗细之类的。

  “由38股钢索扭成,每一股钢索的直径是3.15厘米。”

  冯少阳的脸上当时就充满了怀疑:“厘米?你们确定单位没写错啊?”

  “当然,我们是专业的检测机构。”

  冯少阳不禁发出一声感叹。

  3厘米的钢索不能称之为索。

  这玩意儿应该叫丝。

  3厘米的绳子就算韧性再好,但尺寸有限。

  冯少阳很怀疑这点玩意儿能不能承担巨大的压力。

  毕竟机场建设不用考虑其他,绳子粗一点也没事。

  “这绳子整股合起来也没多粗啊,你们确定这是用在机场建设的?”

  “当然,人家申请人就是这么说的。”

  冯少阳觉得不对劲:“即便有一定的抗拉能力。”

  “这么细的绳子用在机场周边了做围栏。”

  “那不跟古筝计划一模一样?”

  冯少阳大致了解了一下用途,心中也有数。

  有些机场因为环境受限,周围没有足够的缓冲带。

  因此需要用绳索做阻拦。

  关键你拦,也用粗点的东西啊。

  这点小细绳,如果抗拉强度够,那不就是一把悬着的利刃?

  万一飞机失事冲出跑道。

  不得切的稀碎?

  本来小事故。

  一拦,成大事故了。

  吴朝晖摇摇头:“这个我就不清楚了,毕竟我们不是委托方。”

  冯少阳:“这玩意儿抗拉强度怎么样?”

  吴朝晖回头看向实验员:“抗拉强度的报告呢?”

  “还在测,所长,很快了。”

  冯少阳再次把目光放到实验桌上的那一段样品上。

  越看,他觉得那段样品的横截面有些眼熟。

  “吴所长,你不觉得这个形状似曾相识吗?”

  吴所长也是第一次看到这个产品的横截面。

  觉得没什么。

  全天下钢索那么多,有几个长得一样的很正常。

  当他拿起样品,看到四绳不规则排列,中间夹着一根锁芯之后,整个人都傻了。

  “还真是!这个编织工艺……还真像航母阻拦索啊!”

  吴朝晖做了这么多钢索检测。

  他深知这种不规则的排列的含金量。

  这种排列方式能最大化的分散压力,又能保证钢索的卷曲性。

  正因为这种工艺的先进性。

  航母阻拦索之类需要高强拉力的产品都会用这个构型。

  想到这儿,吴朝晖不禁感叹。

  “你别说,高手在民间。”

  “这家厂子有点东西,知道用结构,而不是一味的加强材质。”

  “且不说他们的抗压数据是多少。”

  “这个形状路线首先走对了。”

  冯少阳也认可了这家厂子的含金量。

  之前国内搞航母阻拦索攻关的时候,最开始用的是七根绳排列的方案。

  效果不咋好。

  后来有人提出用四根绳。

  这才算是得到了标准答案。

  虽然强度上仍然不过关,但起码形状的路线是走对了的。

  当年海军装备部门从七根绳走向四根绳的方案,用了两年多。

  结果现在,人家民企在工程建设领域也摸索出了自己的道路。

  一个门派的绝密心法,传男不传女。

  结果一下山。

  小报摊在批发,一块五一斤。

首节 上一节 196/262下一节 尾节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