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思想觉悟……
这为人行事……
她都不知道要该怎么夸了。
随着王主任拍掌,居委会的人,还有刘海中、阎埠贵和杜建国几个管院大爷,包括外面看热闹的,哪怕不了解情况的,也都跟着奋力鼓起了掌。
一时间,掌声齐鸣。
面对这个情况,李红兵适时的挠了挠头,露出一副不太好意思的样子,当场展示了一波演技。
王主任看到他有些“淳朴”和略带“青涩”的样子,顿时心生好感,脸上不由露出了笑容。
十八岁的年纪,依旧可以称得上是少年,李红兵刚才的那些反应,一点都不做作和违和。
要是等年纪大了,再来做这些,那大概就不是加分项,而是减分项了。
而且是狂减分的那种。
因为接下来还有工作任务,王主任和李红兵又聊了几句,最后勉励了一番,然后就准备离开了。
出门的时候,目光刚好留意到了过年贴在门外的春节对联,目光一扫,却是忍不住停了下来。
“国逢盛世宏图展,民沐春风福祉添。”
将这一副对联给念了一遍之后,王主任又抬头看向上方的横批,上书“国运昌隆”四个大字,不由目光一震。
现在歌颂国家和社会,乃至政府和领袖的对联,并不在少数,不过眼下这副对联的寓意,显然让王主任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国泰民安,更是对国盛民乐的强烈愿景。
尤其是刚听了李红兵的那一番发言,再看到这副对联,让王主任的内心感受颇深。
同时。
王主任此刻对李红兵的认可,直线飙升。
漂亮话很多人都会说,很多人也喜欢给自己戴高帽,可即便李红兵刚才那些话,是故意说给她听的,但这门上的对联,总不能是因为她的到来,才临时贴上去的吧?
哪怕只是一年不到的时间,对联上面也已经有了岁月的痕迹,这点还是能够轻松看出来的。
再加上李红兵的那手字,绝对不是随便练练,就能够写出来的。
而且从他进入丰泽园,再到拜师和一路晋升到中级炊事员的经历,如果不是付出了足够的努力,光有天赋也很难做到这样的程度。
种种迹象表明,李红兵是个言行一致的人。
见王主任对李红兵写的这副对联感兴趣,阎埠贵连忙送上了助攻,对着王主任说道:“王主任,您别看这红兵字写的好,文化水平也相当高,这副对联就是他自己想的。”
阎埠贵这样做,可不光是为了李红兵,更是为了他自己。
这中间看似没什么关系,但李红兵作为前院的住户,而阎埠贵作为前院的管院大爷,李红兵越受王主任的赏识,他就越是感到有面子。
就是整个中院和后院的人加起来,都找不出一个像李红兵这样的。
这就是差距!
“哦?”
一听阎埠贵这么说,王主任也意外了一下。
这年头,会写对联和诗词的,可不是一般有文化的人。
李红兵这副对联,王主任虽然没办法从文化的专业角度去点评,但这对联的立意,却是相当的高。
能有这样思想觉悟和文化涵养的人,会是什么坏人?
想起刚才在聋老太屋里,聋老太对她说的那些,王主任又忍不住皱起了眉头。
从刚才她和李红兵的接触来看,对方不像是聋老太说的那样人。
难不成……
他们之间有过节?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刚才的老太太,就有些居心叵测了。
王主任不是傻子,见过的土匪恶霸多了,村头街巷的勾心斗角,更是没少见识过,如何不懂其中的弯弯绕绕。
没有点本事和能耐,这次这里的街道办事处成立,她根本当不了这个主任。
只是眼下,她还不能下定论。
领袖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哪怕心里面有猜测,可她还是得再进一步了解情况再说。
不过和李红兵这一接触,也不是没有收获,起码消除了对李红兵先入为主的偏见。
没有表露出这些,王主任很快就带着人离开了。
就算这里面有猫腻,也不是什么紧要的事情,王主任还是分得清楚工作轻重的,准备等后面再进行调查。
不是大事,同样不容忽视。
算起来,这事无巨细的,都是他们街道办的工作范围和内容。
随着王主任离开,院里凑热闹的人,也纷纷散去,各自回到了自己家。
李红兵本来没太在意,结果和阎埠贵闲聊了几句,得知王主任除了慰问院里那些贫困户和聋老太,就来了自己家。
而且。
王主任还是从聋老太那里离开后,才主动问起了他的情况。
这就让李红兵不得不多想了。
“阎大爷,刚才从后院过来的时候,王主任都问了关于我的什么?”
