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傻柱兴奋的声音,李红兵不由说道:“傻柱,恭喜啊!”
对于这件事情,李红兵一点都不意外。
算算时间。
从傻柱进入峨眉酒家当学徒,并且拜入川菜大厨董从友的门下,到现在也满三年了。
傻柱本身就有不俗的基础,要是当了三年的学徒,再学了三年的手艺,还没能顺利出师,要么说明董从友这个师父太严格,或者想继续对他重点培养,要么就是傻柱天赋和水平不行。
“还有个好消息。”
看着李红兵平静的反应,特地过来分享“喜讯”的傻柱,显然有些不满意,于是又主动说道:“我现在是初级炊事员了,而且我进了轧钢厂的食堂,不用从学徒工干起,直接就是掌勺的大厨,一个月工资二十七万,比原来整整多了十万……”
“你进轧钢厂了?”
这个消息,的确让李红兵感到很突然。
虽然原剧当中,傻柱就是轧钢厂的厨子,但他是怎么从峨眉酒家到轧钢厂当工厂厨师的,却没有交代。
“没错!”
留意到李红兵意外的表情,傻柱有些得意的挺了挺胸膛。
“好端端的,你怎么跑轧钢厂去了?”
李红兵看着傻柱,忍不住猜测道:“不会是易中海帮你出的主意吧?”
第149章 傻柱的骚操作,吃大瓜(6k)
傻柱进轧钢厂食堂,这件事要是跟易中海没关系,李红兵是绝对不相信的。
看这情况,易中海是准备进一步的“控制”傻柱了。
站在易中海的角度,其实很好理解。
峨眉酒家那边离得远,傻柱每天得早出晚归,平时休息的时间也不一样,不方便易中海洗脑。
而且傻柱在峨眉酒家那里有师父,这对易中海来说,又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甚至隐患。
把傻柱忽悠进轧钢厂,这样离得近,平时接触和洗脑的时间和机会,也跟着多了起来。
作为轧钢厂的高级钳工,易中海在厂里的地位,还是比大部分工人高的,傻柱进了轧钢厂,成了轧钢厂的工人厨师,更能把这个优势加在他身上。
“这……是易大爷帮我介绍的,刚好轧钢厂新设了个食堂,要招厨子……”
因为李红兵和易中海的关系,傻柱从来不在易中海那里提李红兵,也不会到李红兵这里说易中海的事,不过眼下李红兵既然问,傻柱虽然有些尴尬,但还是选择了实话实说。
“你不是出师了吗?应该能涨工资了,为什么不留在峨眉酒家?这样的话,还能继续跟你师父学习。”
李红兵不是很理解。
就算傻柱出师了,也不意味着他把本事学全了,继续跟在他师父身边学习,显然是有好处的。
傻柱闻言,有些无奈的说道:“出师了,是能涨一点工资没错,但涨的没现在多,而且只能继续干着以前当学徒干的活,后厨那么多大师傅,掌勺这种事情,根本就轮不上我,你看你都中级炊事员了,现在不也一样只能在后厨切菜?”
听到傻柱还拿自己来举例,李红兵不由有些无语。
不过刚刚他说的,的确是有一些道理。
峨眉酒家现在的名气和底蕴,虽然不如丰泽园,但也是四九城内排得上名号的大酒楼。
刚出师的学徒,就想直接在里面掌勺,简直是痴心妄想。
作为首都的京城,并不缺好厨子。
像傻柱这种的,更是多了去了。
想要迅速获得待遇上的提升,或者直接掌勺,只能跳槽去一些小饭馆之类的。
在傻柱看来,轧钢厂的工人食堂,显然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而且轧钢厂现在是国营,峨眉酒家还是私企,这显然又是一个大的吸引力。
轧钢厂的内部,对于工人,包括工厂食堂的厨师,都有着对应的评级和考核制度。
看到李红兵进入丰泽园不到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双连跳,从学徒一跃成为了现在的中级炊事员,傻柱的心里也满怀期待。
一个月五十六万的工资,谁不想拿啊?
只是傻柱明显想多了,或者说过于自信。
就算有了评级考核的机会,他也没办法赶上李红兵进步的速度。
了解了傻柱的想法,李红兵依旧摇了摇头,提醒道:“傻柱,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轧钢厂食堂,做的是大锅饭吧?”
傻柱还是急了。
眼下是五四年下半年,公私合营已经开始扩大范围,像峨眉酒家这种有名气,而且内部员工数量不少的,显然是在优先造的名单里面,马上就要进行了。
傻柱不知道这些,李红兵能够理解。
但从长远看,肯定是留在峨眉酒家的好处多一些。
工厂食堂以做大锅菜为主,想要提升手艺,显然缺乏锻炼的机会。
在外面练手的机会多,厨艺水平更容易提升,也更容易获得高评级和涨工资。
尤其到了起風的时候,到时候考核与评级陷入停滞,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工资都不会有变动。
在这之前,自然是要努力把自己的技术等级和工资给提上去,才是收益最大化的最佳选择。
“是大锅饭没错。”
傻柱点了点头,而后有些得意的说道:“不过红兵你不知道,食堂还有小灶,专门给厂领导接待和吃喝的,我这次进轧钢厂,不光给工人做饭,连厂里接待的小灶,也是由我专门负责。”
李红兵愣了下。
很快,他就想通了这里面的关键。
傻柱的这个厨师岗位,谈不上萝卜岗,但也是个有特定要求的专门岗位。
大概率是轧钢厂的工厂厨师做小灶的手艺不行,轧钢厂的厂领导就想专门招个会做小灶的进来。
只不过。
别说是大厨了,但凡有这方面手艺的,大多都不会跑去工厂食堂做大锅饭。
做大锅饭累不说,还发挥不出自己的手艺,待遇方面也是个问题。
毕竟当下工厂招厨师的要求不高,只要会做大锅饭就行,待遇一般给不了太高。
而专门找个只做小灶的厨师,对上对外,显然都说不太过去。
一个不好,就容易让人抓住把柄,说搞特殊、脱离群众什么的。
像傻柱这种师从大厨,刚刚出师的新手厨子,显然就是一种比较好的选择。
不说手艺有多高,起码比大部分的工厂厨师好。
同为厨子,却分属不同的赛道和领域,术业有专攻。
“红兵,你不知道,进了轧钢厂的食堂,好处太多了。”
“从现在起,我和你们一样,也都是国家的工人了,以后看病吃药全免,等老了退休,还有退休金可以领。”
“而且轧钢厂的食堂,只做中午一顿饭,早上和晚上都不管,只要厂里没有接待,厂里的工人下班,我们也就跟着下班。”
“关键是,轧钢厂可比峨眉酒家近得多,上班不用那么早起,就算晚上厂里有招待,下班也能早点到家。”
“这样的话,以后晚上回来,我还能给雨水做饭,不用让她再天天去易大妈那里搭伙。”
“每星期和大家一样的休息日,也不像之前的那样轮着来,哪天休息都不固定……”
“……”
听着傻柱喜滋滋说出这么一连串的好处,李红兵也没多说什么。
每个人的选择不同。
在李红兵看来,傻柱现在就进了轧钢厂,显然对他未来的发展,是有极大的限制的。
就算厂里天天有招待,每天都能做小灶练手,一星期下来,也才多少。
可眼下傻柱的看法中,全是好处。
有些事情,李红兵没办法说。
而且现在木已成舟,傻柱都进了轧钢厂的食堂后厨,李红兵就不打算多管闲事了。
……
第二天。
李红兵来到丰泽园上班。
和以往一样,李红兵到后厨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师父郭友忠和孙茂举提前泡好茶。
按照时间,李红兵也只是比他们早到一点。
等茶泡好的时候,他们差不多过来了,一切都刚刚好。
到现在,李红兵在孙茂举手下干切配的活,已经快两年的时间了。
因为郭友忠的缘故,孙茂举时不时会对他的刀工进行指点。
今年年初之际,发现李红兵竟然已经将他那一手“能把死鱼改活”的绝活刀工偷偷学到手的时候,孙茂举惊为天人,在没有和李红兵定下正式师徒名分的情况下,更加不遗余力的把自己的本事传授给李红兵。
虽无师徒之名,却有师徒之实。
从心里面,李红兵已经把孙茂举当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师父,行动上也一样把他当师父对待。
郭友忠知道这些的时候,非但没有生气,反而主动鼓励李红兵,让他向孙茂举多多请教和学习。
作为后厨的切配掌案,孙茂举的刀工技术堪称一绝,整个后厨都几乎没人能超过他。
有这样一个高手,不求回报的帮自己培养徒弟,郭友忠高兴还来不及。
再怎么说,李红兵都是正式向他敬过茶、拜过师的关门弟子,这是永远都改变不了的事实。
没多久。
郭友忠先一步进入了后厨。
随着李红兵把茶缸送上,郭友忠接过来,吹了吹茶叶和热气,喝上一口。
对于他们师徒这般默契的一幕,后厨的其他人早就已经习惯,而郭友忠在喝了口茶后,忽然对着李红兵说道:“红兵,你们院是不是有个叫傻柱的?”
“是有,师父您怎么突然问起这个?”
李红兵愣了愣,有些意外的看向郭友忠,相当好奇的问道:“您之前认识傻柱?”
院里的事情,李红兵向来很少跟郭友忠讲,也从来没跟他提过傻柱。
虽然之前因为贾东旭造谣的事情,郭友忠带着所有徒弟上门给李红兵撑场子,去过他们的四合院,但当时傻柱并不在院子里。
从头到尾,郭友忠都没跟他见过面。
“你忘了?”
看到李红兵这样子,郭友忠不由笑了笑,开口提醒道:“当初你姐出嫁的时候,傻柱他师父不是也在你们院?正好给你们院的那个贾家掌勺,大民还带你去打了招呼,后来跟我提了一嘴。”
听郭友忠这么一说,李红兵也回过味来了。