“也没什么,就是问咱们院是不是有你,我一开始的时候,还以为王主任跟你认识呢!”
“还有吗?”
“哦,还有就是问你好不好相处,性格怎么样……”
“……”
听阎埠贵说到这个,李红兵的目光一凝。
别的都好说,突然打听他这个人,而且还问他性格和好不好相处,这显然很不正常。
显而易见。
王主任虽然没说什么,但突然这样问,绝对是带着某种目的,或者带着某种预设问的,而不是平白无故。
尤其接下来,李红兵还了解到,之前王主任和聋老太单独在屋里头说了会话,这一下子就让李红兵认定是聋老太在搞事情了。
这聋老太……
本来都懒得对付她,现在主动找死,李红兵只能满足她了。
第164章 一发火箭,助聋老太上天!(1w)
“老徐家的,你们家的是不是一斤油和五斤米?”
“是啊!这街道办真不错,刚成立就给我们这些贫困户发福利,以前得过年的时候才有。”
“那可不,我听说人家烈屬不光有米和油,还给发水果罐头和肉呢?”
“真的假的?”
“骗你干什么,咱隔壁院里,不是有个王老太?人家就是烈屬,我刚才还特地过去看了呢,待遇可比你们这些贫困户好多了。”
“那是人家该得的。”
“老太太,您是不是也是一斤油和五斤米啊?”
“……”
后院。
屋里的聋老太听到外面的议论,忍不住出来看了下。
结果一冒头,就直接被刚才说话那人当场cue到,瞬间黑着脸,一声不吭的转身回去了。
那人见状,忍不住嘀咕道:“哎,这老太太,怎么回事?收到了街道办发送的慰问品,都还这么不高兴?”
“这你还不明白,想想你自己刚才都说了什么吧!”
“这……不至于吧?”
“怎么不至于?”
“得得得,算我多嘴,就不该问那一句,我也没别的意思。”
“嗐!这老太太脾性大,咱们还是少招惹点好。”
“对头!”
“……”
屋内。
外面的对话声音依稀传入,本来就不高兴的聋老太,脸色更加的不好看了。
一旁的秦淮茹见状,忍不住安慰道:“老太太,您别在意,她们就是见不得人好,嘴巴闲得很。”
“就是,太太您别管她们。”
贾东旭闻言,立马跟着附和道。
自从这段时间,傻柱对聋老太态度冷淡之后,聋老太反而主动跟贾东旭他们亲近了起来。
以前聋老太看不上贾家和贾东旭,因为但凡有好吃的,他们总喜欢自己藏着,从来都不会主动跟她这个老太婆分享。
不像以前的傻柱,别看平时大大咧咧的,但对她这个老太太嘴特别甜,总是能逗她开心,关键有钱是真买肉和炖肉给她吃。
而且傻柱的厨艺好,哪怕就是简单炒个白菜,都比别人炒的好吃。
有一说一,这点是真没人能比得了。
哪怕是易中海两口子,也做不到这样。
平时的吃喝,大多是王桂花做好了送过来,但老是清汤寡水的,连点油星子都不多。
奈何何大清上次回来之后,把易中海的那些事情都给抖落了出来,害得她也跟着受牵连。
那件事情之后,傻柱就不太搭理她了。
聋老太像以前那样过去套近乎,试图唤醒他对自己这个“长辈”的尊敬,结果反而碰了个硬钉子。
眼下的院子里,除了贾东旭之外,已经没有哪个年轻人把她当回事,哪怕聋老太知道对方的真实目的,也别无选择。
她都一把老骨头了,虽然现在还有自理能力,但平时都习惯了王桂花的照顾,没了傻柱这个备选方案,易中海和贾家已经彻底绑定在了一起。
自己在四合院的房子,反正都带不走,还不如卖贾家个好。
这样以来,还能多一个秦淮茹来照顾自己。
想要她的房子,自然不能什么都不做,怎么都得付出些东西。
钱粮这方面,贾家肯定舍不得,何况他们自己现在都需要易中海月月帮衬,就只能出人出力,让秦淮茹平时多过来帮她打扫打扫屋子,洗洗衣服什么的。
之前易中海过来说这件事情的时候,虽然没有说得太直白,但聋老太又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也默许了这个方案。
“东旭,淮茹,你们别安慰我,我可不是稀罕那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